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脑血管疾病作为临床常见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死亡率的特点。研究认为血小板黏附、活化及聚集引起的血管内血栓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探索和明确有关血小板活化及血栓形成的因素是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切入点。最近的研究显示肠道微生物群作为人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参与到血小板功能的调控中。笔者对肠道微生物群参与血栓形成及作为血栓性疾病治疗手段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从而为肠道微生物群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肠道微生物群主要涉及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等特发性急性炎症。近年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群能够对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转归均造成影响。本文综述肠道微生物群在脓毒症中的作用机制,以期为脓毒症提供新的治疗理念及手段。 相似文献
3.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是一种多因素多病理改变的全关节疾病,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致残率高,给社会造成巨大经济负担,但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近些年有学者提出代谢综合征相关OA的概念,即某些OA的发生和进展与代谢异常紧密相关。肠道微生物群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被认为与多种疾病相关。近些年有关肠道微生物群与代谢综合征相关OA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但缺乏总结梳理。本文从肠道微生物群与代谢综合征相关OA的直接与间接关系,肠道微生物群影响代谢综合征相关OA发病的相关机制,以及改变肠道微生物群对代谢综合征相关OA的治疗作用与展望等方面进行综述,为防治代谢综合征相关OA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引发的胰腺中胰岛β细胞的破坏。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广泛的家族性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揭示了基因组中的50多个风险位点。然而,遗传易感性无法完全解释全球T1DM发病率的增加,这很可能是由于环境因素,特别是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越来越大。最近,很多来自人类受试者和动物模型的证据揭示了肠道微生物群作为环境因素参与T1DM的发病过程并起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对儿童T1DM肠道微生物群的分析研究较少。本文将对肠道微生物群与T1DM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6.
儿童的生长发育受多种因素影响,已有研究表明,遗传、营养、运动、睡眠及过敏体质等均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1].新近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在哺乳动物的生长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肠道微生物群是由数以万计的微生物组成,寄居于胃肠道之中,其编码的基因约是人类基因组的150倍[2].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广泛参与了机体的生理反应,且... 相似文献
7.
自朱丹溪创“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学说 ,开养阴治法之先河以来 ,已广泛用于临床 ,治疗各种疾病。经明、清两代各大医家的发扬、拓宽 ,尤其在温病学中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充实和发挥 ,进而提出了留得一分阴、便保得一分命的理论 ,养阴法成为治疗温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几年笔者根据这一理论 ,将养阴法用于治疗几种常见的癌症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总结如下。1 养阴止咳 ,润肺抗癌此法常用于肺癌的治疗。肺为华盖司呼吸 ,主一身之表 ,喜润恶燥 ,患肺癌或肺癌切除术后 ,呼吸功能受累 ,抗病能力减弱 ,免疫功能降低 ,最易受外邪侵淫 ,内伤困扰 ,…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肠道微生物群体参与肠道和大脑之间的双向通信是脑科学最重要的发现之一。肠道微生物生态失衡、局部和全身炎症反应以及肠-脑轴的失调可能是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AD)脑破坏机制的源头。肠道内常驻微生物群可对宿主大脑及行为产生影响,甚至可以作为人体"第二大脑",参与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过程。本文对肠道微生物群驱动炎症导致AD的发病机制研究进行归纳,为深入认识肠道微生物群对AD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提供新见解。 相似文献
10.
癌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与护理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营养不良是癌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40%~80%的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因疾病或治疗而发生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是患者病情加重及死亡的重要原因[1].对癌症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最重要的目的在于:不仅逆转而且要预防营养缺乏;尽可能减少营养相关性副作用;保存瘦体重;改善肿瘤临床进程;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活质量[1].近年来越来越被重视,无论是理论、技术、制剂还是护理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主要对癌症患者EN支持及相关护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12.
13.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原因除了饮食、环境以及遗传因素外,越来越多的证据指向肠道菌群失调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许多元基因组学的研究为揭示肠道微生物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起到的作用提供了大量科学依据。在这篇综述中,我们会介绍结直肠癌患者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并总结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相关的细菌及其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4.
病毒主要作为基因转染载体在免疫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详细地介绍了病毒载体类型和病毒介导的对肿瘤细胞、宿主细胞的调节、病毒疫苗等免疫治疗癌症的研究进展,可为癌症免疫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肺微生物群的组成成分越来越明确,研究发现肺微生物多样性或丰度的变化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密切相关。在COPD中,肺微生物群可通过激活气道TLR、募集和激活免疫细胞、促进气道黏液分泌等途径影响机体的免疫活动,从而加剧气道炎症。另外,肺微生物群还参与COPD的氧化应激。同时,肺微生物菌群的失调,可能会导致稳定期COPD患者病情急性加重。肺微生物群在COPD中的作用机制目前尚未明确,本文就肺微生物群与COPD的关系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6.
17.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异质性气道疾病,许多危险因素影响着哮喘的发生。健康人的肺部并不是无菌的,气道中的微生物群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影响着人体的健康状况。儿童早期气道细菌微生物群相对丰度的变化与哮喘的发生发展有关,微生物群可以通过特定的作用机制对哮喘的发展产生影响。文章描述了气道微生物菌群的特征,以及气道微生物菌群变化与哮喘儿童发病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哮喘的早期微生物疗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肿瘤相关物质群检测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肿瘤相关物质群(TSGF)检测在肿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用化学法测定184例恶性肿瘤患者(A组),134例健康体检者(B组)及58例良性肿瘤患者(C组)血清中的TSGF含量,用统计学方法统计分析观察各组中TSGF的关系.结果 血清中TSGF含量:A组为68.9±15.3 U/ml,B组为52.8±7.3 U/ml,C组为56.1±8.2 U/ml.A组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GF是一种广谱、灵敏、简便的肿瘤筛查指标,对肿瘤的筛查及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并分析晚期癌症患者症状群的发生及分布特征.方法:采用M.D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中文版(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M.D Anderson symptom Inventory,MDASI-C)对158例晚期癌症住院及门诊患者进行调查.使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全部症状进行检验,同时对每两个症状闻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自2008年7月至2010牟7月,总计158例患者完成了症状调查.PCA分析显示存在3个症状群,3个症状群均有较高的内部信度(Cronbach's α0.67、0.76及0.70).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MDASI-C各症状间均存在正相关(P<0.001).结论:晚期癌症患者存在着不同的症状群,对其认识有助于理解症状的病理生理学特征.而以症状群而非单个症状为目标的治疗将产生更多的临床获益,从而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