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2例嗜酸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阐明了广州管圆线虫所致嗜酸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22例嗜酸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流行病学资料,结果 临床特点为(1)以疼痛为主诉,头痛和脊神经根刺激症状明显;(2)头痛剧烈而脑膜刺激征缺乏;(3)半数以上病人伴有嗜酸粒细胞性肺炎;(4)周围血像,脑脊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50预后好,属自限性疾病;结论,广州管圆线虫是嗜酸细胞增多性剧脑膜脑炎最主要的病因  相似文献   

2.
报告1例从中国南方旅游归来后发生急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经过。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发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显著升高,符合嗜酸性粒细胞性脑膜炎,予以经验性糖皮质激素和抗寄生虫治疗后病情缓解;最终经血清学检查明确诊断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对于从流行地区归来的旅游者所患的嗜酸性粒细胞性脑膜炎,应特别注意广州管圆线虫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散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散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者均为急性起病,其中2例有明确吃生鱼史,潜伏期分别为7 d和2个月。3例均表现为发热、头痛,2例有躯体疼痛。3例患者外周血及CSF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及计数均增多。1例广州管圆线虫、弓形虫、肝吸虫及囊虫抗体阳性。MRI示左侧颞叶斑片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给予阿苯达唑驱虫、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后患者基本恢复正常,未遗留后遗症。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临床特点均以发热、头痛或伴躯体疼痛为主,周围血象及CSF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及计数升高,治疗效果佳,预后好。  相似文献   

4.
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后脑膜脑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省温州市区 1997年 10~ 11月爆发流行了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后脑膜脑炎及其他神经、皮肤系统损害 ,病因曾一时未明 ,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1 ] 。近几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和与外界接触的增多 ,不断有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后脑膜脑炎的发病报道 ,福建、广州等地相继有病例报道。我们医院近期收治了 1例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后的神经系统损害患者。由于人们对这一疾病的认识相对缺乏 ,容易造成误诊 ,所以本文就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后脑膜脑炎作一综述 ,以增强大家对此疾病的认识。广州管圆线虫 ( Angiostrongylus canto…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北方地区出现的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引起的嗜酸细胞性脑膜炎病例的临床特点,并探讨脑脊液细胞学对该病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9例在北京地区发病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脑脊液细胞学等检查,总结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 9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5例.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9例)、发热(9例)、头痛(9例),伴恶心或呕吐(3例)、脑膜刺激征(7例)、视乳头水肿(2例)、肢体感觉异常(7例)、脑神经受累(3例)和肢体瘫痪(1例)等.临床分型:脑膜型8例,脊髓型1例.神经影像学:4例存在软脑膜弥漫强化,脑和脊髓实质点片状异常信号者4例.脑脊液检查:全部患者均有压力升高,白细胞均升高[(70~780)×106/L],蛋白均升高,5例有葡萄糖减低.脑脊液细胞学:嗜酸细胞比例均升高.1例(仅行1次腰穿)嗜酸细胞比例5%,其余8例脑脊液嗜酸细胞多次枪查在45%~90%,呈现以嗜酸细胞为主的炎症,伴激活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偶见浆细胞,未见寄生虫虫体.结论 脑脊液嗜酸细胞比例超过50%的脑膜炎应高度怀疑广州管圆线虫病.临床结合脑脊液细胞学对诊断广州管圆线虫病有一定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特点在结核性脑膜脑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运用玻片细胞沉淀(粟秀初教授研制)细胞学方法,对72例结核性脑膜脑炎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分类特点进行动态观察与分析,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结核性脑膜脑炎患者脑脊液白细胞总数升高。早期嗜中性粒细胞增高,随后呈混合型细胞反应,随着病情的好转,嗜中性粒细胞逐渐消失,以淋巴、单核细胞为主。结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操作简便,结果确切,有一定特异性,对结核性脑膜脑炎的临床诊断具有辅助价值。  相似文献   

7.
广州血管圆线虫致嗜酸粒细胞性脑膜脑炎1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州血管圆线虫致嗜酸粒细胞性脑膜脑炎 ,国内少见。由于本病的症状及体征无特异性 ,极易误诊。现将我院诊治 1例报告如下。1 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4岁男性患者 ,因反复发热 ,头痛 1个月入院。起病前因生食淡水螺 5只 ,1周后出现发热 ,体温不规则 ,自服感冒药无好转。后出现  相似文献   

8.
广州管圆线虫病所致的嗜酸粒细胞性脊神经根脑膜脑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州管圆线虫病是国内大陆极为罕见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1997年11月,我院收治了14例以嗜酸粒细胞性脊神经根脑膜脑炎为表现的广州管圆线虫病。现报告如下。资料研究对象:14例因疼痛住院的病人,于1997年11月先后收治;其中男女各7例,年龄28~53...  相似文献   

9.
广州管圆线虫致嗜酸细胞性脑脊膜神经根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报道10 例广州管圆线虫引起的嗜酸细胞性脑脊膜神经根炎,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重视。方法 对10 例患者的临床全过程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系统的观察及随访,并结合当地流行病学资料及国内外文献,实行对比研究。结果 该组病例具有如下特征:①急性起病(10 例) ;②剧烈头痛(10 例) 和(或)躯体痛性感觉障碍(8 例),伴发热(8 例) 、全身违和(10 例) ;③可有脑神经(3例)或脊神经根(8 例)受累;④无明显颈抵抗及病理征(10 例) ;⑤脑脊液(6 例) 及外周血(10 例)中嗜酸细胞数增高;⑥血清和脑脊液广州管圆线虫蚴抗体均呈阳性(5/5 例) ;⑦病程自限,预后良好(10例);⑧病前食用过生淡水螺肉(8 例);⑨所在地为广州管圆线虫新疫源地;⑩已排除其他蠕虫感染。结论 一度在温州暴发流行的一种“怪病”实属广州管圆线虫所致的嗜酸细胞性脑脊膜神经根炎。  相似文献   

10.
广州管圆线虫所致嗜酸细胞性脑脊膜神经根炎远期随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7年 10~ 11月期间 ,温州市区暴发了一种以急性头痛和 (或 )游移性皮肤触摸痛为主要表现的嗜酸细胞性脑脊膜神经根炎。经查明 ,病因为广州管圆线虫 ,这是广州管圆线虫病首次在我国大陆暴发流行[1 ] 。为了探讨该虫对人体的远期影响 ,我们对 35例患者进行了 1.5年随访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研究对象 : 入选标准为 :①急性起病于 1997年 9月中旬至 11月中旬 ;②病前 1个月内有生食淡水螺肉或贝虾史 ;③有头痛和 (或 )游移性躯干四肢皮肤触摸痛 ;④脑膜刺激征缺如或轻微 ;⑤周围血液或CSF中嗜酸性细胞显著增多和(或 )广州管圆线虫虫体抗…  相似文献   

11.
采用微型脑脊液细胞玻片离心沉淀仪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方法,对经临床明确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15940例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提示该项检查方法对化脓性、病毒性、结核性、真菌性和寄生虫性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脑炎、脑膜炎和脑膜脑炎具有较好的病因诊断价值;并对急性感染性中毒性脑病、脑膜癌病,肿瘤性、白血病性和出血性等中枢神经系统非感染性脑膜脑炎和脑病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而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脑膜脑炎等疾病的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价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广州管圆线虫病的临床预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 1997年 10~ 11月间 ,温州市区暴发的广州管圆线虫病的临床预后。方法 :入选病例符合如下条件 :(1)于 1997年 9月中旬~ 11月中旬期间急性起病 ;(2 )头痛和 (或 )游移性躯干四肢皮肤抚摸痛 ;(3)周围血液或脑脊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和 (或 )广州管圆线虫虫体抗原抗体阳性 (EL ISA法 ) ;(4)病前一个月内有食用未熟的淡水螺肉或贝虾史 ;(5 )排除其它蠕虫移行症。采用统一设计的随访调查表 ,由专人对符合上述标准的 35例 ,通过电话和(或 )面访 ,进行为期 1.5年的随访。结果 :全组无死亡 ,无复发 ,无严重残疾或并发症 ,遗留症状轻微 ,以局限性的主观或客观根性感觉障碍为主。主观症状多于客观体征。早期神经根痛严重者 ,后遗根性感觉异常较多。结论 :该组病例远期预后良好 ,病程自限。病性较重者多数可遗留轻微局限性感觉异常或感觉减退 ,可能与广州管圆线虫蚴对脊髓后根神经髓鞘直接或间接损害以及虫体死亡后致局部肉芽肿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M)脑膜脑炎的临床表现和应用脑脊液高通量测序(NGS)检测对治疗及转归的影响和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利用脑脊液NGS诊断的1例白塞病合并LM脑膜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总结NGS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伴发LM脑膜脑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策略。结果患者女性,29岁。主诉“低热2个月,头痛2周,加重伴意识模糊3 d”。头颅MRI增强示右侧颞顶枕多发异常信号伴不均匀强化,肿胀脑组织压迫部分中脑。腰穿脑脊液压力增高,白细胞数和蛋白均增高;隐球菌、真菌、结核、肿瘤筛查阴性。脑脊液NGS测序:李斯特菌属-单核细胞增多性LM,序列数120;外周血NGS测序阴性。诊断:LM性脑膜脑炎。经予以抗生素治疗后症状改善,复查头颅MRI示右侧大脑病灶明显减小,水肿消退,右侧中脑受压改善。共检索到12例应用NGS诊断LM性脑膜脑炎的病例,包括本次报道1例共13例。所有病例确诊前均有发热,出现意识不清9例;脑脊液检查均有白细胞数和蛋白增高。临床结局:2例治愈,10例好转(其中2例留有轻度后遗症),1例死亡。NGS序列数为28~4292,覆盖度:0.09%~14...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短期加用利奈唑胺治疗难治性结核性脑膜脑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09-2018-09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结核科收治的难治性结核性脑膜脑炎患者63例,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结核药物加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利奈唑胺(LZD,linezolid),治疗4周后分析比较2组总有效率、脑脊液指标(脑脊液压力、脑脊液细胞数、脑脊液蛋白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颅内压数值、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脑脊液蛋白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抗结核治疗中短期加用利奈唑胺,可促进难治性结核性脑膜脑炎患者病情恢复,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和(或)脑炎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经验。方法与结果回顾分析102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和(或)脑炎患者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缓慢进展的颅内高压症状、脑膜刺激征和脑神经损害症状,累及脑实质者可出现癫发作、偏瘫、精神障碍、共济失调等。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和(或)脑炎误诊率较高,尤其易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对疑似患者,反复多次脑脊液细菌涂片、乳胶凝集试验和影像学检查相结合,可提高诊断准确性。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诱导治疗后联合氟康唑维持治疗是目前临床常用治疗方案,可取得较好疗效,外科手术(如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治疗合并脑积水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和(或)脑炎的有效方法。结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和(或)脑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对于疑似患者,应反复多次行脑脊液细菌涂片,结合乳胶凝集试验和影像学检查尽早明确诊断。对于诊断明确的患者应采用联合、长期抗真菌治疗方案,必要时积极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中枢神经系统结核误诊分析(附35例临床病理报告)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结核诊断及误诊原因.方法分析了35例生前被误诊、尸解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结果误诊为化脓性脑膜炎9例,病毒性脑炎7例,乙型脑炎4例,脑肿瘤及脑积水各3例,视神经脊髓炎、脑脓肿、败血症各2例,麻疹、多发性脑脊髓瘤、淋巴瘤各1例.临床表现除脑膜刺激征、颅高压外,可有中枢神经系统局灶损害症状.脑脊液改变为压力升高,细胞计数与蛋白含量增高,糖与氯化物降低.尸检发现脑膜病变为主,脑实质、脑室、脑血管、脊髓均有结核病变.结论中枢神经系统结核临床表现与结核病变性质、部位密切相关,认识其病理类型、临床症状多样性以及动态脑脊液观察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12例肺癌致脑膜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12例经脑脊液细胞学证实的肺癌致脑膜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首发症状多为头痛、呕吐,头颅CT或MRI检查多无异常发现,脑脊液检查颅内压均有不同程度增高,脑脊液生化检查蛋白升高者多见,细胞学检查均见癌细胞,形态与原发肿瘤相似,经治疗后25%的患者获得缓解.结论 对以头痛、呕吐发病,伴颅内压增高及脑膜刺激征,且CT及MRI检查无明显异常者,应高度警惕脑膜癌病的可能,鞘内注射加全身化疗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吸虫脑病的临床表现、特殊的影像学变化和诊断方法。方法分析1例误诊14个月的肺吸虫脑病患者的发病、误诊和确诊经过,动态观察其发病多个阶段的临床表现及相应的神经影像学改变。结果该患者有颅内高压、癫、脑炎、偏瘫等多种表现,MRI检查示顶枕部有多灶性水肿、出血、结节样和裂隙样改变,嗜酸粒细胞计数和IgE值增高,肺吸虫ELISA实验阳性,经抗寄生虫治疗有效确诊。结论肺吸虫脑病的临床表现多变,但以顶枕叶受累为主;神经影像可以发现出血、水肿、结节和裂隙等多种病变,MRI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无条件进行病理学检查者,应行多次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寄生虫等相关检查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脑病一例临床及病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原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IHES)脑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以及相关治疗方式.方法 总结1例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骨髓和脑活体组织检查明确诊断的IHES脑病患者临床和病理特点,给予皮质类固醇等治疗并长期随访观察预后.结果 本例IHES脑病患者以进行性肢体无力和智能减退发病,血常规检查显示嗜酸性粒细胞持续增高,各种实验室检查排除继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骨髓活体组织检查排除克隆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如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等,头颅MRI检查示右侧额叶、双侧顶叶和枕叶多发片状长T1、长T2及FLAIR高信号影,病变部位脑活体组织检查显示小血管内膜增厚、管腔狭窄,神经元坏死或呈缺血样改变,给予长期泼尼松治疗后病情稳定.结论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造成的脑血管病变是IHES脑病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治疗中须使用皮质类固醇或羟基脲.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表现为帕金森综合征的脑干脑炎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2例以帕金森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脑干脑炎患者临床、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特点,结合相关文献复习进行讨论分析。结果 2例患者3 h视频脑电图正常。1例患者脑脊液细胞数正常,1例增多。2例脑脊液蛋白均升高。脑脊液病毒筛查、血清及脑脊液抗NMO抗体Ig G均阴性,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均阴性。2例患者颅脑MRI均表现为双侧中脑对称性异常信号伴软脑膜增多强化。2例患者经激素或丙种球蛋白治疗及美多芭等治疗后,帕金森综合征症状均明显好转。结论脑干脑炎可致对称性中脑病变,表现为帕金森综合征,经激素或丙种球蛋白治疗联合抗帕金森药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