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33(IL-33)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肠道菌群分布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2年10月本院接收治疗的94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ACI组),根据梗死体积大小,将ACI患者分为小梗死组(n=34)、中梗死组(n=40)、大梗死组(n=20),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94例为对照组。比较研究对象血清IL-17、IL-33水平及肠道菌群数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患者血清IL-17、IL-33水平的相关性及其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ACI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16.36±5.37)pg/mL、(130.31±42.83)pg/mL、(5.33±1.03)lgCFU/g、(4.54±1.01)lgCFU/g、(9.11±1.25)lgCFU/g、(8.83±0.98)lgCFU/g]相比,ACI组患者血清IL-17[(34.27±10.11)pg/mL]、IL-33水平[(288.47±98.43)pg/mL]及大肠埃希菌[(7.40±2.16)lgCFU/...  相似文献   

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IL-10及IL-12水平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 10 (IL- 10 )、白细胞介素 - 12 (IL- 12 )对动脉粥样硬化 (AS)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方法 :分别对 18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于发病当天及第 3,5 ,7,10 ,14天 ;1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及 10例健康对照者测定血清 IL - 10、IL - 12水平。结果 :1U AP患者 IL - 10、IL - 1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2A MI患者血清 IL - 10于发病当天至第 5天显著高于其他两组 ,并于第 3天达高峰。 IL - 12于发作当天及第 10~ 14天显著高于对照组。3AMI死亡组 IL - 10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 ,而 IL - 12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提示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患者 IL - 10、IL - 12升高 ,二者可能参与了 A S的形成和发展 ,并可作为急性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李冠臻  张新超 《山东医药》2013,53(29):93-95
IL-1受体家族成员包括IL-1R、IL-18R和ST2等,由于ST2的内源性配体未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孤儿受体,直到2005年Schmitz等[1]发现了可特异性激活ST2的功能蛋白IL-33,并证实其为ST2的功能配体.IL-33/ST2信号通路在哮喘、炎症性疾病、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2-4]、血管炎症、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心肌细胞肥大和心肌纤维化[5]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心力衰竭(HF)患者的病情与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6].现将IL-33/ST2信号通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L)-33、IL-35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老年脓毒症患者86例根据病情分为脓毒症组(n=52)与脓毒性休克组(n=34),并根据28 d预后分为存活组(n=71)与死亡组(n=15)。记录患者入ICU时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并行血清IL-33、IL-35、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的检测;比较不同组别上述指标差异,应用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评价各指标对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相比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SOFA评分和CRP、IL-33、IL-35水平均显著较高(P<0.05),而两组PCT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比存活组,死亡组SOFA评分及IL-33、IL-35水平显著较高(P<0.05),而两组CRP、PCT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IL-33、IL-35水平均与SOFA评分呈正相关(P<0.05),而CRP与SOFA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IL-33、IL-35预测脓毒...  相似文献   

5.
白细胞介素33(IL-33)是IL-1家族新成员,其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通过结合胞外受体基质裂解素2(ST2),可调控多种靶细胞,广泛参与过敏性疾病、内分泌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及肿瘤等的发生和发展。在寄生虫感染方面,由于不同虫体致病机制不同,IL-33表达时相不同,因此其所起的作用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动脉粥样硬化(As)作为一种血管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是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白细胞介素37是白细胞介素1家族的新型抗炎分子,在炎症性疾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该作用的发挥可能与白细胞介素18结合蛋白、Smad3相关。目前临床及动物试验均证实白细胞介素37参与了As的病理生理过程,可通过抑制巨噬细胞、肥大细胞、树突状细胞的功能,促进Treg细胞的分化而起到抗As的作用。本文拟对白细胞介素37与As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正>IL-33作为一个新的细胞因子正在为人们所认识,它在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1白细胞介素(IL)-33的结构和功能IL-33是2003年发现的一个细胞因子,其基因定位于9号染色体(9p24.1),IL-33蛋白主要由270个氨基酸组成。IL-33是一种Th2型辅助因子,但目前认为其可以促进Th1型免疫反应,也可以诱导IL-1和IL-18的分泌。因此IL-33是一种双重  相似文献   

8.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心血管系统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是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和周围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反应是斑块不稳定性及斑块破裂的重要因素,贯穿不稳定斑块的发生、发展及破裂的全过程。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是一种新型的促炎细胞因子,可以促进炎症反应,是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炎症进程的重要因子。本文就IL-18在A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在AS相关疾病中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以期为AS及其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检测指标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27(IL-27)水平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远期预后和心脏重构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75例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ACS患者为不良事件组,并以同期75例无MACE发生的ACS患者为对照组。通过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的入院时血清IL-27水平,并比较血清IL-27水平与MACE发生、左心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不良事件组的血清IL-27水平[12. 57(10. 26~15. 56) ng/m L]显著高于对照组[9. 45(7. 56~11. 79) ng/m L,P 0. 05]。血清IL-27对MACE发生的预测阈值为11. 30ng/m L,灵敏度为78. 38%、特异度为86. 32%。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血清IL-27升高对ACS患者一年内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OR=2. 38,95%CI:1. 46~5. 33,P 0. 05)。基线IL-27水平与ACS患者随访一年时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 20,P 0. 05)、但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内径、左心室质量参数和左心房容积指数等呈正相关(r=0. 22~0. 37,P 0. 05)。结论 ACS患者血清IL-27水平的升高与远期预后不良和左心功能减弱有关。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患者血浆IL-10,IL-17,IL-18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白细胞介素(IL)-10,IL-17,IL-18和C反应蛋白(CRP)在冠心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ISA)对160例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68例,稳定型心绞痛42例)和40例正常人血浆中IL-10,IL-17,IL-18和CRP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IL-10,IL-17,IL-18和CRP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IL-10作为冠心病的保护因子,不足以阻止其发生、发展,IL-17,IL-18和CRP的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相关,其水平的检测对冠心病诊断及病情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与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比,探讨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促炎因子IL-6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冠心病患者78例,其中ACS患者40例(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患者38例,33例胸痛综合征(CPS组)患者作为对照。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IL-6、IL-10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值。结果:与SAP组及CPS组相比,ACS组血浆IL-10水平明显降低,IL-6、CR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AP组IL-10水平低于CPS组,IL-6、CRP水平高于CP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浆IL-10水平与IL-6及CRP水平呈负相关,IL-6水平与CRP水平正相关。结论:血浆IL-10水平降低和IL-6、CRP值升高对患者ACS的发生有预测价值。抗炎因子和促炎因子水平的失衡是导致斑块不稳定、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中白细胞介素(IL)-18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以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是否相关.方法 冠心病患者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稳定型心绞痛(SAP)共86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18水平;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进行Braunwald分级,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Killip分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按Gensini评分,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CS患者血清IL-18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存在良好相关性.ACS组IL-18水平高于SAP组(P<0.01),且与Gensini法评分呈线性正相关(r=0.357,P=0.005).结论 ACS患者IL-18浓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IL-33是 IL-1家族的新成员,它能通过结合 IL-1受体家族中的孤儿受体 ST2发挥其生物学效应。很多研究证实呼吸道病毒感染可刺激机体多种细胞显著表达及分泌 IL-33,IL-33作用于靶细胞表面 ST2受体,从而启动 T 辅助细胞(T helper,Th)2型免疫反应,介导呼吸道病毒感染相关疾病。抗 IL-33抗体或抗 ST2抗体阻断 IL-33/ST2轴及上述免疫反应,从而有可能为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相关疾病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14.
唐园园  龙明智  陈磊磊 《心脏杂志》2007,19(4):441-444,451
目的探讨冠心病不同类型患者中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是否相关。方法入选2006年5月至2006年11月冠心病患者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稳定型心绞痛(SAP)86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和IL-18水平;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进行Braunwald分级,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Killip分级,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按Gensini评分,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CS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IL-18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存在良好的相关性。ACS组P-选择素和IL-18水平高于SAP组,且与Gensini法评分呈线性正相关。结论ACS患者血清P-选择素、IL-18浓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正>白细胞介素(IL)-33是来自IL-1家族的警报蛋白细胞因子,位于细胞核中,并在细胞核内充当基因调节剂。细胞损伤或死亡后,IL-33会从细胞核中释放出来,通过跨膜形式的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T2)受体发挥其促炎性生物学功能,ST2受体主要以附着在免疫细胞上的形式存在[1]。IL-33/ST2信号通路介导的效应器功能参与了肺、皮肤、肾脏、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胃肠系统等不同器官的组织炎症和修复反应[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L)-18、IL-33及可溶性人基质裂解素(sST)2水平与老年女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治疗的163例老年女性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其病情发作情况进行分组,分别为急性加重期组(呼吸道症状急性加重,且症状变化程度高于日常变异,60例)与稳定期组(经治疗后症状缓解,且近3个月内未出现急性发作现象,103例),同时将同期在医院接受健康检查的27例老年女性健康志愿者的临床资料组成对照组,所有入选者需接受肺功能检查[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及呼气峰流量(PEF)]、血清IL-18、IL-33及sST2水平检测,记录检测结果,分析血清IL-18、IL-33及sST2水平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加重期组血清IL-18、IL-33及sST2水平均高于稳定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组血清IL-18、IL-33及sST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组FEV1占预计值%、FEV1/FVC及PEF占预计值%均低于稳定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组血清FEV1占预计值%、FEV1/FVC及PEF占预计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IL-18、IL-33及sST2水平与肺功能指标(FEV1占预计值%、FEV1/FVC及PEF占预计值%)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IL-18、IL-33及sST2水平与老年女性COPD患者肺功能呈负相关,临床可依据检测结果及时采取积极干预措施,进一步控制预后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AF)患者射频消融术前、术后1年不同时期相关炎症因子的变化,以及此种变化趋势对房颤复发的影响。方法:42名临床诊断AF的患者,于射频消融术前、术后1、3、9和12个月抽取外周血,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和IL-8的浓度。20例同期体检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射频消融术前,AF患者hs-CRP、IL-6和IL.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F患者hs-CRP水平在术后1个月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术后3个月趋于稳定。AF组IL-6、IL-8水平在术后3个月明显上升(P〈0.05),术后9个月均明显下降(P〈0.05),术后12个月趋于稳定。AF术后3个月内早期复发者与未复发者比较IL-6、IL-8水平前者较后者明显升高(P〈0.05);88%比例的患者在之后长期随访中未再发生AF。术后12个月晚期复发者与未复发者相比IL-6、IL-8水平无统计学差异。AF复发者与未复发者hs-CRP水平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结论:AF患者较正常健康人炎症因子IL-6、IL-8与hs-CRP水平均明显增高。射频消融术本身短期内可影响炎症因子表达;AF的转归与炎症因子的长期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IL-33异常升高在酒精性肝病(ALD)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40例酒精性肝炎、17例重症酒精性肝炎、75例酒精性肝硬化和48例健康人血清IL-33及其可溶性受体ST2(s ST2)水平,分析血清IL-33水平与临床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酒精性肝炎、重症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IL-33水平分别为(85.20±9.44)pg/ml、(68.70±8.14)pg/ml和(64.45±3.78)pg/ml,均显著高于健康人[(42.17±2.41)pg/ml,P0.001],且酒精性肝炎患者血清IL-33水平较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明显升高(P0.05),而在重症酒精性肝炎患者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不同Child-Pugh分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酒精性肝炎、重症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s ST2水平分别为(96.75±11.30)pg/ml、(51.92±11.78)pg/ml和(75.82±6.81)pg/ml,均显著高于健康人[(43.97±3.01)pg/ml,P0.001],且酒精性肝炎患者血清s ST2水平较重症酒精性肝炎或酒精性肝硬化明显升高(P0.001或P0.05),而酒精性肝硬化Child-Pugh A组患者较B级或C级明显升高(P均0.001);ALD患者外周血清IL-33水平与s ST2无明显相关性,IL-33水平与淋巴细胞计数(R=0.273,P0.01)、白蛋白(R=0.237,P0.01)、ALT(R=0.462,P0.001)、AST(R=0.387,P0.001)和胆碱脂酶(R=0.225,P0.0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而血清IL-33水平与中性粒细胞、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总胆固醇和凝血酶原活动度水平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升高的IL-33可能促进了患者免疫反应而诱导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罗伟程  李禾 《山东医药》2006,46(13):37-38
对4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ACS组)、40例稳定型冠心病患者(SCHD组)及3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IL-10)、IL-18水平进行测定,结果ACS组血清IL-10水平显著低于SCHD组和对照组(P均〈0.01),血清IL-18水平显著高于SCHD组和对照组(P均〈0.01);ACS患者血清IL-10与L-18呈显著负相关(P〈0.01)。提示血清IL-10、IL-18与不稳定粥样斑块破裂密切相关,两者共同作用促使ACS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与非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微粒(RMPs)与内皮细胞微粒(EMPs)水平差异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5-2017年入住我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术的患者146例,分为ACS组109例与非冠心病组(对照组)37例。其中ACS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38例(STEMI亚组),非STEMI 36例(NSTEMI亚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35例(UA亚组)。收集并比较各组患者一般临床指标及RMPs与EMPs水平。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RMPs、EMPs水平与其他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CS组RMPs、EMPs、脂蛋白a[LP(a)]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STEMI亚组与NSTEMI亚组RMPs及EMPs水平均高于UA组(均P<0.05),而STEMI亚组与NSTEMI亚组间RMPs与EMPs水平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RMPs与EMPs水平分别与LP(a)(β=0.026、0.028,均P<0.05)、hs-CRP(β=0.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