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PBLC)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明确诊断为AP的住院患者完整资料134例,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急性胰腺炎(MAP)组(n=72)和重度急性胰腺炎(SAP)组(n=62)。再按发病原因分为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A组,n=43)和胆源性急性胰腺炎(B组,n=91)。收集所有患者入院与发病时间在24 h内且未经治疗的首次发病的血浆D-D、FIB及PBLC数据。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D-D、FIB以及PBLC对AP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与MAP组比较,SAP组患者血浆D-D和FIB水平升高(Z=-3.171,P=0.002;t=-2.339,P=0.021)。B组D-D水平高于A组(Z=-4.178,P0.001);B组FIB水平均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PBLC明显高于B组(t=2.466,P=0.015)。D-D、FIB及PBL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59、0.611、0.591,其中D-D对SAP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高于FIB和PBLC。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AUC为0.712。血浆D-D、FIB水平与AP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75、0.192,P值分别为0.001、0.026)。结论 D-D、FIB、PBLC对早期判断AP严重程度均具有重要价值,将三者联合检测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动态检测急性胰腺炎(AP)患者外周血清C反应蛋白(CRP)、脂肪酶(LPS)、白细胞介素(IL)1β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水平及变化,评价多种指标联合检测在AP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进行治疗的AP患者86例,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39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患者47例。于入院第1、3、5、7天分别采集患者血清,另选取12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CRP、IL-1β和ICAM-1水平,干片速率法测定血清LPS的浓度。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MAP组患者入院第1天的CRP、IL-1β和LP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4.126、-60.135、-364.153,P值均0.001);SAP组患者入院第1天的CRP、ICAM-1、IL-1β、LPS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1.355、-25.728、-89.422、-415.840,P值均0.001);各检测指标浓度的峰值出现在入院第1天或第3天,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浓度呈进行性下降;与MAP患者相比,SAP患者血清中CRP、LPS、IL-1β和ICAM-1水平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联合检测患者血清CRP、LPS、IL-1β和ICAM-1水平对于AP严重程度的早期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ApoB/ApoA1预测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AP患者130例。依据亚特兰大标准将患者分为MAP组(n=63)、MASP组(n=33)和SAP组(n=34)。比较三组患者血钙(Ca)、C反应蛋白(CRP)、尿素氮(BUN)、ApoB/ApoA1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分析患者ApoB/ApoA1与Ca、CRP、BUN的相关性;观察患者的预后情况,分析ApoB/ApoA1预测AP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 SAP组患者ApoB/ApoA1、CRP、BUN高于MSAP组及MAP组,但SAP组的Ca水平明显低于MSAP组及MAP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poB/ApoA1与CRP、BUN、APACHEⅡ评分、BISAP评分呈正相关,与Ca呈负相关。MSAP组及SAP组治疗前、治疗后7 d及治疗后14 d ApoB/ApoA1均高于M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oB/ApoA1可在早期评估AP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急性胰腺炎(AP)按病理组织学及临床表现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影像学检查对AP的病情判断、预后评估及治疗措施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但影像学表现较临床表现存在时间滞后性。如SAP早期病情很重,而CT征象并不严重;经临床治疗后,患者症状和体征缓解,影像学征象却逐渐加重。本研究动态观察AP患者的临床表现和CT征象的变化,探讨它们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早期联用AP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评估患者病情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117例AP患者,按照病情分为轻症AP(MAP)组(n=61)及重症AP(SAP)组(n=56),并选取同期50名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比较AP患者BISAP评分,并检测三组受试者血清CRP、TNF-α,分析上述指标评估AP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 MAP组患者BISAP评分低于SAP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血清CRP水平、TNF-α水平高于MAP组,MAP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患者BISAP评分高于器官衰竭患者,器官衰竭患者高于胰腺坏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示,BISAP评分预测SAP患者、死亡患者的AUC分别为0.848、0.891。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BISAP评分与血清CRP、TNF-α水平均呈正相关,CRP与TNF-α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BISAP评分可有效评估AP患者病情及预后,联合血清CRP、TNF-α水平可进一步了解病情进展状态,提高评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D-二聚体(D-dimer,D-D)、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评价联合四项实验室指标早期评估AP病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46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组(MAP) 85例、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组(MSAP) 3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 27例,统计入院24 h PCT、D-D、CRP、IL-6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病情严重程度与PCT、D-D、CRP、IL-6的相关性。采用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评价PCT、D-D、CRP、IL-6及联合四项实验室指标对SAP的预测价值。结果入院24 h内SAP患者PCT、D-D、CRP和IL-6水平显著高于MAP、MSAP组(P 0. 05); MSAP组D-D、CRP和PCT水平显著高于MAP组(P 0. 05);而MAP与MSAP组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PCT、D-D、CRP、IL-6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 63、0. 57、0. 53、0. 46,P 0. 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ROC)分析示,PCT、D-D、CRP、IL-6及联合四项实验室指标的AUC分别为0. 90、0. 85、0. 85、0. 83、0. 95;对应灵敏度分别为88. 89%、88. 89%、96. 30%、70. 37%、92. 59%;特异度分别为83. 19%、70. 59%、59. 66%、89. 92%、88. 24%; PCT、D-D、CRP、IL-6对应临界值分别为1. 40 ng/ml、1. 65μg/ml、118 mg/L、221 pg/ml。结论 PCT、D-D、CRP、IL-6可有效评估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PCT是SAP的最佳预测因子,联合四项实验室指标可进一步预测SAP。  相似文献   

7.
背景:我国急性胰腺炎(AP)发病率逐年上升,病死率居高不下,探索可用于判断AP病情严重程度的血液生化指标对AP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讨血清胰蛋白酶原-2(TAT-2)和血细胞比容(HCT)在AP病情严重程度中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9月—2018年6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75例AP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急性胰腺炎(MAP)组、中重度急性胰腺炎(MSAP)组、重度急性胰腺炎(SAP)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TAT-2、HCT,并行BISAP评分、APACHEⅡ评分、Balthazar CT评分。采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诊断SAP的价值。结果:四组间TAT-2、HCT、BISAP评分、APACHEⅡ评分、Balthazar CT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SAP组TAT-2、HCT明显高于MAP组、MSAP组、对照组(P 0. 05),MSAP组TAT-2、HCT明显高于MAP组、对照组(P 0. 05),MAP组TAT-2、HCT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ROC曲线分析示,TAT-2、HCT以及两者联合预测SAP的敏感性分别为69. 7%、84. 7%、88. 5%,特异性分别为95. 3%、67. 8%、65. 1%,AUC分别为0. 858、0. 783、0. 875。结论:TAT-2、HCT可有效评估AP病情的严重程度,两者联合检测更有助于进一步预测SAP的发生,对于AP的治疗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胰外并发症的CT征象对判断AP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 收集89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片,分析AP时胰腺外组织或器官并发症的发生率及CT征象.结果 89例AP中30例(33.7%)CT扫描仅见胰周组织坏死,59例(66.3%)显示胰外并发症,其中6例(6.7%)出现腹腔血管并发症,包括5例腹腔积血和1例胰周动脉瘤;1例(1.1%)并发肝脓肿;52例(58.4%)显示腹水,其中合并胸水29例(32.6%),心包积液2例(2.2%),肺底局限性片状炎症渗出7例(7.9%);15例(16.9%)并发肺水肿,其中11例(12.4%)进展为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后死亡.结论 AP时腹部血管破裂或栓塞、胸腹水及肺部ARDS是严重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的CT征象是判断AP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小儿急性胰腺炎(AP)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5例小儿A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严重程度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MAP)(n=77),中度重型急性胰腺炎(MSAP)(n=25),重型急性胰腺炎(SAP)(n=3),对比分析MAP组与MSAP组间低年龄组(2~9岁)(n=36)与高年龄组(10~17岁)(n=69)及复发组(n=17)与非复发(n=88)的临床特征。从数据库随机抽取成人初发AP 10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各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病因、实验室指标、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治疗结局。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时采用校正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及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向有序分类采用趋势χ2检验,双向有序分类变量采用Goodman-Kruskal Gamma分析;对于累计风险的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结果 105例AP患儿中,主要病因包括特发性31例(29. 5%)、胆源性27例(25. 7%)、外伤20例(19. 0%)、高脂性11例(10. 5%)、病毒感染10例(9. 5%)、药物6例(5. 7%),其病因构成比与成人组存在明显差异(χ2=99. 282,P 0. 001)。小儿组与成人组比较,其严重程度较成人组轻(Z=-2. 325,P=0. 020);小儿组胰腺坏死比成人组低(3. 8%vs 12. 4%,χ2=5. 184,P=0. 023)。小儿MAP组入院24h的CRP(Z=-6. 406)、血脂肪酶(Z=-3. 096)、WBC(Z=-2. 762)、血糖(t=3. 298)比MSAP组低(P值均0. 05);血钙高于MSAP组(t=3. 43,P=0. 001)。随访期间共有17例(16. 2%)患儿再次发生AP,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复发率增加(χ2=6. 503,P=0. 011),急性复发性胰腺炎(ARP)以女性(82. 4%)多见(χ2=12. 241,P 0. 001),初次AP合并胰腺坏死复发率更高(χ2=6. 572,P=0. 01),高脂血症是小儿ARP最常见的病因(χ2=5. 533,P=0. 019),随着时间推移复发风险最高,病毒性和药物性的复发风险最低(P=0. 028)。结论小儿AP病因以特发性与胆源性为主,病情相对成人较轻,预后较好。女性、初次AP合并胰腺坏死、高脂血症是ARP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cICAM-1)和C反应蛋白(CRP)对急性胰腺炎(AP)诊断、分型和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AP患者,其中轻症型(MAP)36例,重症型(SAP)24例,和20例其他急性腹痛患者,连续6d采用ELISA法测定其cICAM-1水平变化。并用比浊法测定入院后第1、3、7和14天血清CRP水平。结果SAP组患者cICAM-1水平显著高于MAP组和其他急性腹痛组(P0.05),而MAP组与其他急性腹痛组患者间cICAM-1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MAP患者cICAM-1浓度-时间曲线呈下降型,SAP患者浓度时间曲线呈逐渐上升或降而复升型。AP患者入院第1周CRP水平显著高于其他急性腹痛组(P0.05)。SAP组患者CRP水平显著高于MAP组(P0.05)。结论联合检测cICAM-1和CRP有助于更快速诊断AP和有效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急性胰腺炎 (AP)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8(IL 8)和C 反应蛋白 (CRP)含量变化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 30例AP患者入院时和入院后第 3、5、7天时血清IL 8和CRP含量 ,与 3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入院时 ,AP患者血清IL 8和CR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患者血清IL 8和CRP含量又明显高于轻症急性胰腺炎 (MAP)患者 (P <0 .0 5 )。入院后第 5、7天 ,MAP组中血清IL 8和CRP含量均显著低于入院时 (P <0 .0 5 ) ,入院后第 3天 ,SAP组中血清IL 8和CRP含量均显著性高于入院时 (P <0 .0 5 ) ,血清IL 8含量和CRP含量变化呈正相关 (r =0 .6 931,P <0 .0 5 )。结论 :血清IL 8和CRP含量变化与AP病情变化密切相关 ,联合检测有助于了解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2.
IL-18与AMY、LPS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诊治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永庆  吴春健  刘杰 《山东医药》2008,48(1):99-100
49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MAP)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对照组为30例健康人.采用ELISA双夹心法检测IL-18,速率法检测淀粉酶(AMY),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脂肪酶(LPS).发现起病时MAP组和SAP组血清IL-1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SAP组又明显高于MAP组;MAP组和SAP组血清AMY、LP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在疾病早期联合检测IL-18、AMY、LPS诊断MAP组、SAP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单项检测.认为联合检测有助于AP的早期诊断、病变程度的判断、治疗效果的观察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合并代谢综合征(MS)的急性胰腺炎(AP)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1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90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MS分为MS组(n=178)和非MS组(n=412),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根据AP严重程度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MAP)(n=317)、中度重型急性胰腺炎(MSAP)(n=171)、重型急性胰腺炎(SAP)(n=102),比较3组患者的MS成分指标。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均采用Bonferroni校正法。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向有序分类资料采用趋势χ~2检验,双向有序分类资料采用Goodman-Kruskal Gamma分析。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BMI与AP严重程度的关系;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MS与AP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MS合并AP最常见的病因为高脂性(48.3%)和胆源性(24.7%),SAP更易合并MS(χ~2=141.519,P0.001),AP合并MS患者有着更高的临床系统评分、更多的局部和全身并发症、住院时间更长、ICU入住率与病死率更高(P值均0.05)。随着MS成分(超重、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增加,AP严重程度随之增加(G=0.540,P0.001)。不同AP严重程度组间比较,BMI(F=9.291,P0.001)、HDL-C(χ~2=40.351,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SAP较MAP、MSAP患者有着更高的BMI、更低的HDL-C(P值均0.05)。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是AP病情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1.091,95%可信区间(95%CI):1.041~1.143,P0.001]。根据AP严重程度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设立MAP组对比非MAP组为模型1,SAP组对比非SAP组为模型2。结果显示,模型1中MS患者发生非MAP是MAP的5.867倍(OR=5.867,95%CI:3.072~11.207,P0.001);模型2中MS患者发生SAP是非SAP的7.214倍(OR=7.214,95%CI:3.018~17.244,P0.001)。模型1和2均显示HDL-C为AP病情发展的保护因素(OR=0.593,95%CI:0.387~0.910,P=0.017; OR=0.314,95%CI:0.160~0.614,P=0.001)。结论 AP入院时合并MS提示患者预后较差,其中BMI和HDL-C水平与患者病情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AP)伴发肝损伤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与病因及病情的关系,旨在探讨肝功能变化对明确AP病因及预测病情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聊城市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6年3月住院的163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病因分为胆源性(n=85)、非胆源性(n=78)2组;参照CT影像Balthazar分级标准将其分为轻型胰腺炎(MAP)和重型胰腺炎(SAP),其中MAP患者138例,SAP患者25例。胆源性SAP 18例,胆源性MAP 67例;非胆源性SAP 7例,非胆源性MAP 71例。比较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GGT、ALP水平,并观察胆源性、非胆源性AP患者入院时、入院48 h、入院96 h肝功能变化情况。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3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对于MAP患者,胆源性与非胆源性组间ALT、AST、ALP、GG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SAP患者胆源性与非胆源性组间仅ALP和GG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胆源性AP所引起的肝损伤,48~96 h的ALT、AST、ALP、GGT水平大幅下降,与入院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非胆源性AP患者不同入院时间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胆源性AP患者ALP、GGT及ALP+GGT水平异常的发生率均高于非胆源性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于同一病因引起的胰腺炎,肝功能在SAP与MAP患者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AP患者尤其是胆源性AP多合并肝功能异常。对于MAP,肝功能异常越明显,应首先考虑胆源性;对于SAP,ALT、AST对病因的预测价值不大,ALP、GGT则更为敏感,ALP、GGT的升高,提示胆源性AP的可能。连续检测肝功能变化,对于肝功能明显下降,尤其是ALT、AST水平明显下降的患者,胆源性AP的可能性越大。肝功能损伤的程度尤其是转氨酶活性的高低与AP病情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对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APIP)的认知,探讨APIP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选取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APIP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轻症急性胰腺炎(MAP) 32例,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2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 12例,对比3组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产妇年龄、妊娠并发症、BMI、病因、孕期、产妇及胎儿结局。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Dunn-Bonferroni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36例(55. 38%)患者血淀粉酶高于正常值上限3倍,41例(63. 08%)患者血脂肪酶高于正常值上限3倍。其中SAP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TG、血糖明显高于MAP组和MSAP组(P值均0. 05),血钙明显低于MAP组和MSAP组(P值均0. 05)。65例患者均行腹部彩超检查,正确诊断51例(78. 46%); 28例患者行CT检查,正确诊断28例(100%)。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MSAP和S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 809,P=0. 020)。MSAP组和SAP组患者的BMI明显高于M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APIP的主要病因为高脂血症(26例,40. 00%),且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更易发展为MSAP(50. 00%)和SAP(34. 62%)(χ2=20. 520,P 0. 001)。APIP患者病情越重,胎死宫内率越高,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越低(χ2值分别为25. 381、14. 821,P值均0. 05)。结论高脂血症是APIP的主要病因及影响预后的因素,应加强孕妇血脂监控,控制孕妇BMI,以降低APIP发生率并减轻APIP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C-反应蛋白(CRP)变化作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预测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乳胶增强散射比浊法测定1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SAP组)和24例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MAP组)急性期血清SAA和CRP水平,并与31名对照组比较.结果 SAP组SAA与CRP水平显著高于MAP组和对照组(P<0.01);SAP组与MAP组血清SA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67.8±123.6 vs 181.0±58.6,P<0.01),而血清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2.4±33.3 vs 80.1±26.2,P>0.05).SAP组和MAP组急性期血清SAA/CRP比值分别为4.77±1.34和2.36±0.82,与对照组(1.61±0.7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直线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S从与CRP水平呈正相关(r=0.567,P<0.01).结论 血清SAA较CRP更敏感,提示胰腺病变严重程度.联合检测血清S从和CRP水平可作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protein,HMGB1)的水平变化,探讨HMGB1在A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以3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38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以及28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在发病72 h内收集血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MGB1水平,分析其与患者性别,年龄,病因,发病时间,Ranson评分,Balthazar CT评分,血清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肌酐、总胆红素等指标,局部和(或)全身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健康对照组、MAP组、SAP组血清HMGB1水平分别为(1.82±0.64)μg/L、(6.13±5.80)μg/L、(11.48±6.94)μg/L,SAP组显著高于MAP组,MAP组又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值均<0.05).在发病24 h内患者血清HMGB1水平开始增高,48 h内达峰值,后开始下降,至72 h仍维持在高于正常值水平.血清HMGB1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病因无关;与Ranson评分、Balthazar CT评分、CRP、LDH、血肌酐值呈正相关关系.有局部和(或)全身并发症患者血清HMGB1水平高于无并发症者,但差异不显著.结论 HMGB1是一种晚期炎症介质,与AP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并可能参与了SAP时肾功能不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内脏脂肪相关指数与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21年10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308例诊断为AP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AP分级诊断标准将其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n=186)、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n=60)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n=62),通过收集腰围、身高、体质量、血脂、生化等指标对比它们在年龄、住院费用及天数、评分系统和人体测量学指标等方面的差异。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不齐的组间及组内两两比较均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及组内两两比较均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分类资料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方法对各指标与AP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对各指标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比较AUC大小;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找出MSAP和S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住院费用及天数、TG、HDL-...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38MAPK基因表达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29例轻型胰腺炎(MAP)患者(MAP组)、23例重症胰腺炎(SAP)患者(SAP组)及21例查体健康者(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p38MAPK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PBMCp38MAPK和磷酸化p38MAPK(P-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p38MAPK mRNA表达水平:SAP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AP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38MAPK总蛋白量SAP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AP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p38MAPK水平SAP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MAP组(P<0.01、<0.05);MAP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38MAPK磷酸化水平在AP患者PBMC中显著升高,并与AP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比较早期急性胰腺炎(AP)应用临床评分和CT进行预测评估的价值.方法:抽取60例患者,调取时间为2019.01~2021.10范围,均确诊为AP,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组,其中40例为轻症AP(MAP)设为对比组,另20例为重症AP(SAP)设为分析组.2组均实施CT检查,评估腹部CT胰腺外炎症(EPIC)、B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