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阶段脑梗死患者与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选择101例临床确诊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分成老年ACI组(66例)和中青年ACI组(35例)。选择对照组50例,应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ACI患者和对照组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相对计数。结果①老年脑梗死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8+T和CD19+B细胞百分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和CD4+T细胞百分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T细胞百分率变化不明显(P>0.05)。②中青年脑梗死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CD4+T细胞百分率和CD4/CD8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3+T、CD8+T和CD19+B细胞百分率变化不明显(P>0.05)。③老年ACI组患者与中青年ACI组患者比较:CD8+T和CD19+B细胞百分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T、CD4+T细胞百分率和CD4/CD8比较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ACI患者体内淋巴细胞亚群发生重新分布,尤其老年ACI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显著,这为我们在临床治疗中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Miller-Fisher综合征(MFS)患者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前后T、B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IVIG治疗MFS的免疫学机制。方法选择10例临床确诊的MFS患者,应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MFS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B淋巴细胞相对计数。结果 MFS患者急性期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CD4~+T细胞和CD4/CD8值显著升高(P0.05),CD8~+T和CD19~+B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急性期MFS患者应用IVIG治疗效果显著,并且患者体内淋巴细胞亚群发生了不同程度变化,有助于了解IVIG治疗MFS的免疫学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LC3B的表达与CD68~+小胶质细胞、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量的相关性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检测127例不同级别胶质瘤及40例瘤旁正常组织中LC3B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CD68~+小胶质细胞、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数量,分析其相关性及意义。结果 (1)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LC3B的表达在瘤旁正常组织、低级别胶质瘤及高级别胶质瘤中呈不同程度的升高,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CD68~+小胶质细胞、CD4~+和CD8~+T淋巴细胞在胶质瘤中的数量明显高于瘤旁正常组织(P0.05),且高级别胶质瘤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P0.05)。(3)LC3B的表达与CD68~+小胶质细胞、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数量在不同级别胶质瘤中均呈正相关,低级别胶质瘤中相关系数分别为0.466、0.599、0.537,高级别胶质瘤中相关系数分别为0.657、0.608、0.561。(4)胶质瘤中LC3B的表达及CD68~+小胶质细胞、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数量均与肿瘤的大小有关(P0.05)。结论在胶质瘤组织中LC3B、CD68~+小胶质细胞、CD4~+和CD8~+T淋巴细胞均呈高表达,且LC3B的表达与CD68~+小胶质细胞、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数量呈正相关,LC3B可能是影响胶质瘤细胞免疫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Apo)E拟肽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脑脊髓CD4+、CD8+T淋巴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C57BL/6J雌性小鼠随机分成EAE组、EAE治疗组、正常对照组、正常治疗组;采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制备的完全抗原诱导EAE模型小鼠.免疫诱导次日,EAE治疗组和正常治疗组小鼠每隔2d皮下注射ApoE拟肽,EAE组和正常对照组小鼠皮下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免疫诱导后各组每日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35 d后用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小鼠脑脊髓CD4+T细胞、CD8+T细胞的表达.结果 EAE治疗组NDS的峰值及终末评分显著低于EAE组(均P<0.05).与正常对照组及正常治疗组比较,EAE组大脑、脑干和脊髓中CD4+T细胞数明显增高,大脑CD8+T细胞数明显增高(均P<0.05).EAE治疗组小鼠大脑、脑干、脊髓组织CD4+T细胞表达显著低于EAE组(均P<0.05);两组间CD8+T细胞表达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poE拟肽可抑制CD4+T细胞的表达,减轻免疫炎症反应,对EAE小鼠有神经保护作用;而对CD8+T细胞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的作用,研究瑞舒伐他汀钙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选取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42例为治疗组,以42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治疗组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治疗组21例和安慰剂对照组21例。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变水平。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6.67±0.79)%比较,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3.41±0.67)%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瑞舒伐他汀钙干预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前(3.38±0.64)%及安慰剂组(3.42±0.56)%比较,治疗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6.02±0.84)%显著性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降低,瑞舒伐他汀钙可能通过上调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起到免疫调节作用,从而达到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GC)对多发性硬化(M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80和CD4+CD25+T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1例MS急性期患者GC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CD80和CD4+CD25+T细胞阳性率,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比较MS患者治疗前后扩展功能障碍状况量表(EDSS)评分的变化。结果MS患者急性期外周血淋巴细胞CD80的阳性率[(5.031±1.782)%]较正常对照组[(6.436±2.035)%]明显下降(P<0.05),经GC治疗后CD80的阳性率[(6.467±1.882)%]明显增高(P<0.01);CD4+CD25+T细胞阳性率治疗前后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EDSS评分[(3.64±1.79)分]较治疗前[(4.26±1.68)分]明显下降(P<0.01)。结论GC可上调MS患者淋巴细胞CD80的表达,抑制细胞免疫,促进MS病情缓解。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的特点,探讨其与神经梅毒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神经梅毒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分为无症状神经梅毒组、早期神经梅毒组与晚期神经梅毒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集外周血,运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神经梅毒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神经梅毒患者的CD3~+CD8~+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梅毒患者NK细胞数量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无症状神经梅毒患者的CD3~+T细胞与CD3~+CD8~+T细胞数显著高于早期神经梅毒患者和晚期神经梅毒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梅毒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与NK细胞减少与神经梅毒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Foxp3~+CD4~+CD25~+调节性T细胞(Foxp3~+CD4~+CD25~+Treg)与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及连接素抗体(Titin-Ab)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揭示MG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2例MG患者以及2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AChRAb和Titin-Ab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两组外周血中CD4~+CD25~+Treg的比例及其表达Foxp3的比例。结果 MG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比例[(2.9±0.52)%]与健康对照组[(3.12±0.51)%]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D4~+CD25~+Treg细胞Foxp3表达比例为(37.24±9.57)%,低于健康对照组[(58.60±4.91)%](P0.01)。MG组CD4~+CD25~+Treg表达Foxp3比例与AChRAb、Titin-Ab水平[分别为(0.232±0.060)和(0.170±0.035)pg/mL]均呈负相关(r=-0.449,P0.05;r=-0.691,P0.01)。结论 Foxp3~+CD4~+CD25~+Treg细胞数目减少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缺陷是MG发病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研究心源性脑栓塞患者阿托伐他汀使用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了解他汀类药物对心源性脑栓塞的免疫和炎症方面的影响,以探讨他汀类药物治疗脑栓塞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47例临床诊断为心源性脑栓塞患者,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在脑梗死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晚口服阿托伐他汀钙胶囊20mg·d-1,对照组则仅采用脑梗死常规治疗,共12w,治疗前后测定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hs-CRP;并且根据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进行效果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hs-CRP值无明显差别,治疗后治疗组CD4+T、CD4+/CD8+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D8+T、hs-CRP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调节心源性脑栓塞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活性,降低hs-CRP,且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能够有效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梗死(CI)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127 low调节T细胞及CD16+、CD56NK细胞的百分比变化及两者在CI患者免疫反应中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急性CI患者(发病2d)外周血中CD4+、CD25+、CD127 low调节T细胞及CD16+、CD56NK细胞的表达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CI患者(发病2d)外周血中的CD4+、CD25+、CD127 low调节T细胞的表达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而CD16+、CD56NK细胞的数量则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CI患者发病2d,CD16+、CD56NK细胞表达水平上升,而CD4+、CD25+、CD127 low调节性T细胞表达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说明CD4+、CD25+、CD127 low调节性T细胞和CD16+、CD56NK细胞是促进CI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协同刺激分子OX40表达及其对FoxP3+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调控作用,初步探讨OX40在MG免疫学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流式细胞技术检测42例MG患者及38名健康对照的外周血OX40+CD4+T细胞、FoxP3+CD4+CD25+Treg表达水平,比较OX40表达在MG患者不同临床疾病状态、Osserman分型、临床绝对评分、胸腺病理类型等情况下的差异,并分析OX40对FoxP3+CD4+CD25+Treg细胞的影响.结果 (1) MG患者外周血OX40+CD4+T细胞占淋巴细胞百分比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2)MG患者OX40+CD4+T细胞百分比在发作或加重期高于缓解期(P<0.05);在临床绝对评分呈中、重度患者OX40+CD4+T细胞百分比高于轻度患者(均P<0.05);Osserman Ⅱ、Ⅳ型患者OX40+CD4+T细胞百分比高于Ⅰ型患者(均P<0.05);胸腺增生及胸腺瘤患者OX40+CD4+T细胞百分比高于胸腺正常患者(P<0.05,P<0.01).(3)MG患者外周血OX40+CD4+T细胞百分比与FoxP3+CD4+CD25+Treg细胞百分比呈负相关(r=-0.843,P=0.01).结论 协同刺激分子OX40参与MG发病,可能通过抑制FoxP3+CD4+CD25+Treg细胞生成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中负性协同刺激分子programmed death-1( PD-1)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MG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45例MG患者和33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PD-1及其配体PD-L1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浆中可溶性PD-1的水平。结果 (1)MG患者表达PD-1的CD4+T淋巴细胞比例增加,CD14+PD-L1+的单核细胞比例增加,但在不同性别及眼肌型与全身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胸腺异常MG患者中CD4+PD-1+T细胞增加,CD14+ PD-L1+的单核细胞比例减少;早发型MG患者(年龄<40岁)CD4+PD-1+T淋巴细胞比例明显低于晚发型(年龄≥40岁)。(2)MG患者血浆中sPD-1浓度为(6.92 +0.72) n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3.28±0.42) ng/ml,但在性别、MG眼肌型与全身型不同类型间和有无胸腺异常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sPD-1与发病年龄呈负相关(r=-0.526,P=0.000)。结论 PD-1及PD-L1途径参与了MG的发病,异常升高的sPD-1可能干扰了正常的细胞膜上PD-1与PD-L1的结合,从而促使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3.
背景:肾移植后T淋巴细胞降低就容易发生感染,肺部是主要靶器官,因此如何控制肺部感染,尤其是重症肺炎,成为改善肾移植患者预后关键所在。 目的:探讨在肾移植后未发生肺部感染之前,根据监测到T淋巴细胞水平降低,予用免疫球蛋白预防肺部感染的作用。 方法:纳入肾移植后半年内患者3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原有的免疫抑制剂。治疗组加用免疫球蛋白0.2 g/(kg•d),2次/d,临床观察肺部感染发生率,移植肾功能和T淋巴细胞水平。 结果与结论:免疫球蛋白治疗组普通肺炎和重症肺炎发生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CD4+T淋巴细胞水平和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明显上升(P < 0.01),动态观察两组7,14,21 d CD4+T淋巴细胞的亚群数目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01),而肾功能无变化。结果提示,免疫球蛋白能提高肾移植后患者T淋巴细胞水平,恢复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感染能力,从而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在全身型MG患者急性期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3例全身型MG患者和34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Tfh细胞亚群CXCR5~+CD4~+T、CD45RO~+CXCR5~+CD4~+T、CD45RA~+CXCR5~+CD4~+T、ICOS~+CXCR5~+CD4~+T和PD-1~+CXCR5~+CD4~+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采用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cell based assay,CBA)技术检测MG组及对照组血清中IL-17A、IFN-γ、IL-4、IL-21的含量。应用ELISA技术检测MG组及对照组血清中IL-22的含量。根据QMGs(the quantitative myasthenia gravis score,QMGs)对纳入研究的MG患者进行评分,QMGs反映了MG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结果 MG组外周血中的循环Tfh细胞(ICOS~+CXCR5~+CD4~+T和PD-1~+CXCR5~+CD4~+T)较对照组增高(P=0.016,P0.001),且PD-1~+CXCR5~+CD4~+T细胞与MG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正相关(r=0.405,P=0.019)。MG组血清IL-21、IL-17A、IFN-γ的含量较对照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07,P=0.016,P=0.007);MG组血清IL-4的含量较对照组略有增多,IL-22含量较对照组略有减少,但均无统计学意义。MG组IL-4含量QMGs呈负相关,差异具有显著性(r=-0.393,P=0.024)。结论 MG急性期ICOS~+和PD-1~+的循环Tfh细胞可能促进MG发病;IL-21、IFN-γ、IL-17A同样可能促进MG发病;IL-4可能对MG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级别胶质瘤患者CD8+CD28-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变化。方法良性及恶性胶质瘤患者各15例,并选择同年龄段1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CD8+CD28-调节性T细胞,及其胞内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百分含量。结果胶质瘤患者的CD8+CD28-调节性T细胞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人,且高级别患者明显高于低级别者(P<0.05);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IL-10及TGF-β1同样明显高于健康组及低级别组(P<0.05)。结论 CD8+CD28-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增多及功能的增强,可能是胶质瘤的一个重要免疫学机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CD4~+CD28~-T淋巴细胞亚群、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在不同类型脑梗死中的含量变化,以及其与颈动脉斑块性质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CD4~+CD28~-T细胞、TNF-α、VCAM-1在脑梗死患者发病中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8月~2019年4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采用流式细胞仪和ELISA方法将57例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和43例急性小动脉型脑梗死患者以及40例健康对照患者的外周血CD4~+CD28~-T淋巴细胞、TNF-α以及VCAM-1进行检测,分析CD4~+CD28~-T淋巴细胞、TNF-α及VCAM-1水平在不同组之间的变化。57例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通过颈动脉彩超得出47例颈内动脉斑块患者,其中19例稳定斑块组和28例不稳定斑块组,分析CD4~+CD28~-T淋巴细胞、TNF-α、VCAM-1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斑块稳定性的关系,并通过散点图判断其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CD4~+CD28~-T淋巴细胞和TNF-α水平高于小动脉型肠梗死患者,两组的CD4~+CD28~-T淋巴细胞、TNF-α、VCAM-1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三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不稳定斑块组CD4~+CD28~-T淋巴细胞、TNF-α及VCAM-1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所有急性脑梗死患者的CD4~+CD28~-T淋巴细胞与TNF-α以及VCAM-1之间呈线性相关。结论当发生急性脑梗死时,患者外周血中CD4~+CD28~-T淋巴细胞、TNF-α、VCAM-1水平在急性期增高,并且CD4~+CD28~-T淋巴细胞、TNF-α、VCAM-1主要参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不稳定斑块的形成,CD4~+CD28~-T淋巴细胞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分别与TNF-α、VCAM-1存在相关性,因此在脑梗死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应用静脉大剂量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进一步探讨IVIG治疗GBS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31例临床确诊的GBS患者,以治疗前后作为自身对照,根据治疗效果评定为效优组和效劣组,应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GBS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相对计数.结果 ①GBS患者急性期治疗后CD8+T细胞(28.77%±11.02%)和CD4+CD29+T细胞百分率(56.71%±12.44%)较治疗前(分别为31.84%±12.35%、62.40%±12.72%)显著降低(t=2.995、3.919,P<0.05),CD4+/CD8+值和CD4+CD45RA+T细胞百分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t=2.368、3.860,P<0.05),但治疗前后CD3+T细胞和CD4+T细胞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效优组CD8+T细胞和CD4+CD29+T细胞百分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2.144、3.343,P<0.05),CD4+/CD8+值和CD4+CD45RA+T细胞百分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t=2.159、3.277,P<0.05),效劣组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在治疗前后未发生明显变化.③在本组资料中,IVIG治疗急性期GBS 2周内的显效率为61.29%(19/31),无死亡病例.结论 急性期GBS患者在IVIG治疗前后发生了不同程度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改变,为探讨GBS的发病机制及IVIG治疗GBS的机制提供了免疫学基础;IVIG治疗效果好,能够有效抑制病情进展,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地黄合剂(DHHJ)在多发性硬化(MS)患者中发挥的双向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机制. 方法 将40例M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激素治疗组(n=20)与激素治疗+DHHJ组(n=20),根据组名采取相应治疗.另设20例排除免疫系统疾病及感染类疾病的外科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用EUSA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观察对象脑脊液(CSF)和外周血中胶质原纤维酸性蛋I~(GFAP)和S100B的含量及CD4+细胞,CD8+细胞数目.用下肢功能状态的评分(AD、延展残疾状态评分(EDSS)、上肢功能状态评分(9HPT)对MS患者进行临床评分并分析其与GFAP、S100B之间的关系.随访MS患者的复发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MS组CSF中GFAP和S100B表达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与MS患者的AI、9HPT评分存在相关关系.DHHJ+激素治疗组与激素治疗组患者CSF中GFAP和S100B含量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DHHJ+激素治疗组MS的复发次数与激素治疗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MS患者的外周血和CSF中出现CD4+细胞明显增多,CD8+细胞明显减少;CSF中更明显.给予不同的治疗后.CD4+细胞数目减少.CD8+细胞数目增多,DHHJ+激素治疗组与激素治疗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DHHJ 一方面能够影响MS患者CSF中GFAP和S100B的表达,抑制胶质细胞的激活,达到抗炎性反应作用;另一方面DHHJ还可以通过上调免疫抑制性CD8+细胞的数目,下调免疫辅助性CD4+细胞,发挥调节免疫平衡作用,最终达到双向治疗MS的作用,减少MS患者复发的次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特发性多发性肌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共刺激分子CD28、CD152、CD80、CD86表达,进一步分析共刺激分子与疾病的关系。方法研究分三组,即健康对照者(HC,n=5)、特发性多发性肌炎组(IPM,n=8)和肌营养不良组(MD,n=8),后两组患者均经肌肉活检酶组织化学确诊。三组患者均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CD4、CD8、CD4+CD28+、CD8+CD28+、CD152、CD80、CD86表达,并计算出CD4+CD28-、CD8+CD28-表达。结果与HC组比较,IPM组CD4+CD28+表达降低(31.9±6.6 vs 39.5±6.9,P〈0.05),其所占CD4+T细胞的百分率亦明显下降(92.2%±6.2% vs 98.1%±0.7%,P〈0.05),与之相反的是CD4+CD28-表达明显升高(2.0±1.8 vs 0.6±0.2,P〈0.05)。IPM组CD4、CD8表达及CD8+CD28+/CD8百分比与HC组无明显差异,CD8+CD28-表达则呈上升趋势。IPM组CD152较HC组明显升高(18.5±13.8 vs 7.1±1.2,P〈0.05),各组间CD80表达无明显差异,CD86以IPM组最高(6.8±1.9 vs 4.6±1.7,P〈0.05)。结论IPM患者外周血CD4阳性的T细胞表面的CD28表达下降,但CD152和CD86表达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 (MG)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cl 2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流式细胞仪双标记免疫荧光方法测定 4 7例临床确诊的MG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Bcl 2蛋白表达和CD3 T细胞Bcl 2蛋白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 (MFI)。结果  ( 1)MG组外周血CD3 、CD4 、CD8 T淋巴细胞和CD19 细胞Bcl 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CD3 T细胞蛋白表达Bcl 2的MFI( 0 .572± 0 .177)亦明显高于对照组 ( 0 .170± 0 .147) (P <0 .0 1)。 ( 2 )MG组外周血CD3 、CD4 、CD8 T淋巴细胞及CD19 细胞的Bcl 2蛋白表达与年龄无明显相关 ,而与临床严重程度绝对评分密切相关 (r=0 .63、0 .65、0 .61、0 .78,P <0 .0 5)。CD3 T细胞蛋白表达的MFI与MG患者病程相关密切 (r=0 .62 ,P <0 .0 1)。 ( 3)免疫抑制治疗后MG组临床严重程度绝对评分与淋巴细胞亚群Bcl 2蛋白表达、CD3 T细胞蛋白表达的MFI同步地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 (P <0 .0 1)。结论 外周血淋巴细胞Bcl 2蛋白异常表达对MG发病及临床症状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