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采用全内短腱技术行后交叉韧带双束保残重建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自2010年10月至2018年6月收治50例单纯后交叉韧带断裂患者,男35例,女15例;年龄20~45岁;急性损伤16例,陈旧损伤34例。取同侧自体腘绳肌腱,关节镜下保留后交叉韧带残端,采用全内短腱技术双束重建后交叉韧带,移植韧带两端利用带可调节袢悬吊钛板固定。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IKDC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50例均获随访,时间6~60(28.84±9.52)个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均恢复至正常范围。Lysholm膝关节评分中位数值术前54分,术后100分。根据IKDC评分,术前A级0例,B级0例,C级20例,D级30例;术后A级29例,B级19例,C级1例,D级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下全内短腱技术后交叉韧带双束保残重建术安全可靠,移植肌腱需要量少,固定稳定,骨量保留多有利愈合及翻修,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
彭国栋  张云飞 《中国骨伤》2003,16(9):545-546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创伤,传统的观点认为单纯后交叉韧带损伤无需手术治疗,故文献中关于修复后交叉韧带损伤的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3.
探讨陈旧性膝差了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的必要性、手术时机及自体髌腱动力重建的优越性。方法:自体髌腱关节内动力重建前叉交韧带10例,重建后交叉韧带3例。结果:经8月-4年6月的随访、总优良率达84.6%。结论髌腱是重要膝关节交叉韧带的最佳材料,单纯关节骨髌腱动力重建术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功能恢复与病程长短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评价髌腱复合体(带骨块的髌韧带,即骨—髌膜—骨)对前后交叉韧带断裂后重建的手术疗效。方法:1995—2001年,收治32例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给予髌腱复合体重建术。结果:所有病人患膝关节稳定性明显增强,术后抽屉试验全部阴性。结论:带骨块的髌韧带具有强抗牵拉力,固定可靠,等长重建,功能改善明显等优点。髌膜复合体是理想的前后交叉韧带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5.
半腱肌及腓肠肌内侧头联合转移重建后交叉韧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膝关节韧带结构中,后交叉韧带最为强大。它是膝关节屈伸及旋转活动的主要稳定结构,相当于膝关节旋转活动轴。单纯性后交叉韧带断裂,不仅造成膝关节直向不稳,还可导致膝关节旋转和侧向不稳,从而严重影响膝关节正常功能,保守治疗及各种静力重建疗效都不十分理想〔1...  相似文献   

6.
髌腱动力重建后交叉韧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外伤性后交叉韧带断裂的自体修复方法。方法 用同侧髌健动力重建PCL10例。结果 随访1-3年,优4例,良4例,可2例。结论 用髌腱动力重建PCL,手术操作简便,生物力学性能接近PCL,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7.
半腱肌重建后交叉韧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7年~D92年10月,通过20侧成人尸解,对半腱肌进行了详细观察,发现此肌具备了局部转移条件,应用此肌转移重建后交叉韧带断裂共8例,经2~5年随访,效果均满意。介绍了手术方法,讨论了手术的优点及特别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腓骨长肌腱全内技术重建后交叉韧带的临床应用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10—2018-11采用关节镜下全内技术治疗的24例后交叉韧带损伤,取自体腓骨长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合并后外侧角损伤者予以重建,合并半月板损伤者进行半月板成形。结果 24例均获得至少12个月随访。术后12个月随访复查13例后抽屉试验阴性,11例后抽屉试验1+;15例胫骨后沉试验阴性,9例胫骨后沉试验1+。术后所有患者膝关节稳定性恢复满意,复查X线片及MRI可见重建的后交叉韧带位置及张力良好。末次随访时膝关节IKDC评分为(87.21±2.54)分,较术前(50.96±2.91)明显提高;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为(90.75±2.77)分,较术前(44.38±3.05)分明显提高。结论关节镜下自体腓骨长肌腱全内技术重建后交叉韧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近期疗效满意。术后患者主观及客观评价结果良好,并且恢复了接近于正常的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  相似文献   

9.
自体Hamstring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关节镜下再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关节镜再视观察游离Hamstring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后在体内重塑与转归过程.方法关节镜下再视手术,观察关节镜下自体同侧游离Hamstring腱重建前交叉韧带33例.重建术至再视手术时间为2~36个月,平均11.9月.依据重建术至再视术的时间,替代腱按时段分组:1月~,4月~,7月~,10月~,13月~,18月~和25月~组.再视术重点观察评估了移植的Hamstring腱形状、色泽、张力、覆盖的滑漠组织和血管状况.结果再视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的Hamstring腱随植入时间延长,其形态逐步向正常前交叉韧带重塑与转归;7月~组和此后各组的替代腱在关节镜视下表现为.一种几乎无滑膜和血管的灰白色粗壮的圆柱体,类似于正常的前交叉韧带组织,达到了在体内成熟的程度.结论自体游离多股Hamstring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具有良好早期存活,快速再血管化和重塑过程,其术后的重塑与成熟过程与自体髌腱的过程相似,但其在体内重塑与转归进程相对较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完全保留残端自体腱重建后交叉韧带(PCL)术后本体感觉恢复状况,探讨完全保留与非保留残端重建PCL对本体感觉恢复的影响。方法对40例PCL损伤的患者中20例行不保留残端自体腘绳肌单束重建术(非保留残端组),20例行完全保留残端自体腘绳肌单束重建术(完全保留残端组)。通过IKDC评分、Lysholm评分及CPM机等速测试膝关节本体感觉,评估两组患者术后本体感觉恢复状况。结果 40例均获随访,时间6~24(15.6±4.945)个月。两组患者术后6、12个月膝关节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在3个不同的膝关节复位角度下,非保留残端组患侧膝关节与健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保留残端组患侧膝关节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患侧膝关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在3个不同的膝关节复位角度下,两组患侧膝关节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患侧膝关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保留残端重建PCL能够可靠地恢复膝关节的本体感觉,且早期恢复效果优于非保留残端重建PCL。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全内保残技术的疗效和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56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病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全内重建组和标准胫骨隧道组,全内重建组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20~48(35.6±6.7)岁;标准胫骨隧道组35例,男26例,女9例,年龄22~51(33.7±9.6)岁。术前查体Lachman试验阳性,磁共振均提示前交叉韧带断裂。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编织后移植肌腱的长度及直径,术后1、2年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和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4~30(26.9±3.4)个月。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末次随访时未出现失效或关节感染病例。两组手术时间、韧带直径、韧带长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1、2年IKDC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2年IKDC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结论: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采用保残全内技术和标准化重建技术都能获得相似的术后功能及膝关节稳定性,但是相比于标准化重建方式,保残全内组只取半腱肌,保留股薄肌,更大地保留胫骨侧骨量。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自体腘绳肌肌腱重建交叉韧带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临床应用,如何促进肌腱与骨隧道及早、可靠的愈合,是近年研究的重点.该文就腘绳肌肌腱重建交叉韧带后腱-骨愈合的组织学及促进腱-骨愈合的生物学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关节镜下股四头肌腱双束重建后交叉韧带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介绍一种新的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方法及早期临床疗效。 方法 对 2 0例后交叉韧带损伤病例采用关节镜下前外束及后内束双束重建术。选择一端带骨块的自体股四头肌腱并制备“Y”形双束移植物 ,股骨侧双隧道 ,胫骨侧单隧道。分别在伸膝及屈膝 90°位拉紧固定双束。同时或分次处理复合韧带损伤。 结果  2 0例均得到随访 ,随访期 6~ 12个月 ,平均 7 5个月。其中单纯后交叉韧带 8例 ,均为Ⅱ°及Ⅲ°损伤。复合损伤 12例。新鲜伤 5例 ,陈旧伤 15例。主观评分示 :Lyshlom评分优者 5例 ( 2 5 %) ,良 14例 ( 70 %) ,差 1例 ( 5 %) ;IKDC评分A级 1例 ( 5 %) ,B级 16例( 80 %) ,C级 2例 ( 10 %) ,D级 1例 ( 5 %)。客观评分 :KT 10 0 0测定 :胫骨后移由术前平均 11 0mm改善至术后 5 5mm。应力X线片测量示胫骨后移由术前平均 11 5mm改善至术后 5 2mm。失效 1例。结论 后交叉韧带双束重建手术是一种有效、可行的重建方法 ,早期临床效果满意。股四头肌腱是后交叉韧带重建的理想移植物。应充分重视复合韧带损伤 ,特别是后外复合体损伤。  相似文献   

14.
关节镜下双股半腱肌腱单端固定法重建膝交叉韧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膝关节镜下双股半腱肌腱单端固定法重建膝前、后交叉韧带的方法及疗效,探讨其优缺点。方法应用双股半腱肌腱,单端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损伤38例,后交叉韧带24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按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由术前43分提高到术后93分。结论双股半腱肌腱,单侧固定法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是重建前、后交叉韧带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保留韧带残端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0-01—2022-12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的33例前交叉韧带损伤,其中15例保留韧带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观察组),18例未保留韧带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术后6个月膝关节IKDC评分。结果 3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8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术后感染、膝关节不稳、Cyclops病变。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膝关节IKD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无论是否保留韧带残端均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而保留韧带残端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相对更高。然而本研究着眼于功能性评价,缺乏对患者本体感觉、生物学改变、组织病理学研究,上述结论还需要纳入更多样本量的临床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报告关节镜下双股半腱肌腱转移重建后交叉韧带及分析影响其手术效果因素。方法:采用开口螺旋肌腱剥离器,保留肌腱远侧附着点,在近侧腱肌交界处切断半腱肌腱,对折两股编织转移镜下重建后交叉韧带。隧道内口侧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股骨隧道外口加强固定。结果:手术28例,平均随访33个月,按照日本骨科协会制定的膝关节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为85.7%。结论:(1)关节镜下双股半腱肌腱转移重建后交叉韧带,较B-PT-B通过隧道时柔顺通畅;(2)隧道内口可吸收钉挤压固定,愈后内口消失,避免韧带撞击内口使之逐渐扩大引起重建韧带松驰。(3)隧道内外口的坚强固定,使重建后交叉韧带有足够刚强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膝交叉韧带和后外侧韧带结构损伤的治疗方法 ,评估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04年5月~2009年2月,对32例膝交叉韧带合并后外侧韧带结构损伤的患者,在关节镜辅助下应用自体半腱肌腱一期重建交叉韧带和加强重建后外侧角韧带。结果 32例随访1~4年,平均2.3年。所有患者在站立、行走和下楼梯时没有与膝关节后外侧不稳相关的过伸位膝关节不稳感;未发现行走时膝关节内甩者。关节活动度,屈曲110°~130°,平均118°;伸0°~5°。按照IKDC膝关节评分标准,主观评价:正常10例(31%),近似正常16例(50%),不正常6例(19%),无严重异常;客观评价48~95分,平均83分。结论对膝交叉韧带合并后外侧韧带结构损伤,通过应用自体半腱肌腱微创手术重建能够满意恢复膝关节后外侧的稳定性和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8.
金文铭  向杜磊  沈阳  赵根  李涵  李宝  郑佳  刘欣伟 《骨科》2022,13(3):218-221,228
目的 探讨保残双束重建技术治疗军事训练致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骨科收治的18例膝关节PCL损伤军人病例的临床资料,在膝关节镜下应用自体半腱肌腱、股薄肌腱联合腓骨长肌腱前半部分双束双隧道保残重建PCL。其中,男14例,年龄为(28.5±5.2)岁(18~40岁);女4例,年龄为(21.5±4.5)岁(15~34岁)。PCL损伤均由于军事训练导致,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为(61.37±8.49)分,改良Lysholm膝关节评分为(62.20±5.67分);膝关节活动度为95.83°±8.15°。结果 手术时间为(90.7±5.7)min(80~120 min)。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0±1.0)个月。末次随访时,后抽屉试验阳性1例,反Lachman试验阳性1例。术后IKDC评分为(84.67±3.67)分,改良Lysholm评分为(90.37±4.49),均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膝关节活动度为83.5°±8.7°,末次随访时为115.3°±11.4°,术后末次随访的临床数据与术前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MRI、三维CT复查示重建PCL形态及位置满意。结论 应用保残双束重建技术治疗军事训练致PCL损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股四头肌腱骨块固定重建后交叉韧带。方法:本组1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关节镜下应用股四头肌腱骨块进行后交叉韧带重建,随访6—30个月,分析其疗效。结果:所有病例术后膝关节稳定性良好,置人物可靠,膝关节活动度良好。结论:骨四头肌腱骨块重建后交叉韧带方法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eiate ligament,ACL)袖套状保残重建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行关节镜下ACL袖套状保残重建术治疗的30例病人,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为17~43岁。术前及术后2、6、12个月分别采用Lachman试验和前抽屉试验评估膝关节的稳定性;记录Lysholm评分和Tegner运动功能评分,术后12个月时行患膝MRI检查评估重建的ACL。结果 病人随访(14.53±2.48)个月(12~18个月)。术中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病人,术后未出现伤口感染及固定排异反应。术后门诊随访时,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术后12个月Lysholm评分为(95.5±6.6)分,显著高于术前的(37.9±7.3)分;Tegner功能评分为(6.4±0.8)分,显著高于术前的(1.9±0.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482,P<0.001;t=25.819,P<0.001)。术后12个月复查MRI显示ACL显影良好。结论 关节镜下ACL袖套状保残重建术安全、微创、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