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目的揭示叶酸水平降低对血糖和脑梗死TOAST分型影响。方法选择叶酸水平降低合并脑梗死的患者191例,叶酸水平正常合并脑梗死的患者186例。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脑梗死分型的不同特征、病灶分布、血管狭窄的特点。结果与叶酸正常脑梗死组相比,叶酸降低脑梗死组空腹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两组患者的TOAST分型的心源性栓塞、大动脉粥样硬化和小动脉闭塞亚型对比中,头颈部血管狭窄或闭塞数目对比中,颅内动脉和颅外动脉各节段狭窄或闭塞的比例对比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叶酸正常脑梗死组是发生2型糖尿病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血清叶酸水平降低的脑梗死患者体内有着较好的糖代谢状况。叶酸水平降低对脑梗死的TOAST分型、颅内颅外血管狭窄的分布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率和分布特点,以及与动脉硬化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有无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将1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组和无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组。分析颅内动脉狭窄的比例和各支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比例,分析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比例;比较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饮酒、血脂、血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红蛋白等危险因素的差异;分析各支动脉狭窄或闭塞与以上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 122例研究对象中,有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55例(45.1%),其中有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36/55例(65.4%),多支动脉狭窄51/55例(92.7%)。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组的年龄(67.29±10.92)岁大于无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组(63.28±11.2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脑后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患有糖尿病比例(58.1%)较无大脑后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16.7%)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比例较高,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与年龄有关,大脑后动脉狭窄与糖尿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D-二聚体水平,观察其与颅内动脉狭窄相关性。方法 对入院后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超、头颅MRA筛查,对存在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同时采用免疫散色比浊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其血清hs-CRP、Lp(a)和D-二聚体水平。DSA显示脑动脉内径正常或狭窄50%为非狭窄组,颅内动脉[颈内动脉(I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基底动脉(BA)、椎动脉颅内段(VA)]中至少有1支内径狭窄≥50%的为狭窄组。结果 狭窄组入组病例150例,非狭窄组入组病例148例,狭窄组Lp(a)、hs-CRP、D-二聚体水平均较非狭窄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单支病变亚组和多支病变亚组比较,多支病变亚组患者Lp(a)、hs-CRP、D-二聚体水平较单支病变亚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伴颅内动脉明显狭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Lp(a)、hs-CRP、D-二聚体水平较无颅内动脉狭窄者显著升高,多支颅内动脉狭窄者升高尤为明显,炎症机制可能参与了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梗死伴或不伴2型糖尿病患者脑血管造影的特点。方法以我院2013-06—2015-06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伴2型糖尿病60例为观察组,不伴2型糖尿病4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脑血管造影,比较2组造影结果。结果观察组脑动脉狭窄率、多支病变率、无侧支循环代偿率分别为81.7%、61.7%、7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5%、22.5%、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伴2型糖尿病患者比不伴2型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且以多支病变、中重度狭窄、颅内动脉受累为主,而侧支代偿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糖尿病性脑梗死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头颈部CTA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2016-04—2018-02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普宁华侨医院治疗的12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并发糖尿病分成糖尿病组60例和非糖尿病组60例。观察2组疾病类型、相关生化指标及头颈部动脉狭窄程度积分、颅内动脉狭窄积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结果 糖尿病组患者主要为腔隙性、多发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2组血糖、血压、血脂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头颈部动脉狭窄程度积分、颅内动脉狭窄积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结论糖尿病与脑梗死患者的颅内动脉病变密切相关,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血管狭窄程度明显较非糖尿病性脑梗死严重,对于糖尿病性脑梗死的针对性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程度的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既往史和血清亲环素A和网膜素水平的差异,并探讨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和亲环素A、网膜素与颅内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89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颅内动脉多发狭窄组(n=29)、颅内动脉单发狭窄组(n=24)和对照组(n=36),应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亲环素A和网膜素水平。比较3组间既往史、血清亲环素A和网膜素水平的差异。结果在颅内动脉多发狭窄组、单发狭窄组、对照组既往史的比较中糖尿病史和既往脑卒中史具有显著差异(50.0%vs 29.2%vs 13.9%,P<0.017),颅内动脉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和比较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初发或复发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特点。探讨颅内动脉狭窄程度与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连续收集81例颅内动脉狭窄致缺血性卒中患者,复发缺血性卒中占41.98%,比较初发组和复发组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初发组糖化血红蛋白(5.61±2.02)%,复发组(6.73±1.43)%,P<0.05;初发组糖尿病比例23.40%,复发组50%,P<0.05。颅内动脉狭窄程度与危险因素总数(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卒中病史、心房纤颤、家族史和吸烟史)低度相关,r=0.245,P=0.028。Logistic回归示白细胞计数(大于7.03×109/L)是中重度颅内动脉狭窄的保护因素(OR=0.123,P=0.028,95%可信区间0.019~0.797)。结论颅内动脉狭窄致复发缺血性卒中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尿病比例更高。白细胞计数是中重度颅内动脉狭窄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住院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53例(观察组),单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38例(对照组),检测血浆Hcy水平、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各项血脂指标,研究其相关性。结果在2组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均控制相对良好的情况下,观察组血脂、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是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糖尿病(DM)与非糖尿病(NDM)性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方法DM性脑梗死患者(DM脑梗死组)51例及糖耐量正常的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NDM脑梗死组)64例,均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比较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情况。结果两组均以颅内动脉狭窄为常见,主要为大脑中动脉M1、M2段,颈内动脉颅外段等,其中DM脑梗死组血管异常率84.31%,NDM脑梗死组异常率70.31%;在DM脑梗死组中血管病变以多支狭窄(52.94%)为主,合并溃疡或斑块39.21%,11.63%存在侧支循环;而NDM脑梗死组中多支狭窄为18.75%,合并溃疡或斑块为17.19%,侧支循环形成为31.1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所涉及的血管病变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M性脑梗死的血管病变范围广泛.多支血管病蛮发牛率高、程摩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5月至2022年4月就诊于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神经内科的1 0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性别及血管狭窄部位分为男性无血管狭窄组(n=282)、男性颅内动脉狭窄组(n=265)、男性颅外动脉狭窄组(n=105)、女性无血管狭窄组(n=173)、女性颅内动脉狭窄组(n=156)、女性颅外动脉狭窄组(n=64)。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p-PLA2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年龄、性别、卒中史、冠心病史、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患者的Lp-PLA2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男性患者的不同Lp-PLA2水平的患者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276,P<0.01)。3组女性患者的Lp-PLA2水平患者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06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p-PLA2水平为520.3~606.5 I...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脑梗死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型高血压(H型高血压)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血管病变特点。方法检测258例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根据Hcy水平分为H型高血压组及高血压组。采用DSA检查患者的脑血管病变情况。结果 H型高血压组112例,高血压组146例。两组间性别、年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吸烟、饮酒史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以颈内动脉(ICA)及大脑中动脉(MCA)受累多,以颅内血管狭窄病变为主。与高血压组比较,H型高血压组颅内血管病变及重度脑血管狭窄发生率显著增高,侧支循环比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脑梗死合并H型高血压患者血管狭窄较多,程度较重,且侧支代偿较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初步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既往病史(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烟酒史)、发病后降压治疗史、住院后体温、血压、血糖、血脂及颈内外动脉狭窄等12项临床指标,并与同期非进展性脑梗死60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进展性脑梗死组中合并发热者、颅内外动脉狭窄、发病后服降压药史、糖尿病史、入院时血糖水平共5项因素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或P<0.001).年龄、高血压史、吸烟饮酒史,入院时血压、甘油三酯、胆固醇与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病后降压治疗、既往糖尿病史、血糖水平、发热及颅内外动脉狭窄是进展性脑梗死的高危因素,临床应予以关注和恰当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颅内外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32例T2DM且经头颅MRI确诊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发生颅内外动脉狭窄将患者分为狭窄组(76例)和非狭窄组(56例).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以及白细胞、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232例经MRI、MRA检查的脑梗死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存在狭窄患者根据狭窄部位分为单纯颅内狭窄组、单纯颅外狭窄组、颅内外狭窄组,分析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 (1)单纯颅内动脉狭窄者114例(62.0%),单纯颅外动脉狭窄者30例(16.3%),合并颅内外动脉狭窄者40例(21.7%)。前循环狭窄(76.6%)比后循环(33.7%)常见。分别主要发生在MCA(64.4%)、PCA(53.8%)。(2)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为脑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1.049、10.063、3.873、3.311、6.085)。(3)高血压、糖尿病、吸烟为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10.779、3.593、4.408),高血压、糖尿病、Fbg为单纯颅外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6.143、8.179、2.410)。(4)合并颅内外动脉狭窄组CRP(C-reactive protein,C-反应蛋白)平均值显著高于单纯狭窄的两组(P=0.001、P=0.018),单纯狭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研究人群中脑动脉狭窄以颅内动脉狭窄为多见。(2)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Fbg为脑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3)高血压、糖尿病为单纯颅内、颅外动脉狭窄共同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为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Fbg为单纯颅外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4)CRP可能为脑动脉狭窄的炎性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5.
110例脑梗死患者的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与颅内-颅外段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的110例患者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ICA-CI)和椎-基动脉系统脑梗死(VB-CI)患者的颅内-颅外段动脉狭窄或闭塞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10例脑梗死患者中85例(77.27%)有动脉狭窄或闭塞。其中25例(22.73%)为单纯颅外段动脉狭窄或闭塞,41例(37.27%)为单纯颅内段动脉狭窄或闭塞,19例(17.27%)为颅内-颅外段动脉多发性狭窄或闭塞。DSA共检出动脉狭窄或闭塞173支,颅外动脉段狭窄或闭塞65支(37.57%),颅内段动脉狭窄或闭塞108支(62.43%)。颅内段动脉狭窄或闭塞发生率(62.43%)明显高于颅外段动脉(37.57%)。颅外段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好发部位依次为:颈内动脉颅外段26支(15.03%),椎动脉颅外段19支(10.98%),颈总动脉14支(8.09%),锁骨下动脉6支(3.47%)。颅内段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好发部位依次为:大脑中动脉37支(21.39%),颈内动脉颅内段25支(14.45%),椎动脉颅内段18支(10.40%),大脑后动脉11支(6.36%),大脑前动脉9支(5.20%),基底动脉8支(4.62%)。ICA-CI组单纯颅外段动脉狭窄或闭塞高于VB-CI组(P<0.05),ICA-CI组单纯颅内段动脉狭窄或闭塞高于VB-CI组(P<0.01),ICA-CI组颅内-颅外段动脉多发狭窄或闭塞低于VB-CI组(P<0.05)。ICA-CI组单纯颅内段动脉狭窄或闭塞高于单纯颅外段动脉窄或闭塞,VB-CI组单纯颅内动脉段狭窄或闭塞高于单纯颅外动脉段狭窄或闭塞(P<0.05)。动脉狭窄及粥样硬化斑块与年龄、高血压、低血压、糖尿病、高甘油三酯(TG)、高总胆固醇(TC)、高低密度脂蛋白(LDL-C)、冠心病、肥胖、吸烟、酗洒有密切关系(均P<0.05)。结论 DSA检查有助于脑梗死患者的颅内-颅外段主要供血动脉狭窄与闭塞诊断,对脑梗死的治疗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动脉硬化合并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经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证实的1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MRA结果分为颅内动脉狭窄组例)和无颅内动脉狭窄组例)。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检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脂蛋白-a,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性别(P=0.037 2)、吸烟(P=0.000 1)、糖尿病史(P=0.000 4)、高血脂(P=0.005 1)、高血压病史(P=0.002 5)、脂蛋白-a(P=0.007 3)、Apo-B(P=0.047 8)是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HDL-C(P=0.016 4)是颅内动脉狭窄的保护性因素。其中吸烟是第一位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结论吸烟、糖尿病史、高血脂、高血压病史、男性是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脂蛋白-a、Apo-B、HDL-C与颅内动脉狭窄相关。危险因素越多,颅内动脉狭窄的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17.
施勇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10,14(29):5407-5410
背景:众多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多种因素参与了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形成,支架内再狭窄除与支架本身有关,吸烟、糖尿病和不稳定心绞痛等更是触发再狭窄的重要预测因素。糖化血红蛋白为糖尿病疗效评定的监测指标以及微血管病变的生化标志。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支架内再狭窄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 方法:将36例成功接受支架置入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根据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水平分为3组: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均正常组(n=11)、糖化血红蛋白正常而空腹血糖升高组(n=15)、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均升高组(n=10)。支架置入后患者因胸痛再发或常规行冠脉造影随访,以原靶病变管腔直径狭窄≥ 50%为支架内再狭窄,对照分析糖化血红蛋白对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36例患者中,7例发生冠状动脉内再狭窄,占19%,其中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均正常组中有1例发生再狭窄,糖化血红蛋白正常而空腹血糖升高组中2例发生再狭窄,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均升高组中有4例发生再狭窄。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均升高组中冠状动脉内再狭窄比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 < 0.05)。回归分析显示糖化血红蛋白升高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重要因素之一,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可进一步评估冠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风险。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支架置入;支架内再狭窄;糖化血红蛋白;再狭窄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29.02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c modified albumin,IMA)和胱抑素C(Cystatin C,Cyst C)水平与脑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14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DSA结果按脑动脉狭窄程度、支数、部位分亚组研究。对照组66例。所有入组者检测血清IMA和Cyst C水平。结果脑梗死组IMA和Cyst C均高于对照组,而HDL-C低于对照组;亚组(无狭窄组与轻、中、重度狭窄组)和亚组(0支、1支、2支与≥3支病变组)组内各比较,IMA和Cyst C均有差异(P 0. 05),且狭窄程度越重或狭窄支数越多,IMA和Cyst C升高均越明显(P0. 05);无狭窄组(NCAS组)与颅内(ICAS组)、颅外(ECAS组)、合并狭窄组(COMS组)亚组内比较,与NCAS组相比,ICAS、ECAS与COMS组IMA和Cyst C均升高(P 0. 05);与ECAS和ICAS组相比,COMS组IMA和Cyst C均升高(P 0. 05),但ECAS组与ICAS组相比,IMA和Cyst C无明显差异(P 0. 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MA和Cyst C水平与脑动脉狭窄正相关,但与颅内外动脉狭窄部位无明显相关,推测两者均是脑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的水平,并探讨其与颅内动脉狭窄的关联性。方法选择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3例,根据头部CT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无颅内动脉狭窄组和颅内动脉狭窄组。选择40例非心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收集一般资料和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资料,并进行Lp-PLA2、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血脂、同型半胱氨酸等实验室相关检查。将各组间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的Lp-PLA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脑梗死患者中动脉狭窄组的Lp-PLA2水平明显高于无动脉狭窄组。高血压、糖尿病和Lp-PLA2水平是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 Lp-PLA2与颅内动脉狭窄密切相关,可作为急性脑梗死和颅内动脉狭窄的风险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症状及血尿酸的水平。方法70例脑梗死患者依据糖尿病病史、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为脑梗组与糖尿病合并脑梗组,根据CT结果对梗死进行分类,对血糖、血脂、血压、血尿酸(SUA)、梗死类型及患者意识状态、肢体麻木、偏瘫、病理征阳性的症状和体征等一系列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合并脑梗组的SUA、FBG、HbA1c、LDL-C高于脑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与SUA、FBG、HbA1c、LDL-C有关;糖尿病合并脑梗组CT结果显示以腔隙性、多灶性及再发性梗死多见;糖尿病合并脑梗组偏瘫、肢体麻木、肢体疼痛发生率高于脑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高血糖、高血脂是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降低血尿酸、控制血糖、改善血脂是预防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关键;糖尿病合并脑梗组梗死类型以腔隙性、多灶性及再发性梗死多见,临床症状表现明显且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