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包括肾盂癌和输尿管癌,在欧美国家其发病率较低,约占尿路上皮癌的5%~10%[1-2],在我国其发病率较高,占尿路上皮癌的18%[3]。UTUC标准手术方法是根治性肾输尿管全长切除加膀胱袖套状切除术(radical nephrourotertectomy,RNU),但术后常出现膀胱肿瘤复发,影响预后。膀胱灌注化疗对减少膀胱肿瘤复发具有重要作用,但灌注方案尚未达成统一意见,本文就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加经尿道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上尿路上皮癌的临床效果。方法:上尿路上皮癌患者68例,男23例,女45例,平均年龄63(43-78)岁。肾盂癌55例,输尿管上段肿瘤4例,输尿管下段肿瘤9例。其中输尿管下段肿瘤合并膀胱肿瘤1例。经尿道膀胱镜患侧输尿管逆行插入输尿管导管引流肾盂尿,用电切镜针状电极距输尿管口周围约0.5cm环形切透膀胱壁,分离出输尿管开口及膀胱壁内段。拔除输尿管导管,电凝输尿管开口,使开口封闭,减少肿瘤细胞种植机会。采用腰部3个穿刺套管针人路,行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输尿管尽量向下游离,如果是肾盂癌或输尿管上段肿瘤,用腹腔镜分离钳可以将下段输尿管提拉出来,扩大套管切口,将肾输尿管全长完整取出,避免了下腹部开放切口;如果是下段输尿管肿瘤,则需下腹部行5-7cm切口,先取出。肾标本,再行输尿管下段切除术。结果:68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平均120(90-24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60(40-500)ml,1例需输血。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平均4(3-7)d,导尿管留置时间平均8(7-15)d。拔除尿管后均行B超检查无膀胱漏尿。术后病理报告均为尿路上皮癌。65例患者获随访平均18(3-38)个月。58例患者无瘤生存,3例死于心脑血管及肺部疾病。4例术后患膀胱肿瘤而行电切治疗。结论: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加经尿道膀胱袖状切除治疗上尿路上皮癌,手术安全易行,用电切镜环状切除输尿管开口及膀胱壁内段可完整切除输尿管,对输尿管开口进行电凝封闭可减少肿瘤细胞种植。对肾盂癌及上段输尿管肿瘤患者可避免行下腹部开放切口的输尿管下段切除术,有效减少创伤,疗效可靠,无肿瘤种植转移。  相似文献   

3.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是发生在肾盂和输尿管尿路上皮的恶性肿瘤,占尿路上皮癌(UCC)的5%~10%。无论是否接受治疗,15%~50%的患者在原发性UTUC治疗后会在膀胱内复发。但是目前UTUC术后膀胱复发的危险因素并不明确,很难对高复发风险的患者进行早期筛查和预测。因此,本文主要对UTUC术后膀胱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后腹腔途径借助完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切除及膀胱袖状切除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确诊为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UT-UC)的60例患者的资料,根据治疗术式的不同分为完全后腹腔镜组、联合下腹小切口组,其中完全后腹腔镜组29例患者行完全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切除及膀胱袖状切除术,联合下腹小切口组31例患者行后腹腔下肾输尿管切除联合下腹部小切口膀胱袖状切除术。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完全后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143±12)min,联合下腹小切口组平均手术时间(206±19)min,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排气时间、VAS评分、住院时间和肿瘤复发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处理输尿管末端时,完全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切除及膀胱袖状切除术的手术时间短,手术过程安全、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改良经腹入路全腹腔镜手术在上尿路上皮癌(UTUC)病人中应用效果。方法 84例UTUC病人,按照手术方式划分为改良组(43例)、常规组(41例)。改良组行改良经腹入路全腹腔镜手术(改良单一体位经腹入路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术+膀胱袖状切除术),常规组先侧卧位采取经后腹腔入路腹腔镜肾切除,再调整为平卧位下腹部斜切口行输尿管切除术+膀胱袖状切除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术后各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术后并发症情况、手术前后创伤反应指标;比较两组术后1年肿瘤复发转移率。结果 84例病人手术均顺利完成,改良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分别为(118.29±36.41)ml、(127.36±24.75)ml,均少于常规组的(142.54±30.68)ml和(251.49±39.50)ml,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07.35±15.62)分钟、(22.19±3.74)小时、(7.32±0.58)天,短于常规组的(139.57±21.09)分钟、(29.25±5.06)小时和(9.68±0.6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6小时、12...  相似文献   

6.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包括肾盂癌和输尿管癌,其标准手术方式是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膀胱袖状切除。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成熟,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切除已得到广泛应用。但输尿管末端处理方式有多种,输尿管末端是否完全切除,又与肿瘤复发有密切联系,目前尚缺乏相关的比较各种处理方式的研究。本文就常用的处理输尿管末端的方式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切除加经尿道膀胱袖状切除治疗上尿路上皮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上尿路上皮癌患者82例(肾盂癌69例,输尿管癌13例).男39例,女43例.平均年龄65(37~82)岁.电切镜经尿道膀胱袖状分离输尿管管口及壁内段,后腹腔镜下切除肾、输尿管.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日及术后并发症等.随访肿瘤转移与复发情况.结果 82例手术顺利.手术平均时间135(95~210)min.术中平均失血110(60~260)ml.术后引流管平均留置3(2~4)d.尿管平均留置6(5~7)d.术后平均住院7(6~9)d.74例患者获随访平均31(6~76)个月.高级别浸润性癌随访16例,复发转移3例;高级别与低级别非浸润性癌分别随访29例,膀胱内复发5例(高级别3例,低级别2例);切口部位肿瘤转移复发1例.3年随访肿瘤复发率为10.6%(5/47).结果 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切除加经尿道膀胱袖状切除治疗上尿路上皮癌,输尿管口周围组织及输尿管壁内段切除确切,创伤小、康复快,手术安全易行,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5年10月上尿路尿路上皮癌79例资料,其中经腹完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及膀胱袖状切除术47例(CTLNU组),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下腹部小切口膀胱袖状切除术32例(RLNU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RLNU组相比,CTLNU组手术时间短[(120.5±21.6)min vs.(145.2±29.9)min,t=-4.265,P=0.000],术中出血量少[(120.8±42.4)ml vs.(190.6±60.8)ml,t=-6.017,P=0.000],术后住院时间短[(8.2±2.5)d vs.(9.9±3.2)d,t=-2.646,P=0.010];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LNU组和RLNU组随访发现膀胱尿路上皮癌分别为5例和3例(P0.05),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愈,远处转移分别为2例和3例(P0.05)。结论完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膀胱袖状切除术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可行、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上尿路上皮癌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上尿路上皮癌39例,男22例,女17例,年龄41-80岁,平均年龄(63±12)岁。其中左23例,右16例,肾盂癌31例,输尿管癌8例。结果39例患者均行后腹腔镜联合下腹部小切口半尿路根治性切除手术,手术时间105—150min,平均(115±12)min,术中出血50~600ml,平均(90±15)ml,1例术中输血400ml,无尿漏或严重腹腔镜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住院8~14d,平均(9±2)d。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尿路上皮癌,病理分期:T1N0M0 21例,T2N0M017例,T2N1M01例。术后随访2—32个月,平均(18±3)个月,其中肾盂癌患者局部复发1例,肝脏远处转移1例,输尿管癌患者膀胱种植转移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1例,肾盂癌患者因瘤死亡1例,其余35例患者无瘤生存至今。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后腹腔镜联合下腹部小切口行肾、输尿管、膀胱袖状切除手术治疗上尿路上皮癌是一种可行、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单一体位经腹腹膜内外联合腹腔镜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根治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2022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采用一体位经腹腹膜内外杂交的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切除术治疗UTUC患者共31例,其中右侧11例,左侧20例;肾盂癌14例,输尿管癌16例,肾盂及输尿管同时受累1例。结果 所有31例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病例。手术时间为60~151 min,平均(81.45±19.80)min;术中出血量为30~110 mL,平均(69.03±24.13)mL。无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为3~17 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6.13±2.44)d。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8(3.0~49.0)个月。末次随访时,共有2例患者死亡,3例患者出现膀胱复发,无对侧复发病例。结论 单一体位腹膜内外联合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治疗UTUC,肿瘤控制效果满意,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术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是一种泌尿系相对罕见的疾病,其双侧发病则更为罕见。病因学上,UTUC和膀胱癌有一些共同的致病因素,但两种疾病在临床特征和外科治疗上则不尽相同。随着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的普及,腹腔镜下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和膀胱袖口状切除术(Laparoscopic nephroureterectomy with bladder cuff excision,LNUBCE)已经成为泌尿外科治疗UTUC的主流方法。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因其直观清晰的手术视觉效果和较高的灵敏度,弥补了腹腔镜手术存在的缺陷,使机器人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和膀胱袖口状切除术(Robotic nephroureterectomy with bladder cuff excision,RNUBCE)逐渐被大家所接受。本文对近年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双侧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治疗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上尿路上皮癌(UTUC)是一种发病率低, 但预后较差的疾病。对于UTUC的治疗目前以肾输尿管根治术为治疗金标准。在围手术期或肿瘤学结果方面, 关于输尿管和膀胱袖带的处理目前尚没有文献报道哪一项技术可以显著优于另一种技术, 因此外科医生的偏好通常决定了远端输尿管和膀胱袖带的管理方式, 对于输尿管末端膀胱袖状切除的处理的最佳方式尚有争议, 本文就目前对膀胱袖状切除的处理方式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患者术后尿路外复发影响因素及危险分层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135例行根治手术治疗UTUC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法分析术后尿路外复发影响因素,同时根据危险度分层比较随访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结果:①无蒂状肿瘤、多病灶、输尿管...  相似文献   

14.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21,36(6):496-501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是指发生于上尿路(肾盂或输尿管)的尿路上皮恶性肿瘤,目前外科治疗的金标准仍是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联合膀胱袖状切除。但对于某些患者,如孤立肾、双侧肿瘤及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充分评估后也可实行保留肾脏的手术方式。无论是哪一种手术方式,术后局部药物灌注治疗都有一定的辅助疗效。但对于较为晚期的转移性患者,姑息性治疗则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根治术中经膀胱与经膀胱外的膀胱袖状切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2022年3月49例单一体位完全腹腔镜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肾盂肿瘤22例,输尿管肿瘤27例。26例行经膀胱途径,23例行经膀胱外途径。2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膀胱癌病史、病理肿瘤分期和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比较2组术中及术后指标。结果经膀胱组手术时间长于经膀胱外组(172.1±23.1)min vs.(152.0±23.9)min,P=0.004),2组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随访时间15(6~30)个月。共16例复发或转移。经膀胱组和经膀胱外组2年无复发生存率(64.8%vs.62.4%,log rankχ^(2)=0.039,P=0.844)和2年无膀胱复发生存率(73.4%vs.74.3%,log rankχ^(2)=0.021,P=0.88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膀胱途径膀胱袖状切除可完全切除输尿管壁内段,可能降低切除不充分致肿瘤复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不同的手术路径选择.方法 将116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肾孟及输尿管上段肿瘤组,采用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电切的方法;B组为输尿管下段肿瘤组,6例输尿管局部浸润的患者列入本组,采用70°斜侧卧位经腹腔途径肾、输尿管切除并膀胱袖状切除.结果 116例手术均获成功,无术中并发症.A组手术时间平均125.5 min,术中出血平均60 ml,术后24~48 h胃肠功能恢复;术后住院时间平均7 d;B组手术时间平均140.6 min,术中出血平均96 ml,术后24~72 h胃肠功能恢复;术后住院时间平均7.5 d.有90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7个月,未发现切口及穿刺孔种植转移,但有10例行膀胱镜检查发现膀胱肿瘤.结论 腹腔镜肾、输尿管全切和膀胱袖状切除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符合肿瘤治疗原则,安全可行.应根据肿瘤的位置来决定手术方式的采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腹腔途径行腹腔镜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根治术的安全行、可行性及优势。方法:收集2012年10月~2014年11月收治的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29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14例,采用后腹腔途径行腹腔镜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根治性切除术;B组15例,行不改变患者体位的经腹腔途径行完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及膀胱袖状切除术。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及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198±20)min,B组手术时间(145±24)min,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术后康复时间、随访时间及肿瘤复发情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改变患者体位的经腹腔途径更节省手术时间,其完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及膀胱袖状切除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低分期肾盂及中上段输尿管尿路上皮癌行根治性肾切除术与经典肾盂癌根治性手术后肿瘤复发率的差异,探讨低分期上尿路上皮癌患者不行膀胱袖状切除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07年收治73例上尿路上皮癌患者的资料.男36例,女37例.平均年龄66(45~87)岁.其中肾盂癌46例,中上段输尿管癌27例.根据术式分为经典肾盂癌根治性手术组(35例)和根治性肾切除组(38例).分析2组患者病理及随访结果,比较2组患者术后复发率的差异.结果 经典肾盂癌根治性手术组肿瘤复发8例(22.9%),其中T1患者复发率20.0%(3/15);根治性肾切除组肿瘤复发8例(21.1%),其中T1患者复发率19.0%(4/21),2组总复发率和T1肿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典肾盂癌根治性手术组19例肾盂癌中,肿瘤复发4例(21.1%);16例中上段输尿管癌中,肿瘤复发4例(25.0%),2组肿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治性肾切除组27例肾盂癌中,肿瘤复发3例(11.1%);11例中上段输尿管癌中,肿瘤复发5例(45.5%),2组肿瘤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期上尿路上皮癌患者可不行膀胱袖状切除术,但肿瘤位于输尿管者应行膀胱袖状切除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输尿管口电切行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urinary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UT—UC)根治性切除术的疗效。方法2009年4月~2012年1月,对21例UUT—UC采用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输尿管口电切行肾、输尿管、膀胱袖状切除术。先经尿道行输尿管口电切使输尿管与膀胱完全脱离,后腹腔镜下行肾及上段输尿管的游离和切除,取标本同时游离中下段输尿管以完成全程输尿管的切除。结果21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80~150min,平均110min,术中出血量60~180ml,平均100m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8~14d,平均9.5d。病理检查均为UUT—UC,其中肾盂癌15例,输尿管癌6例,20例T1-2N0M0,1例T3N0M0。21例随访4~36个月,平均20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后腹腔镜手术联合经尿道输尿管口电切治疗低级别肾盂癌和上段输尿管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尽管上尿路移行上皮癌为相对少见的肿瘤 ,但在我国发病率较高 ,其中肾盂癌占肾肿瘤的 2 4 %~2 6 % 〔1〕。其对人类健康与生命的危害足以引起人们的重视。上尿路移行上皮癌与膀胱癌一样具有多病灶多器官发病、术后易复发的特点 ,为减少复发 ,尽可能地达到期望寿命。根治性肾切除术一直作为上尿路移行上皮癌的标准术式 ,切除范围包括肾脏、全长输尿管以及输尿管口周边袖状部分膀胱〔2 ,3〕。但是根治术创伤大 ,并发症多 ,对于单肾、双侧病变、肾功能不全者 ,术后需要长期血液透析维持。据统计 ,5 5~ 6 4岁、6 5~ 74岁两组患者长期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