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研究海绵共生真菌Chaetomium globosum HXL-1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其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NMR、MS等多种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方法评价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从该菌株发酵液的醋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甲氧基-3,5-二甲基-6-(2-甲基丁酰基)-2氢-2-吡喃酮(1)、吡啶并戊二烯(2)、1-脱乙酰基-吡啶并戊二烯(3)、7-脱乙酰基-吡啶并戊二烯(4)、大黄素-8-甲醚(5)、8-羟基-1,3-二甲氧基-6-甲基蒽醌(6)、cytoglobosins D(7)、isochaetoglobosin D(8)、球毛壳菌素E(9)、球毛壳菌素Vb(10)、monohydroxyisoaflavinine(11)、aflavazole(12)、烟曲酶毒素C(13)、chaetoviridin B(14)、杀锥曲菌素(15)、oxidized-nodulisporic acid B(16)。结论化合物1是吡喃酮类新化合物;化合物7~13为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化合物1、11、12为首次从球毛壳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8、15对选定的人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体外抗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2.
美登木内生真菌产抗癌物质球毛壳甲素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目的 通过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筛选产生抗癌成分的菌株。方法 从美登木(Maytenus hookeri)茎、叶中分离内生真菌,对其发酵产物经活性跟踪(抑菌实验),其活性成分用薄层色谱、柱色谱纯化及活性跟踪,再经质谱及核磁共振光谱分析确定结构。结果 从美登木中分离筛选到一株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98M-6,其产生抗癌化合物球毛壳甲素(chaetoglobosinA)。结论 美登木内生真菌中,有的内生真菌可产生与宿主所产的美登素(maytensine)不同的抗癌物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一株小蓟内生旋丝毛壳菌(Chaetomium bostrychodes)次级代谢产物化学结构及生物活性进行研究。方法:利用柱层析、Sephadex-20、HPLC等方法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经核磁共振波谱、高分辨质谱技术并结合参考文献确定化合物结构,采用二倍稀释法检测化合物的抗菌活性。结果:从上述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9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aurasperone A (1)、fonsecinone A (2)、granulolactone(3)、4-hydroxyphenylacetone(4)、latifolicinin C (5)、p-hydroxybenzoic acid ethylester(6)、p-hydroxybenzoic acid(7)、phallac acid A (8)、1,2,4-benzenetriol(9),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菌种中分离得到。对这些化合物的抗临床耐药细菌和植物病源真菌活性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均无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滇牡丹内生真菌PR35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并对其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形态学观察结合ITS rDNA序列分析法进行菌种鉴定;应用多种柱色谱方法对其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并依据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菌株PR35鉴定为长梗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从菌株PR35的发酵产物中分离获得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2,6-dihydroxyphenyl)-3-hydroxybutan-1-one(1),1-(2,6-dihydroxyphenyl)propan-1-one(2),1-(2,4,6-trihydroxyphenyl)butan-1-one(3),4-methoxy-1-naphthol(4)和啤酒甾醇(5),其中化合物1~3对灰葡萄孢、燕麦镰孢和紧密单孢枝霉显示明显的抗真菌活性。结论:内生真菌长梗木霉首次从滇牡丹植物中分离获得,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滇牡丹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4为首次从微生物发酵产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土茯苓内生芒果球座菌Guignardia mangiferae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反相硅胶柱、凝胶柱和制备薄层色谱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以神经胶质瘤细胞SF-268、乳腺癌细胞MCF-7、大细胞肺癌细胞NCI-H460为供试细胞株,采用SRB法对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从土茯苓内生芒果球座菌的100 L液体发酵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其中10个化合物,分别为15-hydroxyl tricycloalternarene 5b(1)、guignardiaene D(2)、guignardiaene C(3)、guignardone A(4)、guignardone B(5)、3-(4-甲苯氧基)-丙酸(6)、2,4-壬二醇(7)、麦角甾酮(8)、酪醇(9)、对羟基苯甲醛(10)。杂合萜类化合物1~5对SF-268细胞具有选择性的抑制作用,化合物6、7对MCF-7细胞具有选择性的抑制作用。结论化合物6~10均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得到,其中化合物6、7为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6.
张红  毛伟业  刘霞  金璐  李圣宇  傅惠英  寿旗扬 《中草药》2023,54(12):3771-3776
目的 研究人参Panax ginseng内生真菌强壮土赤壳菌Ilyonectria robusta RSA2004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以期发现具有抗乳腺癌活性的化合物。方法 该菌大米固体发酵的95%乙醇水提取物经硅胶、SephadexLH-20凝胶及HPLC等多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核磁共振、质谱、圆二色谱(electronic circular dichroism,ECD)、计算ECD等手段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评价化合物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细胞毒性。结果 从人参内生真菌强壮土赤壳菌RSA2004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强壮土赤壳菌内酰胺A(1)、根赤壳菌素(2)、单青霉素I(3)和单青霉素IV(4)。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3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增殖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半数抑制浓度为(9.37±3.1)、(5.13±2.5)μmol/L。结论 化合物1为新的生物碱类化合物,命名为强壮土赤壳菌内酰胺A;化合物1和3对MDA-MB-231细胞增殖有较强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7.
张鑫  齐博文  杨洪芸  江芳芳  丁宁  吴云  刘晓  屠鹏飞  史社坡 《中草药》2018,49(11):2496-2501
目的研究蛇足石杉内生真菌Penicillium chrysogenum MT-12经固体发酵培养后的代谢产物。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IR、MS、NMR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利用体外模型进行抗炎、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筛选。结果从P.chrysogenum MT-12固体发酵培养后的代谢产物中共分离鉴定8个二苯醚类化合物,分别为黄青霉内酯A(1)、黄青霉内酯B(2)、talaromyone A(3)、isopenicillide(4)、penicillide(5)、hydroxypenicillide(6)、purpactin A(7)、黄青霉内酯C(8)。结论化合物1、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为首次从青霉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8为首次从产黄青霉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NO产生有一定抑制活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72.6±2.3)、(41.2±1.4)μmol/L,而所有化合物在100μmol/L时对乙酰胆碱酯酶不显示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恒山黄芪内生真菌Rhizopus sp.的次生代谢产物的类别。方法:通过组织学的方法从恒山黄芪中分离到AR02,真菌的鉴定采用形态学法结合分子生物学法,内生真菌大量发酵采用固体培养的方法,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采用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法结合HPLC进行分离纯化,分离到的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通过理化分析测定结合光谱分析进行鉴定。结果:从黄芪根部分离到的内生真菌AR02被鉴定为根霉属Rhizopus sp.,从该菌株的固体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结构鉴定,分别为色胺酮(1),lawsaritol A(2),曲菌酸(3),trypacidin(4),monomethylsulochrin(5),emodin 8-Omethylether(6)和cannabifolactone A(7)。结论:化合物1~3,6和7均为首次从恒山黄芪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且黄芪内生真菌Rhizopus sp.的次生代谢产物呈现出多个类别,可以作为活性物质的新来源。  相似文献   

9.
一株毛壳属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富乾  蒋捷  马浩然  程璐  张耕 《中草药》2017,48(7):1298-1301
目的研究一株毛壳属内生真菌Chaetomium sp.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采用硅胶、凝胶和半制备等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发酵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hetoseminudin B(1)、gonytolide C(2)、chaetone D(3)、1H-indole-3-carbaldehyde(4)、1H-吲哚-3-羧酸(5)、indole-3-methylethanoate(6)、3R*,4R*-二羟基-3-甲基戊烷-2-酮(7)、大黄素(8)、3β,5α,9α-trihydroxy-(22E,24R)-ergosta-7,22-dien-6-one(9)、(3β,5α,6β,22E)-6-methoxyergosta-7,22-diene-3,5-diol(10)。结论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该菌种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拟茎点霉属真菌福士拟茎点霉Phomopsis fukushii发酵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凝胶及RP-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化合物,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福士拟茎点霉发酵产物中分离到4个异戊基二苯醚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4-(3-羟基-5-甲基苯氧基)-2-甲氧基-6-甲基苯]-3-甲基丁基-3-烯-2-酮(1)、diorcinol C(2)、diorcinol D(3)和diorcinol E(4)。对化合物1进行抗菌活性筛选,发现其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株的MIC_(90)值为(54±4)μg/mL。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拟茎点二苯醚A;化合物2~4为拟茎点属真菌中首次发现的异戊基二苯醚类化合物,化合物1具有突出的抗菌活性,接近阳性对照左氧氟沙星的MIC_(90)值。  相似文献   

11.
刁克鹏  李伟  向康林  赵琳  戴胜军 《中草药》2020,51(15):3845-3849
目的研究黄果茄Solanum virginianum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高效制备薄层对黄果茄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其化学结构进行阐明。结果从黄果茄中发现并鉴定12个化合物,分别为5-羟基-8-甲氧基-6,7-亚甲二氧基黄酮(1)、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2)、秦皮素(3)、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4)、5-羟基-4′,6,7-三甲氧基黄酮(5)、二氢阿魏酰酪胺(6)、反式-N-对羟基香豆酰酪胺(7)、5,3′-二羟基-6,7,4′-三甲氧基黄酮(8)、N-[2-(3,4-二羟基苯基)-2-羟乙基]-3-(4-甲氧基苯基)丙-2-烯酰胺(9)、N-反式香豆酰基章鱼胺(10)、5,7,4′-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11)、5,7,4′-三羟基-8-甲氧基黄酮(12)。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黄果茄酮;化合物2~12为首次从黄果茄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耳叶牛皮消水溶性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宝  姚成芬  汪洋  蒋礼  马雪  孙佳  张桂青  李勇军 《中草药》2018,49(4):786-790
目的对耳叶牛皮消Cynanchum auriculatum水溶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综合运用D-101大孔树脂柱色谱、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MS、NMR等现代波谱学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耳叶牛皮消水溶性部位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莨菪亭(1)、异秦皮啶(2)、去乙酰基萝藦苷元(3)、吐叶醇(4)、4,4-二甲基庚二酸(5)、异落叶松脂素(6)、3-羟基吡啶(7)、3-羟基-2-甲基吡啶(8)、5-羟基-2-羟甲基吡啶(9)、2-甲基-6-(2′,3′,4′-三羟基丁基)吡嗪(10)、kiwiionol(11)、picein(12)、腺苷(13)、cynanoneside B(14)、cynanoneside A(15)。结论化合物1~2、4~13均首次从鹅绒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广防风中苯乙醇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一  叶彩云  赵勇 《中草药》2017,48(19):3941-3944
目的研究广防风Anisomeles indic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ODS柱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广防风全草的乙醇提取物中提取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其中7个为苯乙醇类化合物:广防风苷A(1)、圆齿列当苷(2)、毛蕊花糖苷(3)、肉苁蓉苷D(4)、3′-O-methyl isocrenatoside(5)、isocrenatoside(6)、山橘脂酸(7);3个为酚酸类化合物:香草酸(8)、咖啡酸(9)、阿魏酸(10)。结论化合物4~7为首次从广防风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深入研究油茶枯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手段对油茶枯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采用现代波谱手段鉴定其结构;并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 7建立体外炎症筛选模型,评价其抗炎活性,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科学依据。结果:从油茶枯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获得10个化合物,其中8个为酚酸类化合物,2个为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对羟基苯甲酸(1),原儿茶酸(2),没食子酸(3),没食子酸甲酯(4),没食子酸乙酯(5),异香草酸(6),3,4-二羟基苯甲酸乙酯(7),2-(3',4'-二羟苯基)-1,3-胡椒环-5-醛(8),槲皮素(9),芦丁(10),其中化合物4~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上述化合物对LPS诱导巨噬细胞RAW264. 7产生炎症因子NO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剂量依赖性明显,其中化合物8的活性最强。结论:油茶枯中的酚酸和黄酮类化合物在抗炎药物的开发、应用上具有良好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武瑞芳  宣利江 《中草药》2021,52(6):1549-1554
目的研究大果藤黄Garcinia pedunculata果实的化学成分,以期发现新的活性化合物。方法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Chromatorex C18、Diol silica gel、MCI gel CHP-20P以及反相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各种现代色谱分离技术进行系统的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大果藤黄中共分离得到11个香豆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5-羟基-7-甲氧基-8-(2-羟基-3-甲基-3-丁烯-1-基)-2H-1-苯并吡喃-2-酮(1)、(S)-5-羟基-7-甲氧基-8-(2-羟基-3-乙氧基-3-甲基丁基)-2H-1-苯并吡喃-2-酮(2)、异欧前胡素(3)、橙皮油内酯(4)、(-)-3′-乙基-橙皮内酯水合物(5)、(+)-2′-羟基-异蛇床子素(6)、(+)-2′-乙酰基-3′-羟基-蛇床子素(7)、(-)-yuehgesin B(8)、异橙皮内酯(9)、(-)-橙皮内酯水合物I(10)、(-)-橙皮内酯水合物(11)。结论化合物1、2是新香豆素类化合物,命名为(S)-5,2′-二羟基-异...  相似文献   

16.
向康林  韩庆通  赵琳  戴胜军 《中草药》2019,50(24):5917-5923
目的 研究粘毛黄芩Scutellaria viscidul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高效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对粘毛黄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其化学结构进行阐明。结果 从粘毛黄芩全草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2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1)、白杨素(2)、5,7-二甲氧基黄酮(3)、5,7,4''-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4)、5,7,4''-三羟基黄酮(5)、5,7,2''-三羟基-8-甲氧基黄酮(6)、5,7-二羟基-8,2''-二甲氧基黄酮(7)、5,7,2''-三羟基-6-甲氧基二氢黄酮(8)、5-羟基-6,7,8-三甲氧基黄酮(9)、5,6,7-三甲氧基黄酮(10)、3,5-二甲氧基-6,7-亚甲二氧基黄酮(11)、5,2''-二羟基-7,8,6''-三甲氧基黄酮(12)、5,2''-二羟基-7,8,6''-三甲氧基二氢黄酮(13)、5,7-二甲氧基二氢黄酮(14)、7-甲氧基白杨素(15)、2''-羟基-5,7,8-三甲氧基黄酮(16)、阿魏酸(17)、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18)、对羟基苯甲醛(19)、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20)、6-甲氧基-7-羟基香豆素(21)、6,7-二羟基香豆素(22)。结论 化合物13~16182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王俊林  张炜  尚宇欣  李文博  唐璐  朱怡  赵伟伊  苏艳芳 《中草药》2023,54(10):3049-3053
目的 研究肉果草Lancea tibetica的化学成分。方法 综合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NMR谱、MS谱等数据进行结构鉴定。采用斑马鱼炎症模型进行抗炎活性评价。结果 从肉果草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对新的四氢呋喃型木脂素苷类化合物(1a和1b)和已知化合物肉果草苷(2)。结论 化合物1a和1b为新化合物,是1对能发生差向异构的、不可分的化合物,分别命名为肉果草苷A(1a)、肉果草苷B(1b),且具有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18.
唐本钦  陆建林  孙建博 《中草药》2017,48(12):2371-2374
目的研究海南狗牙花Ervatamia hainanensis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及制备型HPLC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海南狗牙花枝叶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4个木脂素类成分,分别鉴定为threo-7-O-ethylguaiacylglycerol-8-O-4′-(coniferyl alcohol)ether(1)、threoguaiacylglycerol-8-O-4′-(coniferyl alcohol)ether(2)、erythro-guaiacylglycerol-8-O-4′-(coniferyl alcohol)ether(3)、去氢二松柏醇(4)。结论化合物1为1个新的8-O-4′-木脂素类成分,命名为海南狗牙花脂素A(1);化合物2~4为首次从狗牙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决明属植物光叶决明Cassia floribunda茎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MCI、RP-18、TLC、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光叶决明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决明顺反二聚苯丙素(1)、反式对羟基肉桂酸乙酯(2)、shonanin(3)、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1,6,8-三羟基-3-甲基蒽醌(5)、2,5-二甲基-7-羟基-色原酮(6)、2-(2′-羟丙基)-5-甲基-7-羟基色酮(7)、4′,7-二羟基-5-甲氧基黄酮(8)、柯伊利素(9)、山柰酚(10)、芹菜素(11)、3-甲氧基槲皮素(12)、6-demethoxycapillarisin(13)、7,4′-二羟基黄酮(14)、木犀草素(15)、butin(16)、甘草素(17)和圣草酚(18)。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苯丙素类化合物;化合物2~18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4、8、9、11、13、14、16~18为首次从决明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桂枝茯苓胶囊内容物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和活性筛选。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应用波谱数据解析鉴定化合物结构;对分离得到化合物进行原代小鼠子宫平滑肌细胞的钙离子内流作用的活性筛选。结果 从桂枝茯苓胶囊内容物正丁醇层分离得到5个没食子酰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O-没食子酰蔗糖苷(1)、4''-O-没食子酰蔗糖苷(2)、6''-O-没食子酰蔗糖苷(3)、1''-O-没食子酰蔗糖苷(4)、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5)。结论 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复方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5均有抑制原代小鼠子宫平滑肌细胞的钙离子内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