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 评价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在检测慢性肾功能不全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以99mTc-DTPA肾动态核素显像检查测得肾小球滤过率(GFR)为标准。以33例临床确诊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为对象,其中男15例,女18例,平均年龄(43.33±6.78)岁。用PHILIPS iU22超声仪器对所有患者双肾皮质进行实时灰阶超声造影灌注成像,超声造影剂为SonoVue,每侧肾脏使用剂量为1 ml。用QLAB图像分析软件计算感兴趣区域内造影剂回声信号的强度,生成时间-放射性核素强度曲线(TIC),得到超声造影灌注参数。静脉团注148~222 MBq的99mTc-DTPA后即刻进行肾动态显像,计算双肾GFR。将各个超声造影定量灌注参数值分别与肾动态显像所得GFR值作相关性分析。 结果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测得GFR 与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中的曲线下面积( AUC)、曲线上升支斜率(A)呈正相关,rAUC=0.886(P < 0.05),rA=0.804(P < 0.05);而与曲线达峰强度绝对值(DPI)、达峰时间(TTP)、曲线下降支斜率(α)无相关,rDPI=0.021(P > 0.05),rTTP=0.043(P > 0.05),rα=0.039(P > 0.05)。 结论 部分超声造影灌注定量参数能反映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皮质血流灌注改变,与核医学肾图测得的GFR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超声造影定量参数预测超声消融效果的价值。方法对63例子宫肌瘤患者术前行超声造影检查,采用JC型超声消融治疗系统内置灰度测量软件获得子宫肌瘤血流灌注定量参数。术后根据增强MRI分为消融满意组(消融率≥70%)和部分消融组(消融率70%),比较2组造影参数差异,分析造影参数与消融率的关系,并采用ROC曲线评价造影参数对消融效果的预测价值。结果 2组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增强时间(ET)、增强强度(EI)、增强速率(E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T、TTP、ET与消融率呈正相关(P均0.01),EI、ER与消融率呈负相关(P均0.001)。AT、TTP、ET、EI、ER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均0.7,其中ER的预测价值最高(AUC=0.935)。以ER=5.23作为截点值,其预测消融效果的敏感度为80.0%、特异度为95.8%。结论子宫肌瘤的超声消融效果与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存在一定相关性,ER可作为预测消融效果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3.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体外冲击波碎石后肾皮质血流灌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结合时间-强度曲线分析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前后肾皮质血流灌注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诊断为肾结石患者行ESWL,于ESWL前、ESWL后即时分别行CEUS检查。用ACQ软件定量测量碎石靶区肾皮质血流灌注参数值,观察指标为造影剂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达峰强度(PI)及速度参数(β)。结果AT、TTP、β值ESWL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值ESWL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WL后PI值小于ESWL前PI值。结论CEUS定量分析技术能显示ESWL前后肾皮质血流灌注的变化,反映肾的微小损伤,可以成为监测ESWL肾损伤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8):1698-1702
[目的]采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软组织创面血流灌注的改善情况,并探讨该技术的可能作用机理。[方法] 8只免制备背部两处深层软组织缺损创面模型,分别给予间断VSD负压吸引和纱布覆盖,2 d后采用超声造影技术定量分析两组创面床内血流绝对峰值强度(API)、血流增强时间(TTP)、血流增强相对速度(ES)和以曲线下面积表示(AUC)的血流灌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2 d后,VSD组血流绝对峰值增大(P0.05),而纱布组减小(P0.05),VSD组的血流绝对峰值强度显著高于无菌纱布组[(13.43±1.53) dB vs (3.55±0.70) dB,P0.05]。VSD组血流达峰时间(TTP)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P=0.635),而纱布组2 d后TTP显著延长(P0.05),VSD组的TTP显著短于纱布组[(4.20±0.64) s vs (5.34±0.53) s,P0.05]。2 d后VSD组ES较治疗前明显增大(P0.05);而纱布组ES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治疗后VSD组与纱布组比较,VSD组ES明显大于纱布组[(3.27±0.60) m/s vs (0.67±0.14),P0.05]。2 d后VSD组血流灌注量(AUC)增加(P0.05),而纱布组AUC减小(P0.05),VSD组的AUC明显高于无菌纱布组[(247.56±53.75) dB×s vs (64.18±7.91) dB×s,P0.05]。[方论]通过超声造影的定量分析,证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够有效改善创面深层软组织的血液灌注,这可能是该技术修复创面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超声造影手段观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其预后分子标记物雌激素受体(E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间的相关性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确诊的60例IDC患者的92个肿块,根据ER和HER2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分为"-"、"+"、"++"及"+++"组,对比其与超声造影血流动力学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tata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不同ER及HER2表达组间超声造影定量参数比较以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对计量资料经正态性检验及方差齐性检验后采用方差分析;利用等级相关系数分析超声造影参数值与ER及HER2级别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所有统计学分析均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预后标记物ER中各组对比,超声造影参数中AI、DV、AT及TTP数值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其中AI与DV数值变化与组别的递增呈明显正相关,AT与TTP数值变化与组别的递增呈明显负相关;预后标记物HER2中的各组对比,超声造影参数中RS及CT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RS数值变化与组别的递增呈明显负相关,CT数值变化与组别的递增呈明显正相关。结论超声造影血流动力学定量分析与ER及HER2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作为临床IDC诊断的有效补充,尤其能够有效无创观察IDC局部血流灌注情况并对患者的治疗式及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造影评价结直肠癌患者抗血管靶向治疗早期效果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经抗血管靶向药物(FOLFOX+贝伐单抗方案)治疗6个周期,2周为1个周期,治疗结束后按照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 RECIST标准)分为有效组58例与无效组22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2个周期后经超声造影检查,利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软件得出四个血流灌注参数,分别为峰值强度(PI)、达峰时间(TTP)、曲线下面积(AUC)、上升斜率(Pw),记录两组定量参数,分析治疗前、治疗2个周期后定量参数变化百分数,从而判断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抗血管治疗前后PI、TTP、AUC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有效组Pw显著高于无效组(P0.05),治疗2个周期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PI及Pw变化百分数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超声造影定量参数PI及Pw变化百分数在抗血管治疗早期有明显差异,提示超声造影评估早期治疗疗效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超声造影观察兔急性肾衰竭前后肾皮、髓质血流灌注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检测兔急性肾衰竭前后肾皮、髓质血流灌注变化中的应用。方法于家兔后腿肌注50%甘油(12~15ml/kg),建立急性。肾衰竭动物模型,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1天行肾脏灰阶CEUS检查,并对造影的时间-强度曲线(TIC)进行分析,参数包括造影剂到达皮、髓质的时间(AT)、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变化(A)、曲线下面积(Auc)及曲线上升支斜率(p)。结果造模前肾皮质A[(17.36±13.73)dB]和p[(5.38±2.08)dB/s]值均明显高于造模后A[(6.59±4.25)dB]和B[(1.58±1.41)dB/s]值(P〈0.05)。造模前肾皮质TTP[(2.46±1.76)s]和AUC[(329.31±171.70)dBs]值均明显低于造模后TTP[(5.93±4.80)s]和AUC[(722.28±354.14)dBs]值(P〈0.05)。肾皮质AT,肾髓质AT、A、TTP、AUC及8,血肌酐、尿素氮在兔肾衰竭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EUS与血肌酐、尿素氮相比可更早地反映急性肾衰竭后肾皮质血流灌注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运用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测量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SWV)的变化与早期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分期的相关性,探索早期CKD肾皮质声触诊组织定量SWV的参考值范围。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诊断为CKD的患者180例,运用VTQ技术对CKD患者进行SWV值测量;选择无CKD的正常志愿者100例做为对照组,进行SWV值测量。按照肾脏疾病膳食改良实验(modification of diet in renal disease,MDRD)方法依据肌酐清除率将180例CKD患者分为5组,其中CKD 1期组61例,CKD 2期组53例,CKD 3期组56例,CKD4期组6例,CKD 5期组4例。结果 CKD组与对照组的平均SWV值分别是(2.20±0.68)m/s和(2.38±0.84)m/s,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D的分期与SWV值的变化呈一定负相关趋势,但CKD各期的SWV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CKD各组间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后的CKD 1~2期及CKD 4~5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CKD各分期组的肾小球滤过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TQ技术可以测量肾脏的SWV值,SWV值与CKD损害程度差异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r=-0.422,P=0.032),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评价中晚期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60°经直肠腔内超声联合腹部超声造影评估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5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64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参与者,观察治疗前后360°直肠腔内超声和腹部超声造影弹性成像比较肿瘤大小、血管流速、T分期、N分期。结果:治疗后肿瘤前后径、弹力成像评分和应变率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或降低(P<0.05);治疗后患者血流达峰时间(TTP)和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指标水平较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曲线下面积(AUC)和阻力指数(RI)指标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超声检查与术后T分期病理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值=0.612,P<0.001);超声检查与术后N分期病理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值=0.716,P<0.001)。结论:360°经直肠腔内超声联合腹部超声造影在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有较高的准确性,利于对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超声参数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的关系,探索评估肾功能的最佳超声参数。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CKD1~5期肾功能稳定且未进入透析的97例患者,由同一名B超专科医师测量患者双侧肾脏长径、皮质厚度、实质厚度、皮质回声,计算CKD超声积分,并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血生化指标、血红蛋白等。分析各超声参数与e GFR的相关性,并进行多因素分析。绘制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并估计曲线下面积,评估超声参数识别CKD3期(e GFR <60 ml/min)患者的能力。结果:(1)本研究97例患者平均e GFR (50.9±35.7) ml/min,平均肾长(9.62±1.24)cm,平均肾实质厚度(1.51±0.29) cm,平均肾皮质厚度(0.69±0.16) cm,肾皮质回声中位值2,平均CKD超声积分(5.16±3.67)。(2) e GFR与肾脏长径(r=0.756,P <0.01)、实质厚度(r=0.739,P <0.01)、皮质厚度(r=0.715,P <0.01)呈正相关,与皮质回声(r=-0.786,P <0.0...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超声造影(CEUS)评估脓毒症性急性肾损伤(SAKI)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前后肾脏微循环灌注量,探讨其在SAKI患者CRRT后肾脏血流灌注水平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脓毒症患者77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分为非AKI和SAKI两组,其中非AKI患者35例和SAKI患者42例,而SAKI组中分为CRRT与未行CRRT两组,而根据CRRT后肾功能恢复情况再分肾功能好转组和未好转组。所有研究对象均通过超声造影动态分析获取肾脏造影参数:峰值强度(PI)、达峰时间(TTP)、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SAKI组与非AKI组对比PI减弱、TTP延长、AUC减少(P均<0.05),SKAI组CRRT后对比CRRT前PI增强、TTP缩短、AUC增加(P均<0.05),SKAI组CRRT后肾功能好转组和未好转组比较,PI增强、TTP缩短、AUC增加(P均<0.05)。SAKI组中经CRRT后肾功能好转组和非AKI组比较,PI、TTP、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脏超声造影...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血流定量技术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肾脏皮质血流灌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SLE患者21例(SLE组),22名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Philips IU22超声诊断仪测量肾叶间动脉、小叶间动脉阻力指数(RI);以定量分析软件计算反映。肾脏皮质血流灌注的各项指数: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和血管一血流指数(VFI)。并对SLE组与正常对照组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SLE患者肾皮质彩色血流信号较对照组稀疏,血流束纤细,到达皮质边缘的彩色血流信号较正常组减少;SLE患者叶间动脉、小叶间动脉R1值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I、FI、VFI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I、VFI,P〈0.01;FI,P=0.01)。结论SLE患者的肾血流灌注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定量技术为诊断SLE肾损害提供了一种便捷、实时、无创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螺旋CT肾脏灌注参数与肾功能生化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肾灌注成像与肾功能生化检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29例患者行双侧肾脏64层螺旋CT灌注扫描,其中包括泌尿系统结石16例、肾囊肿5例、膀胱炎症4例、慢性肾功能不全4例。分别绘制肾门层面的肾皮、髓质及整体。肾实质的感兴趣区(ROI)的时间-密度曲线(TDC)。根据TDC计算。肾血流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收集灌注前3d患者血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值。分别将SCr和BUN与各部位灌注参数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皮质BF为(171±59)ml/(min·100g)、BV(72±25)ml/100g、MTT(44±57)S、TTP(16±6)S;髓质BF(39±10)ml/(min·100g)、BV(181±82)ml/100g、MTT(305±131)S、TTP(46±8)S;整体实质BF(96±29)ml/(min·100g)、BV(125±51)ml/100g、MTT(165±72)S、TTP(30士5)S。SCr值与。肾皮质BF、BV、MTT、TTP有显著相关性(r=-0.380、0.511、0.674、0.682,P〈0.05),与髓质及整体。肾实质的灌注参数无显著相关性(P〉0.05);BUN值与肾脏各部位的灌注参数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肾皮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能精确反映肾功能,与SCr值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SCT灌注技术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纳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病变患者69例,分为良性组(58例,包括甲状腺腺瘤亚组36例和结节性甲状腺肿亚组22例)及恶性组(11例,均为甲状腺癌);另选取健康志愿者14名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受检者行常规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采用灌注分析软件处理图像,获得时间-密度曲线(TDC)及血流量(BF)、峰值增强程度(PEI)、达峰时间(TTP)和血容量(BV),比较各组间TDC形态及灌注参数差异。绘制各灌注参数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计算各指标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及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对照组TDC以速升速降为主,恶性组TDC以缓升缓降为主,良性组TDC表现为多种类型。恶性组BF和PEI低于对照组和良性组(P均0.05)、BV低于良性组(P均0.05),TTP大于对照组及甲状腺腺瘤亚组(P均0.05)。以0.89ml/(min·g)为界值,BF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度为91.3%,特异度为79.1%,AUC=0.877。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技术可通过测量灌注参数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病变,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实验性睾丸缺血超声表现与再灌注后组织变化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急性单侧睾丸缺血的二维、彩色多普勒(CDU)及超声造影表现与再灌注后睾丸病理变化的相关性。方法:32只大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缺血组(A、B、C组),每组8只。缺血组在超声监测下制成不同程度的单侧睾丸缺血模型,A组,睾丸回声均匀、血流信号轻度减少;B组,睾丸回声不均匀、血流信号明显减少;C组,睾丸出现放射状或小片状低回声、血流信号消失。各组在出现上述声像图变化后予以再灌注。缺血前及再灌注前分别行双侧睾丸超声造影。1个月后观察各组缺血睾丸病理变化。比对分析各组超声表现与生精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超声造影:与对照组比较,A、B组缺血睾丸造影参数到达时间、速度、达峰时间、峰值减半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峰值基础强度差A组无明显差异(P>0.05)、B组有显著差异(P<0.05);C组无造影剂充盈。1个月后缺血睾丸Johnsen评分:与对照组(9.10±0.11)比较,A组(8.70±0.39)无显著差异(P>0.05),B组(6.01±0.88)有显著差异(P<0.05),C组(3.16±1.05)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与CDU相比,超声造影能较好地反映缺血睾丸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睾丸缺血的不同超声表现与再灌注后生精功能明显相关,超声检查能对再灌注后睾丸生精功能的预测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预测与评估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新辅助放化疗(NCRT)疗效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2月至2019年11月期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由临床综合确诊为LARC且拟行NCRT及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患者。在行NCRT前、后分别行1次常规MRI及DCE-MRI检查后实施TME。将术后病理结果肿瘤消退分级评分为0、1、2分者归入NCRT有应答组,3分者则归入NCRT无应答组;另外,其评分0、1分则视为NCRT应答良好组,2、3分者则视为NCRT应答不良组。比较各组间DCE-MRI定量灌注参数包括对比剂容量转换常数(K~(trans))、对比剂回流速率常数(K_(ep))及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_e)及其参数变化率(ΔK~(trans)、ΔK_(ep)、ΔV_e)的差异性,同时绘制定量灌注参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其曲线下面积(AUC)、最佳阈值及其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符合条件的患者41例,其中有应答组27例,无应答组14例;应答良好组11例,应答不良组30例。(1)有应答组和无应答组间各参数比较:NCRT前K~(trans)值及ΔK~(trans)在有应答组高于无应答组(P0.05),而其他指标在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NCRT前K~(trans)值行ROC分析的AUC为0.954,在K~(trans)以0.122/min为最佳阈值时其对应的特异性、敏感度分别为85.7%、96.3%;对ΔK~(trans)值进行ROC分析的AUC为0.709,当ΔK~(trans)以–24.2%为最佳阈值时其对应的特异性、敏感度分别为100%、51.7%。(2)应答良好组和应答不良组间各参数比较:K~(trans)值在NCRT前的应答良好组高于应答不良组(P0.05)而其在NCRT后的应答良好组低于应答不良组(P0.05),ΔK~(trans)和ΔK_e绝对值在应答良好组高于应答不良组(P0.05),而其他指标在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CRT前K~(trans)值进行ROC分析的AUC为0.953,当K~(trans)以0.158/min为最佳阈值时其特异性、敏感度分别为88.7%、90.9%;对ΔK~(trans)、ΔKep进行ROC分析显示,ΔK~(trans)的AUC大于ΔKep(0.952比0.764,Z=2.063,P=0.039),ΔK~(trans)以–38.8%为最佳阈值时其特异性、敏感度分别为76.7%、100%。结论 DCE-MRI检查在预测与评估NCRT用于中低位LARC患者的治疗效果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定量参数K~(trans)及其治疗前后变化率(ΔK~(trans))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与慢性肾脏病(CK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深圳市龙岗区第五人民医院肾内科确诊的120例CKD患者,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成1~5期,另选取健康人群30例(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的血清25(OH)D_3水平及相关实验室指标,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和CKD各期患者的血肌酐(Scr)、eGFR、白蛋白、甲状旁腺素(PTH)、血红蛋白(Hb)、25(OH)D_3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患者随着分期增加,Scr、PTH水平逐渐增加,eGFR、Hb、25(OH)D_3水平逐渐降低;各组间血钙、血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KD 4期、5期患者25(OH)D_3水平不足患者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以及CKD 1期、2期、3期患者(P0.05);CKD 5期患者25(OH)D_3水平不足患者占比显著高于CKD 4期患者(P0.05)。CKD患者25(OH)D_3与Scr、白蛋白、PTH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与eGFR、Hb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结论CKD患者的25(OH)D_3水平较健康人群低,并且与CKD患者肾功能损害程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评分系统在乳腺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100例107个乳腺病变患者行超声造影(CEUS),采用Pearsonχ~2检验、二元logistic分析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基于这些重要的CEUS参数,以良性为1分,恶性为2分建立定性、定量及组合评分系统。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不同分析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病理结果显示良性32例,恶性75例。定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良恶性病变在增强程度、增强顺序、内质性、增强边界、周围血管、直径增大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定量分析显示,恶性病变比良性病变具有更高的峰值强度(PI)、更大的曲线下面积(AUC)和更短的达峰时间(TTP)(P0.05)。定性评分系统比单一的定量CEUS参数具有更高的诊断效率。定性、定量和组合评分系统的AUC分别为0.689、0.566和0.738,Z检验显示,定量评分系统的AUC明显小于其它评分系统。结论:定量评分系统对提高超声造影诊断效能作用不大,而定性评分系统则明显提高了超声造影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能力。定性诊断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超声造影的诊断效果,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肝泡型包虫病(HAE)病灶边缘区超声造影(CEUS)参数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34例(39个病灶)HAE患者,根据常规超声声像图表现分为浸润型、钙化型及液化型HAE,记录各型病灶中心区、边缘区及正常肝组织平均渡越时间(MTT)、达峰时间(TP)、峰值强度(PI)及曲线下面积(AUC)。对术后病灶组织行常规HE染色及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边缘区MVD。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观察各型HAE病灶边缘区MVD与CEUS参数的相关性。结果39个HAE病灶中,浸润型16个、钙化型13个及液化型10个;不同类型病灶边缘区PI、TP、AUC及MT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均为浸润型>钙化型>液化型(P均<0.05);病灶中心区及未受累肝组织的CEUS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种类型病灶边缘区M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4.21,P<0.01),且浸润型>钙化型>液化型(P均<0.05)。液化型、钙化型、浸润型HAE病灶边缘区MVD值均与PI呈正相关(r=0.98、0.97、0.97,P均<0.01);与AUC亦呈正相关(r=0.38、0.43、0.29,P均<0.05),但相关系数r相对较低;与TP及MTT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CEUS定量参数能反映不同类型HAE病灶边缘区微循环及血流灌注情况;浸润型、钙化型、液化型HAE之间,病灶边缘区CEUS定量参数和MVD值均呈递减趋势,PI、AUC均与MVD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确立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儿童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 SWE)与肾组织病理改变的相关性。方法该研究为单中心横断面观察性研究, 纳入2021年1—1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住院经肾活检明确病理诊断的儿童。采用肾脏SWE技术获取肾脏上极、中部和下极的皮质、髓质区杨氏模量(YM皮质、YM髓质)。对肾组织病理进行分级或分类, 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右肾下极YM皮质、YM髓质与肾组织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该研究纳入经肾活检明确病理诊断的儿童110例, 年龄(10.1±3.4)岁(2~17岁), 男性55例(50.0%), 体重指数(20.6±2.4)kg/m2, 平均动脉压(95±24)mmHg。CKD 1期94例(85.4%), 2期和3期各有8例(7.3%)。不同分期CKD患者右肾上极和中部YM皮质、YM髓质以及右肾下级YM髓质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KD 3期患者右肾下级YM皮质[(15.75±3.36)kPa]和YM髓质[(13.50±2.43)k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