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3D高清腹腔镜辅助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可行性及注水疝气针在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方法 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收治340例腹股沟斜疝或鞘膜积液患儿,其中100例接受传统腹腔镜手术(普通腹腔镜组),平均年龄为3. 3岁,单侧为67例,双侧为33例; 23例有嵌顿史。240例接受3D腹腔镜手术(3D腹腔镜组),平均年龄为3. 5岁,单侧165例,双侧75例,其中有50例有嵌顿史。两组患儿术前一般情况无差异。结果3D腹腔镜组和普通腹腔镜组的单侧术中诊断时间分别为(4. 5±1. 4) min和(6. 7±3. 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 85,P=0. 001); 3D腹腔镜组和普通腹腔镜组的单侧手术时间分别为(13. 2±1. 4) min和(15. 5±3. 4)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 31,P=0. 001); 3D腹腔镜组和普通腹腔镜组的双侧术中诊断时间分别为(5. 7±2. 1) min和(8. 8±5. 2)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 42,P=0. 001); 3D腹腔镜组和普通腹腔镜组的双侧手术时间分别为(20. 4±2. 1) min和(23. 5±4. 4)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 97,P=0. 001); 3D腹腔镜组术后有16例出现并发症,普通腹腔镜组术后9例出现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09,P=0. 76)。术后复诊和电话随访6个月,3D腹腔镜组有4例复发,普通腹腔镜组有2例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05,P=0. 83)。术后2周患儿复诊,3D腹腔镜组患儿术后肚脐形状与普通腹腔镜组肚脐形状基本无差异。结论 3D高清腹腔镜具有三维直视、分辨率高的优点,使疝针跨过输精管变得简单易学,二者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中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脐单部位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由山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58例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患儿作为经脐单部位腹腔镜组;选择同期55例经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小儿腹股沟嵌顿斜疝患儿作为开腹手术组进行比较。结果经脐单部位腹腔镜组中57例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早期1例腹腔镜下复位困难,转传统开放手术。经脐单部位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平均为(25. 5±10. 5) min,开腹手术组平均为(37. 0±15. 2)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 756,P 0. 05);切口长度经脐单部位腹腔镜组平均为(0. 5±0. 2) cm,开腹手术组平均为(3. 5±1. 5)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 487,P 0. 05);术中出血量经脐单部位腹腔镜组平均为(2. 5±2) m L,开腹手术组平均为(16. 5±10. 5) 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 772,P 0. 05);术后排气时间经脐单部位腹腔镜组平均为(10. 8±6. 3) h,开腹手术组平均为(20±11. 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 547,P 0. 05);住院天数经脐单部位腹腔镜组平均为(2. 5±1. 5) d,开腹手术组平均为(4. 5±1. 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 676,P0. 05);并发症发生率经脐单部位腹腔镜组为1. 7%,开腹手术组为9. 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 081,P 0. 05)。结论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嵌顿性斜疝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联合腹腔镜技术在小儿穿孔性阑尾炎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新疆乌鲁木齐市儿童医院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小儿穿孔性阑尾炎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分为ERAS组(n=63)与对照组(n=63)。观察两组手术时间、伤口感染情况及腹盆腔脓肿形成等临床指标,比较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儿家长满意度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16. 38±3. 45) h,对照组为(22. 45±5. 3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 985,P 0. 001)。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和经口进食时间分别为(9. 84±3. 48) h和(10. 23±1. 51) h,对照组为(12. 29±4. 37) h和(13. 46±2. 67)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术后出现切口感染4例,腹盆腔脓肿2例,未出现术后出血及肠粘连,对照组术后出现切口感染6例、腹盆腔脓肿1例,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住院时间为(5. 34±0. 67) d,对照组为(7. 46±1. 60)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 670,P 0. 001);研究组住院费用(7 012. 41±246. 28)元,对照组(9 321. 74±421. 49)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 085,P 0. 001)。研究组满意度(92. 06%)高于对照组(79. 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415,P=0. 042)。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联合腹腔镜治疗儿童穿孔性阑尾炎的疗效显著,具有促进早期进食,缩短住院时间,明显降低住院费用,提升患儿家长满意度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日间手术模式治疗小于1岁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价值。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15年2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小于1岁的腹股沟斜疝患儿57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用日间手术模式治疗将患儿分为日间组和对照组(常规住院流程治疗),进一步根据是否采用腹腔镜手术分为腔镜日间组(n=41)、腔镜对照组(n=211)、开放日间组(n=192)和开放对照组(n=127)。腔镜日间组和腔镜传统组患儿平均年龄分别为(8. 2±2. 6)个月和(8. 9±2. 4)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 536,P=0. 126);双侧腹股沟斜疝比例分别为34. 14%(14/41)和40. 76%(86/2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627,P=0. 428)。开放日间组和开放传统组患儿平均年龄分别为(8. 7±2. 8)个月和(7. 1±3. 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 126,P 0. 001),双侧腹股沟斜疝的比例分别为16. 67%(32/192)和21. 26%(27/1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 070,P=0. 301)。比较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的日间手术模式和传统住院手术模式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再次就诊率、非计划再次入院率和日间手术延迟出院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日间组在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上优于对照组(P 0. 05)。日间组当日手术取消率为4. 72%(11/233),低于对照组的13. 31%(45/3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 512,P=0. 001)。日间组术前禁清饮时间(132±5) min,短于对照组的(148±13)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 483,P 0. 001)。日间组术后初次进食清饮和奶的时间分别为(49±7) min和(124±12) min,短于对照组的(124±12) min和(305±35)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2018年10月起日间流程患儿术前予右美托咪定滴鼻镇静,进入手术室的哭吵发生率为22. 2%(6/27),低于对照组的73. 33%(3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 757,P 0. 001)。日间组术后哭吵发生率为30. 39%(31/102),低于对照组的61. 80%(55/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 939,P 0. 001)。在并发症方面,日间组术后发热和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5. 15%和3. 00%,低于对照组的10. 36%和11. 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非计划就诊率日间组为2. 15%,与对照组(2. 0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004,P=0. 951)。两组患儿均无非计划入院患儿,日间组有3例(1. 29%)延迟出院,对照组有1例腹股沟斜疝复发。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日间手术模式治疗小于1岁腹股沟斜疝安全可行,并优于传统住院手术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技术在婴儿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0例1岁以下需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的手术患儿,随机分为超声引导组(n=40)和传统触摸组(n=40)。超声引导组采用超声引导法进行穿刺和置管,传统触摸组采用指尖触摸法进行定位和穿刺置管,分别记录每组患儿的穿刺时间、穿刺次数,比较两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总成功率、首次穿刺成功时间、总穿刺时间、穿刺次数及套管针使用数量。结果超声引导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总成功率分别为72. 5%和97.5%,传统触摸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总成功率分别为50%和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超声引导组有1例穿刺失败,更换穿刺部位后穿刺成功。传统触摸组有8例穿刺失败,改超声引导后全部穿刺成功。超声引导组总穿刺时间(66. 6±56. 9) s,明显短于传统触摸组的(120±94. 9)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 052,P=0. 003)。两组首次穿刺成功所需时间分别为(36. 3±16. 2) s和(38. 3±19. 1) 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超声引导组总穿刺次数少于传统触摸组[1(1~2) vs. 1. 5(1~3)](χ~2=3. 900,P 0. 05)。与传统触摸组相比,超声引导组使用穿刺针数量较少[1(1~1) vs. 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464,P 0. 05)。传统触摸组有7例(17. 5%)出现动脉血肿及出血等并发症,而超声引导组仅1例(2. 5%)出现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507,P 0. 05)。结论围术期婴儿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时使用超声引导技术可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降低穿刺相关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小儿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10月至2016年9月确诊为穿孔性阑尾炎患儿148例,其中68例采用腹腔镜(LA组)手术治疗,80例采用开腹(OA组)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术后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下床活动时间:LA组较OA组短(18.2±2.4 h vs 25.5±4.7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5,P0.001);术后排气时间:LA组较OA组短(32.6±8.4 h vs 53.0±6.5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5,P0.001);住院时间:LA组较OA组短(7.0±1.4 d vs 9.3±2.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P=0.023);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LA组1例(1.5%),OA组15例(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8,P0.001);残余感染发生率:LA组0例,OA组7例(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P0.001);肠梗阻发生率:LA组1例(1.5%),OA组8例(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P=0.018)。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小儿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开腹阑尾切除术,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且可以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治疗小儿急性穿孔性阑尾炎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经腹腔镜微创手术与术后早期胃肠内营养的经验,分析其在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加速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外科单个诊疗组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41例接受腹腔镜十二指肠吻合术的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病例,根据术后开始胃肠内营养时间分为早期喂养组和常规喂养组。比较两组术后静脉营养持续时间、开始喂养时间、足量喂养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早期喂养组18例,常规喂养组23例,术前胎龄、体重、手术年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早期喂养组术后静脉营养持续时间平均为(6. 6±1. 29) d,常规喂养组为(11. 96±4. 33) d,差异有统计学差异(t=-5. 608,P=0. 001);早期喂养组术后开始喂养时间和足量喂养时间分别为(1. 17±0. 38) d和(6. 83±1. 25) d,常规喂养组分别为(7. 74±3. 22) d和(12. 61±4. 36)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早期喂养组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分别为(13. 39±5. 88) d和(31 052. 33±9 097. 48)元,常规喂养组分别为(16. 65±4. 27) d和(34 904. 06±10 693. 14)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儿均未见吻合口瘘、吻合口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具有微创、恢复快的优点,术后早期胃肠内营养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静脉营养使用时间及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目的比较经大转子外侧进带锁髓内钉和锁定钢板治疗青少年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由三明市第二医院和福州市第二医院收治的29例青少年股骨干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带锁髓内钉组(n=16)和钢板组(n=13)。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的切口长度、出血量、早期下地负重时间和临床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测量并比较双侧的颈干角及冠状位股骨干轴线成角。采用NAHS评分法评估两组患儿患侧的髋关节功能。结果髓内钉组的切口长度为(5. 27±0. 39) cm,钢板组(7. 66±0. 41)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287,P=0. 011);髓内钉组出血量和早期下地负重时间分别为(131. 88±6. 43) m L和(52. 81±3. 37) d,钢板组分别为(145. 25±7. 79) m L和(64. 35±3. 42)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髓内钉组达到临床愈合的时间为(60. 25±3. 86) d,钢板组为(70. 63±8. 8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594,P=0. 028)。髓内钉组患侧颈干角、冠状位股骨干轴线成角分别为(150. 11±1. 62)°和(178. 88±0. 49)°,健侧分别为(150. 20±1. 01)°和(178. 84±0. 3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钢板组患侧颈干角、冠状位股骨干轴线成角分别为(150. 37±1. 11)°和(178. 88±1. 09)°,健侧为(149. 98±0. 98)°和(179. 12±0. 4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髓内钉组和钢板组髋关节的NAHS评分分别为(94. 19±2. 37)分和(94. 46±2. 2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317,P=0. 748)。末次随访时29例患儿均达到骨性愈合。钢板组有1例出现螺钉松动并延迟愈合,1例出现轻微股骨远端外翻畸形。结论相对于锁定钢板,带锁髓内钉治疗青少年股骨干骨折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前诊断与产后序贯治疗对胎粪性腹膜炎的治疗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18年4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住院,确诊为胎粪性腹膜炎(meconium peritonitits,MP)的患儿(n=46)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行产前诊断及产后序贯治疗,分为产前诊断组(n=27)和产后诊断组(n=19)。产前诊断组均接受产前诊断及产后序贯治疗,产后诊断组为产后才诊断此病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在早产儿比例、出生体重、性别、MP病理类型、术前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入院时年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肠造瘘率、肠功能恢复时间、病死率和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在早产儿比例、性别、出生体重和MP病理类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产前诊断组入院年龄为(0. 38±0. 43) d,较产后诊断组[(6. 89±10. 74) d]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64,P=0. 017)。产前诊断组术前CRP水平为(6. 6±22. 0) mg/L,较产后诊断组[(36. 6±29. 6) mg/L]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43,P=0. 019)。产前诊断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为(13. 85±8. 84) d,较产后诊断组[(21. 11±14. 87) 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031,P=0. 049)。两组手术患儿进一步比较,产前诊断组手术者造瘘率(61. 54%)较产后诊断组手术者(100%)低(P=0. 01);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20. 38±5. 53) d]较产后诊断组手术者[(30. 93±15. 47) 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390,P=0. 04);住院时间[(23. 69±6. 15) d]较产后诊断组手术者[(33. 71±16. 21)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152,P=0. 046)。结论产前诊断及产后序贯治疗有利于加快MP手术患儿的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肠造瘘率,对于MP患儿的诊疗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可视经皮肾镜碎石术(Micro-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icroperc)与逆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retrograde intrarenal stone surgery,RIRS)治疗儿童1~2 cm肾下盏结石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2020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61例1~2 cm肾下盏结石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童46例,女童15例,年龄范围6个月至12岁。根据术式不同分为Microperc组(n=27)与RIRS组(n=34),比较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患肾侧别、术前发热、术前阳性尿培养、术前肾积水、结石直径等基线资料,进一步分析两组相关手术参数、术后1 d及术后1个月随访结石清除率(Stone free rate,SFR)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Microperc组与RIRS组SFR分别为92.6%(25/27)和82.4%(28/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32,P=0.427);辅助治疗率分别为0.0%和1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2);手术时间分别为(41.2±20.0) min和(36.5±11.1)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9,P=0.039);术中灌注量分别为(192.6±101.5) m L和(392.1±171.8) 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57,P=0.005);住院天数分别为(5.9±2.7) d和(5.4±1.6)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2,P=0.420);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2%(6/27)和14.7%(5/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5,P=0.448)。结论 Microperc与RIRS在治疗儿童1~2 cm肾下盏结石方面具有相似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儿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和胫骨骨折患儿骨与骨膜标本中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表达水平,明确OPG及RANKL在儿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骨与骨膜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可能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由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7例儿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PT组)和10例胫骨骨折患儿(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ABC法检测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儿和对照组骨及骨膜中OPG、RANKL的表达,并分析其差异性。结果本研究发现OPG在CPT组(0. 08±0. 03)骨膜中的表达量低于对照组(0. 11±0. 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805,P 0. 01); RANKL在CPT组(0. 24±0. 07)骨膜中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0. 15±0. 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 707,P 0. 01); CPT组(2. 37±0. 29)病变胫骨骨膜中RANKL/OPG比值高于对照组(1. 09±0. 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 792,P 0. 01)。OPG在CPT组(0. 17±0. 09)胫骨中的表达量低于对照组(0. 26±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895,P 0. 01); RANKL在CPT组胫骨中的表达量(0. 68±0. 13)高于对照组(0. 33±0. 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94,P 0. 01); RANKL/OPG比值在CPT组(5. 12±0. 60)胫骨中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1. 12±0. 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84,P 0.05)。结论 RANKL/OPG失衡可能是儿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出现胫骨不愈合和骨吸收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建立短肠后的肠适应代偿模型,对短肠综合征发生后剩余肠管的适应性形态和功能改变进行研究,为进一步深入了解短肠后剩余肠管的变化以及如何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2组,一组为SBS大鼠模型组,即通过肠切除肠吻合手术制造SBS大鼠模型;另一组为假手术组,即对照组。通过苏木精-伊红(HE)和AZAN胶原染色研究短肠综合征大鼠肠适应后肠管形态学的改变;通过免疫组化实验研究短肠综合征后肠管神经元、神经纤维、ICC细胞、平滑肌细胞的改变;通过器官浴槽实验研究乙酰胆碱诱导平滑肌肌条收缩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前两组大鼠体重无明显差异(t=0.890,P=0.382),术后1周,SBS组与对照组大鼠体重分别为(264.83±64.30)g和(319.50±42.89)g,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2,P=0.033);术后2周,SBS组与对照组大鼠体重分别为(317.71±63.50)g和(355.10±36.11)g,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2,P=0.109);术后2周,SBS组大鼠吻合口近端肠管及远端肠管周长分别为(28.88±2.71)mm和(19.65±1.66)mm,对照组分别为(14.50±1.50)mm和(15.10±3.10)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46,P0.001;t=4.006,P=0.002);术后2周,SBS大鼠与对照组标记两点之间肠管长度分别为(56.19±2.97)mm和(52.10±2.10)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29,P0.001);HE染色结果提示SBS组与对照组肠壁平滑肌层分别为(124.38±56.01)μm和(64.75±26.81)μ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89,P0.001);SBS组与对照组绒毛长度分别为(488.16±123.31)μm和(311.63±67.68)μ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84,P0.001);SBS组与对照组隐窝深度分别为(164.28±42.31)μm和(122.69±19.92)μ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26,P0.001)。AZAN染色结果提示SBS组的部分肌纤维被胶原替代。免疫组化结果提示短肠综合征大鼠增生肠管的肠神经系统中,神经元和神经纤维较对照组数量增多,ICC细胞减少,平滑肌肥厚明显;器官浴槽实验提示在中低浓度(10-7mol/L,10-6mol/L,10-5mol/L)的乙酰胆碱刺激后,SBS组大鼠平滑肌活动的强度明显弱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不同浓度的t值和P值依次为t=-3.465,P=0.001;t=-3.312,P=0.002;t=-2.080,P=0.042)。在高浓度时(10-4mol/l)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82,P=0.083)。结论短肠综合征使得大鼠肠道平滑肌层的运动模式有所改变,其中神经元的数量增加,但对乙酰胆碱的反应减弱,ICC细胞数量减少,肌纤维被胶原蛋白替代。这一系列变化都是肠管结构和功能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评估应用超声骨刀(ultrasonic bone curette,UBC)辅助截骨矫形治疗儿童先天性脊柱半椎体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单发半椎体畸形患儿资料。为控制信息偏倚,选择由同一术者完成手术的病例,符合标准的病例根据术中是否应用UBC切除半椎体分为UBC组和非UBC组,其中UBC组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23~67个月(平均36. 0±7. 7个月);非UBC组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22~68个月(平均40. 2±8. 2个月)。记录手术时间(min)、手术前后侧凸Cobb角(°)、手术前后红细胞计数(1012/L)及血红蛋白(g/L),并统计胸膜、神经根、硬膜、脊髓损伤情况,计算术后红细胞计数下降率、术后血红蛋白下降率、脊柱侧凸矫正率。结果 UBC组与非UBC组相比,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t=1. 301,P0. 05),UBC组术后红细胞下降率明显低于非UBC组(t=2. 279,P 0. 05),UBC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率显著低于非UBC组(t=2. 367,P 0. 05),两组脊柱侧凸矫正率无统计学差异(t=0. 569,P 0. 05)。两组各出现1例胸膜损伤,均未出现神经根、脊髓及硬膜损伤。结论在治疗儿童先天性半椎体畸形方面,应用超声骨刀截骨与传统截骨方法在矫正效果、手术时间与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但术中出血量相对更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两种经脐单孔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式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12年8月至2015年11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92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接受术式的不同对病例进行分组,其中传统式单孔组(传统组) 44例,改良式复孔组(改良组) 48例,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传统组住院时间、阴囊气肿发生率、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与改良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传统组比改良组手术耗时更长、术后阴囊血肿发生率更高(P 0. 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为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改良式单孔法具有手术时间更短、术后阴囊血肿发生率更低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不同病理类型小儿阑尾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经术后病理证实为阑尾炎的362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单纯阑尾炎92例、化脓性阑尾炎184例、坏疽性阑尾炎86例),按手术方式将不同病理类型的阑尾炎患儿分为腹腔镜辅助下阑尾切除组(LA组)和开腹手术组(OA组),统计各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单纯性阑尾炎LA组出现肠梗阻2例(4. 3%),OA组出现肠梗阻9例(19. 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LA组出现切口感染1例(2. 2%); OA组出现切口感染8例(17. 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化脓性阑尾炎LA组出现肠梗阻5例(6. 0%),OA组出现肠梗阻14例(14. 0%),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LA组出现切口感染5例(6. 0%),OA组出现切口感染12例(12. 0%),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坏疽性阑尾炎LA组出现肠梗阻3例(6%),OA组出现肠梗阻4例(8. 7%),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LA组出现切口感染5例(10%),OA组出现切口感染12例(12%),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单纯性阑尾炎采用腹腔镜辅助下阑尾切除的治疗效果相对更好,但化脓性阑尾和坏疽性阑尾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选择何种术式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肱骨远端截骨Ilizarov矫形与单纯楔形截骨克氏针固定矫治术治疗儿童肘内翻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收集2008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34例肘内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经肱骨远端截骨Ilizarov矫形术治疗儿童肘内翻16例(A组),男童13例,女童3例,左侧9例,右侧7例,年龄(7. 3±2. 1)岁;单纯楔形截骨克氏针固定矫治术治疗儿童肘内翻18例(B组),男童12例,女童6例,左侧7例,右侧11例,年龄(8. 2±1. 9)岁。术前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术后对两组患儿进行了15个月至8年2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39个月。对两组患儿术中各项指标、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疗效进行比较,肘关节功能按改良的Flynn标准进行评价。结果与肱骨远端截骨Ilizarov外固定术比较,单纯楔形截骨克氏针固定矫治术治疗肘内翻手术时间更短[(0. 9±0. 2) h vs.(1. 8±0. 3) h],完全愈合时间更短[(28±4. 5) d vs.(48. 5±3. 9) d],拆内、外固定耗时更短[(31. 4±5. 7) min vs.(1±0. 14) min)],但手术切口更大[(3. 8±1. 1) cm vs.(1. 5±0. 9) cm],术中出血量更多[(25. 4±2. 5) m L vs.(10. 4±1. 5) m 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肱骨远端截骨Ilizarov矫形组中有3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2例为神经挫伤,1例为针道感染,单纯楔形截骨克氏针固定矫治组中有4例术后出现尺神经挫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062,P 0. 05);两组预后优良率分别为93. 75%和94. 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007,P 0. 05)。经肱骨远端截骨Ilizarov矫形术治疗,术前提携角肘内翻(15. 2±2. 4)°,术后提携角外翻(11. 2±1. 5)°。经单纯楔形截骨克氏针固定治疗,术前提携角为内翻(16. 3±1. 9)°,术后为提携角外翻(10. 8±1. 7)°。两组手术前后提携角的纠正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肱骨远端截骨Ilizarov矫形术和单纯楔形截骨克氏针固定矫治术治疗儿童肘内翻的临床疗效相同;Ilizarov外固定在外观瘢痕、外侧髁异常膨大方面有优势;但单纯截骨克氏针固定矫治术在手术时间、截骨完全愈合时间、取内固定耗时、术后护理等方面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手术后不同引流方式的效果及优缺点,探讨UPJO手术后的引流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本院手术治疗的62例UPJO导致肾积水患儿临床资料,按照术中放置引流管的方式分为两组:36例为内引流组(双J管),26例为外引流组(肾盂引流管、输尿管支架管、肾周引流管)。两组在性别、年龄、侧别上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情况,随访肾积水恢复情况。结果 62例均手术成功,均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内引流组与外引流组手术时间分别为(75.83±12.50)min和(93.46±19.1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81,P0.05);内引流组出血量为(11.89±8.26)mL,外引流组为(15.15±13.86)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9,P0.05);外引流组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为11.5%,内引流组无一例发生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65,P0.05);内引流组术后反流率为8.3%,外引流组无一例发生反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77,P=0.131);内引流组、外引流组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5.6%和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14,P0.05)。血尿持续时间在内引流组和外引流组分别为(2.67±2.04)d和(2.65±1.77)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26,P0.05)。结论 UPJO手术后留置双J管内引流与传统外引流方式相比,缩短了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东莨菪碱改善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儿体外循环(CPB)术后氧合指数(OI,PaO_2/FiO_2)的效果。方法将49例VSD合并PH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均在麻醉前30分钟肌肉注射东莨菪碱(0.01 mg/kg)和术后静脉注射东莨菪碱(初始剂量0.03~0.05 mg·kg~(-1)·h~(-1));对照组23例,不用此类药物。两组其它治疗方案均相同。监测和对比两组患儿术后6 h内平均OI、平均气道峰压、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拔管后IO,以评价东莨菪碱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术后6 h内平均OI为(268.5±58.0)mmHg,对照组为(233.5±40.8)mmHg,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意义(t=2.402,P=0.011);治疗组平均气道峰压(21.2±2.2)cmH_2O,对照组为(22.0±3.2)cmH_2O,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意义(t=0.979,P=0.164);机械通气时间治疗组(13.7±7.9)h,短于对照组的(19.7±13.0)h,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意义(t=1.935,P=0.029);治疗组拔管后氧合指数为(285.0±32.3)mmHg,对照组(243.7±40.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7,P=0.001)。2例患儿出现用药不良反应(腹胀)。结论东莨菪碱的适量应用能明显提高VSD合并PH患儿CPB术后OI,缩短术后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3月龄以内婴儿先天性食管裂孔疝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6月于湖南省儿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1例3月龄以内先天性食管裂孔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31例(行腹腔镜食管裂孔修补+Nissen手术),开腹组30例(行开腹食管裂孔修补+Nissen手术)。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后开奶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比开腹组手术时间更长[(141. 0±31. 0) min vs.(121. 2±26. 4) min,P=0. 011],术后开奶时间(中位数:2. 0 d vs. 4. 0 d,P=0. 000)和术后住院时间(中位数:7. 0 d vs. 10. 5 d,P=0. 000)均比开腹组更短。腹腔镜组术后解剖复发3例(9. 7%),食管狭窄1例(3. 2%),再手术2例(6. 5%);开腹组术后出现解剖复发2例(6. 7%),切口裂开5例(16. 7%),粘连性肠梗阻1例(3. 3%),再手术2例(6. 7%)。腹腔镜组术后切口裂开发生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术后解剖复发、食管狭窄、粘连性肠梗阻和再手术的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61例术后平均随访38个月(6~60个月),患儿呕吐症状消失,生长发育良好。结论腹腔镜食管裂孔修补+Nissen手术治疗婴儿先天性食管裂孔疝安全、有效,较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肝脏硬度测量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预测胆道闭锁术后5年自体肝生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4月至2013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普通外科行Kasai手术治疗的31例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患儿,其中男童11例,女童20例。收集患儿术前、术后2周、术后4周以及术后8周的LSM和血生化指标,并对术时肝脏病理进行肝纤维化分级。随访终点为发生死亡、肝移植或术后自体肝生存满5年。以术后5年是否自体肝生存分为5年自体肝生存组和5年非自体肝生存组,采用ROC曲线分析方法,获得术后早期LSM预测术后5年自体肝生存的截点值及相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5年自体肝生存组16例(男童8例,女童8例),5年非自体肝生存组15例(男童3例,女童12例)。两组手术日龄、手术时肝脏病理分级、术前LSM、术后2周LSM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术后4周LSM分别为(11. 3±4. 3) k Pa和(19. 6±9. 7) k Pa,术后8周LSM分别为(14. 6±7. 7) k Pa和(38. 2±22. 3) k 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通过ROC曲线分析发现,术后4周和术后8周用于预测5年自体肝生存的LSM截点值分别为13. 2 k Pa(ROC曲线下面积=0. 871,灵敏度=81. 8%,特异度=75. 0%)和21. 6 k Pa(ROC曲线下面积=0. 898,灵敏度=81. 8%,特异度=91. 7%)。结论 LSM可预测胆道闭锁Kasai术后5年自体肝生存情况,术后4周LSM13. 2 k Pa和术后8周LSM21. 6 k Pa均预示5年自体肝生存的可能性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