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控制性降压不同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控制性降压在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的应用。方法 选择期行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 (PDA)结扎术患儿 36例 ,按控制性降压方法随机分为骶管阻滞配合异氟醚 (Ⅰ组 ,n=18例 )和硝普钠配合异氟醚 (Ⅱ组 ,n =18例 )。二组在术前、降压时、术毕、术后 1d分别采静脉血测血清IL 6、TNF α ,并监测患儿血压、心率及氧饱和度。结果 围手术期细胞因子IL 6、TNF α组Ⅰ未见明显变化 (P >0 .0 5 ) ,而组Ⅱ降压时 ,术毕、术后 1d明显高于术前 (P <0 .0 5 ) ,且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降压时组Ⅱ心率较术前明显增快 (P <0 .0 5 )。结论 骶管阻滞配合异氟醚控制性降压 ,一定程度上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和细胞因子的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导管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并对其疗效进行初步评估。方法总结我院11例行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其中室间隔缺损(VSD)和房间隔缺损(ASD)各4例、动脉导管未闭(PDA)3例。结果成功率为88%,术后随访0.5~1年,无不良并发症。结论应用导管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经导管介入与外科手术镶嵌治疗法洛四联症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男,8岁,因发现心脏杂音6年入院,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TOF)。查体:胸骨左缘Ⅲ~Ⅳ肋间可闻及SMⅡ/6级杂音。术前造影显示降主动脉有侧支发出至右肺见图1、2。直径为3.7mm。经导管置入6~8mm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器至侧支内,造影显示体肺侧支封堵良好见图3,释放封堵器后立即行TOF根治术,术中顺利,术后1个月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新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Amplatzer duct occluder-Ⅱ,ADOⅡ)治疗各种类型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1年7月间确诊为PDA且无治疗禁忌证、应用ADOⅡ行介入治疗者26例,根据造影、心脏超声检查和肺动脉压力选择合适的ADOⅡ,参考动脉导管类型、导管最狭窄处直径和主动脉端壶腹部大小分别选择顺向法和逆向法释放封堵器。释放前常规行降主动脉造影观察封堵器位置是否合适,以及有无残余分流;心脏超声观察有无左肺动脉和降主动脉狭窄。术后1 d行心脏超声检查,无异常术后第2天出院。1、3、6个月时门诊随访,随访时行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 26例介入治疗者,男11例、女15例,平均年龄(2.99±1.63)岁(0.5~6.0岁),平均体质量(14.47±4.24)kg(6.5~24.0 kg),平均肺循环血流量/体循环血流量(Qp/Qs)1.73±0.47(1.2~2.4),导管最狭窄直径平均(1.78±0.71)mm(1.2~3.6 mm)。采用顺向释放18例,逆向释放8例。2例术后超声有少量残余分流;1例出现主动脉相对狭窄,升主动脉到降主动脉压差为1...  相似文献   

5.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重度肺高压手术后远期疗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评估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重度肺高压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 ,分析影响其远期疗效的因素。方法 系统观察 1 981~ 2 0 0 1年 ,1 1 2例 (其中男 68例 ,女 44例 ,年龄 2个月~ 1 6岁 )左向右分流先心病伴重度肺高压手术治疗后的转归。病种包括房间隔缺损 (ASD) 3例 ,室间隔缺损 (VSD) 81例 ,室间隔缺损伴动脉导管未闭 (PDA) 1 2例 ,室间隔缺损伴房间隔缺损 1例 ,室间隔缺损伴房间隔缺损伴动脉导管未闭 1例 ,动脉导管未闭 1 3例 ,主肺动脉隔缺损 1例。肺动脉收缩压与体动脉收缩压之比 (Pp/Ps)≥0 .75者列为观察对象。年龄 2个月~ 1 6岁。结果 住院死亡 3例 ,术后半年、2年、3年各死亡 1例 ,手术生存率 97.32 % ,1年生存率 96 .43 % ,5年生存率 94.64 %。生存者纽约心脏病学会 (NYHA)心功能分级 :Ⅰ、Ⅱ级 (优良组 ) 99例 (93 .4 % ) ,Ⅲ级 (差组 ) 7例 (6 .60 % )。死亡病例均为术后持续肺高压。生存病例 ,优良组与差组术时年龄比较 ,(3 .39± 2 .94)岁对 (6 .57±3 .51 )岁 (P <0 .0 5)。肺血管阻力比较 ,(6 .78± 4 .0 4 )U/M2 对 (1 2 .2 6± 4 .1 7)U/M2 (P <0 .0 1 )。结论 小儿左向右分流先心病伴重度肺高压术后远期疗效与术时年龄 ,肺血管阻力有关 ,婴幼儿期手术预后较理想。  相似文献   

6.
Cook可控弹簧圈和Amplatzer动脉导管堵闭器(Amplatzer duct occluder,ADO)是目前国际上多数心脏中心常用的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方法。我科也先后对Cook可控式弹簧圈和ADO的临床应用进行了评价。现回顾性分析应用两种方法堵闭PDA的患儿,旨在探讨两种堵闭装置在小儿动脉导管堵闭术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Cao KJ  Kong XQ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11):806-807
近10年来,随着新型封堵材料研究的快速发展和新型封堵装置设计的日趋合理,特别是Amplatzer开发了新型的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和室间隔缺损封堵器,使得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介入治疗得到了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3岁以内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应用蘑菇伞封堵器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全组21例,年龄9个月~3岁,平均(2.2±0.8)岁,体重6.0~13.2 kg,平均(12.6±2.5)kg.主动脉侧位造影确定动脉导管的形态和导管最窄处直径,选择合适封堵器.经静脉途径置入封堵器.术后24 h、1个月、3个月、1年、2年及3年复查胸部X线平片及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观察封堵器的位置、残余分流情况、肺动脉压及心脏大小.结果 21例患儿植入封堵器均获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造影测定PDA最窄处直径2.5~10.9(5.8±2.6)mm.应用直径4~18 mm大小的PDA封堵器进行封堵.随访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应用蘑菇伞封堵器治疗婴幼儿期动脉导管未闭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技术成功率高及封堵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经导管介入性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应用导管介入性治疗小儿多种先天性心脏病并对其疗效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全组共12例,行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3例。多方法堵闭动脉导管未闭7例。2例继发孔中央型房间隔缺损分别采用Sideris(纽扣式)补片及Amplatzer堵闭装置各1例。结果:全组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随访1月至2年,其中1例房间隔缺损有少量残余分流。结论:应用导管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是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动脉导管造影联合经胸超声能否作为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的一种简化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欲行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的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技术。观察组采用简化的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并借助经胸超声实时监测。结果:观察组20例患儿用简化方法行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均一次封堵成功,超声显示封堵器位置良好,左、右肺动脉、降主动脉血流速度均在正常范围内。观察组患儿放射线曝露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无一例与血管穿刺相关的血管并发症发生,但对照组患儿发生4例血管并发症。患儿的恢复时间和滞留于监护室的时间也相应缩短;观察组总的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结论:经动脉导管造影联合经胸超声行PDA封堵术是一种良好的简化封堵方法。[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2):103-105]  相似文献   

11.
测定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前后血浆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同时测定血管紧张素Ⅱ的变化的报道尚少.现将本组28例检测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对象均为我科住院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男女各14例,年龄5~14岁.其中动脉导管未闭7例(合并肺动脉高压者4例),房间隔缺损5例,室间隔缺损9例(合并肺动脉高压者3例);法乐氏三联症  相似文献   

12.
经导管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的随访结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经导管Amplatzer封堵器(Amplatzerductoccluder,ADO)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patentductusarteriosus,PDA)的远期随访结果,进一步评价应用ADO治疗小儿PDA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998年4月至2003年12月间接受ADO封堵术的PDA患儿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共有250例PDA患儿接受ADO封堵术,平均年龄5.3(3个月~16岁)岁,平均体重15.1(3.5~35.0)kg。PDA最窄处直径在1.8~11.0mm之间,平均(4.2±1.5)mm,其中52例(20.0%)直径超过5mm。PDA均应用4~14mm大小的ADO进行封堵,输送长鞘为6F(205例)或7F(45例)。250例中,ADO成功植入245例(98.0%)。Qp/Qs从1.90±0.60降至1.03±0.21(P<0.05)。不同形状的PDA均可应用ADO进行封堵。近期并发症5例,其中溶血3例,股动脉血栓2例,无死亡病例。共有205例在堵闭术后完成1天~60个月的随访,随访率为82.0%。残余分流率在不同随访时间点分别为9.2%(1天)、2.8%(1个月)、1.2%(6个月)、0.8%(12个月)、0(24个月)、0(36个月)、0(48个月)、0(60个月)。5例(2.0%)随访中因残余分流出现溶血或无溶血需要再次接受治疗,随访1年和5年无事件发生率为98.0%。结论应用ADO治疗小儿PDA远期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小儿常见疾病之一,而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心病是近年来发展较快、普及推广的一项高新技术。其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已经成为先心病有效的、最佳的治疗方法,且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我科于2005年10月~2007年4月采用封堵器治疗小儿先心病35例,经严密的临床观察,精心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2005年10月~2007年4月共对35例先心病患儿进行封堵术,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3.5~14岁。病种包括动脉导管未闭(PDA)8例,房间隔缺损(ASD)22例,室间隔缺损(VSD)5例。…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心脏病在婴幼儿发病率较高。常见者为室间隔缺损,法洛氏四联症及动脉导管未闭。但双腔心合并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闭锁之先天性心脏病联合畸形实属罕见,我科收治一例,因缺乏先天性心脏病的常见杂音,致使生前未作出诊断,现报导如下。病例摘要:患儿,男性,58天,住院号205358,因生后青紫,近20天发热、咳嗽、青紫加重住院。入院时查体:体温37.6℃,呼吸72次/分,脉搏170次/分,体重3000g,全身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后出现并发症而进行外科手术的适应证和手术时机.方法 1997年6月至2007年6月我院有28例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在介入治疗后出现并发症而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其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为8个月~14岁,平均为(8.9±3.4)岁,体重为9~43kg,平均为(22.7±2.1)kg;房间隔缺损12例,室间隔缺损8例,动脉导管未闭8例.介入治疗并发症包括有:堵闭器脱落12例,单纯残余分流10例(其中残余分流合并溶血3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堵闭器脱落合并心包填塞1例,堵闭器被三尖瓣腱索缠绕1例.有23例在介入手术后当天进行急诊外科手术,5例于术后48h内手术.外科手术中,堵闭器取出术20例,房间隔缺损修补12例,室间隔缺损修补8例,动脉导管未闭缝闭术8例.结果 无住院死亡病例,经外科治疗后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术后复查心脏彩超无残余分流,而术前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4例患儿中,有3例恢复为窦性心律,1例转为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结论 介入治疗术前必须有准确的诊断,并且选择合适的病例进行;出现并发症后应及时外科手术;对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例,经保守治疗无效后尽快选择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用Amplatzer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经导管堵闭部分边缘缺乏或不足(<5mm)的房间隔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1999年7月至2 0 0 1年9月对芝加哥大学儿童医院的2 3例边缘<5mm的房间隔缺损患儿试用Amplatzer封堵器进行堵闭,其中男10例,女13例,平均年龄10 7岁。2 0例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或心内超声心动图测量的房间隔缺损前缘0~4mm ,2例下缘为2mm ,1例后缘为2mm。同期,4 8例房间隔缺损边缘>5mm的患儿作对照。结果 全部2 3例边缘<5mm的房间隔缺损患儿和4 8例对照儿均成功安装了封堵器。两组间年龄、缺损大小和所用封堵器大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 . 0 5 )。2 3例边缘<5mm的患儿中17例(73. 9% )即刻完全堵闭,对照组4 4例(91 .7% )即刻完全堵闭(P <0 .0 5 ) ;2 4h复查边缘<5mm患儿及对照组的完全堵闭率分别是91 3%和93 8% (P >0. 0 5 ) ;6个月复查两组完全堵闭率分别是95 7%和95 8% (P >0 . 0 5 )。缺损边缘<5mm患儿及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72 . 5±2 6 .5 )min和(6 1. 4±2 1 .9)min ;X线暴光时间分别为(12 .6±7 .0 )min和(9. 8±4 . 2 )min ,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稍长。两组患儿术中和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前、后或下缘<5mm的房间隔缺损仍可以用Amplatzer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经导管堵闭,但长期手术  相似文献   

17.
010448几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一妞化氮水平观察/蒋晓蓉…//中国全科医学杂志一2000,3(3)一188~189 测定9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和30例正对照组的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担、动脉导管未闭患儿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尸<0. 05),法洛氏四联症患儿NO水平降低,先心病伴肺动脉高压者NO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尸<0.05)。表1参6(姜红) 010449先天性心脏病对学龄期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柯雪琴//中国学校卫生一2000,21(4)一313~314 结果:先心病学龄期儿童的生长发育落后于同龄儿童,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程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  相似文献   

18.
小儿先心病室间隔缺损Amplatzer封堵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心脏病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据目前人口出生率及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估计我国每年有15万病儿出生。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包括房闻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等简单畸形和一些复合畸形,如法乐四联症等。其中室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病,约  相似文献   

19.
不同麻醉方法在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中硝普钠的降压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对比在不同麻醉方法中硝普钠 (SNP)的降压效果 ,以便尽可能减少其用量和减轻副作用 ,提高SNP使用安全性。将我院 1982年 5月~ 2 0 0 2年 10月 6 0例行动脉导管未闭(PDA)手术患儿分成两组进行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6 0例 3~ 12岁行PDA结扎手术患儿 ,将其分为全麻加硬膜外 (或骶管 )阻滞组 (Ⅰ组 )或全麻组 (Ⅱ组 )。Ⅰ组 32例 ,其中腋下小切口治疗PDA 2 0例[1] ;Ⅱ组2 8例。麻醉前用药 :地西泮 0 .2mg/kg、阿托品 0 .0 2mg/kg肌注。不合作小儿先给基础麻醉 :氯胺酮 2~ 5mg/kg或硫喷妥钠 2 0mg/kg肌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在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999年7月至2006年6月以96例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成功接受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患儿为试验组,分别在术前、术后第2天和术后6个月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BNP水平.对照组为87例健康儿童.结果对照组和动脉导管未闭组术前测定的血浆BNP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82±3.26)vs(38.50±30.27)ng/L,P<0.05];术前和术后第2天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50±30.27)vs(33.47±19.26)ng/L,P0.05];术后第2天和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47±19.26)vs(6.36±3.43)ng/L,P<0.05].对照组和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2±3.26)vs(6.36±3.43)ng/L,P0.05].结论 动脉导管未闭患儿存在BNP分泌的增加,可能为左心室容量负荷增加和功能异常所致,术后恢复正常通常需6个月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