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gA肾病(IgAN)是免疫病理学分类名称,其典型免疫荧光病理表现为肾小球系膜区颗粒状IgA沉积,常伴C3沉积。自1968年法国学者Berger首次报告本病以来,目前已成为全球最为常见的肾小球疾病之一,在亚洲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1/3,其中日本和新加坡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50%。约有20%-40%的IgAN患者会发展为终末期肾病。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IgA肾病中的微血管损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原发性IgA肾病中微血管损害及新月体形成(V/C)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以2004年确诊并行肾穿刺活检证实的87例伴V/C损害的原发性IgA肾病与同期135例不伴V/C损害的原发性IgA肾病以及伴有V/C的狼疮肾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原发性IgA肾病中较常发生V/C损害,发生率为39.19%;而V/C损害受累小球数占肾小球总数的(14.08±12.75)%。37.9%伴V/C损害的IgA肾病患者血清肌酐升高。血压、尿蛋白等临床指标在有与无V/C损害的两组IgA肾病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原发性IgA肾病患者的球性硬化发生率(135例/222例,64.86%)、球性硬化数与肾小球总数的比率[(26.98±24.68)%]均显著高于LN组[30例/73例,40.00%,(16.18±18.80)%]。结论 原发性IgA肾病中V/C损害发生率较高,出现常缺乏明显临床表现,并可能导致肾单位的缓慢、持续性、“非显性”丢失, 最终进展至终末期肾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尿蛋白肌酐比、尿白蛋白肌酐比、24 h尿蛋白定量之间的关系,并分别评估三者和IgA肾病临床及病理的关系,从而预测IgA肾病的进展。方法收集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肾脏活检确诊为IgA肾病的患者资料,记录患者尿蛋白肌酐比、尿白蛋白肌酐比、24 h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滤过率、血压、牛津分型等指标,研究尿蛋白肌酐比、尿白蛋白肌酐比和24 h尿蛋白定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三者和血压、肾小球滤过率、牛津分型等之间的关系。结果 IgA肾病患者的尿蛋白肌酐比、尿白蛋白肌酐比、24 h尿蛋白定量三者存在密切相关性,其中尿蛋白肌酐比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具有最高的相关性(r_s=0.929,P0.01),尿蛋白肌酐比、尿白蛋白肌酐比、24 h尿蛋白定量均和肾小球滤过率、牛津分型T、C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而有无高血压,牛津分型M、E、S和以上三者之间的关系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gA肾病患者的尿蛋白肌酐比、尿白蛋白肌酐比和24 h尿蛋白定量之间密切相关,三者和肾小球滤过率、牛津分型T、C均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尿标本miR-374b表达水平与IgA肾病(IgAN)病情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01月~2016年10月我科住院病人,且首次经肾活检证实为Ig AN40例(少量蛋白尿(1 g/d)肾脏病理高积分IgAN、少量蛋白尿(1 g/d)肾脏病理低积分IgAN、中等量蛋白尿(1~3.5 g/d)IgAN、大量蛋白尿(3.5 g/d)IgAN各10例)、轻微肾小球病变、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I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及狼疮性肾炎各10例,我院体检中心正常健康对照组25例,收集上述各组尿液,采用RT-qPCR检测上述各组miR-374b表达水平,并分析miRNA-374b表达水平与肾脏病理Haas分级及尿蛋白的相关性。结果:IgA肾病患者miR-374b表达水平高于其他类型肾小球肾炎及健康对照组(P0.000 1),肾脏病理高积分少量蛋白尿IgAN患者miR-374b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miR-374b表达水平与患者尿蛋白水平及肾脏病理损伤程度正相关(r~2=0.89,P0.01)。结论:尿液miR-374b表达水平与Ig A肾病病情呈正相关,为少量蛋白尿Ig A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和分析非高血压的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合并肾小动脉微血管病变(microangiopathy,MA)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方法抽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IgAN前瞻性队列人群中非高血压成人患者,重新进行病理阅片,根据肾小动脉病变,分为MA组、动脉硬化病变(AS)组和无血管病变组,分析其临床病理及预后特点。复合肾脏终点事件包括终末期肾病或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30%。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共420例IgAN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其中37(8.8%)例患者合并MA,134(31.9%)例合并AS,其余249例无血管病变。相对于AS组或无血管病变组,合并MA的患者尿蛋白量更严重[1.47(1.08,2.84)g/d比1.31(0.68,2.56)g/d、1.04(0.55,2.00)g/d,P=0.002],肾功能更差[eGFR:(75.3±26.5)ml·min-1·(1.73 m2)-1比(85.7±27.0)ml·min-1·(1.73 m2)-1、(98.6±24.8)ml·min-1·(1.73 m2)-1,P<0.001],并有更高的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和(或)球囊粘连(S1)、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T1/2)、细胞/细胞纤维新月体病变(C1/2)比例(均P<0.05)。随访期间,合并MA的患者发生终点事件比例更高[54.1%比33.6%、32.9%,χ2=6.491,P=0.039]。Cox多因素分析模型显示,MA是IgAN发生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HR=1.872,95%CI 1.044~3.357,P=0.035),而其他类型血管病变不影响预后。结论非高血压IgAN患者合并MA不少见,这提示高血压并非导致IgAN血管病变的唯一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IgA肾病(IgAN)是一种由免疫复合物引起的肾小球肾炎。在我国,IgAN约占原发肾小球疾病的47.5%,明显高于西方国家,而且该比例近年来呈上增的趋势,其中大约1/3的患者在发病10年内进展到终末期肾病[1,2]。IgAN的发病机制及发病相关因素对于评价IgAN的疾病进程,发现与该疾病进展和预后相关的指标及诊断和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IgAN发病机制及诱发因素的相关研究结果进行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IgA肾病(IgAN)复发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方法选取1996年1月至2009年4月期间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接受肾移植的148例IgAN终末期肾衰竭受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肾移植后有否IgAN复发分为IgAN复发组(46例)和非IgAN复发组(102例)。比较IgAN复发组和非IgAN复发组受者肾移植术后0、1、2、3、5年尿沉渣红细胞(U-RBC)计数、24 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血清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比较两组受者术后移植肾病理组织学损伤的发生率和移植肾存活率。结果 IgAN复发组肾移植术后U-RBC计数、24 h尿蛋白定量逐渐增加,肾功能逐渐变差。与非IgAN复发组比较,IgAN复发组术后2、3、5年的U-RBC计数明显增加,术后5年的肾功能明显较差(均为P0.01~0.001)。移植肾病理学结果示,与非IgAN复发组比较,IgAN复发组的细胞性新月体形成、肾小球粘连、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多、球性硬化、肾小球节段硬化、球性废弃和肾间质纤维化等的发生率均明显升高(均为P0.001)。IgAN复发组和非IgAN复发组的慢性移植肾损伤指数分别为7.7±2.3和4.6±1.4(P0.01)。与非IgAN复发组比较,IgAN复发组的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移植肾肾小球病(不包括IgAN)和C4 d沉积阳性发生率均较高(P0.01~0.001)。IgAN复发组和非IgAN复发组肾移植术后1年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3.8%和95.6%(P0.05),术后3年分别为86.7%和88.3%(P0.05),术后5年分别为51.4%和83.8%(P0.001)。IgAN复发组中10例(22%)患者和非IgAN复发组中9例(9%)患者发生移植肾丧失。结论肾移植术后IgA肾病复发以无症状性镜下血尿、蛋白尿和肾功能呈进行性下降为特征,会降低移植肾长期存活率,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IgA肾病(IgAN)是导致终末期肾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病理特点为IgA1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IgA1分子的异常糖基化是导致IgAN发病的关键因素。多种与IgAN相关的基因位点已经被发现。这些基因编码的细胞因子参与了IgA1糖基化异常的发病机制。此外糖基化酶缺乏、分子伴侣甲基化异常都可能导致IgA1异常糖基化。异常糖基化的IgA1可通过自我聚集或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系膜区,进而刺激系膜细胞增殖、分泌系膜基质、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生长因子等,导致肾小球损伤。对IgA1异常糖基化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了解IgA肾病的发病机制并提供新的诊断与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肾3号方对IgA肾病大鼠的作用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肾3号方对IgA肾病(IgAN)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以牛血清球蛋白(bovine gamma globulin,BGG)免疫Lewis大鼠建立IgA 肾病大鼠模型.设正常对照组、IgAN组、IgAN 肾3号方治疗组.IgAN 肾3号方治疗组于第4周末~第8周末每日灌服肾3号方水提取液.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检测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免疫组化测IgA肾内沉积,进行尿红细胞、肾组织学检测.结果:与IgAN组比较,IgAN 肾3号方治疗组8周末无明显血尿(P<0.01),肾小球系膜增生程度减轻,免疫组化IgA在肾小球沉积明显减轻(P<0.01),免疫组化TGF-β1 肾小球阳性显著减轻(P<0.05),Western blot TGF-β1明显减少(P<0.05).结论:肾3号方能减轻IgAN鼠血尿,减轻肾组织病理损害,减轻肾小球IgA沉积和肾TGF-β1的表达和产生.  相似文献   

10.
转铁蛋白受体在IgA肾病肾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阐明转铁蛋白受体(cD71、TfR)在IgA肾病(IgAN)肾组织中表达的分布特点及其与IgA表达的关系,探讨其在IgAN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120例肾活检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和肾活检病理诊断分为原发性IgAN组(原发组)44例、非IgAN性IgA沉积组(继发组)38例、无IgA沉积肾病组(肾病组)38例。用免疫荧光双套色法标记的抗体,在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四甲基罗丹明(TRITC)标记的CD71和异硫氰荧光素(FITC)标记的IgA在肾组织上的表达。结果CD71的表达强度与IgA的沉积程度相一致。CD71与IgA在原发组肾小球上高表达;在继发组低表达;在对照组微弱表达或不表达。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CD71表达与IgA表达呈现共位现象。结论CD71在IgAN患者肾小球呈现高表达,其表达与IgA分子呈现共位状态,提示CD71可能参与了IgAN免疫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移植肾IgA肾病(IgAN)复发或新发的诱因及移植肾生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8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经肾活检确诊为移植肾IgAN的患者,按照血肌酐(Scr)增高水平、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率分为稳定组(Scr升高值<20μmol/L,eGFR下降率<10%)和进展组(Scr增高但未达翻倍值,30%相似文献   

12.
尿激酶联合苯那普利治疗IgA肾病的随访对照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尿激酶(UK)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苯那普利治疗IgA肾病(IgAN)的效果。方法 将71例Lee分级≥Ⅲ级的IgA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UK+ACEI组及ACEI组,随访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 (1)12个疗程后,UK+ACEI组24h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P<0.01),血白蛋白(AIb)水平升高(P<0.05),疗效优于ACEI组。(2)治疗前应用Katafuchi IgA肾病积分系统进行IgAN的病理评分,在肾小球积分≥7分的患者中,治疗至12个疗程时,UK+ACEI治疗效果优于ACEI组(P<0.05)。(3)UK+ACEI组中有10例患者进行了重复肾活检,经治疗后多数患者病理改变保持稳定。结论 UK联合ACEI治疗中重度IgAN安全有效,疗效优于单用ACEI者。肾小球硬化及间质炎细胞浸润的程度可作为估计UK治疗IgAN效果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不同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分期的大量蛋白尿型IgA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并随访观察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01月~2016年12月CKD 1~5期大量蛋白尿型IgA肾病患者80例。比较CKD 3~5期大量蛋白尿型IgA肾病组(A组)及CKD 1~2期大量蛋白尿型IgA肾病组(B组)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治疗疗效及随访中肾存活率。结果:A组患者肾活检时肾功能较差,其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尿酸(Sua)、高血压发病率均显著高于B组,血红蛋白、肾小球滤过率水平显著低于B组;肾脏病理上,A组患者活动性病变更明显,肾小管间质疾病及由于血管病变所致的肾损伤均重于B组,A组病理Lee氏分级均≥Ⅲ级,B组病理Lee氏分级均≤Ⅳ级。经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后,A组患者血白蛋白水平升高[(42.57±5.86)vs.(33.71±8.08)g/L,P0.01],肾小球滤过率升高[(54.69±16.35)vs.40.13±17.67)m L·min-1·1.73 m-2,P0.01],尿蛋白较治疗前显著下降[(2.77±1.98)vs.(6.59±4.17)g/24 h,P0.01],但有效率低于B组(55.56%vs.88.09%,,P0.01),治疗后A组患者的血肌酐、血尿素氮、尿蛋白水平仍高于B组[(2.77±1.98)vs.(1.19±1.07)g/24 h,P0.01],e GFR水平及肾存活率低于B组(84.23%vs.100.00%,P0.05)。结论:大量蛋白尿型IgA肾病患者中CKD 3~5期的患者与CKD 1~2期的患者相比,病理上活动性病变及慢性化病变均更明显,肾存活率更低;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可使部分患者的尿蛋白减少,肾功能改善。CKD3~5期大量蛋白尿型IgA肾病患者仍需行肾活检以便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4.
IgA肾病(IgAN)占我国原发性肾小球疾病20%~47%[1].机械刺激、化学刺激或腭扁桃体摘除术后,部分IgAN患者血尿和(或)蛋白尿加重[2,3].术后短时间内其血清IgA1有否变化,目前尚未检索到有关报道.我们比较IgAN及非肾炎患者腭扁桃体摘除术后血尿、蛋白尿、血清IgA、IgA1和C3水平变化,探讨扁桃体与IgAN间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代谢综合征(MS)对IgA肾病(IgAN)患者病情的影响。 方法 从确诊为IgAN的病例中,以并发MS的118例作为IgAN-MS组;另从同年龄范围的IgAN病例中随机抽取118例无并发MS者作为IgAN-非MS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结果 IgAN-MS组的尿蛋白量、Scr、体质量指数、平均动脉压、血三酰甘油、空腹血糖及血尿酸水平均显著高于IgAN-非MS组(P < 0.05或P < 0.01);血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显著低于IgAN-非MS组(P < 0.01);高血压、糖代谢异常及脂代谢异常患者的百分率也显著高于IgAN-非MS组(P < 0.01)。IgAN-MS组的病理改变显著重于IgAN-非MS组(P < 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MS与尿蛋白量、Scr、肾小球损伤指数及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均呈正相关(P < 0.01)。 结论 MS是IgAN进展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尿IL-6检测在IgA肾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N)患者尿白细胞介素-6(uIL-6)水平与其临床病理的关系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111例IgAN患者和76例健康对照者uIL-6水平,同时测定相关肾功能实验室指标,并对肾病理损伤程度进行半定量分析和Memphis评分,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IgAN患者uIL-6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并与尿N-乙酰-β-葡萄糖苷酶(NAG)、尿胱抑素C有显著相关性(P<0.01);与肾小球基质基底膜面密度(一项反映肾小球硬化的半定量指标)、球性硬化、纤维或细胞纤维新月体均相关(P<0.05),而与肾小球活动性指标如球内细胞个数、细胞新月体无关(P>0.05);uIL-6还与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肾间质纤维化相关(P<0.05).结论:uIL-6检测可以作为IgAN肾小球损伤向慢性化进展的一项指标;同时uIL-6水平可以反映小管间质损伤,并与近端小管功能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IgA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及其与IgA肾病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入选诊断明确的IgA肾病患者40例(IgAN组),非IgA相关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32例(CGN组),检测血清IgA、补体c3和24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Hp-IgG)浓度。结果IgA肾病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于慢性肾炎组;IgA肾病各亚组之间(根据尿蛋白排泄量进行分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也存在差异。所有罹患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入选患者中,合并IgA肾病者多于合并非IgA相关的慢性肾炎者。IgA肾病组血清IgA/C3比值高于慢性肾炎组,但24h尿蛋白量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却较之降低。幽门螺杆菌是否感染与尿蛋白排泄和血清IgA/C3比值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IgA。肾病患者多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与IgA肾病起病有关,但与其尿蛋白排泄和血清IgA/C3比值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有关IgA肾病蛋白尿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IgA肾病(Immunoglobulin A nephropathy,IgAN)为一免疫病理诊断名称,是一组不伴有系统性疾病,肾活检在肾小球系膜区有以IgA为主的颗粒沉积,临床以血尿为主要表现的肾小球肾炎.研究表明,有80%的IgA肾病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  相似文献   

19.
肾病综合征表现的儿童IgA肾病临床和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儿童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中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患儿临床和病理的特点.方法:总结1995年12月~2004年6月我科98例肾活检病理诊断为原发IgAN中,表现为肾病综合征(NS)的临床、组织病理特点.结果:98例中表现为肾病综合征22例,占IgAN的(22.4%).按1982年WHO病理组织分类,肾小球病理改变为Ⅰ级2例(9.1%),1例单纯性肾病,1例肾炎性肾病;Ⅱ级5例(22.7%),1例单纯性肾病,4例肾炎性肾病;Ⅲ级9例(40.9%),Ⅳ级6例(27.3%),均有肾炎性肾病.免疫荧光分型:IgA型5例(22.7%),IgA IgG型4例(18.2%),IgA IgM型9例(40.9%),IgA IgG IgM型4例(18.2%),以IgA IgM型多见.小管间质损害(TIL)分型:Ⅰ级11例(50.0%),Ⅱ级7例(31.8%),Ⅲ级4例(18.2%),Ⅳ级未见.结论:IgA肾病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者临床及病理改变均较重,肾小球变化以Ⅲ~Ⅳ级改变为主,免疫荧光中以IgA IgM型多见,小管间质损害以Ⅰ级和Ⅱ级多见.  相似文献   

20.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一组以IgA或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为特征,临床和肾组织病理表现多样,且不伴系统性损害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