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部分社会因素与疟疾疫情关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纱门纱窗使用情况等社会因素与疟疾疫情的关系,为疟疾防制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于2005年8月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获取5个县、市20个乡镇604户居民的社会因素资料,运用SPSS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对疟疾疫情与各社会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疟疾平方根患病率(Y)与纱门户率(X1)、杀虫剂户率(X4)、人均大牲畜数(X6)等变量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露宿率(X5)呈正相关(P〈0.01),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宁=46.683X5-4.951 X1+2.613。装与未装纱门纱窗家庭的蚊香和杀虫剂平均年使用量分别为2.31:10.23与1.20:2.52;两类家庭每年平均用于防制蚊虫叮咬的开支分别为33.75元和47.71元。结论 疟疾疫情与当地多种社会因素间存在较为明显的相关性,使用纱门纱窗并避免露宿是值得提倡的疟疾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气象因子与疟疾发病率之间的回归方程,探索山东省疟疾高发地区气象因子与疟疾流行之间的关系,为控制山东高疟区疫情,实现消除疟疾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6-2009年山东高疟区菏泽市月疟疾发病率资料和月平均气温、月降水量、月雨日数和月平均相对湿度气象资料,应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气象因子与疟疾发病率之间的相关关系,用多元逐步回归建立气象因子与发病率回归方程。结果 月雨日数、月降雨量和月平均气温与疟疾发病率有较高的正相关。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到的回归方程为:Y'=1.252 6+ 0.284 4 D01+0.018 75 P01,R2=0.614 6(D01,P01分别表示当前月及之前1月的平均雨日数和平均降雨量)。结论 气象因素能够影响疟疾的流行,尤其雨日数和降雨量,可以依据拟合方程预测山东高疟区疟疾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中华按蚊地区疟疾传播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了解沿淮和淮河以北中华按蚊分布区疟疾流行因素和特征,为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地理分布及疟疾发病情况,选择近年来疟疾发病率较高的怀远县褚集镇、固镇县新马桥镇、墉桥区大店镇、蒙城县立仓镇和涡阳县龙山镇作为疟疾监测点,调查居民疟疾发病情况,疟疾症状及防蚊措施情况,蚊虫密度及叮人率等相关因素。结果调查15个行政村,5 987户,24 433人,有纱门、纱窗690户,蚊帐6 727顶,蚊帐拥有率27.53%;使用蚊帐10 260人,蚊帐使用率为41.99%;经常使用蚊香及杀虫剂灭蚊户分别占68.33%和27.98%。血检疟原虫阳性1 308人(均为间日疟),平均阳性率为9.17%。2005年监测点共发生疟疾1 277例,比2004年同期上升48.48%。通宵帐内中华按蚊平均密度为0.42只/顶.次,平均叮人率为0.22只/人.夜;半通宵帐内人饵诱蚊密度为3.78只/h,叮人率为5.66只/人。疟疾病人发病后及时接受抗疟治疗者仅占3.97%,隔日治疗者占11.53%。结论沿淮和淮河以北中华按蚊分布区的疟疾疫情回升受多种因素影响,疟疾病人得不到及时发现和治疗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09-2011年安徽省五河县疟疾流行特征,为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9-2011年五河县疟疾疫情报表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9-2011年五河县疟疾总发病349例,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男性205例,女性144例,男女比例为1.42∶1。年龄最小的1岁,最大的100岁,11~、21~岁2个年龄组发病人数较多。疟疾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1-3月发病较少,4月开始上升,6-9月为发病高峰季节,11-12月仅占2.01%。349例中,县城2例,占0.57%,农村347例,占99.43%。县城人口疟疾年均发病率0.08/万,显著低于农村的1.78/万(P < 0.05)。发病率前2 位为丘陵区的朱顶镇和小溪镇,年均发病率分别为5.53/万和4.78/万,丘陵区占发病总数的36.10%。患者多住平瓦房,纱门、纱窗使用率较低,少有疟防知识且多有露宿习惯。结论 五河县疟疾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疟疾发病与居住条件、疟防知识知晓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疟疾感染与单采血浆还输血细胞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了永清县人群疟疾感染与供血的关系。在249例疟疾中,244例(98.0%)为单采血浆还输血细胞(简称单采浆)供血者,5例(2.0%)为受血者。人群疟疾发病率与单采血浆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人群总供血率和供全血率无相关关系;不同年龄组人群疟疾发病率与该年龄组人群单采浆率呈显著正相关;病例对照调查结果表明,单采浆是疟疾发病的危险因素;单纯单采浆供血者疟疾发病率为33.7%,既单采血浆又供全血者为15.76%,无供血史者为0.0014%,单纯供全血者无人发病。对单采浆血站调查发现,在采血、离心分浆和血细胞还输过程中存在血液交叉污染环节,血站停业后疟疾疫情平息。认为永清县人群疟疾感染与单采浆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目的 提出疟疾由控制走向消除的关键措施, 为我国实施消除疟疾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方法 收集2004-2010年 《全国血吸虫病、 疟疾和包虫病防治工作年报》 数据, 选取疟疾疫情较重的典型流行省份, 建立发病率变化与干预措施间 的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结果 结果 2004-2010年全国87.56%的疟疾发病集中在安徽、 云南、 海南和河南4省。以Y为间日疟 发病率, X1为有疟疾病史者休止期服药人数的自然对数 (F = 14.53, P < 0.01, R2 = 0.72), X2为重点人群休止期服药人数的 自然对数 (F = 15.90, P < 0.01, R2 = 0.71), X3为镜检培训人数 (F = 11.53, P < 0.01, R2 = 0.61), 分别建立了地区固定效应模 型, X1、 X2和X3均对Y具有负向影响作用; 以Y为恶性疟发病率, X1为镜检培训累计人数 (F = 11.06, P < 0.01, R2 = 0.87), X2 为媒介培训人数的自然对数 (F = 15.28, P < 0.01, R2 = 0.89), 分别建立了地区时间双向固定效应模型, X1和X2均对Y具有 负向影响作用。结论 结论 有疟疾病史者休止期服药、 重点人群休止期服药和镜检培训等是控制间日疟疫情的关键干预措 施, 镜检培训和媒介培训则对恶性疟发病率下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黔桂疟疾联防区24个县,是两省(区)的边陲山区,也是两省(区)最严重的恶性疟和间日疟混合流行的疟疾高发区。经过联防20年的同步防治,疟疾发病率从1975年的111.94降至1995年的1.87,年带虫发病率也降至1.47,已无当地感染的恶性疟病例,经考核有8个县达到卫生部《基本消灭疟疾标准》  相似文献   

8.
自然因素与疟疾传播的关系密切,国内外对气温、降雨量、湿度和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与疟疾传播的关系作了大量研究。近年来以计算机和空间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3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在疟疾研究的资料收集、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等方面广泛应用,本文对3S技术在自然因素与疟疾传播关系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江苏省疟疾的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掌握疟疾流行规律和趋势.方法 根据疟疾发病情况.选择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的睢宁县官山镇、铜山县棠张镇、泗洪县天岗湖镇、盱眙县仇集镇和宜兴市张渚镇作为国家级疟疾监测点调查居民疟疾发病情况、疟疾症状及防蚊措施、按蚊密度及叮人率等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010年共调查7225户,2444...  相似文献   

10.
疟疾疫情预测GM(1,1)灰色模型的建立与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目的建立疟疾疫情预测模型GM(1,1),探讨其应用于深圳市龙岗区疟疾发病率预测的可行性。方法根据1998~2004年龙岗区疟疾发病率数据建立疟疾发病率预测灰色模型GM(1,1),并作拟合效果检验;外推预测2005年深圳市龙岗区疟疾发病率,将预测值与实际发病率比较,评价龙岗区2005年疟疾防治效果。结果疟疾发病率预测数学模型为^∧Y(t)=-12.8390e^-0.5398(t-1)+19.9444,经拟合检验,模型拟合精度好(C=0.1559,P=1.000)。利用本模型对2005年深圳市龙岗区疟疾发病率进行外推,估计2005年龙岗区疟疾发病率为0.1224/10万,实际发病率为0.1799/10万,实际值比预测值高31.96%。结论GM(1,1)模型较好地拟合了龙岗区疟疾发病的趋势,预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龙岗区疟疾实际发病率高于预测值,提示疟疾防治工作需要巩固和加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目的 分析2014年山东省疟疾疫情现状及流行特征, 为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 方 法 法 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 收集2014年山东省疟疾疫情资料及疟疾病例个案调查资 料, 采用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 对疟疾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及病例诊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 2014年山东省共报告 疟疾病例150例, 较2014年的131例上升14.50%。除1例为云南省输入外, 其他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 感染来源地区主 要为非洲(142例, 占95.30%)。150例病例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 其中恶性疟121例 (80.67%)、 间日疟16例 (10.67%)、 卵 形疟9例 (6.00%)、 三日疟4例 (2.67%)。病例主要分布在泰安 (40例, 占26.67%)、 烟台 (17例, 占11.33%)、 威海 (13例, 占 8.67%)、 济宁 (11例, 占7.33%) 和菏泽 (11例, 占7.33%) 5市。结论 结论 山东省已连续3年无本地感染病例报告, 但境外输 入性病例报告数呈上升趋势, 且感染虫种呈多样性。境外输入性疟疾是当前该省疟疾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目的 分析1974-2015年湖北省疟疾防治措施和流行趋势, 为消除疟疾路径分析提供依据。 方法 方法 回顾性收 集、 整理1974-2015年湖北省疟疾防治资料,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结果 1974-2015年湖北省疟疾流 行历经4个阶段: 1974-1979年为高发流行状态, 年平均发病率为174.47/万; 1980-1999年为控制及巩固阶段, 采取以控 制传染源和蚊媒为重点的防治策略, 疟疾发病率呈大幅下降趋势, 年平均发病率为17.30/万; 2000-2009年, 采取以传染 源监测和控制疟疾暴发流行为主的防治策略, 加强对流动人口管理, 年平均发病率为0.42/万, 呈继续平稳下降趋势; 2010年之后为消除阶段, 发病率继续下降, 2013年首次无本地感染病例。各阶段年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c2 = 1 254.36, P < 0.05)。 结论 结论 湖北省疟疾流行趋势历经了高发流行阶段、 大幅度下降阶段、 低发平稳阶段和消除疟 疾阶段, 但影响疟疾发生的自然因素并未完全改变, 加强输入性疟疾防控和全面监测工作是今后疟防工作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目的 了解江苏省疟疾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掌握疟疾流行规律和趋势。方法 方法 根据全省疟疾流行程度与 特征, 选择无锡市宜兴市、 徐州市睢宁县、 常州市武进区、 南通市海安县、 连云港市赣榆县和淮安市盱眙县等6个县 (市、 区) 为省级疟疾监测哨点。了解监测哨点的基本情况, 收集发热病人血检、 疟疾病人个案调查、 疫点调查和处置等病原学 监测数据。结果 结果 2013年6个监测哨点共血检发热病人66 723人次, 平均血检率为1.10%, 检出疟原虫阳性52例, 阳性 率为0.08%。52例病例均在网络直报3 d内完成血片复核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明确为实验室诊断的境外输入性疟疾病 例; 在1周内完成疫点调查与处置, 完成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系统数据录入和上报工作。对52例疟疾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 查发现, 其中20例为自行出国, 4例由私企带至国外务工; 21例系独自回国, 无同行人员; 跟踪观察发现, 4例病例出现再 燃。结论 结论 随着江苏省消除疟疾工作的全面推进, 基层能如期贯彻落实消除疟疾 “1?3?7定点清除” 工作模式。加大劳务 出国人员的疟疾防治知识宣教, 加强境外务工回归人员的疟疾监测, 是江苏省今后疟疾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目的 分析武汉市国外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病学特征, 为疟疾监测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收集武汉市 2008-2013年国外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资料, 对感染疟原虫虫种、 疫源地分布、 地区分布、 人群特征、 发病?诊断时间、 临床分度等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结果 2008-2013年武汉市共报告国外输入性疟疾240例。来自非洲国家180例, 其中 恶性疟占82.22%; 来自东南亚国家60例, 其中间日疟占76.67%, 两地区输入性病例的疟原虫虫种构成比不同 (χ2 = 105.53, P<0.001)。输入性疟疾病例以出国务工的青壮年男性为主。不同临床分度的发病?诊断时间、 不同职业的临床 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Z=-0.99, P=0.32、χ2 =10.61, P = 0.10); 疟疾初发病例较有疟史者 (χ2 =7.66, P<0.05)、 恶性 疟较非恶性疟更易出现临床症状加重 (χ2 =24.27, P<0.001)。结论 结论 武汉市国外输入性疟疾病例逐年增多, 且以恶性 疟为主, 应加强防控及出回国人员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溧阳市境外输入性疟疾疫情,为制订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7-2014年溧阳市疟疾疫情报表、疟疾病例个案调查表以及与患者同行回国人员的追踪调查资料并分析。结果 2007-2014年,溧阳市共报告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53例,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主要来自非洲国家(49例,占92.5%),以恶性疟为主(37例,占69.8%),多有境外疟疾发病史(37例,占69.8%)。病例主要集中于30~49岁年龄段(40例,占75.5%),以男性为主(52例,占98.1%),职业以农民为主(42例,占79.2%)。全市10个镇均有病例分布,发病时间无明显季节变化。从发病到就诊时间的中位数为3 d,从就诊到确诊时间的中位数为0 d。首诊单位相对分散,确诊单位均为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病例规范治疗率为100%。结论溧阳市已连续5年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报告,消除疟疾工作成效显著,但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日益增多,且感染虫种呈多样性,是当前该市疟疾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目的 分析苏州市近期疟疾流行特征, 为制订适合苏州市消除疟疾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收集 2007-2012年苏州市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专报系统的疟疾信息, 并结合苏州市现有疟疾监测资料进行 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 2007-2012年全市共发生疟疾318例, 其中本地病例28例, 均为间日疟, 占病例总数的8.81%, 年发病率 为0.07/10万; 输入性病例290例, 占病例总数的91.19%, 年发病率为0.77/10万, 其中间日疟233例, 恶性疟20例, 混合感染 1例, 卵形疟1例; 6年间疟疾发病率逐年下降, 输入性病例有所上升, 后3年已无本地感染病例。结论 结论 苏州市本地感染疟 疾病例达到消除状态, 输入性病例增多。应加强跨地区疟疾联防联控和强化各类流动和出入境人员疟疾管理工作的措 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江苏省常州市7县(区)通过消除疟疾达标考核的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探讨适合本地区消除疟疾后的 监测工作,为制订和调整消除疟疾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4年常州市网络报告疟疾疫情、发热病人 血检、专报系统中疟疾病例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表、疫点调查和处置表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现场对临床医生采用闭卷书 面考试进行疟疾诊治知识考核;对检验人员进行疟原虫镜检技能考核;复核30张阴性血片。对当地最后1例疟疾病例所 在自然村,采制不少于200人份居民滤纸血采样并进行疟原虫基因检测。结果2009-2014年常州市共报告疟疾病例 145例,血检发热病人170 638人次,检出阳性137例,阳性率0.08%;常州市除2009年和2010年分别有8例和2例本地感 染疟疾病例外,其余均为输入性病例。7县(区)疟原虫镜检技能考核有4家单位平均分为20分,溧阳区平均分最低,为 18.8分;疟疾诊治能力考核溧阳区平均分最高,为19.8分,戚墅堰区平均分最低,为18.0分;常州市7县(区)消除疟疾总 考核得分均在93分以上。新北区、武进区、溧阳市和金坛市4个县(区)开展主动病例侦查,共检测731人份居民滤纸血 采样,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溧阳市于2012年,钟楼区和金坛市于2013年,天宁区、戚墅堰区、新北区和武进区于2014年 通过消除疟疾县(区)级达标考核。结论常州市7县(区)均以高分通过消除疟疾达标考核,今后应继续做好消除后监 测工作,巩固已取得的消除疟疾成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目的 分析2005-2014年江苏省疟疾疫情及流行特征, 为制订和调整全省疟疾消除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 方 法 法 收集2005-2014年江苏省疟疾疫情数据资料, 对疟疾发病情况、 感染来源以及病例的时间、 地区和人群分布进行分 析。结果 结果 2005-2014年, 江苏省共报告疟疾病例5 069例, 其中间日疟3 422例 (67.51%)、 恶性疟1 497例 (29.53%)、 未 分型150例 (2.96%); 本地感染疟疾病例2 139例 (42.20%)、 国内输入病例1 131例 (22.31%)、 境外输入病例1 799例 (35.49%); 男性病例3 809例, 女性1 260例, 男女性别比为3.02 ∶1。病例年龄以25~60岁为主, 占67.15%; 职业以农民和 民工为主, 分别占40.26%和23.63%。60.58%的病例分布于徐州、 宿迁、 淮安、 苏州市和南通市。2005-2009年病例以间 日疟为主, 自2010年起以恶性疟为主, 且主要为境外输入性感染, 从2012年起无本地感染病例。结论 结论 江苏省本地感染 疟疾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初步实现消除疟疾目标。但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仍较多, 且感染呈多样性, 是目前的防控重 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