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评价芥菜籽(MS)对氧化偶氮甲烷(AOM)诱导的小鼠大肠肿瘤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择6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均分为AOM 模型组、AOM+5%MS干预组、AOM+10%MS干预组和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记录各组小鼠有无肿瘤发生及发生数目、大小和位置, 计算平均肿瘤数和肿瘤发生率;HE染色确定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组织中PCNA蛋白的表达,计算增殖指数(PI);TUNEL染色检测肿瘤组织凋亡情况,计算凋亡指数(AI)。结果 正常对照组小鼠无肿瘤发生,AOM模型组、5%MS干预组和10%MS干预组小鼠肿瘤发生率分别为86.7%、 60.0%、41.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 5%MS干预组平均肿瘤数为1.07±1.10,10%MS干预组为0.67±0.89,均较AOM模型组的2.20±1.21少(P<0.05);10%MS干预组PI为32.0±3.9,均低于AOM模型组和5%MS干预组的59.9±4.4和41.7±4.9(P<0.05);10%MS干预组AI为15.0±2.4,均高于AOM模型组和5%MS干预组的6.9±1.4和9.3±1.5(P<0.05)。结论 MS对AOM诱导的小鼠大肠肿瘤具有化学预防作用,其机制为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观察小鼠体内自由基水平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探讨芥菜籽对氧化偶氮甲烷(azoxymethane, AOM)诱导的小鼠大肠肿瘤的预防作用机制。  方法  60只昆明品系小鼠随机分为AOM模型组、AOM+5%MS、AOM+10%MS干预组和正常对照组。观察记录各组小鼠肿瘤发生率; 检测小鼠血清中抗氧化酶(SOD、CAT、GSH-PX)的活力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水平。  结果  正常对照组小鼠无肿瘤发生。AOM模型组、5%MS和10%MS干预组三组间肿瘤发生率有差异(χ2=6.607, P=0.048);AOM模型组小鼠平均肿瘤数为(2.20±1.21)个, 而5%MS和10%MS干预组小鼠平均肿瘤数分别为(1.07±1.10)个和(0.67±0.89)个, 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 0.05)。小鼠血清抗氧化酶SOD、CAT、GSH-PX的活力: AOM模型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 < 0.05);MS干预组与AOM模型组相比均有所提高(P < 0.05);其中10%MS干预组提高小鼠血清抗氧化酶活力的作用最明显, 与5%MS干预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 0.05)。小鼠血清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 AOM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5);MS干预组与AOM模型组相比均有所下降(P < 0.05);其中10%MS干预组降低小鼠血清MDA的效果最明显, 与5%MS干预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 0.05)。  结论  芥菜籽能明显降低AOM诱导的小鼠大肠癌发生率并减少小鼠的平均肿瘤数, 且随芥菜籽浓度的增加, 其预防作用增强。芥菜籽能明显增强体内抗氧化的能力, 提高体内自由基清除酶的活性, 其预防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通过减少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 预防基因突变和肿瘤发生。   相似文献   

3.
芥菜籽对氧化偶氮甲烷诱导小鼠结直肠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不断上升趋势.文献报道芥菜籽具有抗肿瘤的活性,本研究旨在观察在氧化偶氮甲烷(azoxymethane,AOM)诱发昆明种小鼠发生结直肠癌的过程中,通过芥菜籽(mustard seed,MS)进行饮食干预能否预防肿瘤的发生.方法:选择6周龄昆明种雌性小鼠,随机分为AOM组、AOM+5%MS干预组、AOM+10%MS干预组和正常对照组.小鼠皮下注射AOM(10 mg/kg体质量),每周1次,连续3周.32周时颈椎脱臼处死小鼠,分离结直肠,用预冷的0.9%NaCl溶液冲洗肠内容物.观察记录各组小鼠有无肿瘤发生及发生数目、大小和位置,计算肿瘤发生率.结果:正常对照组小鼠未发现肿瘤,AOM模型组小鼠结直肠肿瘤发生率为86.7%,5%MS干预组及10%MS干预组小鼠结直肠肿瘤发生率分别为60.0%和41.7%,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OM模型组小鼠荷瘤数为(2.2±1.2)个,而5%MS干预组和10%MS干预组小鼠荷瘤数分别为(1.1±1.1)个和(0.7±0.9)个,与AOM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芥菜籽饮食干预能够抑制UAOM诱导的小鼠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可进一步用于结直肠癌防治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有关十字花科植物预防肿瘤的研究,主要探讨其抗氧化、抗突变作用、调节免疫功能及诱导细胞凋亡等。芥菜籽(mustard seeds,MS)是十字花科植物的种子。本研究旨在探讨MS对1,2-二甲基肼(1,2-dimethylhydrazine,DMH)诱导的大鼠大肠肿瘤的抗氧化和免疫偏移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DMH模型组(模型组)、DMH+5%MS干预组(5%MS干预组)、DMH+7.5%MS干预组(7.5%MS干预组)和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MS干预组每周按30 mg/kg剂量给予DMH腹腔注射1次,连续20周,均于32周时处死大鼠观察大肠肿瘤发生率并HE染色确定肿瘤的组织分型,检测血清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抗氧化酶活力、Th1和Th2亚群细胞因子含量。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无肿瘤发生。模型组总成瘤率为100%,5%MS干预组和7.5%MS干预组总成瘤率分别降低33.3%和58.3%(P<0.05)。DMH诱导大鼠形成肿瘤的过程中,模型组MDA水平和Th2亚群细胞因子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抗氧化酶活力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MS干预后MDA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而抗氧化酶活力和Th1亚群细胞因子含量均呈显著升高趋势(P<0.05)。结论:芥菜籽显著降低DMH化学诱导的大鼠大肠肿瘤的发生,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和免疫平衡偏移有关。  相似文献   

5.
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已成为精准和即用的肿瘤治疗"药物",基于γδT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免疫治疗也逐渐应用到实体瘤中.免疫细胞的毒性、抵抗、休眠、衰老、耗竭、脱靶、自食和失功能等因素限制了其治疗效果,提高编辑技术、应用纳米传输、改善免疫微环境和免疫联合治疗等方法可以提高免疫治疗抗肿瘤反应.本文系...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癌(CRC)是全世界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也是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手术、放疗、化疗可以改善CRC患者预后,但晚期复发及远处转移疾病无法治愈,产生不良预后。随着分子生物学、肿瘤学以及免疫学的交叉渗透,免疫治疗取得巨大突破,已成为肿瘤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转移性大肠癌免疫治疗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体热休克凋亡细胞负载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治疗大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酶消化法从手术切除的14例大肠癌新鲜组织获得单细胞悬液,热休克处理后用桦脂酸诱导其凋亡制备成细胞抗原;采集外周静脉血,分离单个核细胞,经GM-CSF与IL-4体外诱导成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负载细胞抗原后制备成DC肿瘤疫苗;对14例大肠癌患者进行4个疗程的DC免疫治疗,观察患者不良反应、敏感程度、生存质量、生存时间、癌胚抗原等临床指标。结果:DC治疗大肠癌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5例患者的DTH检测阳性;14例患者的平均CEA水平由治疗前的99.5ng/ml降至治疗后的71.4ng/ml(P〈0.05);治疗后血清中IL-2、IL-12及IFN-γ浓度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生存1年,其中1例患者出现了短暂的后腹膜淋巴结缩小,持续3个月,第2年由于肿瘤的进展生存率下降,由80%降至20%;患者的KPS评分上升,与治疗前比较有所改善(P〈0.05)。结论:自体热休克凋亡细胞负载的DC治疗大肠癌在临床治疗中具较高安全性,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临床观察显示患者近期临床效果明显;为大肠癌的临床综合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体热休克凋亡细胞负载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治疗大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酶消化法从手术切除的14例大肠癌新鲜组织获得单细胞悬液,热休克处理后用桦脂酸诱导其凋亡制备成细胞抗原;采集外周静脉血,分离单个核细胞,经GM-CSF与IL-4体外诱导成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负载细胞抗原后制备成DC肿瘤疫苗;对14例大肠癌患者进行4个疗程的DC免疫治疗,观察患者不良反应、敏感程度、生存质量、生存时间、癌胚抗原等临床指标。结果:DC治疗大肠癌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5例患者的DTH检测阳性;14例患者的平均CEA水平由治疗前的99.5ng/ml降至治疗后的71.4ng/ml(P<0.05);治疗后血清中IL-2、IL-12及IFN-γ浓度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生存1年,其中1例患者出现了短暂的后腹膜淋巴结缩小,持续3个月,第2年由于肿瘤的进展生存率下降,由80%降至20%;患者的KPS评分上升,与治疗前比较有所改善(P<0.05)。结论:自体热休克凋亡细胞负载的DC治疗大肠癌在临床治疗中具较高安全性,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临床观察显示患者近期临床效果明显;为大肠癌的临床综合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秦雪  李秀琴 《现代肿瘤医学》2016,(21):3459-3462
目的:探讨自体DC-CIK细胞疗法改善卵巢癌患者的预后及免疫功能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均接受了规范的初始治疗、达到完全缓解(CR)的卵巢癌患者90例。分析比较其基本条件、免疫指标、无瘤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经DC-CIK生物免疫治疗的患者外周血CD3+、CD4+细胞百分率,CD3+、CD8+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均上升,NK细胞即CD16+、CD56+细胞增多,同时随着疗程数的增多,升高的更加明显(P<0.05)。一线治疗后,单纯观察组平均无瘤生存时间为15.88±2.7个月明显少于DC-CIK生物免疫治疗组的22.5±4.13个月(P=0.039)。其中使用DC-CIK生物免疫治疗疗程≥5程的平均无瘤生存时间为27.25±4.53个月明显高于DC-CIK生物免疫治疗疗程≤4程的19.69±2.81个月,两者相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412)。所有患者DC-CIK细胞治疗后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测与治疗前及单纯观察组患者相比无明显变化,也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DC-CIK免疫治疗提高卵巢癌患者的免疫反应,改善卵巢癌患者预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化疗药物的耐药较大程度地限制了大肠癌化疗的效果,其中约90%的转移性病例治疗失败可以归因于药物耐药。即使在辅助化疗中,耐药性微转移灶的存在也可能降低化疗的疗效。目前的研究表明,许多因素可以影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包括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物的激活或失活、药物作用靶点的变化、(药物诱导的DNA损伤修复、细胞凋亡的逃逸等。本文试从药物代谢、药物靶点、DNA损伤修复及细胞凋亡等方面叙述大肠癌对常规化疗药物的耐药机制,并对新的靶向药物可能的耐药机制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1,SDF-1)对高表达趋化因子受体CXCR4的结直肠癌Lovo细胞表达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 HPA)的影响,并探讨 SDF-1/CXCR4轴对裸鼠结直肠癌肝转移瘤模型中乙酰肝素酶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用SDF-1和SDF-1/CXCR4的拮抗剂AMD3100处理直肠癌 Lovo细胞,运用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结直肠癌细胞HPA 的表达;建立裸鼠结直肠癌肝转移瘤模型,检测AMD3100干预和非干预组转移瘤细胞中HPA 蛋白的表达。结果(1)结直肠癌Lovo细胞经不同浓度(50 ng/ml、100 ng/ml、200 ng/ml )SDF-1处理后,HPA mRNA的表达量逐渐增高。用相同浓度SDF-1分别处理直肠癌Lovo细胞12h和24h后,其HPA的表达量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高。在相同作用时间内,其HPA的表达量随SDF-1作用浓度(50 ng/ml、100 ng/ml 、200 ng/ml)的升高而增高。(2)SDF-1处理组HPA 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SDF-1+AMD3100处理组和对照组。(3)肝脏转移瘤中HPA的表达量随AMD3100治疗剂量的增高而降低。结论(1)SDF-1可刺激结直肠癌Lovo细胞HPA表达增加,并且这一效应与SDF-1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有关。(2)AMD3100能有效抑制SDF-1刺激结直肠癌细胞表达HPA,使得肿瘤细胞侵袭能力下降,从而起到抑制肿瘤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氧化砷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及其分子机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As2O3对结肠癌Lovo、LS-174T细胞株生长的影响。方法 0.125~2μ mo1/L的As2O3与结肠癌细胞株Lovo、LS-174T共同孵育,观察不同浓度As2O3作用不同时间对结肠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细胞形态学改变、DNA的变化。结果 1~2μ mol/L As2O3作用的结肠癌细胞呈凋亡特征性改变:细胞膜不发生破裂,细胞核出现核浓缩、核碎裂和凋亡小体形成;流式细胞仪检测在G1期前出现亚二倍体凋亡峰;细胞DNA抽提琼脂糖凝胶电泳呈凋亡特征性条带。结论 1~2μ mol/L As2O3可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肿瘤细胞凋亡与Fas、Fas-L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结直肠癌(CRC)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它的发生发展开始于大肠、结肠和直肠内壁的良性腺瘤性息肉,可逐渐发展至晚期腺瘤原位癌和侵袭性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参与结直肠癌的多种调控机制,促进或抑制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本文就结直肠癌相关的LncRNA的调控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TIMPs与结直肠癌新生血管形成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TIMP-1、TIMP-2表达与结直肠癌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52例结直肠癌石蜡标本中TIMP-1、TIMP-2的表达及新生血管密度(MVD),并应用图像分析的方法定量分析TIMP-、、TIMP-2在肿瘤中的表达及与MVD之间的关系。结果 无血管转移组MVD低于有血管转移组(P〈0.05);低MVD组癌组织TIMP-2平均光密度(MOD)高于高MVD组(P〈0.0  相似文献   

15.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肠道是人体内微生物定植量最高的器官,肠道菌群失衡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肠道细菌生物膜(bacterial biofilm, BF)是由多种肠道细菌有组织生长形成的聚集体。生物膜的形成大大增加了肠道细菌对抗生素等杀菌剂和宿主免疫防御的抵抗力。最新的观点认为在肠道菌群诱导结直肠上皮细胞发生癌变的过程中,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中间环节。本文结合最近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对细菌生物膜促进肠道上皮细胞发生致癌转化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热休克影响结直肠癌细胞外泌体诱导树突状细胞肿瘤相关蛋白因子的释放和细胞毒效应。方法临床经病理学确诊的结直肠管状腺癌细胞分离培养,43℃热休克1 h,四步离心获得细胞上清外泌体。诱导树突状细胞刺激细胞毒反应。酶联免疫测定树突状细胞释放TNF-α、MIP-1α、RANTES,MTT法测定对结直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结直肠癌细胞热休克获得的外泌体刺激DC分泌TNF-α、MIP-1α、RANTE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休克促进外泌体诱导的结直肠癌细胞杀伤活性,与未经热休克培养获得的外泌体诱导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结直肠癌细胞裂解物诱导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经热休克培养获得的外泌体诱导组与癌细胞裂解物诱导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 μg/ml剂量诱导效应强于50 μg/ml组。结论热休克培养可以通过促进效应细胞肿瘤相关蛋白因子释放,增强对结直肠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有剂量依赖性,为开拓高效无细胞疫苗来源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VEGF对大肠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机制研究.方法 采用基因芯片方法,筛选大肠癌的相关因子.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VEGF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三种组织内淋巴管和血管中VEGF的表达.结果 基因芯片筛选结果显示VEGF在大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22例大肠癌组织中VEGF呈高表达,与正常组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在癌组织中呈高表达VEGF时其淋巴管和血管内均增高(相比于正常组时),且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0.001和P<0.05),在癌旁组织中VEGF呈低表达(相比于癌组织)时相对癌组织,淋巴管和血管内均降低,且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0.001和P<0.05).结论 VEGF可以通过调节淋巴内皮细胞进行促进大肠癌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是间质的主要细胞成分,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CAFs通过细胞与细胞间的直接接触以及旁分泌的方式分泌各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趋化因子,通过不同的信号通路促进CRC的发生、生长以及血管生成、侵袭和转移。CAFs还为CRC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标记和新的靶点,为CRC的综合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本文主要就近年来CAFs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以及诊治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urtophil elastase,NE)与结肠癌肝、肺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择进行手术切除的120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癌症是否发生转移,分为结肠癌不转移组(n=52)、结肠癌肝转移组(n=32)、结肠癌肺转移组(n=36).采用ELISA法测定3组患者血清及组织上清中NE、IL-6和TNF-α水平,并进行比较,同时进行NE与IL-6和TNF-α相关性的分析.结果 ①结肠癌患者NE、IL-6及TNF-α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肠癌不转移患者NE、IL-6及TNF-α明显低于结肠癌肝转移和结肠癌肺转移患者NE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NE、IL-6及TNF-α的水平在结肠癌肝转移和结肠癌肺转移患者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相关性的分析结果显示,NE与IL-6(y =0.9919,P=0.0009)及TNF-α(γ=0.9587,P=0.01)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 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的水平与结肠癌发生侵袭转移密切相关,特别是肝、肺的转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52例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7例采用125I粒子植入肝脏转移瘤病灶,并联合FOLFIRI方案(伊立替康+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化疗(治疗组),其余25例单用FOLFIR方案化疗(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74.1%,对照组有效率为40.0%,治疗组中位无进展时间为15.6月,对照组中位无进展时间为10.2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反应、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反应,治疗组患者除上述反应外,部分合并疼痛、低热,均可耐受。结论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近、远期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