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导管治疗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中老年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997年10月至2006年2月,48例合并肺动脉高压(右心导管测量肺动脉平均压>25mmHg)的ASD患者接受了封堵治疗(同期196例无肺动脉高压为对照组)。分析经导管封堵后肺动脉收缩压、心功能以及右心室、肺动脉直径变化。结果48例中47例封堵治疗成功,技术成功率97.9%,即刻残余分流率为2.1%(1/48)。全组缺损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最大径18.9±5.1mm。封堵后即刻肺动脉收缩压由61.2±12.6mmHg降至43.0±8.4mmHg(P<0.01),肺动脉平均压由31.1±4.8mmHg降至26.0±3.4mmHg(P<0.05),全肺阻力由2.9±1.4mmHg.min(Wood单位)降至1.9±0.8mmHg.min(P<0.01)。封堵后第1天,主肺动脉直径由术前的30.2±7.3mm降至27.2±5.8mm(P<0.01),右心室前后径由35.4±7.6mm降至28.0±7.0mm(P<0.01)。全组并发症发生率8.3%(4/48),其中操作相关并发症4.2%。随访8.7±15.4个月(1~60个月),随访期间肺动脉收缩压进一步下降,肺动脉直径、右心室前后径进一步减小,心电图右束支传导阻滞比例降低,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结论经导管封堵治疗合并轻中度肺动脉高压的中老年ASD安全、有效,术后肺动脉压降低,心功能改善,近、中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随着成人先天性心脏病临床处理指南的更新,成人房间隔缺损合(ASD)合并肺动脉高压(P H)的缺损闭合治疗策略有了新进展.该文简述成人ASD合并P H的临床分类及特点,重点介绍ASD合并P H的缺损闭合策略,包括常规缺损闭合、"药物到缺损闭合"策略以及带孔封堵器封堵术等.  相似文献   

3.
房间隔缺损(A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部分患者可能会并发肺动脉高压,对治疗和预后产生重大影响。虽然分流是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发生肺动脉高压的决定性因素,但部分患者的分流量并不足以解释肺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因此,阐明ASD相关肺动脉高压多方面的发病机制,对于认识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过程和指导ASD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现就ASD相关肺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危险因素和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此类患者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同斌 《心脏杂志》2018,30(3):338-339
正1对象与方法患者女性,44岁,因"活动后气短1年半"于2017年3月10日入院。1年半前患者上楼2~3层即出现明显气短,无晕厥、紫绀、双下肢水肿。就诊于我院呼吸科,经检查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即给予口服"波生坦125 mg,2次/d、华法林3.125 mg,1次/d",治疗8  相似文献   

5.
Amplatzer封堵器在经导管封堵房间隔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价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封堵房间隔缺损(ASD)的疗效。研究证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非手术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技术成功率高及封堵效果好等优点,适合于各年龄组继发孔型ASD的介入治疗。其临床应用的远期疗效尚需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6.
超声心动图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房间隔缺损中的价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超声心动图引导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关闭房间隔缺损 (ASD)。方法  15例待外科手术的ASD患者 ,超声检查 [12例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检查、3例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检查 ]符合条件而准备行经导管ASD封堵术。在超声及X线引导下 ,以ASD最大伸展径或加 1~ 2mm为标准 ,选择Amplatzer封堵器型号 ,导管送封堵器到ASD处、释放 ,腰部卡于ASD口处 ,两伞贴于房间隔两侧。结果  2例患者ASD最大伸展径 >34mm ,没有相应大的封堵器而放弃封堵术 ,其余 13例成功地进行了ASD封堵。超声测量ASD径非常显著小于ASD最大伸展径 [(16 92± 5 35 )mm∶(2 1 38±5 0 1)mm ,P <0 0 1],平均相差 4 46mm。术后立即、2 4h、1个月及 3个月行TTE检查 ,13例患者封堵器位置准确、稳定 ,均无残余分流。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结论 用Amplatzer封堵器关闭ASD ,超声在病例的选择、引导封堵器置入及术后疗效观察等方面有极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房间隔缺损长径CT血管造影术(CTA)测量值及等效圆直径(ECD)理论值与房间隔缺损参考标准之间的差异及相关性,探讨以等效圆转换解决房间隔缺损形状影响封堵器选择问题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研究96例成功施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患者,患者均于术前行冠状动脉CTA检查以除外冠心病,将患者冠状动脉CTA资料进行三维容积重建,采用CT横断序列辅助测量技术(CTAS)测量房间隔缺损的长径a(ASDa,a)与短径b(ASDb,b),运用Zanchetta转换公式ECDz=(b4/a2+a2-b2)1/2,计算ECD理论值,参考回归方程Y(ASO)=1.03X(ECDz)-0.45±1(mm)指导封堵器的选择。于术后第2日拍摄正、侧位胸片,在侧位胸片上测量封堵术后封堵器的腰部直径(POS),以此作为房间隔缺损直径的参考标准。再分别运用等面积转换公式ECDs=(ab)1/2、等周长转换公式ECDc=b+2(a-b)/π、以及等周长转换公式的简化公式ECDcs=b+2(a-b)/3计算各自的等效圆直径理论值。首先将各等效圆直径及ASDa分别与ASO型号相比较,筛查差值≥0 mm的病例数,并进行χ2检验;其次比较房间隔缺损三种等效圆直径理论值及ASDa与参考标准值间的差异,进一步分析各值与参考标准值及与术中选择使用的封堵器型号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SDa与ASO之差>0 mm者共8例,ECDz与ASO之差>0 mm者1例,Fisher’ Exact Test示P=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CDs、ECDc及其简化形式ECDcs之差均>0 mm。各等效圆直径及ASDa与POS相比,ECDz标准差最大,为2.29 mm;ECDc标准差最小,为2.05 mm;ECDz与POS相关性良好(Y=1.10X+2.42;R2=0.89,P<0.05),ASDa与POS的相关性与之相近(Y=0.98X+2.54;R2=0.89,P<0.05),ECDc与POS的相关性最强(Y=1.06X+2.38;R2=0.91,P<0.05)。结论房间隔缺损等效圆转换能克服参考最大径选择封堵器的局限性,且等周长转换与金标准有更好的相关性,是指导封堵器选择的理想工具。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一步提高房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成人房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行手术治疗,术中采用直接缝合3例,自体心包补片修补8例,涤纶补片修补4例。结果 15例均痊愈出院,随访1~5 a,活动正常,口唇发绀及下肢水肿消失,心功能均获得改善,X线胸片心胸比率降至0.51~0.62。超声心动图无心房水平分流,肺动脉收缩压降至19~37 mmHg。结论房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正确处理其合并症,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报告房间隔活瓣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室缺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中的应用及体会.方法 16例患者,单纯大室缺13例,室缺合并动脉导管未闭3例.术前超声心动图提示:缺损处双向分流,平均肺动脉压与平均体动脉压之比为0.86.采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手术11例,心脏停跳手术5例.室缺均用补片修补,房间隔卵圆窝处开口,直径约1.5 cm大小,以自体心包片一块缝置于开口左心房面,上缘留置0.8 cm大小孔径不予缝严密,仅以双头针缝合固定一针,避免心包片上缘滑入右心房面.结果 全部患者存活,无住院死亡,术后15~26 d均痊愈出院.11例术后3个月回院复查,房间隔活瓣均关闭.结论 房间隔活瓣在先心病室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手术中能减轻早期右心负荷,使患者能平稳渡过危险期.  相似文献   

10.
国产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疗效评价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 通过与Amplatzer封堵器临床疗效比较 ,评价国产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 (ASD)的效果。方法 选择 6 0例ASD患者 ,男 2 2例 ,女 38例 ,年龄 3~ 5 6岁。采用配对方式分两组 ,介入治疗与随访由同一组医师负责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操作难易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介入封堵术技术成功率 10 0 % ,术后即刻肺动脉压力较术前显著下降 ,两组间即刻残余分流、封堵器回收再放置、X线透视时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国产封堵器与Amplatzer封堵器技术要求相似 ,均具有操作简便、效果可靠、成功率高、安全等优点 ,但两种封堵器价格差异显著 ,从经济角度考虑 ,条件合适时应选择国产封堵器。  相似文献   

11.
经导管关闭房间隔和室间隔缺损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中心内科张玉威,翟文华综述钱武扬审校1974年King等[1]通过动物试验发明了经静脉关闭房间隔缺损(房缺)技术和双伞闭合器,并于1976[2]首次报告成功关闭1例继发孔房缺。1987年Rashxine...  相似文献   

12.
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在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房间隔缺损大小在术中监测与指导房间隔缺损封堵的作用。方法15例房间隔缺损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多个切面综合判断房间隔缺损大小、周缘情况及房间隔伸展径。比较经胸超声心动图测房间隔缺损值与封堵成功所选用的封堵器大小之间的关系。在封堵术中用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封堵过程,检测伞释出后牢固程度及彩色多普勒有无分流。结果房间隔缺损的经胸超声心动图测值为15-34(25±8)mm,封堵器型号为15-38(29±6)mm,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的房间隔缺损大小与封堵器大小相关(y=4.355+0.915x,r=0.905,P<0.01)。封堵硬缘房间隔缺损要比经胸超声心动图所测房间隔缺损大1-5mm;封堵器型号的选择多在球囊测值的基础上加0-2mm。所有封堵器牢固,无脱落。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封堵术前检查和术中指导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的放置是一种可行、有效、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房间隔缺损(ASD)介入治疗封堵器选择的影响因素.方法 1114例ASD患者,男388例,女726例,年龄2~75(26.3±17.0)岁.按14岁作为儿童与成人的划分点,成人组779例,平均年龄(34.4±13.5)岁;儿童组335例,平均年龄(7.3±3.9)岁.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不同切面缺损大小及边缘长短,根据ASD最大直径选择封堵器,分析不同年龄、缺损形态和边缘大小时,选择封堵器的差别.结果 1114例ASD患者,成功封堵1085例,技术成功率为97.4%.1085例患者中,ASD最大直径为(19.7±7.8)mm,所选择的封堵器直径为(25.8±8.9)mm,封堵器与ASD最大直径差值为(6.1±3.4)mm,封堵器/最大直径为1.3∶1.成人和儿童组ASD大小相近,但成人组封堵器直径、封堵器加大值明显大于儿童组(P<0.05);封堵器/ASD最大直径成人组为1.2~1.8∶1,儿童组为1.1~1.6∶1.随着缺损直径的增大,成人组选择封堵器的加大值亦增加,但非成比例增加.儿童组随着缺损直径的增大,选择封堵器的加大值有增大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SD的最大直径与封堵器的大小显著相关,成人和儿章组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11和0.944(均P<0.01).以ASD最小直径/ASD最大直径的比例来描述缺损的形态,发现随着最小直径与最大直径比值的增大,各组间ASD最大直径或封堵器直径虽无差异,但封堵器加大值明显增大.主动脉侧无缘组选择的封堵器、封堵器加大值明显大于有缘组(均P<0.01).结论 介入治疗ASD,封堵器选择应以测量的ASD最大直径为主体,尚需参考年龄、缺损的形态及其边缘的状况适当增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经导管封堵与外科手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缺损(ASD)的疗效、安全性和费用情况。方法:采用相同的入选标准,选择继发孔型ASD患者148人,其中介入治疗组82例,外科手术组66例。应用回顾性对比研究方法,比较两组的疗效、并症和费用情况。结果:介入治疗组和外科手术组的成功率分别为95.1%和100%(P=0.018),术后残分流率分别为3.5%和3.0%(P=0.833)。心律失常为最常见并发症,介入组低于外科组(14.6%∶31.8%,P<0.05);介入组中无1例患者需要输血,外科组中全部患者需要输血(P<0.001);介入组和外科组操作时间分别为(48±12.2)min和(158±16.4)min(P<0.001);介入组住院天数短于外科组[(6.0±2.0)d∶(13.0±3.0)d,P<0.01]。介入组和外科组治疗费用分别为(26729±1675)元和(22393±1739)元(P<0.05)。结论:外科手术较经导管封堵术成功率稍高、适应症广,但经导管封堵术却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老年患者房间隔缺损(AS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导管封堵治疗的51例老年ASD患者的临床和介入治疗资料。结果全组治疗成功率90.2%,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测量ASD平均大小为(24.3±5.8)mm,封堵器平均大小为(28.2±8.6)mm,均采用国产封堵器。术后3个月平均肺动脉收缩压较术前下降明显(P<0.05),右心房、右心室内径较术前减小。微少量残余分流3例,3个月后复查分流消失。并发症发生率11.8%,无死亡。随访642个月,封堵器无移位,心功能改善。结论高原地区老年ASD患者有缺损大,肺动脉高压程度严重,并发症多的特点。严格掌握适应证,规范操作,积极治疗并发症,是成功封堵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行经导管封堵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入选2000年5月至2010年6月行经导管封堵治疗的(64.5±3.8)岁房间隔缺损患者82例.经导管封堵术中行右心导管检查.术后1d、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进行随访.分析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特征,观察房间隔缺损封堵前后肺动脉压及心功能的改变情况.结果 82例房间隔缺损患者中,合并肺动脉高压37例,发生率为45.1%.封堵前的右心导管检查显示,患者肺动脉收缩压为(44.1±12.4)mm Hg(1 mm Hg=0.133 kPa),肺动脉平均压为(25.2 +6.8)mm Hg.1例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不适宜经导管封堵治疗,其余81例均成功行介入治疗,无手术相关并发症.36例封堵成功的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收缩压由术前的(52.7±10.3)mm Hg下降至术后的(31.8 +6.3)mm Hg(P<0.05),肺动脉平均压由术前的(30.9±4.7) mm Hg下降至术后的(21.8±3.4) mm Hg(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d、1个月、3个月和6个月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术后新发心房颤动6例.结论 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通常合并肺动脉高压.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规范操作,经导管封堵治疗老年房间隔缺损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肺动脉高压合并小缺损先天性心脏病的认识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接受手术治疗的群体正在扩大,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临床分型中肺动脉高压合并小缺损先天性心脏病概念的提出意义深远,对以往手术治疗的小缺损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治疗方面可能出现争议。  相似文献   

19.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介入性封堵术27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 评价应用AGA Amplatzer闭合器对非开胸手术闭合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疗效。方法 27例ASD住院患者,男7例,女20例。年龄3 ̄49岁,平均31.9岁。体重18 ̄88kg,平均58.2kg。ASD病理分型;中央型24例,中央偏上型2例,下腔型1例。其中单一ASD25例,多发性ASD2例(2处缺损1例,3处缺损1例),合并肺动脉瓣狭窄(PS)和合并房间隔膨出瘤各1例,ASD直径1.0 ̄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外科微创封堵对成人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方法 自2006年4月至2009年4月,采用外科微创封堵技术,经胸骨旁小切口进胸,在超声心动图的引导下,在心房内释放房间隔封堵器封堵伴有肺动脉高压的房间隔缺损,观察手术效果并对这些患者进行3~6个月的随访观察,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手术成功率高,无手术死亡,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右心室及肺动脉内径明显缩小,肺动脉压力明显下降,三尖瓣反流明显减轻.结论 外科微创封堵治疗伴肺动脉高压的房间隔缺损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实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