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游离PSA与总PSA比值在前列腺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Chen ZD  Wei SM  Cai SL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0):593-595
目的 探讨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fPSA)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tPSA)比值 (f tPSA)在tPSA为 4~ 10ng ml时对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鉴别的意义及其局限性。方法 对1998年 10月至 2 0 0 2年 10月接受诊治的 180例血清tPSA为 4~ 10ng ml的前列腺癌和BPH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经组织学证实 ,36例 (2 0 % )是前列腺癌 ,14 4例 (80 % )是BPH。血清中tPSA和fPSA通过酶免微粒子捕捉法测定。前列腺体积通过经腹壁超声测定。前列腺癌与BPH组间比较用t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前列腺体积与f tPSA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前列腺癌患者的tPSA、f tPSA平均值分别是 6 75ng ml与 0 17;BPH患者则是 6 4 8ng ml和 0 2 5。两组患者的tPSA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而前列腺癌患者的f tPSA值显著低于BPH患者 (P <0 0 1)。此外 ,两组患者的前列腺体积与f tPSA均呈显著正相关 (前列腺癌组相关系数r=0 5 0 ,P <0 0 1;BPH组r=0 2 4 ,P <0 0 1)。在前列腺体积小于 4 0cm3,两组患者的f tPSA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当体积超过 4 0cm3,则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f tPSA对tPSA在 4~ 10ng ml之间的前列腺癌和BPH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但由于受前列腺体积的影响 ,只有在  相似文献   

2.
患者,16岁.因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2 d于2009年11月13日入院.无排尿困难.患者2岁时曾因右肾巨大积水行右肾切除术.直肠指诊前列腺表面光滑,质韧,中央沟处可触及一质韧无痛的结节,大小约2 cm×1 cm.B超检查:前列腺与膀胱颈口间有一2.5 cm×2.3cm的中等强回声光团,不活动,贴近前列腺.实验室检查:血tPSA 0.51ng/ml,fPSA 0.26 ng/ml.最大尿流率20 ml/s,平均尿流率15 ml/s.膀胱镜检:前列腺部尿道内可见一球形肿物,有蒂,位于精阜旁.硬膜外麻醉下行经尿道肿瘤电切术.完整切除肿瘤,切除组织约15 g.术后病理报告:血管平滑肌瘤,可见平滑肌束交叉排列,血管数量多,但为小的或裂隙状血管.免疫组化:PSA(-),34βE12(-),p63(-),p504S(AMACR)(-),CD34平滑肌肌动蛋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fPSA/tPSA比值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鉴别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了2000年9月-2001年8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2例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患者的tPSA和fPSA/tPSA比值。结果 72例患者中,前列腺增生48例,前列腺癌24例。tPSA为4.0~10.0ng/ml之间时,前列腺癌患者3例,其fPSA/tPSA平均值为0.12,而前列腺增生患者有16例,其fPSA/tPSA平均值为0.21,两者差异明显。tPSA为4.0~10.0ng/ml,fPSA/tPSA比值为0.20,诊断前列腺癌的特异性为61%,而敏感性为100%。结论 当tP-SA为4.0~10.0ng/ml时,fPSA/tPSA比值作为一种参考标准可以用于临床筛选潜在的前列腺癌患者。  相似文献   

4.
探讨极高危前列腺癌(very high-risk prostate cancer,VHRPCa)采用新型内分泌药物新辅助治疗后给予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dical prostatectomy,RP)的疗效。患者男,61岁,因“进行性排尿困难,夜尿增多4年,加重半年”就诊。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tPSA) 89.16μg/ml。磁共振成像示前列腺大小5.2 cm×4.6 cm×4.2 cm,右侧外周带前列腺癌累及中央带;直肠受侵,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评分系统评分为5分;膀胱左后方及上方多发淋巴结增大。穿刺活检示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5+5=10分;骨扫描未见明显异常。采用新型内分泌药物阿帕他胺+地加瑞克新辅助治疗9个月后复查tPSA为0.05μg/ml;磁共振成像见前列腺体积缩小。给予RP+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中粘连明显,平面欠清晰。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5+4=9分,切缘和淋巴结均为阴性。术后维持原新辅助方案继续辅助治疗1年后,tPSA为0μg/ml;磁共振成像和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未见异常,故改为单纯雄激素剥...  相似文献   

5.
当总PSA(tPSA)水平在 4 .0~ 10 .0ng/ml时 ,仅 2 5 %的患者确诊为前列腺癌 ,这种情况下 ,tPSA明显缺乏特异性。ProPSA是游离PSA(fPSA)的衍生物 ,目前主要有 3种形式 ,[- 2 ]proPSA、[- 4 ]proPSA和含前导肽全长的 [- 7]proPSA ,ProPSA前导肽经裂解去除后 ,产生具有活性的tPSA。研究发现 ,ProPSA水平与前列腺癌密切相关。为了解proPSA能否用于早期诊断前列腺癌 ,作者对 93例血清tPSA 4 .0~ 10 .0ng/ml的患者测定血清 %fPSA和上述 3种proPSA水平 ,并同时行前列腺 12点系统活检及前列腺体积测定。 93例中 4 1例 (4 4 % …  相似文献   

6.
目的:联合应用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及结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cPSA),构建出新的前列腺癌(PCa)预测模型:tPSA/fPSA×cPSA1/2,即前列腺癌预测因子(PCP),进而评估PCP诊断PC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2011年12月1日~2014年12月1日期间的病例中,筛选出拥有明确病理报告且术前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查结果满足2≤tPSA10ng/ml的PCa患者54例,BPH患者579例;满足10≤tPSA20ng/ml的PCa患者48例,BPH患者147例。应用Logestic regression及ROC曲线对比分析tPSA、fPSA、fPSA与tPSA的比值(f/tPSA)、cPSA及PCP诊断PCa的价值,应用列线图分析PCP预测PCa的能力。结果:在PCa及BPH两组间,tPSA、f/tPSA、cPSA与PCP的中位数(9.2,5.5;0.13,0.19;8.0,4.4;22.1,11.0)均存在明显差异(P0.000)。当2≤tPSA10ng/ml时:PC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80,明显高于tPSA的0.588、fPSA的0.571、f/tPSA的0.675、cPSA的0.613;在诊断PCa的敏感性均为90.7%左右的前提下,PCP诊断PCa的特异性为22.8%,明显高于tPSA的11.1%、fPSA的11.2%、f/tPSA的17.4%、cPSA的15.5%。当10≤tPSA20ng/ml时:PC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86,明显高于tPSA的0.603、fPSA的0.643、f/tPSA的0.679、cPSA的0.647;在诊断PCa的敏感性均为91%左右的前提下,PCP诊断PCa的特异性为29.3%,明显高于tPSA的10.9%、fPSA的10.2%、f/tPSA的23.1%、cPSA的18.4%。结论:当2≤tPSA10ng/ml或10≤tPSA20ng/ml时,PCP明显较PSA、fPSA、f/tPSA、cPSA对PCa更具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验证A-I型前列腺穿刺器对临床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4ng/ml和(或)前列腺直肠指诊、B超发现结节者进行前列腺癌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A-I型前列腺穿刺器,对36例PSA>4ng/ml或有前列腺结节者,在食指引导下进行前列腺左右叶的尖、中间、尾部和触及结节处活检。结果有结节者17例中发现前列腺癌(PCA)5例(29.4%);PSA>4.0ng/ml的34例中,PCA检出15例(44.12%)。分析显示:A-I型前列腺穿刺器与B-超引导系统相比较,对血清PSA>4.0ng/ml者的PCA检出率有明显的差异(x2=5.568, P<0.05)。结论A-I型前列腺穿刺器完全可以满足临床对筛查前列腺癌的要求,是一种操作简便、易用、费用低廉的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器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患者,59岁。1个月前检查发现血PSA为10.4ng/ml;前列腺MRI考虑为前列腺癌之可能。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示前列腺左侧腺癌(Gl-eason评分为3+3分),右侧前列腺增生组织;骨扫描未见转移。体检:直肠指检前列腺Ⅲ度增大,前  相似文献   

9.
超声引导系统活检筛查前列腺癌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前列腺穿刺筛查前列腺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6针系统活检加结节处2-4针活检,197例前列腺特异抗原(PSA)>4ng/ml或有前列腺结节的患者行 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对4例PSA持续升高者行重复穿刺。结果 有结节者107例中发现前列腺癌34例(31.8%),90例无结节者中发现前列腺癌11例(12.2%)。分析显示:PSA越高,穿刺活检阳性率越高。重复穿刺者4例中发现前列腺癌1例。结论 对有前列腺结节或PSA>4ng/ml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应行系统活检以筛查前列腺癌,穿刺阴性后如PSA持续 增高则应重复穿刺。  相似文献   

10.
结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结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cPSA)在前列腺癌中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前列腺癌(Pca)25例,前列腺增生(BPH)30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的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cPSA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的浓度;计算f/tPSA比值并对tPSA、f/tPSA、cPSA进行统计学比较和ROC曲线分析。结果cPSA、tPSA在BPH组、Pca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5),若以cPSA15.75ng/ml作为截断点诊断Pca,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实验有效率各参数均比较理想,分别为79.17%,92.86%,90.48%,88.46%。另tPSA,cPSA,fPSA三者在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tPSA>cPSA>f/tPSA。结论cPSA在鉴别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中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建议临床以cPSA15.75ng/ml作为截断点,这能大幅度地提高cPSA对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前列腺活检。  相似文献   

11.
f/tPSA比值对tPSA值为2.6~4.0ng/ml前列腺癌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利用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和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的比值(f/tPSA),提高tPSA2.6~4.0ng/ml前列腺癌的诊断率的价值。方法对117例tPSA在2.6~4ng/ml可疑前列腺癌患者行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对患者血清tPSA,fPSA及f/t PSA值及其他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病理诊断良性前列腺增生(BPH)82例和前列腺癌35例,35例癌中Gleason score≤4分共6例(17%),Gleason score5-7分和8-10分别为22例(63%)和7例(20%)。前列腺癌的f/tPSA明显高于BPH(P<0.01),以f/tPSA0.22为界值,诊断癌的特异性为83%,敏感性为71%,阳性预测值为68%。结论f/t PSA作为一项辅助检查可提高tPSA 2.6~4.0ng/ml前列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日本某单机构中评定前列腺特异抗原指数(f/tPSA)的价值和局限性,重点在于避免无意义的前列腺组织活检。方法:631名年龄在44-93岁之间(平均年龄69.8岁)的男性,在日本新滹中心医院用能量多普勒超声波图像引导的经直肠10-点前列腺组织活检后发现其 PSA 值增加,用总体前列腺特异抗原 (tPSA)和前列腺特异抗原指数(f/tPSA)观察组织学特征。结果:在134名 tPSA 为26 ng/mL 或更高病人中,126人(94.3%)检测到前列腺癌(PCa),tPSA 为21-25 ng/mL 时的 PCa 检出率是59.4%,16-20 ng/mL 时为39.2%,11-15 ng/mL 时为30.0%,4.1-10 ng/mL 时为20.0%,小于等于4.0 ng/mL 时为7.6%。在任何一个 tPSA 值区间,PCa 组的 f/tPSA 值都明显低于非肿瘤组(平均为0.122vs.0.160,P<0.001)。接收器特性法表明,对于 tPSA 值在3.0-10 ng/mL(P<0.01)之间的病人,f/tPSA(AUC:0.664)比 tPSA(AUC:0.559)更有价值。虽然以 f/tPSA 等于0.250为分界点可能产生1.8%的 PCa 漏诊率,但是这样有可能节约9.2%不必要的组织活检。结论:对预测 PCa 发病率,f/tPSA 比单独的 tPSA 更有价值。因此,对于被称为 tPSA 灰色地带的亚洲男性来说,我们推荐在 PCa 筛查中用0.250作为 f/tPSA分界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游离PSA/总PSA(f/t)0.16对于总PSA≤4ng/ml的前列腺癌(PCa)患者是否具有指导前列腺穿刺的意义。方法回顾本院于2008年至2014年收治的总PSA≤4ng/ml的PCa患者的病历资料,分为4组,A组:f/t0.16;B组:f/t0.16且MRI或DRE阳性;C组:f/t≥0.16;D组:f/t≥0.16且MRI或DRE阳性。统计各组穿刺者人数及穿刺阳性率。结果共计73人进入本研究,A组32人,穿刺阳性率23.5%;B组9人,穿刺阳性率33.3%;C组41人,穿刺阳性率11.5%;D组12人,穿刺阳性率16.7%。A组与B组,A组与C组,B组与D组之间穿刺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穿刺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总PSA≤4ng/ml的PCa患者,f/t0.16可以作为前列腺穿刺的指导指标,联合MRI或DRE检查可以提高前列腺穿刺阳性率。  相似文献   

14.
患者,60岁。主诉尿频、尿急、排尿困难8个月于2005年11月20日入院。夜尿4~6次,排尿等待时间长,尿线无力,偶有分叉。直肠指诊:前列腺Ⅱ度增大,中央沟变浅、质韧、无结节、无压痛,指套无染血。B超示前列腺5.2cm×4.7cm×4.6cm,内部回声欠均匀,可见较多钙化强光团,边缘包膜欠清晰。中叶向膀胱腔内突出,突出部位黏膜欠光滑。胸部X线片未见异常。tPSA1.36ng/ml,fPSA0.23ng/ml,F/T值16.8%。硬膜外麻醉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中见前列腺中叶凸向膀胱内口,切面似有黏液状物质分泌,透明、较粘稠,未见明显结节。电切至前列腺包膜,置20F三腔尿管,术后持续冲洗,预防应用抗生素48h。术后5d拔除尿管,排尿通畅。  相似文献   

15.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3岁,因"进行性排尿困难2年,加重3 d"入院,患者2年前开始出现排尿费力、排尿等待,尿线变细,夜尿增多、4~6次/晚,无血尿,不规律口服非那雄胺,3 d前排尿困难加重,至门诊查超声:前列腺体积63 ml,残余尿440 ml;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12.110μg/L,fPSA 1.210μg/L,f/tPSA 0.100,保留导尿收住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头孢及青霉素过敏史。查体:T36.2℃,P66次/min,R16次/min,BP 130/90 mmHg(1 mmHg=0.133 kPa),神清,精神可,心律不齐,双肺呼吸音粗,腹软,无压痛,双肾区无叩痛,阴茎发育正常,保留导尿在位,尿色清,肛检:前列腺Ⅱ°增大,质韧,未触及结节,肛门括约肌正常,指套无染血。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评分22分。  相似文献   

16.
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 )术后发生前列腺癌 (PCa)临床并不罕见。 1990年至2 0 0 2年 ,我院诊治 12例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本组 12例。年龄 63~ 82岁 ,平均 74岁。均曾因症状性BPH而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或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TURP)。术后病理示BPH ,其中 3例伴有前列腺急、慢性炎症 ,1例伴有前列腺不典型增生。术前直肠指检 1例可触及前列腺小结节。7例术前PSA >10ng/ml 1例 ,4~ 10ng/ml 3例 ,<4ng/ml 3例。患者术后10个月~ 14年 ,平均 5.6年 ,因尿频、尿急、排尿困难、血尿或疼痛而再次就诊。直肠指检发现前列腺结节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前列腺黏液腺癌(mucinous adenocarcinoma,MC)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2例前列腺M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年龄分别为82和73岁,因排尿困难入院,tPSA分别为15.59ng/ml和210.1ng/ml,术前CT或MRI检查未见前列腺癌表现。1例行TURP术,术后行全雄激素阻断治疗;1例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后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3个月,然后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部分切缘阳性,行辅助内分泌治疗及辅助放疗。结果:1例随访4年,排尿通畅,未见肿瘤转移。1例随访19个月,未见局部复发及转移。结论:前列腺MC临床罕见,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为确诊手段;内分泌治疗有效,根治性手术预后与普通前列腺癌类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影响前列腺尖端、基底切缘阳性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1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65.7±5.8)岁。前列腺体积(38.7±25.21)ml。术前tPSA(35.39±51.69)ng/ml,f/tPSA 0.11...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老年男性前列腺疾病的发病情况及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游离PSA(fPSA)、fPSA与血清总PSA(tPSA)的比值 (f/t)跟年龄、前列腺体积 (PV)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142 5名老年男性进行前列腺指检 (DRE)和PSA测定 ,然后对其中tPSA >4μg/L者进行了随访复查 ,检查项目包括DRE、tPSA、fPSA和经直肠前列腺B超 ,并建议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 :142 5例调查者中 ,tPSA >4μg/L者 16 9例 (11.9%) ,其中 84例得到随访 ,发现tPSA、f/t与年龄无相关性 (P >0 .0 5 ) ,而PV与年龄呈正相关 (P <0 .0 5 )。 17例接受了前列腺穿刺活检 ,1例接受手术治疗 ,其中 9例被病理检查证实为前列腺增生 (BPH) ,9例被证实为前列腺癌 (PCa)。BPH组与PCa组tPSA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而两组PV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PSA是诊断前列腺癌的重要瘤标 ,前列腺“6点法”穿刺活检是诊断前列腺癌有效而必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患者,78岁.因进行性排尿困难7年,不能自行排尿12 h于2011年8月22日入院.无肉眼血尿,无食欲减退,无体重减轻.查体:下腹部膨隆,膀胱浊音界位于耻骨联合上3横指.直肠指检前列腺Ⅱ度增大,质韧,无触痛,中央沟消失,表面未触及结节.B超检查示前列腺约4.6 cm×4.4 cm×3.7 cm,中叶明显突入膀胱内,膀胱残尿量500 ml,双肾集合系统未见分离.血清tPSA2.81μg/L,fPSA 0.74μg/L,f/t 0.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