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 目的 探讨心脏四维定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前后左室收缩功能的应用。方法 利用GE-vivid-E9高档彩超,四维容积成像技术,建立120例正常人心脏左室壁17节段心肌纵向应变、径向应变、圆周向应变和面积应变正常对照值。研究29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梗范围及其节段应变变化,通过冠脉造影进判断梗死部位和范围与四维超声检查的一致性,并与正常人群心脏左室壁17节段心肌纵向应变、径向应变、圆周向应变和面积应变进行对比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后3月复查心肌梗死范围和节段应变与术前再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9例心梗患者梗死部位和范围与冠脉造影结果一致,梗死节段心肌纵向应变、径向应变、圆周向应变和面积应变明显低于正常对照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CI术后3月复查心肌梗死范围变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范围明显变小,心肌纵向应变、径向应变、圆周向应变和面积应变恢复到正常范围,左室射血分数(LVEF)>50%;亚急性心肌梗死范围有缩小,对应节段各类应变改善,LVEF >5%;陈旧性心肌梗死范围无明显缩小,对应节段各类应变无明显改善,LVEF提高<5%。结论 心脏四维定量技术能更好地识别左室各节段心肌运动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的细微差别,可实时、全方位定量分析左心室室壁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技术研究原发性高血压心肌肥厚患者的收缩期左室心肌应变特点.方法 采用三维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技术对37例原发性高血压心肌肥厚患者及27例健康志愿者进行了室壁运动分析,测量左室纵向、圆周向、径向、面积应变,比较两组间各应变参数的差异,并分析各项整体应变参数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结果 高血压心肌肥厚患者的左室整体纵向、径向和面积应变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左室整体圆周向应变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纵向、径向、圆周向应变在左室基底段、中段明显减低,圆周向应变减低仅见于基底段.左室整体纵向、圆周向、径向、面积应变与LVEF具有相关性.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技术可检测到高血压心肌肥厚患者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减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定量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收缩同步性。方法2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和3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超声心动图观察其左心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心尖)切面的二维灰阶动态图,二维斑点追踪分析软件获取各节段的径向应变、圆周应变、径向应变率和圆周应变率曲线,分别测量各节段从心电图QRS波起始至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圆周应变、径向应变率、圆周应变率的时间及其标准时间:Trs、Tcs、Trsr、Tcsr、Trs—SD、Tcs—SD、Trsr—SD、Tcsr—SD。将心肌梗死组患者左室心肌分为梗死节段和非梗死节段,比较两组心肌间Trs、Tcs、Trsr、Tcsr的差异。结果心梗组患者Trs—SD、Tcs—SD、Trsr—SD、Tcsr—SD高于对照组(P〈0.05),心肌梗死节段Trs、Tcs、Trsr、Tcsr较非心肌梗死节段延长(P〈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心肌存在收缩不同步运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定量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收缩同步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检测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壁受损范围中的价值。方法对75名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实时心肌造影,分别于超声造影前后观察心内膜边界显示情况,评价和比较节段室壁运动情况。结果超声造影后左室心内膜边界的显示较造影前明显清晰,受损节段与未受损节段的对比增强。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标准,造影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高于造影前(p〈0.05)。结论实时超声造影能有效增强左室心内膜边界显示和受损心肌边界显影,提高对左室壁受损范围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壁各节段局部容量及射血分数。方法 24例正常人和27例心肌梗死患者行心脏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对采集的三维超声图像进行脱机处理,得出左室心肌局部容积曲线和局部射血分数曲线,比较两组左室壁16个节段的局部舒张末期容积(REDV)、收缩末期容积(RESV)和局部射血分数(REF)。结果 正常组左室壁16个节段局部容积曲线、射血分数曲线均呈规则的抛物线形,且波峰、波谷趋近;与正常人比较,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区REDV、RESV均增大(P〈0.05),局部容积曲线较非梗死区波动幅度小,REF值明显减低(P〈0.05),局部射血分数曲线波峰较非梗死区明显降低。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客观评估左室壁各节段局部容积及射血分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技术检测移植心脏左室壁峰值收缩应变,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移植心脏左室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23例接受心脏移植患者于移植术后1月、2月、3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共57次.23例正常人作为对照.采集左室的三维全容积图像,应用EchoPAC软件进行分析,获取左室壁各节段及左室壁整体的应变曲线及应变值,记录左室壁整体峰值纵向应变、圆周向应变、面积应变及径向应变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心脏移植患者术后与正常对照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及心输出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室壁整体峰值纵向应变在术后1月较正常组显著减低,术后2月及3月与正常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室壁整体峰值圆周向应变、面积应变、径向应变在术后1月、2月、3月均较正常组显著减低.结论 移植心脏虽然左室射血分数值表现“正常”,但左室整体峰值应变仍较正常人减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技术可较准确地评价移植心脏左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测量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节段心肌的二维应变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及41例正常人,分别记录二尖瓣、乳头肌及心尖水平的左室短轴图像和心尖四腔心、二腔心及左室长轴切面的二维灰阶图像。应用GEPAC软件测量左室各室壁节段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圆周应变及纵向应变。结果:心肌梗死患者梗死节段峰值径向应变、圆周应变及纵向应变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结论: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能较好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室壁运动异常,为临床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功能提供无创性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心室短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心肌梗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采用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对心肌梗死心室短轴节段不同形式的运动进行评价。方法 分离结扎32只新西兰白兔冠状动脉前降支第一对角支造成前间隔及前壁心尖段心肌梗死,于梗死前正常状态及梗死后2周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STI技术分析左室短轴基底段及心尖段心室节段径向应变(RS)、圆周方向应变(CS)以及局部心肌旋转(Rot)。根据心肌梗死后左室射血分数(EF)下降的程度,将实验动物分为EF显著下降组及EF轻微下降组,分析RS、CS及Rot变化。结果心肌梗死后梗死段RS、CS以及Rot均下降;EF轻微下降组梗死段RS及Rot较正常时减低。结论STI能够评价左室短轴各个方向运动,心肌梗死后梗死段短轴各方向应变减低;整体EF无明显变化时,STI部分指标仍能敏感地检测出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不同心室位点心脏起搏对健康犬左室壁机械同步性和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集10只健康开胸比格犬基础状态和右室心尖、左室心尖、左室侧壁起搏状态一个完整心动周期的左心室全容积实时图像;同步记录左室压力时间变化曲线并获取左室射血压力和收缩期压力最大上升速率.用超声三维斑点追踪分析软件分别提取不同状态左室壁径向三维应变图、左室壁径向三维峰值应变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舒张末期容积、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定性观察并比较不同状态左室壁各节段心肌的径向三维应变同步性.对定量参数进行配对t检验、卡方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①左室心尖或侧壁起搏状态左室壁各节段心肌的径向三维应变不同步程度较右室心尖起搏状态明显.②左室心尖或侧壁起搏状态左室壁径向三维峰值应变显著减低的心肌节段数多于右室心尖起搏状态(9/16 对 2/16,P<0.05).③左室心尖或侧壁起搏状态左室壁整体径向三维峰值应变和左室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均低于右室心尖起搏状态(P<0.05).④不同状态左室壁整体径向三维峰值应变分别与左室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呈线性正相关(r=0.781~0.984,P<0.05).结论 左室心尖或侧壁起搏对健康犬左室壁机械同步性和左室功能的损害超过右心室心尖起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超声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整体应变特征及与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对24例心肌梗死患者及20例正常人进行心肌运动分析,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整体纵向、圆周、径向及面积收缩期峰值应变,并比较心肌梗死组与正常组之间的各应变指标变化情况及与LVEF的相关性.结果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得心肌梗死患者的LVEF及各整体心肌应变参数均较正常组减低(P<0.05).心肌梗死组左室整体纵向、圆周、径向及面积收缩期峰值应变与LVEF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26、-0.770、0.772和-0.748(P<0.01).Bland-Altman分析显示应变测值在心肌梗死组和正常组均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可通过测量心肌应变无创、客观地评价左室整体收缩功能,为评估左室收缩功能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方法应用实时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分别测量24例DCM患者(DCM组)和19例健康成人志愿者(对照组)左室收缩期纵向、圆周向、径向以及面积应变峰值,比较两组左室心肌基底部、中间部及心尖部局部应变和总体应变的差异,并分析总体应变与左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性。结果 DCM组左室心肌纵向、圆周向、径向及面积的基底部、中间部、心尖部局部应变和心肌总体应变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对应节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左室心肌纵向、圆周向、径向以及面积总体应变均与左室射血分数有良好的相关性(r=0.873、0.862、0.885及0.894,均P<0.01)。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技术可以为DCM的诊断、疗效评估以及预后判断提供较好的检测手段,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的等容收缩期加速度指标在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方面的应用.方法:43例患者分别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和术后72 h内行超声检查,进行常规超声参数LVEDd、LVESd、LVEDV、LVESV及LVEF及左室心肌16节段圆周与径向STI参数等容收缩期加速度的测定.结果:左室射血分数术后明显提高((49±19)% vs (52±18)%,P<0.O5),左室前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及左室前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等心肌梗死节段术后圆周等容收缩期加速度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左室前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及左室前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等心肌梗死节段术后径向等容收缩期加速度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PCI术后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恢复,表现在圆周、径向的缺血节段等容收缩期加速度增加.二维STI技术定量评价心肌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为评价左室收缩功能提供有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评价脑利钠肽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74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脑利钠肽治疗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脑利钠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药物脑利钠肽静脉推注治疗。采用3D-STI技术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左室壁17节段长轴应变、圆周应变、径向应变及面积应变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1个月后,脑利钠肽治疗组患者左室壁17节段长轴应变、圆周应变、径向应变及面积应变均较对照组相应节段有所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脑利钠肽可有效改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的应变能力,极大程度上提高左室机械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脏磁共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功能状态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6月~2022年12月在我科住院并确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4例,男性22例,女性2例,年龄55.3±11.3岁。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并在术后5~7 d行心脏磁共振检查。应用电影成像技术分析心功能状态、是否存在反向运动和室壁瘤;组织追踪技术分析心肌各节段的应变能力;延迟强化技术分析心肌梗死部位、梗死面积大小和是否存在微循环障碍。结果梗死节段心肌应变分析显示:24例患者中,21例患者径向应变下降,18例患者周向应变下降,21例患者纵向应变下降,16例患者三向应变均下降;整体心肌应变分析显示:15例患者径向应变下降,10例患者周向应变下降,20例患者纵向应变下降,9例患者三向应变均下降;梗死节段心肌平均径向应变和周向应变低于整体心肌平均径向应变和周向应变(P < 0.05),梗死节段与整体心肌纵向应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13例患者出现心肌反向运动;左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者10例;LVEF未下降的14例中,心肌反向运动6例,梗死节段三向心肌应变下降6例,梗死区内微循环障碍7例,NT-proBNP水平升高7例。出现反向运动组患者LVEF、梗死节段心肌和整体心肌平均周向应变、纵向应变均小于未出现反向运动组患者(P <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LVEF与心肌整体应变、梗死节段应变和左房射血分数呈正相关关系,与心肌梗死面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体表面积比值、NT-proBNP水平和Genisini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 < 0.05)。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梗死节段纵向应变的降低可以独立预测患者是否出现心肌反向运动。结论  心脏磁共振技术可以多角度评价心功能状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早期心功能评估、治疗和干预,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节段室壁的二维应变,探讨其诊断局部及整体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集经冠脉造影及临床确诊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取心尖位左室长轴三腔切面、心尖位四腔切面、心尖位二腔切面的高帧频二维动态图像,应用二维应变软件测量左室壁各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左室长轴总应变,比较急性心肌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各参数值.结果 正常对照组各室壁自基底段至心尖段纵向应变逐渐增加,急性心肌梗死组梗死节段均一分布的规律消失,梗死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左室长轴总应变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良好的一致性,是评价左室功能的又一新方法.结论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更准确评价急性梗死心肌的范围、程度,以及对评价心功能、判断预后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 )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RT-3DE测量25名首发左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30名正常对照者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整体射血分数(LVEF)、心肌梗死组及对照组节段射血分数(rEF)。【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肌梗死组LAD、LVEDV、LVESV较对照组增大( P <0.05),LVEF较对照组减低( P <0.05);心肌梗死组125个梗死节段rEF较300个非梗死节段和对照组减低( P <0.05),非梗死节段较对照组减低( P >0.05);心肌梗死组LVEF与LVEDV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够有效的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整体及节段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心肌梗死患者行多巴酚丁胺负荷三维超声心动图试验,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结果相对照以判断心肌梗死患者的存活心肌. 方法 研究对象共80例,其中正常组40例,心肌梗死组40例[含左前降支(LAD)病变21例、左回旋支/右冠(LCX/RCA)病变11例、多支病变8例],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行左室三维重建,将左心室分为17个节段;心梗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复查三维超声,与术前比较整体射血分数(EF)值改善>5%为存活心肌组、EF值改善≤5%为无存活心肌组;心梗组行多巴酚丁胺负荷三维超声检查,比较负荷试验前后左室整体EF及左室壁各节段的EF值. 结果 (1)正常组左室壁节段的EF值52%~79%;LAD、LCX/RCA、多支病变相关节段EF值均明显低于正常组相对应节段EF值(P<0.01).(2)心梗患者于PCI术后3周~1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存活心肌组(33例)左室整体EF值术前、术后为(43±11)%对(47±8)%,改善9%,冠脉病变区相关节段EF值为(34±10)%对(42±15)%(P<0.0l);无存活心肌组(7例)EF值术前、术后为(37±9)%对(38±10)%,改善≤5%,冠脉病变区相关节段EF值为(25±l0)%对(24±12)%(P>0.05).(3)心梗组术前行多巴酚丁胺负荷三维超声试验,存活心肌组负荷试验前、后左室整体EF值为(43±11)%对(50±9)%(P<0.05),冠脉病变区相关节段EF值为(34±10)%对(48±16)%(P<0.01);无存活心肌组负荷试验前后左室整体EF值为(37±9)%对(39±7)%(P>0.05),冠脉病变区相关节段EF值为(25±10)%对(27±13)%(P>0.05),负荷三维超声的结果与PCI术后随访结果相吻合. 结论 心肌梗死后,多巴酚丁胺负荷三维超声心动图的检测结果与PCt术后随访结果相关性良好,利用多巴酚丁胺负荷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测存活心肌客观、定量化,避免了二维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主观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STE)检测心肌跨壁应变梯度(TMSG)识别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准确性。方法对58例首次NSTEMI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前)和50名健康成年人行STE检查,分别测量心内膜下心肌和心外膜下心肌的径向、圆周应变及跨壁应变梯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梗死心肌心内膜下心肌的径向和圆周应变均低于正常心肌(P均<0.001),跨壁梯度显著减小(P均<0.001)。应用TMSG-RS预测梗死心肌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87,P<0.001),以TMSG-RS≤-7.24%为界值,诊断NSTEMI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30%和80.40%。结论 NSTEMI时梗死心肌的跨壁应变梯度显著减小;STE可通过检测心肌TMSG-RS准确识别梗死心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STI)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前后左室心肌周向收缩功能.方法 对31例冠心病患者PCI术前、术后3个月及28例正常人应用超声心动图仪获取高帧频二维图像,测量左心室基底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部水平的收缩期圆周应变(CS).结果 在对照组中,同一水平比较,室间隔心肌的收缩期CS高于其他各个室壁.与对照组比较,PCI术前部分节段心肌收缩期CS减低(P<0.05),且与冠状动脉造影左前降支病变分布范围相一致;与PCI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相应节段心肌收缩期CS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TI能够定位和定量诊断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评价局部心肌周向收缩功能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于不同部位心肌梗死,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定量判断局部室壁运动异常及心脏整体收缩功能状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二维超声记录左室长轴和短轴切面高帧频图像,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左室心肌各节段纵向、径向、圆周应变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前壁心肌梗死组左室16/17节段的纵向应变值、11/18节段的径向应变值、12/18节段的圆周应变值减低,其中前、侧壁、室间隔及心尖部应变值减低较其余节段更为显著(P<0-05);下壁心肌梗死组左室15/17节段的纵向应变值、 5/18节段的径向应变值、10/18节段的圆周应变值减低,其中下、后壁应变值减低较其余节段更为显著(P<0-05)。前壁心肌梗死组平均纵向应变、平均圆周应变及平均径向应变值均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值显著相关(r=-0-74,r=-0-78,P<0-001;r=0-69,P<0-05),下壁心肌梗死组仅平均纵向应变值与LVEF值显著相关(r=-0-82,P<0-05)。结论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是准确、定量评价心脏局部室壁运动异常及整体收缩功能新的无创方法。纵向应变值可能是全面、准确、定量评价心功能的指标,而圆周及径向应变值的作用则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