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3例临床症状疑有小肠疾病的患者及7例健康体检而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结果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0例患者检查过程中均无任何不适,共发现小肠病变25例,检出率为83.3%(25/30),其中,小肠占位病变2例,小肠息肉2例,回肠末段淋巴滤泡增生3例,小肠炎性病变(糜烂)4例,小肠过敏性紫癜1例,小肠血管畸形7例,小肠绒毛萎缩变短2例,十二指肠憩室1例,小肠蛔虫症1例,小肠绦虫病1例,小肠钩虫病1例,小肠未见异常者5例.另外,食管及胃病变:慢性浅表性胃炎12例,胆汁反流性胃炎4例,疣状胃炎4例,糜烂性胃炎6例,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例,十二指肠球炎1例.结论 OMOM胶囊内镜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手段,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对临床症状疑似小肠疾病的患者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尤其对疾病早期患者具有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检查前患者口服伊托必利的临床价值.方法 40例疑似小肠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前1d口服盐酸伊托必利片,检查当日两组肠道准备相同,比较两组小肠清洁度、胶囊内镜胃转运和小肠转运时间以及病变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小肠清洁度优良率为80% (16/2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5% (9/20) (P <0.05).观察组平均胃转运时间为31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6 min(P <0.05);平均小肠转运时间为251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27 min(P<0.05).观察组小肠病变检出率为60% (12/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8/20) (P <0.05).结论 胶囊内镜检查前患者口服伊托必利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小肠疾病采用传统检查技术诊断困难,至2001年胶囊内镜检查系统问世,其诊断才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胶囊内镜诊断具有无创、高效等优点,已成为疑似小肠疾病患者的主要诊断方法。现回顾近年间我院1000例接受OMOM胶囊内镜检查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在不同小肠疾病中的检查成功率、病变检出情况等,评价该胶囊内镜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结合双气囊内镜检查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连续调查299例因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或腹痛、腹泻等原因而行胶囊内镜检查者,对胶囊内镜阴性或诊断不确定者建议双气囊内镜检查.分析胶囊内镜后双气囊内镜检查者诊断和随访资料.结果 296例完成胶囊内镜检查,发现阳性138例(46.6%),可疑阳性68例(23.0%),阴性90例(30.4%).45例胶囊内镜可疑阳性者和7例阴性者接受双气囊内镜检查,分别检出31例和1例小肠病变.双气囊内镜可能存在假阴性结果8例,未发现假阳性者;胶囊内镜可能存在假阴性结果2例,并有8例假阳性.在胶囊内镜结果提示下,90.3%(28/31)患者经单侧双气囊内镜检查即发现病灶.平均随访期为17个月,93.5%的双气囊内镜明确诊断者得到有效治疗.二种检查方法耐受性好,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胶囊内镜对小肠病变检出率高,但其诊断不确定性也较高.双气囊内镜能明确大部分胶囊内镜可疑阳性者.胶囊内镜结合双气囊内镜检查的诊断策略能提高小肠疾病诊断率、指导治疗并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卫炜  戈之铮 《胃肠病学》2006,11(11):697-699
胶囊内镜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检测小肠疾病的工具,诊断率约为60%。但因受其电池供电量的限制和肠道内不洁等因素的影响,临床胶囊内镜全小肠检查的未完成率达20%左右,各研究的诊断率亦不尽一致。促胃肠动力药、术前肠道准备应用于胶囊内镜检查是否能提高其检查完成率和图像质量,进而提高对小肠疾病的诊断率,目前尚存在争议。本文就各种应用于胶囊内镜检查的干预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胶囊内镜对不同消化道症状并疑似小肠疾病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6月期间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的1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6例患者完成胶囊内镜检查116例,共行116次检查,阳性检出率53.5%(62/116)。共发现小肠病变49例,小肠病变阳性率为42.2%(49/116),其中82例腹痛患者发现小肠病变33例(40.2%),12例腹泻患者发现小肠病变4例(33.3%),17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现小肠病变12例(70.6%)。其中炎性病变、隆起性病变最为常见。9例患者胶囊内镜胃内通过迟缓,1例患者胶囊内镜完全停滞于胃内,未至小肠,直至电池耗竭;3例胶囊内镜通过小肠迟缓;胶囊内镜在小肠内运行平均时间为369min。检查过程中患者无任何不适。结论胶囊内镜对不同消化道症状并疑似小肠疾病的就诊患者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简单、安全,并发症及风险小,依从性好。检查前充分肠道准备可提高检查质量。  相似文献   

8.
我院于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应用胶囊内镜对35例在传统的小肠检查未能明确诊断的小肠疾病患者进行了全消化道检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胶囊内镜是一种安全的检查手段,并发症比较少,其最主要的并发症是胶囊滞留和滞留引起的小肠梗阻或穿孔以及误人气道等,现就胶囊内镜滞留相关问题作一综述。一、胶囊内镜滞留的定义2005年国际胶囊内镜会议对胶囊内镜滞留定义为吞服后2周内未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   

10.
借助胃镜完成小儿胶囊内镜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囊内镜作为一种新的诊断技术,无论对于成人还是儿童,已成为检查小肠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胶囊内镜大小为26 mm×11 mm,对于小儿,其相对较大的体积可能造成患儿吞咽困难。我们完成了2例患儿经胃镜辅助下实施的胶囊内镜检查,该2例均因年龄因素不能自主吞咽胶囊内镜。  相似文献   

11.
代子豪  戈之铮 《胃肠病学》2022,(12):705-710
小肠出血是指经常规胃镜和结肠镜检查无法明确病因的胃肠道出血,其中肉眼可见的出血归为显性出血。胶囊内镜、小肠镜等内镜检查在小肠显性出血的诊断中占据重要地位,如何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检查与诊断能力密切相关。本文对早期胶囊内镜和小肠镜检查对小肠显性出血的诊断作用和检查时机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2.
赵俊华  唐采白 《山东医药》2009,49(49):87-88
目的探讨OMOM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9例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消化道系统症状患者行OMOM胶囊内镜检查。结果完成小肠检查75例,检出病变46例(检出率58.2%),其中肠道血管畸形15例,小肠黏膜糜烂、黏膜下占位性病变各4例,小肠憩室、结核、过敏性紫癜、钩虫症、蛔虫症各1例,小肠多发息肉5例;食管炎1例,胃内黏膜糜烂8例,十二指肠炎症2例,十二指肠溃疡及结肠溃疡各1例;阴性33例。患者均无不适感。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尤其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对胃和结肠疾病也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评介了磁控胶囊内镜系统和可控胶囊内镜系统在胃部检查方面的研究进展,有利于提高对胶囊内镜的认识和胃部检查的应用。具有理论和实验意义。  相似文献   

14.
28例胶囊内镜检查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以及慢性腹痛、腹泻等的诊断较为困难,通常需要全消化道钡餐、CT扫描、动脉造影、胃镜、结肠镜等检查,阳性检出率低,容易漏诊甚至误诊。胶囊内镜检查是一种无创性诊断方法,其操作简单,可获取胃肠道尤其是小肠的影像学资料。我科于2008年7月引进OMOM智能胶囊消化道内镜系统,并应用于临床,至2009年10月共对28例患者进行了检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陈胜良 《胃肠病学》2007,12(5):301-301
2007年5月21日在美国胃肠内镜学会(ASGE)召开的专题讨论会上,专家们对小肠检查中应用胶囊内镜还是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孰优孰劣争执不休,但大家一致认为能够满足患者需要的才是最佳选择。但是,“只要有可能,还是应该首选胶囊内镜”。伦敦帝国大学圣玛丽医院Christopher Paul Swain教授称胶囊内镜为“患者之友”,其创伤最小,且视野广。  相似文献   

16.
咪唑安全在内镜检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接受内镜检查或治疗时,患者常会有明显的不适感(咽部不适、恶心、疼痛等),甚至躁动,难以合作,给操作与诊断带来困难。适当给予镇静药物可使患者的耐受性提高,配合良好,并产生遗忘作用,即处于一种无焦虑状态。本实验,探讨咪唑安定用于内镜检查治疗中镇静的最适剂量。材料与方法48例消化道内镜检查或治疗的患者,ASAⅠ~Ⅱ级,男26例,女22例,年龄为(53.48±13.76)岁,体重为(61.16±10.88)kg,随机分为4组:Ⅰ组为对照组,Ⅱ、Ⅲ、Ⅳ组为用药组,分别静脉推注咪唑安定0.03mg/kg,0.04mg/kg,0.05mg/kg。患者入室后开放左前臂浅静脉,对…  相似文献   

17.
老年多脏器功能障碍者,特别是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患者,往往是胃镜、小肠镜检查的禁忌证。胶囊内镜检查因其具有无创、安全的特点,使得此内镜技术在该类患者具有应用优势。现将我们对老年人行胶囊内镜检查结果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促胃肠动力药在胶囊内镜检查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检查前口服促胃肠动力药对胶囊内镜检查中胃肠转运时间、检查完成率及诊断率的影响。方法将2004年9月至2005年9月间因疑似小肠疾病的患者60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服药组胶囊内镜检查前口服促胃肠动力药莫沙比利10mg,对照组则不服药物。记录胶囊内镜检查中的胃肠转运时间,比较两组全小肠检查完成率及诊断阳性率。结果服药组平均胃排空时间为29min(2~133min),短于对照组的54min(2~275min)(P=0.035);两组小肠通过时间(248min vs.281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92);服药组完成全小肠检查率(93.3%)高于对照组(66.7%)(P=0.021);服药组胶囊内镜诊断率(73.3%)与对照组(5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前口服促胃肠动力药能缩短胃排空时间,提高全小肠检查完成率。  相似文献   

19.
内镜超声检查在胰岛素瘤定位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胰岛素瘤是常见的内分泌肿瘤 ,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和血液生化检查可以定性诊断 ,手术为最佳治疗方法 ,术前正确的定位是治愈的前提 ,但是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定位诊断率仍较低。随着内镜超声 (EUS)技术的发展 ,近年也应用于胰岛素瘤的定位诊断 ,其诊断阳性率达 80 %~ 90 % [1 3 ] 。本研究通过比较EUS和腹部超声 (US)、螺旋CT、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 (DSA)等不同定位方法的阳性诊断数 ,评价EUS在胰岛素瘤定位诊断中价值。一、资料和方法1 研究对象 :2 0 0 0年 4月~ 2 0 0 2年 8月共收集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可疑胰岛素瘤患者 9例 ,其…  相似文献   

20.
实时监控系统在胶囊内镜检查干预过程中的应用价值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实时监控系统在胶囊内镜检查干预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全小肠检查完成率的影响。方法对2007年3月-2008年8月问因疑似小肠疾病而行胶囊内镜检查的120例患者应用实时监控系统进行视频追踪,并对幽门通过时间延迟者使用胃镜及圈套器将胶囊内镜直接送入十二指肠以减少其在食管和胃内的滞留时间;与2002年5月-2007年2月问以传统检查方式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329例患者进行胶囊内镜幽门通过时间、小肠转运时间以及全小肠检查完成率的比较。结果传统检查组与实时监控组比较,胶囊内镜幽门通过中位数时间(30min对34min,P=0.787)及小肠转运时间[(275±100)min对(289±96)min,P=0.25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时监控组中胶囊内镜全小肠检查完成率显著高于传统检查组(84.2%对73.6%,P=0.019)。结论实时监控系统可及时发现检查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并指导内镜医生准确地实施临床干预,在其监测下进行干预可提高全小肠检查完成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