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肺隔离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小儿先天性肺隔离症2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4 d~9岁(平均5.3岁),体重4~28 kg(平均11.3 kg).术前20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15例加行普通CT平扫检查.误诊为肺囊肿9例,肺内肿瘤2例,漏诊4例在行其他手术时发现本病;另5例加行64层高速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检查,发现有异常体动脉分支血管入隔离肺组织4例,高度疑诊本病1例.结果 全部20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本病.术中发现病变肺组织(隔离肺)均有起自体动脉分支血管供血.本组均治愈,术后随访15例,随访2~7年,生长发育良好无复发,失访5例.结论 本病较少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和漏诊.高速螺旋CT 三维血管成像检查是术前确诊本病的重要手段.术中准确处理来自体动脉的分支血管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儿童肺隔离症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用心导管介入方法治疗肺隔离症。方法10例平均年龄(9.9±5.8)岁(1~13岁),临床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咯血症状,术前经X线胸片、胸部CT和磁共振基本明确诊断为肺隔离症的儿童,经股动脉插管至主动脉弓降部行造影,了解异常血管的起始、直径、数量及回流的静脉,选择大于血管直径30%~40%的蘑菇伞片或金属弹簧圈在降主动脉起始部行异常血管栓塞。结果介入治疗全部成功,无残余瘘。咯血症状当天消失,原有的肺部感染3~5d内控制;粗大血管堵塞后出现一过性胸痛症状,生命体征稳定,持续2周左右恢复。1~6个月胸片复查,肺部阴影8例完全消退,2例明显缩小仅残留微小淡密度影,且无临床症状。结论肺隔离症介入治疗有效、安全、无手术疤痕,恢复快,可免除开胸肺叶切除手术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对小儿肺隔离症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对本院2008年3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20例小儿肺隔离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并对其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结果小儿肺隔离症由于合并病变的影响,术前确诊率并不高。对所有病例行隔离肺切除或病变所在肺段切除,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儿肺隔离症术前极易误诊,一旦确诊,手术切除病变肺组织,同时矫正伴发畸形是治疗小儿肺隔离症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4.
肺隔离症是一种先天性肺畸形,从解剖学的角度进行分类,包括叶内型肺隔离症和叶外型肺隔离症。影像学检查在肺隔离症的诊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X线片、支气管碘油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磁共振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而CT检查是目前最为常见且首选的诊断方式。手术仍然是肺隔离症的首选治疗方案。随着微创外科理念的普及,三孔胸腔镜、单孔胸腔镜以及机器人辅助肺叶或肺段切除术已在逐步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本文就近年来小儿肺隔离症临床诊治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小儿肺隔离症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肺隔离症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小儿先天性肺隔离症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先天性肺隔离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先天性肺隔离症患儿术前有3例误诊;6例叶内型行肺叶切除术,2例叶外型行单纯隔离肺切除术。术后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先天性肺隔离症术前诊断应注意结合胸片、碘油造影、逆行主动脉造影,一经诊断即应择期手术治疗,术中注意异常血管的处理。  相似文献   

6.
联合手术治疗儿童门静脉高压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了 1990~ 2 0 0 1年采用联合手术治疗儿童门静脉高压症的 17例的临床资料 ,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 本组男 11例 ,女 6例 ,年龄 6 .5~ 14岁 ,均有呕血、黑便出血史 ,其中有反复出血史 11例。经食道钡餐检查均证实有食道中下段静脉曲张 ,重度 14例 ,中度 3例。查体及B超检查提示脾肿大 ,实验室结果示脾功能亢进。肝功能按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Child分级 ,A级 13例 ,B级 4例。经手术探查及病理切片证实 10例为肝前型门脉高压症 ,6例为肝内型门脉高压症。 1例原因未明。均为择期手术。二、方法 联合手术指脾肾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腹腔内肺隔离症(intra-abdominal extralobar pulmonary sequestration,IEPS)的临床特征、病理类型、诊疗方法及预后情况,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8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4例腹腔内肺隔离症患儿临床资料;检索万方、维普、CNKI、Pubmed、Medline数据库截至2018年6月关于小儿腹腔内肺隔离症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4例腹腔内肺隔离症患儿,合并先天性肺气道畸形Ⅱ型/Ⅲ型(congenital pulmonary airway malformation type 2/type 3,CPAMⅡ/Ⅲ型)各2例,均行手术治疗,分别随访3个月、6个月、3年半、4年,预后良好。通过文献检索,检索到31篇儿童IEPS相关文献,联合本中心4例患儿分析结果如下:共47例患儿,44例产前发现病变时母亲孕龄为25周(IQR:12~37),46例产前经多普勒B超诊断腹腔肿物,10例怀疑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7例怀疑IEPS。5例终止妊娠。产后42例患儿中7例(7/42,16.7%)伴发先天畸形。术前主要经B超(30/38,78.9%)、增强CT(27/38,71.1%)明确诊断,其中11例误诊为NB,9例诊断为IEPS。5例行保守治疗,3例保守治疗无效后行手术治疗。共40例患儿行手术治疗,25例(25/40,62.5%)出生后6个月内行手术治疗,主要采用开腹手术(25/40,62.5%),3例行腹腔镜中转开腹手术。肿物主要位于左腹(32/40,80.0%)。手术切除肿物平均长径3.0(IQR:2.8~3.9)cm,供血来源主要为腹主动脉及其分支(16/21,76.2%)。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肺隔离症,22例(22/40,55.0%)伴CPAM,其中12例伴CPAMⅡ型,2例伴CPAMⅢ型。所有患儿预后良好。结论产前超声对于小儿腹腔内肿物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但明确腹腔内肺隔离症仍需产后随访及综合评估。手术治疗是早期诊断IEPS的唯一方式,应根据病变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完整切除肿物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分析胸腔镜下婴幼儿隔离肺的手术处理,分析手术的可行性以及风险。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4年3月2015年4月收治的68例隔离肺患儿临床资料,所有隔离肺病例均经产前超声诊断,产前评估及出生后增强CT确诊,包括叶外型隔离肺、叶内型隔离肺、膈肌内隔离肺,分析胸腔镜下操作情况。结果本院共80例产前18~30周B超发现胎儿胸部实性或高回声肿块,经2次以上B超确诊为BPS。所有病例均经专业评估,其中5例因合并胎儿水肿,家属主动中止妊娠;75例继续妊娠至出生并全部存活。64例(85%)出生时无症状,11例(15%)出生时有症状。68例于生后早期增强CT检查进一步确诊为隔离肺,于婴幼儿期行手术治疗,平均手术年龄4.2个月;7例出生后无临床症状,家属拒绝CT检查。68例手术病理分型结果:叶内型30例,叶外型38例,其中叶外型中有9例为膈肌内隔离肺,1例腹腔型隔离肺,28例为胸腔内型隔离肺。手术方式:2例叶内型为全胸腔镜微创手术;28例为胸腔镜辅助手术;9例膈肌内隔离肺中,6例采用全胸腔镜微创手术,3例为胸腔镜辅助手术;1例腹腔型隔离肺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胸腔内型隔离肺28例全部采用全胸腔镜微创手术。所有病例均治愈。均获1个月至1年的随访,CT检查生长发育及肺功能均良好。结论婴幼儿隔离肺在先天性肺部发育异常中相对少见。由于存在感染以及对周围肺组织的压迫风险,建议早期手术。胸腔镜下操作,对于婴幼儿隔离肺,相比传统开胸手术,不会增加手术风险,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传统开胸手术与胸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支气管囊肿的经验,分析两种手术的可行性及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3年1月至2叭5年11月收治的先天性支气管囊肿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均经产前超声检查获得初步诊断,经产前评估及出生后增强CT检查明确诊断,最后经手术确诊。手术方式分为传统开胸手术及胸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胸腔引流管留置情况,探讨小儿胸腔镜手术治疗支气管囊肿的可行性及风险。结果共13例确诊,12例手术,1例家属决定暂不手术。手术病例中,女性6例,男性6例,男:女=1:1。左右侧比为1:1,其中6例手术诊断为支气管囊肿,3例合并肺囊腺瘤,3例合并肺隔离症。5例术前准确诊断为支气管囊肿,7例诊断为肺囊腺瘤或肺隔离症。手术年龄最小5 d,最大1岁,平均手术年龄4.8个月。5例采取传统开胸手术;7例采取胸腔镜手术,其中1例2月龄患儿因术中须行肺叶切除而增加辅助切口。所有手术病例均治愈。结论先天性支气管囊肿属于少见疾病,由于存在感染以及占位的风险,建议早期手术。胸腔镜下操作,对于婴幼儿病例,不会增加手术风险,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1978~ 1999年 ,以囊肿切除肝外胆道重建术治疗先天性胆管扩张症2 0 0例 ,效果满意。临床资料先天性胆管扩张症 2 0 0例 ,男 71例 ,女 12 9例 ,6个月以下 8例 ,7~ 12个月 2 4例 ,~ 2岁 37例 ,~ 3岁 17例 ,~ 4岁 31例 ,~ 5岁 15例 ,~ 14岁 6 8例。肝外胆道扩张囊型 16 1例 ,梭型 39例 ,经BUS、PCT、CT确诊 ,合并肝内胆管扩张6例 ,肉眼肝外胆道穿孔 5例 ,病理检查早期胆汁性肝硬化 2例。囊型术式为囊肿切除 ,肝管空肠Roux y吻合 15 1例(无瓣 137例 ,矩形瓣 14例 ) ,间置空肠肝管十二指肠吻合 10例 (矩形瓣 8例 ,套叠瓣 2例…  相似文献   

11.
12.
肺隔离症是罕见的先天性疾病,约占肺部畸形的0.15%-6.40%。1777年Huer首先报道,1946年Pryce提名为肺隔离症,国内1954年首见报道。肺隔离症是胚胎期肺发育过程中,部分肺芽组织与支气管树分离产生的先天性发育异常的肺组织,与正常气管、支气管不相通。根据解剖可分为叶内型和叶外型,后者少见。叶外型肺隔离症有独立的脏层胸膜与正常肺组织完全隔开,血供变异大,可合并其他先天性异常,与正常支气管不相通或少量相通,发病年龄较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胸腔镜手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肺囊性畸形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因先天性肺囊性畸形而采取胸腔镜手术治疗的10例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其产前检查、产后情况、手术过程及手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10例中,男性4例,女性6例;手术年龄10天至6个月(平均4.6个月)。其中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3例,肺隔离症6例,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合并肺隔离症1例。10例均为产前检查疑肺囊性畸形,产后经胸部CT确诊。7例术前有肺部感染症状,经抗感染治疗后于生后6个月手术治疗,其中2例于生后1个月内手术,2例无症状,于生后3~6个月手术,患儿均治愈,元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恢复顺利。患儿均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其中1例术后反复感染,2例术后并发肺炎,1例术后出现少许胸腔积液,均经治疗后痊愈。其余患儿恢复良好。平均手术时间175 min,术中平均出血约2 mL,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平均为4.5 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8 d。全部患儿均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2年,平均1年4个月。均存活,无肺部相关症状,生长发育、活动量均与正常同龄儿无异。结论所有产前诊断怀疑肺囊性畸形的患儿产后均应随访,并定期行CT检查。对于产前诊断的肺囊性畸形患者,在产后3~6个月行胸腔镜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对于有症状的患儿1个月内行胸腔镜手术是安全的。经胸腔镜手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肺囊性畸形患儿,术后恢复快,手术创伤小,临床疗效满意,是安全和可行的。但手术者需具备熟练的微创手术技术及掌握适当的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观察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pic surgery,VATS)与传统开胸手术在小儿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6月至2015年12月本院共收治61例需行肺叶切除的患儿,依照患儿病变情况及家属意愿分别采取了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组)和开胸手术(开胸组)。VATS组22例中,14例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行小切口肺叶切除术,8例在全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开胸组39例接受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比例、术后使用呼吸机时间、引流量多于2 mL·kg~(-1)·d~(-1)的天数、术后重症监护室滞留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围手术期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指标。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两组年龄、体重、发病部位以及病理改变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元显著性差异(P0.05);与传统开胸组相比,VATS组切口长度(2.87±1.04 cm vs 8.25±2.32 cm,t=-2.741,P=0.003)、手术时间(85.67±23.95 minuts vs 110.48±32.71 minuts,£=-3.112,P=0.002)、术中出血量(80.00±45.40 mL vs 143.04±67.04 mL,t=-4.112,P=0.002)、输血比例(P=0.043)、引流量大于2 mL·kg~(-1)·d~(-1)的天数(3.66±1.74 d vs 6.26±3.59 d,t=-4.305,P=0.000)、术后重症监护室滞留时间大于24 h、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大于12 h的例数均降低(P0.05);术后第1 d胸腔镜组中白细胞(5.68±1.59×10~9/L vs 13.99±1.74×10~9/L,t=-4.325,P=0.002)、CRP(16.68±2.55 mg/L vs 25.63±4.67 mg/L,t=-6.613,P=0.000)以及PCT(1.40±0.61 ng/mL vs 6.61±3.17 ng/mL,t=-7.372,P=0.002),均低于传统开胸组(P0.05)。结论与传统开胸组相比,VATS下行小儿肺叶切除术出血少,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ICU滞留时间短,应激性炎症反应弱,但对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元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实体瘤肺转移的手术方法及围手术期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八一儿童医院收治的80例实体瘤肺转移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总结分析上述患儿的术中情况、手术并发症和治疗结局。结果共行肺转移瘤切除术80例/114次,其中58例(72.5%)患儿仅实施一次手术,二次手术13例(16.25%),三次手术6例(7.5%),四次手术3例(3.75%)。中位随访时间30个月(0.4~76个月),死亡28例,其中21例(75%)为肿瘤复发转移,7例(25%)为非肿瘤性死亡(包括2例围手术期死亡病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本组患儿术后1年、3年、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8.8%,81.0%,58.6%,术后1年、3年、5年累积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88.8%,74.5%,52.1%。结论部分实体瘤肺转移患儿能够从手术中获益,肺转移手术的并发症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术中应遵循仔细探查和尽量切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肺隔离症7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儿童肺隔离症(PS)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PS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及手术所见。结果 本组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1~14岁。X线胸片均能发现肺部阴影,位于左肺下叶后基底段16例(72.73%),表现为囊性或多囊性肿块13例(59.09%),并感染表现为肺实变且边缘模糊8例(36.36%)。10例行CT高分辨率(HRCT)扫描,发现下肺后部肿块,且见有条索影与主动脉相连,提示为异常供血血管8例,病灶周围均有局限性肺气肿。多发1例,并肺囊肿2例,并食管气管瘘1例。CT血管造影(CTA)检查1例,显示异常供血血管。结论 X线胸部正侧位片可发现肺部阴影,胸部CT及HRCT扫描可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儿童支气管扩张症的外科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3例支气管扩张症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6例;年龄1岁3个月至15岁;均经术前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及术后肺组织病理结果明确诊断,收集患儿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13例术前HRCT均提示局限性肺部支气管明显扩张伴管壁增厚,9例因异物或反复感染进展为支气管扩张不可逆期。11例行肺叶切除术,2例行肺段切除术,均获得满意疗效。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提示支气管扩张的病因分别为:4例为先天性肺畸形,5例为异物吸入,1例为肺部感染,3例原因不明。术后并发症:皮下气肿4例,同侧或对侧肺部感染2例,肺不张1例,伤口感染1例;均经伤口换药、抗感染、雾化祛痰、翻身拍背及体位引流等治愈。门诊随访1~5年,患儿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复查胸部CT均恢复良好,随访过程中无一例复发。结论不同潜在病因所致支气管扩张症应采取不同的诊治策略,先天性肺畸形、异物吸入及终末期肺部感染是儿童支气管扩张症的主要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先天性食管闭锁并食管气管瘘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并食管气管瘘的临床资料,其中25例为江西省儿童医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月收治,采用胸腔镜治疗;另25例为首都儿科研究所2008年6月至2014年4月收治,采用开胸治疗.男27例,女23例,术前均明确诊断并完成手术治疗.胸腔镜组采用3孔法,经胸行食管气管瘘结扎,食管吻合术.开胸组采用经胸膜外完成手术.结果 胸腔镜组25例均一期完成食管吻合术,无中转,术后2例死亡.开胸组25例中23例完成经胸膜外食管吻合术,2例因食管盲端距离过长行食管气管瘘结扎,胃造瘘术,术后放弃治疗.手术时间胸腔镜组平均为127min(110~160min),开放组平均133min(105~170min);呼吸机使用时间胸腔镜组平均为2.6 d(1~13 d),开放组平均2.3 d(1~11 d),两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胸腔镜组25例中2例吻合口漏(8%),7例狭窄(28%),2例食管气食管瘘复发(8%).开放组25例中2例吻合口漏(8%),4例狭窄(16%),无食管气管瘘复发,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胸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食管闭锁并食管气管瘘是安全可行的,但要求术者具备熟练的微创手术技术和相关的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12例小儿肺隔离症的诊断和治疗经验。 方法1994-01—2006-08,对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收治的12例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为肺隔离症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2例肺隔离症患儿胸部X线均发现肺部异常阴影,7例呈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实性块影,5例呈囊性及多囊性阴影改变;术前确诊5例,1例 经主动脉逆行造影证实,4例经螺旋CT三维重建、MRI检查发现胸主动脉与病灶之间有异常血管相通,术前高度怀疑肺隔离症3例,术前有4例误诊 ;8例叶内型肺隔离症患儿行肺叶切除术,4例叶外型肺隔离症行单纯隔离肺切除术。 结论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肺隔离症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为降低肺隔离症误诊率,对可疑的肺隔离症患儿提倡螺旋CT三维重建和胸部MRI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