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局部切除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8例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局部切除的资料.结果 切口感染1例,无胰漏,胆漏等并发症发生;随访2~5年无复发.结论 局部切除对于十二指肠乳头腺瘤或早期十二指肠乳头腺癌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十二指肠乳头肿瘤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发病率低,临床症状不典型,传统治疗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随着研究的深入,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局部切除术逐渐开展,包括开腹局部切除术、腹腔镜辅助下局部切除术及内镜下局部切除术,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其预后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好,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本文就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生物学特性、病理、临床诊断及局部切除手术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局部切除11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我院对11例老年人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施行局部切除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1概述十二指肠肿瘤可发生于十二指肠各段,以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多见,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约占整个小肠肿瘤的20%~25%[1]。手术切除是治疗十二指肠肿瘤的首选方法:早在1899年Halstead针对常见的十二指肠壶腹部肿瘤提出了局部切除的手术方案,最初阶段的手术方法包括楔形切除壶腹、  相似文献   

5.
本组男 6例 ,女 3例 ;年龄 5 4~ 74岁 ,平均 6 7岁。经病理诊断壶腹腺癌 8例 ,其中未分化型 4例 ,乳头状型 2例 ,肠型 2例 ,腺棘癌 1例。肿瘤直径 0 8~ 3 2cm ,其中 2例>2cm。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的黄疸、腹水、下肢浮肿、消瘦、肥胖及肝功能损害。 6例有心肺合并症或患者拒绝胰十二指肠切除。全组均无远处转移 ,切缘亦未查见癌细胞。术后随访 ,1例生存 2 0个月 ,死于胃出血 ;1例生存 30个月 ,死于肿瘤复发 ;2例生存 5 0个月 ,死于心肌梗塞 ;5例目前仍健在 ,已生存 2年 10个月~ 5年 3个月 (包括 1例术后 2年局部复发后又行胰十二指肠…  相似文献   

6.
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局部切除术具有维持人体正常的消化道通路、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但由于存在技术要求高、精细程度大、并发症处理困难、长期疗效有待循证医学的验证等问题,该手术未能普及.2000年1月至2012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实施了4例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局部切除术.患者术前均经ERCP检查确诊患有十二指肠乳头肿瘤,肿瘤直径<1 cm,行十二指肠乳头活组织检查,3例为中至重度不典型增生,1例为腺癌,术前行CT、MRI检查均未见肿大淋巴结或远处转移,故选择行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局部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示1例为十二指肠乳头腺瘤,3例为十二指肠乳头腺癌,切缘均为阴性,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无转移.术后除1例发生少量胰液漏外,其余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24个月,4例患者均无肿瘤复发.严格掌握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局部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与手术操作规范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肿瘤局部切除在高龄十二指肠乳头部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高龄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患者局部切除的可行性及合理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2004年在我院行局部切除治疗的12例高龄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术前B超和CT均显示肝内外胆管扩张。全组均采用经十二指肠肿瘤局部切除术,无手术死亡。术后病理活检结果发现1例低分化、10例中、高分化腺癌。11例(91.6%)患者获1-3年随访。1例低分化腺癌患者术后10个月肿瘤复发死亡;7例存活时间分别达13、14、22、26、27、30、36个月,余3例患者仍存活至今。结论 肿瘤局部切除术对高龄十二指肠乳头部癌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合理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8.
联合血管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联合血管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总结61例联合血管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经验。结果 联合血管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死亡率为4.9%(3/61),并发症发生率为18%(11/61)。获随访的47例胰腺癌病人,术后生存5~36个月,平均18个月。有9例血管受侵病人术后存活超过24个月,1例已生存42个月至今,无肿瘤复发。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联合血管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不增加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病人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1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18例,位于球部7例,降部9例,横部2例,其中良性瘤4例。恶性瘤14例,并发穿孔、出血、胆管梗阻各5例,梗阻4例。本文着重探讨十二指肠肿瘤的病理及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与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RPD)相比,机器人局部切除术(REn)治疗胰头囊腺瘤的安全性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0月至2022年2月行RPD(RPD组,n=44)与REn(REn组,n=41)治疗的胰头囊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人口学特征、术中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及中长期随访结果等。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D组与REn组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1%与7.3%,两组术后临床相关性胰瘘发生率分别为11.4%与29.3%。REn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优于RPD组;远期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无肿瘤复发,RPD组中2例患者发生胆肠吻合口狭窄。结论:REn治疗胰头囊腺瘤是安全、有效的,结合胰管外科的应用,机器人胰头部囊腺瘤的手术治疗可积极采取局部切除术。  相似文献   

11.
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990年1月至1998年3月收治十二指肠乳头肿瘤68例,B超和CT检查诊断阳性率(基本准确)分别为65.5%,80.9%,ERCP检查43例,全部确诊。58例施行手术治疗,病理检查43例均为腺癌,周围组织浸润和远处转移与肿瘤的大小无明显关系。主要手术方式:胰十二指肠切除42例(其中保留幽门9例),切除率72.4%,乳头肿瘤切除及乳头括约肌成形术1例,姑息性手术15例。术后主要并发症有应激性溃疡7  相似文献   

12.
对3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病理检查证实34例恶性,2例良性。术中发现5例肝动脉变异,即迷走肝右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肝左动脉起自腹腔动脉。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胰瘘发生率为2.7%,36例患者中35例痊愈,死亡1例(死于肝衰竭)。提示胰十二指肠切除对治疗十二指肠肿瘤是有效而安全的方法,但术后并发症较多,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3.
局部切除治疗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局部切除术的临床实际可行性。方法结合国内外文献,回顾性分析42例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局部切除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42例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局部切除术的2、5年生存率分别为63.4%和14.6%,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1.9%。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局部切除术对十二指肠乳头肿瘤是一种安全而较有效的可选择术式,对大于3cm的肿瘤采用局部切除应慎重。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45例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提高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87-2000年间收治的45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中有乳头周围区癌29例(64%),乳头下部癌10例(22%),乳头上部癌6例(13%)。纤维十指肠镜的确诊率为71%(15/21)。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2例,节段性肠切除术2例,单纯癌肿切除术3例,胃肠、胆肠吻合术12例,剖腹探查术4例,手术切除率为63%。行脂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术后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41%和24%,行胃肠、胆肠吻合术患者均于术后6-15个月死亡,平均生存期为9个月,行剖腹探查术患者均于术后6个月死亡。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癌以乳头周围区癌多见。能获得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远期生存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的临床特点,探讨早期诊断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974-2010年间收治的130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良性30例,恶性100例.结果 本组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主要位于十二指肠球部和降部,占全部肿瘤的90%以上,恶性肿瘤中59%位于乳头部.良性肿瘤平均直径在2 cm以下,而恶性肿瘤直径多在3 ~5 cm或以上.上腹痛、黄疸、黑便、腹部包块及十二指肠梗阻症状为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的常见临床表现,黄疸是乳头部肿瘤的主要表现,胃肠道梗阻和腹部包块多提示较晚期肿瘤.十二指肠镜联合气钡双重X线造影是诊断该部位肿瘤的重要检查手段.30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良性肿瘤中,11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14例行内镜下肿瘤切除术,3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切除率100%,术后5年生存率为100%;100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中,56例行标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包括3例行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9例行肿物局部切除术,12例行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术,切除率为84%.59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为46%. 结论 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对可疑病例及时行内镜、气钡X线造影等联合检查可提高术前阳性诊断率.对良性肿瘤可行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或局部切除术,恶性肿瘤首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16.
胃十二指肠溃疡或门脉高压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80%,其次是胃癌或胆道出血,十二指肠良性肿瘤引起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少见。临床症状无特异,诊治有一定难度。现就本院3例诊治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1,男,58岁。因呕血、黑便2000ml入院,查:贫血貌,Hb5.0g/L,BP10/6kPa,无胃镜和X线检查,拟上消化道大出血,失血休克急诊手术探查,术中发现十二指肠水平部3cm×3cm×4cm肿块,纵行切开第3段十二指肠前壁,见肿块于胰腺侧十二指肠壁内,突入肠腔、顶端0.3cm粘膜糜烂,中央有一小血管活动性出血。肿块基底约3.0cm,距肿块0.5cm切除肿物,横…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局部切除术(laparoscopic transduodenal pullectomy, LTDP)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于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期间,6例行LTDP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过程、围手术期处理措施和随访信息。 结果6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342.2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约46.7 ml,平均术后恢复经口进食流质饮食时间约4.2 d,平均术后排气时间49.3 h,平均术后住院时间12 d。术后病理:1例十二指肠乳头黏液腺癌、2例十二指肠乳头管状-绒毛状腺瘤、3例十二指肠乳头腺癌,切缘均为阴性。6例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1例患者术后出现十二指肠出血,其余患者无并发症发生。平均术后随访时间19.6个月(16~25个月),1例十二指肠乳头腺癌患者术后20个月肿瘤局部复发行姑息性手术治疗,其余患者目前无肿瘤复发。 结论LTDP应用于十二指肠良性肿瘤、交界性肿瘤、十二指肠乳头腺瘤局部癌变、十二指肠乳头原位癌、无淋巴结转移的T1期肿瘤、高龄且合并较多基础疾病的不能耐受胰十二指肠切除的十二指肠乳头癌患者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提高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断率及治疗水平。方法 对近10年来经手术证实的14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本组不包括十二指肠乳头肿瘤)临床表现、手术及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恶性肿瘤12例,良性肿瘤2例,良、恶性之比为1:6。恶性肿瘤主要为腺癌(8例),平滑肌肉瘤(3例),恶性淋巴瘤1例。上腹隐痛、隐匿性体重下降、大便隐血(“三隐”症状)是最常见临床表现。术前纤维或电子十二指肠镜确诊率为70%,上消化道造影为67%,CT发现率为60%,全组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例,扩大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术(包括胃十二指肠切除术及十二指肠第3、4段加空肠上段切除术)6例,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术2例,1例行旁路手术.切除率93%。结论 纤维或电子十二指肠镜和上消化道造影是诊断PTD的主要手段,恶性肿瘤首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十二指肠第3、4段肿瘤未浸润胰腺者可行扩大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术。十二指肠良性肿瘤可行节段切除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联合静脉切除(vein resection,VR)重建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手术经验,讨论联合VR重建的PD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瑞金医院2003年1月至2012年6月行联合VR重建的PD 51例胰头部恶性肿瘤病人(VR+组)以及同期行标准PD的329例病人(VR-组)。结果:两组病人均成功完成手术,其中联合VR重建的PD病人中行联合肠系膜上静脉(superior mesenteric vein,SMV)切除重建的PD 28例,联合门静脉(portal vein,PV)切除重建的PD 15例,联合PV与SMV切除重建的PD 8例。两组病人的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除静脉血栓)发生均无统计学差异。VR+组病人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多于VR-组。结论:联合VR重建的PD能安全施行,使胰腺癌的手术切除率得到提高,手术并发症发生并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