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自拟健脾和胃降逆汤治疗反流性咽喉炎(LPRD)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对反流症状指数及食管内pH监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LPRD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自拟健脾和胃降逆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反流症状指数(RSI)、反流体征评分(RFS)、食管内pH值。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咽喉疼痛、嗳气、反酸烧心、声音嘶哑等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RIS评分、RF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第一通道pH<4、比较第二通道pH<4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健脾和胃降逆汤治疗LPRD疗效确切,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的同时改善患者反流症状与体征,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随机抽取2012年6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胃食管反流病肝胃不和证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莫沙必利片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治疗。试验组患者采取通降舒隔汤、莫沙必利片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中医疗效、西医疗效、治疗前后GERD-Q评分。结果试验组中医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西医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GERD-Q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GERD-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降舒膈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肝胃不和证效果较好,患者GERD-Q评分可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复方消化酶联合雷贝拉唑、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24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120例。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与多潘立酮治疗,治疗组给予复方消化酶联合雷贝拉唑、多潘立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成本/有效率显著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复方消化酶联合雷贝拉唑、多潘立酮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三九胃泰颗粒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103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1例及观察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观察组患者给予三九胃泰颗粒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08%)高于对照组(88.24%,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7.69%)低于对照组(7.84%),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九胃泰颗粒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效果确切,安全性高,临床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多潘立酮及埃索美拉唑联合应用对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胃食管反流病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多潘立酮治疗,观察组采用埃索美拉唑+多潘立酮治疗。对比两组的复发率、治疗总有效率、患者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复发率36.11%,高于观察组的1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5.00%低于观察组的9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采用多潘立酮及埃索美拉唑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对高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炎症因子及24 h pH监测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某院2017年1月至12月收治的高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28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莫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治疗,65例)和对照组(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63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对照组为82.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pH4的反流次数、pH4的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H4的反流次数、pH 4的总时间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pH 4的反流次数、pH 4的总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胸痛、胸闷、反酸、吞咽疼痛等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胸痛、胸闷、反酸、吞咽疼痛等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胸痛、胸闷、反酸、吞咽疼痛等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治疗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能显著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平衡食管pH,促进食管黏膜的修复和愈合,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加味四逆散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GERD)的临床疗效,分析起效机制。方法对照研究,从2013年2月开始筛选患者,将消化内科门诊收治的GERD患者纳入研究,截止2015年2月,入选对象94例,采用奇偶数字表达法,奇数纳入对照组(n=45),偶数纳入观察组(n=49)。2组均常规医嘱,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味四逆散治疗,连续8周。结果观察组症状积分痊愈率、愈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症状积分评价无效率、内镜疗效评价等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胃痛、嗳气、呛咳、厌食症状遗留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四逆散联合雷贝拉唑治疗GERD疗效较好,可减轻症状,但不能改善胃镜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联合胃复春片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7月90例慢性胃炎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对症支持与胃复春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QOLS、MUNSH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QOLS、MUNSH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胃炎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联合胃复春片治疗能取得良好效果,尤其体现在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方面,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片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诊治的反流性食管炎老年患者共76例,因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多潘立酮片治疗方案,观察组采取多潘立酮片+奥美拉唑治疗。对比不同治疗方案下患者的食管压力及pH值、内镜积分、炎症因子水平以及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食管压力、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食管压力均增加,观察组压力水平高于对照组,pH值低于4的百分比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内镜检查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内镜积分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hs-CRP、IL-6、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s-CRP、IL-6、IL-8水平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潘立酮片与奥美拉唑联合应用具有更满意的RE治疗效果,可更好改善内镜积分、食管压力、食管Ph值及临床效果,降低炎症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取大连开发区金源医院2013-07—2016-03收治的17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各8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多潘立酮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多潘立酮与泮托拉唑联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基于主诉症状的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基于胃镜活检的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泮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24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道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应用雷贝拉唑三联法(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雷贝拉唑)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十二指肠溃疡、胃炎患者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贝拉唑三联疗法能有效提高HP相关性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1):3725-3727
目的探究以雷贝拉唑为基础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和雷贝拉唑三联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加用果胶铋的四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Hp根除率,治疗前后血清指标水平变化(HMGB1、TNF-α和NF-κB)和临床症状积分变化(嗳气、反酸、烧心和腹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p根除率为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嗳气、反酸、烧心和腹痛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MGB1、TNF-α和NF-κB等血清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以雷贝拉唑为基础的四联疗法,可显著提升患者Hp根除率,进而使临床症状好转显著,使HMGB1、TNF-α和NF-κB水平明显降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联合4联疗法治疗Hp阳性胃溃疡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诊治的119例Hp阳性胃溃疡患者病案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常规组60例和观察组59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使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根除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总率低于常规组,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早期联合抗生素治疗方案能显提高Hp清除率,改善Hp阳性胃溃疡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0):3805-3806
探讨雷尼替丁与雷贝拉唑分别联合莫沙必利治疗食管反流性咽喉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食管反流性咽喉炎患者共80例,以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分别在莫沙必利应用基础上给予雷尼替丁与雷贝拉唑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患者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同时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食管反流性咽喉炎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提高生活质量,且未导致不良反应风险上升,价值优于雷尼替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联合替普瑞酮胶囊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1日~2018年5月31日期间我院消化内科接收并治疗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替普瑞酮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联合替普瑞酮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33%,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联合替普瑞酮胶囊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食管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胃食管反流患者70例,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莫沙必利,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食管蠕动压力。结果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食管蠕动压力均升高(P0.05),用药前后食管蠕动压力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能提高食管蠕动压力,加强食管运动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潘立酮及埃索美拉唑联合应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4年6月该院治疗的94例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多潘立酮进行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加用奥美拉唑,治疗组患者加用埃索美拉唑,2组治疗方案均为2周,比较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胃黏膜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患者3项指标对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复发7例,占14.9%,明显低于对照组(38.3%)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7%,明显高于对照组(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潘立酮与埃索美拉唑联合使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效果显著,好于多潘立酮联合奥美拉唑,该方法改善患者症状更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FD患者40例,采用交替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予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予莫沙必利+雷贝拉唑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对比两组治疗前、1个月后胃肠排空率、症状评分(餐后饱胀、上腹痛、嗳气),对比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胃肠排空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餐后饱胀、上腹痛、嗳气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FD患者采用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效果显著,可提高胃肠排空率,改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长葛市人民医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6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普瑞酮治疗,观察组使用雷贝拉唑联合普瑞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胃黏膜的修复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随访1年的病情复发情况。结果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的胃黏膜修复总有效率观察组(90.00%)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6.67%)明显低于对照组(13.33%);随访1年中,两组患者的病情复发率观察组(10.00%)低于对照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可有效提高胃黏膜修复的总有效率,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病情复发情况,较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联合针灸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食管压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在某院就诊的10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黄芪建中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食管压力。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胃脘腹痞满(0.94±0.15)分、大便稀薄(1.15±0.15)分、食欲降低(1.04±0.12)分、胃部喜按(1.08±0.11)分均比对照组胃脘腹痞满(1.61±0.19)分、大便稀薄(1.72±0.22)分、食欲降低(1.54±0.16)分、胃部喜按(1.53±0.21)分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治疗后上食管括约肌静息压(UESP)(62.89±8.08)mmHg(1 mmHg=0.133 kPa)、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LESP)(22.15±1.73)mmHg、远端收缩积分(DCI)(1 209.52±186.51)mmHg·s·cm均比对照组UESP(57.38±9.46)mmHg、LESP(18.56±2.13)mmHg、DCI(1 124.18±209.62)mmHg·s·cm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结合针灸治疗可改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医证候,加强食管压力,提高患者食管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