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目的 探究江苏省昆山市1981—2014年结直肠癌死亡率变化趋势。方法 查询来源于死因监测的历年结直肠癌死亡病例,计算分性别-年龄组粗死亡率与年龄标化率,使用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 APC)及其95%CI评价结直肠癌死亡率等在年份之间变化趋势。中国2000年人口结构用于计算年龄标化率;计算0~74岁累积死亡率(%)评价因直肠癌死亡的风险。结果 昆山市1981—2014年间结直肠癌死亡数逐年增加(APC=1.4%, 95%CI: 1.0%~1.8%);结直肠癌0~74岁累积死亡率由1981年的1.94%下降到2014年的0.72%(APC=-2.7%,95%CI: -3.3%~-2.1%)。全人群中结直肠癌年龄标化死亡率由1981年的16.87/10万下降到2014年的6.50/10万(APC=-2.4%, 95%CI: -2.9%~-1.9%),男性(APC=-2.2%, 95%CI: -2.8%~-1.6%)和女性(APC=-2.7%, 95%CI: -3.4%~-2.0%)人群中也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结论 虽然昆山市过去30年高水平结直肠癌死亡率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但因结直肠癌死亡的例数逐年增加,仍旧是威胁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2.
胡文斌  张婷  秦威 《中国肿瘤》2017,26(1):38-43
摘 要:[目的] 探究昆山市2006~2014年白血病发病与死亡趋势。[方法]昆山市2006~2014年白血病发病和死亡病例来源于昆山市肿瘤登记报告;计算历年白血病粗发病率与粗死亡率,以及中国2000年人口年龄构成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age standardized rate,ASR);使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及95%CI评价白血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年份之间变化趋势。[结果] 昆山市白血病中标发病率在男女合计、男性及女性人群分别为6.01/10万、6.70/10万、5.35/10万;2006~2014年白血病中标发病率趋势在男女合计(APC=4.3%,95%CI:0.5%~8.1%,P=0.0667)和男性(APC=6.4%,95%CI:1.9%~10.9%,P=0.0294)中明显上升,但是在女性人群中无明显变化趋势(APC=1.7%,95%CI:-4.6%~8.0%,P=0.6115)。白血病中标死亡率在男女合计、男性及女性人群分别为3.07/10万、3.19/10万、2.93/10万;昆山市2006~2014年白血病中标死亡率变化趋势在男女合计(APC=2.4%,95%CI:-0.7%~5.5%,P=0.1713)、男性(APC=4.2%,95%CI:-0.4%~8.8%,P=0.1169)及女性(APC=2.2%,95%CI:-4.4%~8.8%,P=0.5384)中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虽然昆山市白血病死亡率呈稳定趋势,但是白血病发病数逐年增加,在全人群中开展白血病预防控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江苏省昆山市1981—2014年胃癌死亡率变化趋势及定量估计影响因素。方法 历年胃癌死亡病例来源于全人群死因监测,计算分性别和年龄组粗死亡率与年龄标化率,使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 APC)及其95%CI评价死亡率在1981—2014年时间趋势。采用率差别分解法分析人口因素对胃癌死亡率变化的贡献。结果 胃癌年龄标化死亡率在男女合计(APC=-3.6%, 95%CI: -3.9%~-3.3%)、男性(APC=-3.9%, 95%CI: -4.3%~-3.5%)和女性(APC=-3.5%, 95%CI: -4.0%~-3.0%)人群中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昆山市1981—2014年间胃癌死亡率0~74岁累积率在男性和女性人群中大幅下降(APC=-4.2%, 95%CI: -4.7%~-3.7%)。胃癌死亡率的下降是人口因素与非人口因素作用结果,其中人口因素贡献在男女合计、男性及女性人群中分别为-124.92%、-154.61%和-117.52%。结论 江苏省昆山市过去30年高水平胃癌死亡率在非人口因素作用下持续下降,但这种下降受到了人口因素的阻碍。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0~2014年安徽省肿瘤登记地区卵巢癌发病趋势。方法 收集2010~2014年安徽省肿瘤登记地区卵巢癌发病资料,计算卵巢癌粗发病率,以及中国人口标化发病率(简称中标率)和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简称世标率)。采用Possion回归模型比较城市及农村地区发病率,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卵巢癌发病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 APC), Joinpoint平行检验比较城市和农村地区卵巢癌年龄别发病率的变化。 结果2010~2014年安徽省肿瘤登记地区新发卵巢癌病例2 050例,粗发病率为6.54/10万,中标率为5.35/10万,世标率为5.12/10万。Possion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地区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OR=1.2391,95%CI:1.2383~1.2399,P<0.001)。从年龄别发病率来看,在20岁之前卵巢癌发病率较低,20岁后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快速上升,总体发病高峰在60岁和70岁年龄组;城市地区卵巢癌发病率在70岁年龄组达到高峰;农村地区卵巢癌发病率在45岁年龄组出现一个小高峰,60岁年龄组达到高峰。Joinpoint检验结果显示,2010~2014年安徽省卵巢癌粗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C=11.05%,95%CI:5.04%~17.41%,P=0.012),中标率、世标率变化趋势与粗发病率一致;农村地区上升趋势(APC=10.62%,95%CI:4.37%~17.23%,P=0.009)较城市地区(APC=9.01%,95%CI:-0.31%~19.19%,P=0.056)明显。40~59岁年龄组城市和农村地区卵巢癌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但城市地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C=3.81%,95%CI:-8.85%~18.24%,P=0.441),农村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C=9.35%,95%CI:6.52%~12.25%,P=0.002)。结论 安徽省卵巢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城市地区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但农村地区发病率上升趋势较城市地区明显,需进一步加强卵巢癌的防控工作,特别是农村地区40~59岁年龄段的女性。  相似文献   

5.
胡文斌  张婷  秦威 《中国肿瘤》2015,24(10):824-829
摘 要:[目的] 分析昆山市2006~2013年肝癌发病与死亡趋势。[方法] 肝癌发病病例来源于昆山市恶性肿瘤登记报告系统,死亡病例来源于死因监测;计算肝癌粗发病(死亡)率与年龄标化发病(死亡)率;使用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评价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变化趋势。[结果] 昆山市2006~2013年肝癌发病总例数1566例。发病率历年有所波动,未能发现男女合计(APC=-1.7%,95%CI:-5.1%~1.7%)、男性(APC=-1.8%,95%CI:-6.6%~3.0%)及女性(APC=-1.6%,95%CI:-5.5%~2.3%)APC有统计学意义。昆山市2006~2013年肝癌死亡总例数为1566例,2006~2013年肝癌标化死亡率男女合计(APC=-6.7%,95%CI:-9.6%~-3.8%)、男性(APC=-5.6%,95%CI:-7.7%~-3.5%)及女性(APC=-8.9%,95%CI:-14.5%~ -3.5%)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结论] 昆山市肝癌发病与死亡率水平较低。虽然当前肝癌年龄标化死亡率呈现下降态势,但仍需加强预防措施从根本上遏制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胡文斌  张婷  秦威 《中国肿瘤》2015,24(9):752-757
摘 要:[目的] 评价昆山市1981~2013年恶性肿瘤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恶性肿瘤死亡病例来源于昆山市死因监测资料,计算分性别、分年龄组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使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评价死亡率在年份之间变化趋势。[结果] 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在男女合计(APC=-1.6%,95%CI:-1.8%~-1.4%),男性(APC=-1.8%,95%CI:-2.0%~-1.6%)和女性(APC=-1.6%,95%CI:-1.9%~-1.3%)人群中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结论] 虽然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但遏制恶性肿瘤发生及减少其所致的疾病负担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甲硫氨酸合成酶还原酶(MTRR)基因A66G多态性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 全面检索PubMed、Elsevier、Embase、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收集探索MTRR基因A66G多态性与儿童ALL发生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并评估其质量。优势比(ORs)及95%可信区间(CIs)评估关联强度。应用RevMan 5.2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和效应值合并,漏斗图评估发表性偏倚,敏感性分析采用逐一排除的方法以评估结果的稳定性。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包括儿童ALL患者2 326例,对照3 090例。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纳入研究间无显著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数据。Meta分析结果示,在整体人群纯合子模型和显性模型发现MTRR A66G多态性与儿童ALL风险有关联(GG vs. AA: OR=0.81, 95%CI: 0.69~0.95, P=0.009; AG+GG vs. AA: OR=0.87, 95%CI: 0.77~0.98, P=0.03);根据种族 进行亚组分析时在白种人群中发现显著性关联(AG vs. AA: OR=0.84, 95%CI: 0.72~0.99, P=0.04; GG vs. AA: OR=0.79, 95%CI: 0.66~0.95, P=0.01; AG+GG vs. AA: OR=0.82, 95%CI: 0.71~0.96, P=0.01)。漏斗图未检测出显著性发表性偏倚,敏感性分析表明结果稳定可靠。结论 目前Meta分析表明MTRR基因A66G多态性与儿童ALL发生风险存在关联,尤其在白种人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我国城乡2004—2018年结直肠癌死亡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结直肠癌发病与死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全国605个监测点的2004—2018年结直肠癌死亡病例,根据年龄、性别和地区进行分层,计算结直肠癌粗死亡率(crude mortality rate,CMR)、年龄标化死亡率(age-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e,ASMR)及其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结果 2004—2018年我国结直肠癌死亡病例共213 513例,CMR为9.67/10万,ASMR为6.52/10万。15年间我国结直肠癌CMR呈上升趋势(APC=3.30%,P<0.001)。城市地区结直肠癌ASMR无明显变化,但东、西部农村地区结直肠癌ASMR呈上升趋势(APC=1.13%,P=0.020;APC=1.80%,P=0.004),中部农村地区结直肠癌ASMR呈下降趋势(APC=-1.22%,P=0.010)。城乡地区男性结直肠癌CMR均高于女性(P<0.001),城市地区女性结直肠癌ASMR呈下降趋势(APC=-1.10%,P<0.001)。城市地区20~39岁和40~59岁年龄组的结直肠癌ASMR呈下降趋势(APC=-3.04%,P=0.007;APC=-1.98%,P=0.002);农村地区≥60岁年龄组结直肠癌ASMR呈上升趋势(APC=0.86%,P=0.030)。结论 我国结直肠癌死亡率逐年上升,城乡地区人群结直肠癌死亡率在年龄、性别、地区等各层均存在显著差异,未来应加大对农村地区人群结直肠癌的防控,以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系统评价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辅助治疗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医学网、中国生物医学网、PubMed、EMBASE等数据库,搜集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采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辅助治疗对免疫功能影响的相关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目标人群为中国人群,检索期限均为建库至2018年7月。按照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采用 RevMan 5.3 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合计534例患者,其中采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试验组)283例,常规肠内营养制剂(对照组)251例,文献质量评价均为B级。细胞免疫指标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术后1 d CD3水平低于对照组 (MD=-2.06,95%CI:-3.68~-0.43,P=0.01),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10 d试验组CD3、CD4、CD4/CD8、NK水平高于对照组(MDCD3=6.74,95%CI:1.36~12.12,P<0.01;MDCD4=5.93,95%CI:3.68~8.19,P<0.001;MDCD4/CD8=0.53,95%CI:0.33~0.73,P<0.001;MDNK=1.40,95%CI:0.05~2.76,P<0.05),两组CD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2.00,95%CI:-2.87~6.88,P=0.42)。体液免疫指标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 d试验组和对照组IgA、IgM、IgG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10 d试验组IgA、IgM、Ig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MDIgA=0.33,95%CI:0.24~0.41,P<0.001;MDIgM=0.21,95%CI:0.14~0.27,P<0.001;MDIgG=1.91,95%CI:1.11~2.72,P<0.001]。 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采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7~10 d后在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中较常规肠内营养制剂有优势,但术后1 d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胡文斌  张婷  秦威 《中国肿瘤》2015,24(7):559-563
摘 要:[目的] 探究昆山市2006~2013年胃癌发病与死亡趋势。[方法] 胃癌发病病例来源于恶性肿瘤登记报告系统,死亡病例来源于死因监测,计算胃癌粗发病(死亡)率和年龄标化发病(死亡)率。采用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评价胃癌年龄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年份之间变化趋势。[结果] 2006~2013年男女合计(APC=-4.2%,95%CI:-5.9%~ -2.5%)、男性(APC=-4.5%,95%CI:-6.4%~-2.6%)与女性(APC=-2.9%,95%CI:-5.2%~-0.6%)胃癌标化发病率均呈明显下降趋势。男女合计(APC=-6.4%,95%CI:-8.0%~-4.8%)、男性(APC=-6.5%,95%CI:-8.1%~-4.9%)与女性(APC=-5.2%,95%CI:-9.8%~-0.6%)胃癌标化死亡率也均呈现下降趋势。[结论] 虽然当前胃癌发病与死亡率呈现下降态势,但仍需加强疾病监测以探究其长期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结直肠癌是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癌症之一,且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本研究探讨江苏省昆山市2006-2013年结直肠癌发病与死亡趋势。方法江苏省昆山市2006-2013年结直肠癌发病和死亡病例来源于昆山市肿瘤登记报告;计算结直肠癌粗发病(死亡)率与发病(死亡)的年龄标化率(age standardized rate,ASR);使用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及其95%CI,评价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年份之间变化趋势。结果江苏省昆山市2006-2013年结直肠癌发病 ASR 在女性人群中呈明显上升趋势,APC=2.3%,95%CI 为0.5%~4.2%;结直肠癌发病率总体变化趋势(APC=0.6%,95% CI 为-0.8%~1.9%)与男性人群(APC=-0.8%,95% CI 为-3.5%~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昆山市2006-2013年结直肠癌死亡 ASR 在总体(APC =-5.3%,95%CI 为-9.0%~-1.6%)和女性(APC =-9.1%,95%CI 为-16.2%~-2.0%)人群中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男性人群中结直肠癌死亡 ASR 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C=-2.1%,95%CI 为-6.2%~2.0%。结论虽然结直肠癌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但是结直肠癌发病数逐年增加。因结直肠癌造成的疾病负担逐年增加,在全人群中开展结直肠癌预防控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胡文斌  张婷  秦威 《中国肿瘤》2017,26(8):607-611
[目的]分析江苏省昆山市2006~2015年膀胱癌的发病趋势.[方法]2006~2015年膀胱癌发病病例来源于昆山市肿瘤登记报告;计算历年膀胱癌粗发病率与年龄标化发病率(中标发病率).用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及其95%CI评价膀胱癌发病率在年份之间的变化趋势;用时间趋势与自回归模型结合的方法预测未来年份膀胱癌粗发病率.[结果] 2006~2015年登记膀胱癌519例,占同期新发恶性肿瘤的2.12%.膀胱癌中标发病率在男女合计(APC=1.6%,95%CI:-0.6%~3.8%)、男性(APC=1.3%,95%CI:-1.2%~3.8%)和女性(APC=5.3%,95%CI:-2.1%~12.7%)无明显趋势变化;但30~69岁人群膀胱癌中标发病率变化趋势在男女合计(APC =4.1%,95%CI:0.5%~7.7%)和女性(APC=9.5%,95%CI:1.0%~18.0%)人群中明显上升.时间趋势与自回归模型预测结果显示2016~2020年膀胱癌粗发病率在男性和女性人群中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结论]虽然膀胱癌中标发病率无明显趋势变化,但是膀胱癌发病数逐年增加,因膀胱癌造成的疾病负担逐年增加,特别在30~69岁女性人群中上升趋势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江苏省启东市1972-2016年白血病死亡特征及时间趋势.方法:收集整理启东市1972-2016年白血病死亡病例,分别计算启东市白血病的粗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准化死亡率(简称:中标率)、世界人口标准化死亡率(简称:世标率)、35?64岁截缩率和0?74岁累积率等指标;利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年龄、时期和出生...  相似文献   

14.
胡文斌  张婷  秦威 《中国肿瘤》2017,26(10):786-791
[目的]探讨昆山市1981~2015年去胃癌可增加期望寿命和胃癌所致的潜在减寿年时间趋势.[方法] 1981~2015年恶性肿瘤死亡病例来源于死因监测,以计算去胃癌死因可增加期望寿命和潜在减寿年;去胃癌死因可增加期望寿命=去胃癌死因期望寿命-平均期望寿命.用中国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年龄结构计算分性别的年龄标化潜在减寿年.使用年度变化百分比(eAPC)评价去胃癌可增加期望寿命和潜在减寿年在年份之间的变化趋势.[结果]总人群中去胃癌死因期望寿命由1981年的0.82岁下降到2015年的0.54岁(APC=-1.4%,95%CI:-1.8%~-1.0%);男性人群(APC=-1.3%,95%CI:-1.8%~-0.8%)和女性人群(APC=-1.5%,95%CI:-2.1%~-0.9%)去胃癌死因可增加期望寿命也呈现下降趋势.胃癌所致的标化潜在减寿年在总人群(APC=-4.3%,95%CI:-4.8%~-3.8%)、男性人群(APC=-4.8%,95%CI:-5.4%~-4.2%)及女性人群(APC=-3.4%,95%CI:-4.3%~-2.5%)均明显下降.[结论]去胃癌死因可增加期望寿命和胃癌所致的年龄标化潜在减寿年在35年间持续下降,说明因胃癌所致过早死亡和对全人群健康影响均在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但食管癌死因对期望寿命的影响证据有限。该研究分析昆山市1981—2015年去食管癌死因可增加期望寿命和食管癌所致潜在减寿年时间趋势,用以评价食管癌死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方法:1981—2015年恶性肿瘤死亡患者来源于死因监测,以计算去食管癌死因可增加期望寿命和潜在减寿年。用中国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年龄结构计算分性别的年龄标化潜在减寿年。使用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评价去食管癌死因可增加期望寿命和潜在减寿年在年份之间的变化趋势。结果:总人群去食管癌死因可增加期望寿命,由1981年的0.36岁下降到2015年的0.18岁,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APC=-1.8%,95%CI:-2.4%~-1.2%);男性人群去食管癌死因可增加期望寿命(AAPC=1.5%,95%CI:-2.2%~-0.8%)和女性人群去食管癌死因可增加期望寿命(AAPC=-2.3%,95%CI:-3.0%~-1.6%)也呈现下降趋势。因食管癌所致的标化潜在减寿年在总人群(AAPC=-6.3%,95%CI:-7.1%~-5.5%),男性人群(AAPC=-5.7%,95%CI:-6.7%~-4.7%)及女性人群(AAPC=-8.7%,95%CI:-10.3%~-7.1%)中明显下降,结论:去食管癌死因可增加期望寿命,食管癌所致的年龄标化潜在减寿年在过去35年间持续下降。因食管癌所致的过早死亡也在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 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男性和女性人群持续上升,但是有关肺癌所致的潜在减寿年和去肺癌死因可增加期望寿命时间变化趋势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究江苏省昆山市1981年-2015年去肺癌死因可增加期望寿命和肺癌所致的潜在减寿年时间趋势.方法 1981年-2015年肺癌死亡病例来源于死因监测,以计算去肺癌死因可增加期望寿命和潜在减寿年.用中国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年龄结构计算分性别的年龄标化潜在减寿年.使用年度变化百分比(estimat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eAPC)评价去肺癌可增加期望寿命和潜在减寿年在年份之间变化趋势.结果 总人群中去肺癌死因可增加期望寿命由1981年的0.34岁上升到2015年的0.86岁,上升趋势有统计学意义(APC=3.2%,95%CI:2.8%-3.6%);男性人群(APC=3.0%,95%CI:2.5%-3.5%)和女性人群中(APC=3.6%,95%CI:3.0%-4.2%)去肺癌死因可增加期望寿命也呈现上升趋势.肺癌所致的标化潜在减寿年在总人群(APC=-0.1%,95%CI:-0.6%-0.4%)和男性人群(APC=-0.5%,95%CI:-1.1%~0.1%)无明显趋势变化,而女性人群中明显上升(APC=1.5%,95%CI:0.3%-2.7%).结论 虽然因肺癌所致的过早死亡没有趋势变化,而肺癌死因对全人群期望寿命的影响在持续上升,有针对性的肺癌预防控制措施亟需开展.  相似文献   

17.
胡文斌  张婷  史建国 《中国肿瘤》2014,23(10):810-814
[目的]分析昆山市2006~2012年肺癌发病趋势。[方法]2006~2012年肺癌新发病例来源于昆山市肿瘤登记报告系统,计算肺癌粗发病率、中国人口年龄标化发病率(中标率)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change percent,APC)。[结果]昆山市2006~2012肺癌新发病例共2738例;粗发病率为56.2/10万(男性82.1/10万,女性30.5/10万),中标率为33.1/10万(男性46.9/10万,女性18.3/10万)。男性肺癌中标率由2006年的48.1/10万变化到2012年的47.9/10万(APC=0.66%,t=0.61,P=0.5703)。女性中标率由2006年的15.3/10万上升到2012年的20.8/10万(APC=4.78%,t=2.84,P=0.0364)。[结论]昆山市肺癌男性发病率在高水平趋于稳定,而女性则持续上升,肺癌防治相关措施亟需开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012年至2016年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肺癌发病情况及时间趋势,了解商州区肺癌年龄别发病率的变化趋势。方法:收集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2012年至2016年肿瘤登记数据中ICD10编码为C33-C34的全部肺癌患者和同期人口数据。采用Excel 2007计算分析2012年至2016年商州区肺癌发病率、标化发病率、累计率、截缩率以及性别别、年龄别发病率。采用SPSS 25.0分析各年份肺癌不同性别发病率。采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 4.8.01软件进行2012年至2016年肺癌粗率、标化率、年龄别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以及95%可信区间。结果:2012年至2016年商州区累计报告肺癌新发病例1 295例,发病率为46.29/10万,中标率为39.75/10万,截缩率为60.98%,0~74岁累计率为5.30%。2012年至2016年商州区肺癌男性与女性发病率性别比为3.56∶1,男女肺癌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0)。2012年至2016年商州区总体年龄别肺癌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APC为9.6%(95%CI:8.5%~10.7%),有3个Joinpoint点,30岁以下APC为9.9%(95%CI:8.4%~11.4%),30~44岁APC为24.2%(95%CI:16.0%~33.1%),45~64岁APC为10.3%(95%CI:6.6%~14.2%),65岁以上APC为-1.2%(95%CI:-3.3%~1.0%)。2012 年至2016年,商州区肺癌发病率APC为1.3%(95%CI:-17.9%~25.1%),趋势检验无统计学差异。结论:2012年至2016年商州区肺癌发病趋势较为平稳。总体肺癌发病率处于全国平均水平,男性肺癌发病率高于女性,45~64岁陕西省商洛市男性肺癌应作为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肺癌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