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痴呆患者基于像素水平的脑代谢图型特点。方法对最终临床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20例)、额颞叶痴呆(20例)、路易体痴呆(10例)、进行性核上性麻痹(7例)、原发性进行性失语(3例)、皮质基底节变性(1例)和多系统萎缩(1例)等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18F-FDG PET显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描述各种神经变性疾病脑代谢降低区域和程度。结果 SPM分析表明,各种神经变性疾病引起的痴呆18F-FDG PET显像均表现为皮质代谢降低,但其代谢图型变化明显不同:阿尔茨海默病组以双侧颞顶叶和额叶皮质代谢降低为主,基本感觉运动皮质、枕叶、基底节和丘脑活性保留;额颞叶痴呆组额叶和颞叶皮质不对称性代谢降低,伴部分顶叶皮质和基底节、丘脑等皮质下核团不同程度代谢降低;路易体痴呆组枕叶、视皮质和双侧颞上回前部代谢降低;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组双侧前额叶背外侧、颞叶前外侧、中脑和双侧尾状核代谢降低;原发性进行性失语组左侧额叶Broca区、左侧颞叶皮质(除左侧颞上回后部)和右侧颞叶内侧皮质代谢降低;皮质基底节变性组双侧中央沟周围额顶叶皮质(右侧显著)、右侧基底节代谢降低;多系统萎缩组双侧小脑背外侧皮质和左侧壳核代谢降低。结论神经变性疾病所致痴呆在18F-FDG PET显像中表现出各自特征性脑代谢降低图型,18F-FDG PET显像有可能成为痴呆鉴别诊断的一种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2.
阿尔茨海默病脑白质葡萄糖代谢异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脑白质葡萄糖代谢异常的意义。方法纳入33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AD诊断标准的患者和健康对照20名,进行脑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检查。应用SPM软件对PET图像进行分析。结果①与健康对照相比,AD患者有广泛的白质葡萄糖代谢减低,减低较为明显的区域有右侧额叶皮质下白质、左侧额叶上中回皮质下白质(P<0.001);另外,AD患者左侧额叶内侧回皮质下白质、左侧枕叶楔回皮质下白质葡萄糖代谢增强(P<0.001);②与不伴有精神行为症状(BPS)的AD患者(16例)相比,伴有BPS的AD患者(17例)在左右枕叶中回、右侧枕叶楔回、右侧顶下小叶、左侧颞叶梭形回、左侧额叶内侧回等脑区的皮质下白质葡萄糖代谢增强(P<0.001);而左右额叶中央旁回、右侧额叶上回和中回、左侧颞叶上回等脑区的皮质下白质葡萄糖代谢减低(P<0.001)。结论AD有广泛的白质脑葡萄糖代谢异常,有无BPS的AD白质代谢异常不同。  相似文献   

3.
阿尔茨海默病脑区葡萄糖代谢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部分脑区葡萄糖代谢增强的原因及意义. 方法: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4)诊断标准的AD患者33例(AD组),其中17例伴有痴呆精神行为症状(BPSD),16例不伴有BPSD;以20名健康人作对照(对照组).两组均进行一般资料、简易智能状态(MMSE)、日常生活能力及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测定,并进行脑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检查;应用SPM2000软件对两组PET图像进行基于像素的比较.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D患者左侧额叶内侧回皮质下白质,左侧枕叶楔回灰质(Brodmann 17区)及皮质下白质,右侧小脑扁桃体等脑区葡萄糖代谢显著增强(P<0.001);与不伴有BPSD的AD患者相比,伴有BPSD的AD患者额叶、顶枕叶及颞叶下部等脑区的葡萄糖代谢显著减低(P<0.001),而枕叶、小脑等脑区的代谢显著增强(P<0.001). 结论:无论是否伴有BPSD的AD患者,其脑葡萄糖代谢均有弥漫性减低,但部分脑区呈代谢增强,增强区域主要位于旧皮质,次级运动及感知觉中枢,局部皮质下白质等.AD患者大脑新皮质代谢及高级功能容易受损,而旧皮质及皮质下结构的代谢及功能出现代偿性增强,与BPSD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阿尔茨海默病18F-FDG PET显像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脑葡萄糖代谢及其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PET)显像的影像学特征和PET诊断标准.方法静脉注射18F-FDG后行脑断层显像,检查13例AD、13例非AD痴呆及13例正常人.获得纹状体、丘脑、黑质、顶叶、颞叶、额叶、枕叶、海马单位面积放射性计数与小脑计数的比值(Rcl/cb),进行半定量分析,并与MR进行对照.结果AD患者PET异常率为100%,MR异常者占10/13.PET显像特征①对称性双侧颞顶叶及海马伴额叶或枕叶代谢减低占9例(9/13);②双侧颞叶对称性代谢减低伴海马或额叶代谢下降占3例(3/13);③双顶叶对称性代谢降低1例(1/13).12例(12/13)非AD痴呆表现为不对称、多发性代谢降低,降低区位于黑质、纹状体、丘脑及脑皮质区,MR异常率为11/13.结论在除外脑内结构特异性损害基础上,PET发现对称性双颞顶叶、海马或颞叶、顶叶,伴或不伴枕叶、额叶代谢下降,可诊断AD.PET对AD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阿尔茨海默病~(18)F-FDG PET显像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脑葡萄糖代谢及其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 PET)显像的影像学特征和PET诊断标准。方法 静脉注射18F-FDG后行脑断层显像,检查13例 AD、13例非AD痴呆及13例正常人。获得纹状体、丘脑、黑质、顶叶、颞叶、额叶、枕叶、海马单位面积放射性计数与小脑计数的比值(Rcl/cb),进行半定量分析,并与MR进行对照。结果AD患者PET异常率为100%,MR异常者占10/13。PET显像特征:①对称性双侧颞顶叶及海马伴额叶或枕叶代谢减低占9例(9/13);②双侧颞叶对称性代谢减低伴海马或额叶代谢下降占3例(3/13);③双顶叶对称性代谢降低1例(1/13)。12例(12/13)非AD痴呆表现为不对称、多发性代谢降低,降低区位于黑质、纹状体、丘脑及脑皮质区,MR异常率为11/13。结论 在除外脑内结构特异性损害基础上,PET发现对称性双颞顶叶、海马或颞叶、顶叶,伴或不伴枕叶、额叶代谢下降,可诊断AD。PET对AD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有、无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的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的不同特点,以探讨AD患者BPSD的病理生理及其与大脑神经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3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AD患者,其中6例有BPSD(BPSD组),7例无BPSD(NBPSD组),并进行PET检查,对各脑区局部脑葡萄糖代谢率(rCMRglc)及多个核团进行测定,并用统计参数图(SPM)对两组脑PET图像进行像素间比较。结果:①BPSD组的AD患者额叶放射性减低者多于NBPSD组(4/6∶2/7);②应用感兴趣区(ROI)方法进行比较,BPSD组和NBPSD组在所选脑区中的rCMRglc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应用SPM方法进行比较发现,BPSD组和NBPSD组rCMRglc显著减低的脑区主要分布在前额叶、顶枕交界处和颞下回。BPSD组比NBPSD组rCMRglc减低面积大,左侧额叶上回、右侧颞叶前内部、右侧岛叶前下部葡萄糖代谢减低。结论:AD患者,不管有无BPSD,rCMRglc减低区主要位于前额叶、顶枕叶交界处和颞叶下回;有BPSD的AD患者比无BPSD的患者rCMRglc的减低区面积大,分布广,程度重,提示BPSD可能是AD病程中的一个症状,而并非是另一种AD类型;额叶rCMRglc减低可能与BPSD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8F-FDG PET显像在阿尔茨海默病与额颞叶痴呆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明确诊断的阿尔茨海默病(20例)和行为异常型额颞叶痴呆(20例)患者的18F-FDG PET显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皮质代谢降低脑区间的差异。结果视觉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均表现为皮质代谢降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以双侧颞顶叶和后扣带回代谢降低明显,以及部分额叶皮质代谢降低,而基底节和丘脑不受累,18/20患者双侧大脑半球皮质代谢降低范围和程度基本对称;额颞叶痴呆患者额叶和前颞叶皮质代谢均降低,其中11例同时伴部分顶叶皮质和基底节、丘脑等皮质下核团不同程度降低,16/20患者双侧大脑半球代谢降低程度和范围明显不对称,4例以右侧为主、12例以左侧为主。结论由于18F-FDG PET显像所显示的阿尔茨海默病和额颞叶痴呆患者之皮质代谢降低图型不同,故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静息态脑电图探索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脑网络特征异常改变,提取 客观生物标志物。 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市人民医院脑电数据库中缺血性卒中慢性期患者病例资料,收集静息态 脑电图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MMSE及NIHSS评分资料。以HAMD评分 ≥20分为分界值,并通过病灶位置及体积匹配将患者分为PSD组和卒中后非抑郁(post stroke nondepression, PSND)组。脑电图数据预处理后,分别基于相干性虚部及能量包络在皮层源层面建立不同 频段功能连接矩阵,采用基于网络的统计方法分析两组间差异。 结果 与PSND组比较,PSD组患者①基于相干性虚部的脑网络连接在δ频段减弱,以顶叶脑区连接 减弱更明显;θ频段减弱,以左侧额顶颞枕、边缘叶及右侧额叶连接减弱更明显;γ频段增强,以左 侧额叶、边缘叶及右侧顶叶脑区连接增强更明显;②基于能量包络的脑网络连接在α频段增强,以双 侧顶枕叶脑区连接增强更明显。 结论 PSD患者脑网络发生异常改变,静息态脑电图是揭示这种改变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语义痴呆病例的研究进一步验证颞叶前部与模块特异性脑区间的语义功能网络。方法收集16例语义痴呆病例的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 MRI)和结构MRI数据,以及对应各模块范畴的行为任务成绩。以患者大脑颞叶前部损伤最严重点为中心构建全脑功能连接网络,用功能连接强度和各行为成绩做相关分析。结果颜色任务成绩和左侧距状回/上枕叶存在显著相关性(r=0.75,P0.01),操作任务成绩与双侧辅助运动区存在显著相关性(r=0.81,P0.01),其他行为任务成绩与功能连接强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颞叶前部与模块特异性脑区间存在语义功能网络连接。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fMRI对颈动脉狭窄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脑默认网络进行观察分析,结合神经心理学测验量表,探讨低灌注状态下脑默认网络连接与认知功能二者之间的联系。方法共纳入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经DSA证实的16例单侧症状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70%)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进行认知功能评价,并基于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建立脑网络模型,比较颈动脉狭窄组与正常对照组受试者功能连接的差异性。结果颈动脉狭窄组患者MoCA评分低于正常对照组[(21.19±4.00)分对(27.94±2.00)分;t=2.609,P=0.048],提示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损害。颈动脉狭窄组和正常对照组受试者组内显著功能连接均呈现额叶至枕叶、大脑半球内与双侧大脑半球间广泛分布,但颈动脉狭窄组患者功能连接明显减弱。其中,双侧大脑半球间功能连接减弱以右侧额叶与左侧顶叶、左侧颞叶之间,右侧顶下缘角回与左侧杏仁核之间,双侧楔叶间等脑区为主;大脑半球内则表现为双侧内额叶和前额叶间功能连接减弱。颈动脉狭窄组患者尚可见局部脑区功能连接特异性增强。结论颈动脉狭窄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在静息状态下脑默认网络可发生改变,在fMRI上呈现大脑半球内及双侧大脑半球间功能连接增强或减弱,可能与长期低灌注引起的局部脑功能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局灶性难治性颞叶癫痫全脑葡萄糖代谢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行发作间期18FDG-PET/CT检查的23例局灶性难治性颞叶癫痫的影像学资料。将PET图像导入MIM neuro软件,软件自动分析癫痫病人葡萄糖代谢水平与正常人群葡萄糖代谢的差异,各脑区差异结果以Z-Score值显示,分析颞叶癫痫病人全脑葡萄糖代谢特点。结果 术后病理为脑皮质发育不良22例,节细胞胶质瘤1例;病灶位于左侧颞叶16例,右侧颞叶7例。除颞叶呈葡萄糖低代谢改变外,还存在同侧海马、海马旁回、岛叶、杏仁核、颞叶岛盖以及双侧小脑半球葡萄糖代谢不同程度减低;对侧颞叶、额叶、顶叶、顶上小叶以及角回葡萄糖代谢不同程度增高。结论 颞叶癫痫具有一定葡萄糖代谢特点,其特定的葡萄糖代谢特点有助于更加精准的癫痫术前定位及其病理特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 PET)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患者脑部葡萄糖代谢改变的特点。方法对27例轻度AD患者(AD组)、10例aMCI患者(aMCI组)和21例年龄匹配正常老年志愿者(对照组)行18F-FDG PET成像,对扫描获得的18F-FDG PET图像进行预处理后应用统计参数图(SPM8)对脑葡萄糖代谢进行基于体素水平的组间t检验的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AD组脑葡萄糖代谢减低的脑区包括后扣带回(BA23、31)及楔前叶(BA19)、双侧顶叶(BA40)、双侧颞叶(BA20、21、22、37)、双侧额叶(BA6、9、10)等(P<0.001,未校正,K≥50像素);②AD组与aMCI组比较,脑葡萄糖代谢相对减低的脑区包括后扣带回(BA23、31)及楔前叶(BA19)、颞顶叶(BA40、20、21、22、39)及额叶(BA6、8、9)等(P<0.001,未校正,K≥50体素);③AD组和aMCI组葡萄糖减低的体素数目(12 413个)要少于AD组和对照组的体素数目(17 592个);④aMCI组葡萄糖代谢与对照组比较,仅右侧枕叶的舌回(BA17)减低(P<0.05,未校正)。结论 SPM8可用于诊断和区分AD患者的脑葡萄糖代谢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成像分析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bvFTD)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特征以及在阿尔茨海默病(AD)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临床确诊的bvFTD患者(bvFTD组,14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14例)和AD患者(AD组,14例),先将bvFTD和对照组的PET图像分别进行统计参数图(SPM)及尺度子轮廓模型/主要成分分析(SSM/PCA)分析,获得bvFTD患者脑部葡萄糖代谢图谱并建立bvFTD相关脑代谢网络模式(bvFTDRP);计算bvFTD组、对照组和AD组的bvFTDRP个体表达值,并进行ROC分析。结果 SPM和SSM/PCA分析均显示bvFTD组表现出双侧前额叶和基底节区葡萄糖代谢显著减低。bvFTDRP表达值在3组间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ANOVA:F[2,39]=86.663, P0.001),且可有效鉴别bvFTD和AD患者。结论 bvFTD存在与疾病特异相关的脑葡萄糖代谢特征,为~(18)F-FDG PET应用于痴呆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早发精神分裂症默认网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发精神分裂患者在静息状态下脑默认网络功能连接特点。方法: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对26例早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8例正常对照进行静息状态下全脑的磁共振脑功能扫描。采用功能连接分析方法,提取静息状态下默认网络,在患者组和对照组中分别计算默认网络各脑区两两间的功能连接。结果:早发精神分裂症组在默认网络存在5条异常连接。其中3条连接表现为连接增强:腹侧前额叶内侧皮质-右侧颞下回(P=0.0078),腹侧前额叶内侧皮质-左侧外侧顶叶(P=0.0091)、腹侧前额叶内侧皮质-背侧前额叶内侧皮质(P=0.0163)。2条连接表现为连接减弱:右侧外侧顶叶-小脑扁桃体(P=0.0223),左侧额上回-右侧下半月小叶(P=0.0294)。结论:早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默认网络功能的异常。这些异常改变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病理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脑葡萄糖代谢、神经心理学特点及AD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photography,PET)诊断。方法 对13例AD患者和11例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HC)进行PET检查、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韦克斯勒记忆量表测定(wechsler memory scale,WM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测定。结果 ①AD组MMSE、WMS分值明显低于HC组(P<0.01)。②肉眼读片,AD组存在脑萎缩,尤其是颞叶萎缩;大脑皮层放射性分布不均匀;健康老人可出现顶叶局部脑葡萄糖代谢率(regional cerebral metabolism rate of glucose,rCMRglc)的减低,但程度较轻;AD组全脑rGMRglc减低,以顶叶为最明显,其次为颞叶,再次为额叶。③AD组在双侧额叶上、中、下回、眶回、直回、颞叶中下回、顶上小叶、缘上回、前扣带回、尾状核、岛叶、丘脑,左侧角回、左侧杏仁核等脑区rCMRglc半定量指标降低较明显,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或高度显著性((P<0.05-P<0.001);AD组病人额叶上中下回葡萄糖代谢半定量指标降低最为明显,其次为丘脑和尾状核。④相关分析表明,MMSE评分与性别呈负相关(P=0.025);右侧顶上小叶和右侧丘脑的rCMRg  相似文献   

16.
Alzheimer病患者脑tau、β-tubulin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Alzheimer病(AD)患者脑tau、β-tubulin的表达、分布与神经元骨架改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tau、β-tubulin,在8例AD、5例非痴呆老人(ND)脑海马、嗅球、脑室周围皮质等部位的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1)AD组tau蛋白与ND组相比表达明显增加(P<0.001),主要在额叶、颞叶、海马、脑室周及嗅球的表达增高(P<0.05);顶叶、枕叶无明显差异。大脑新皮层、海马神经元树突、胞膜均有表达,细胞核膜部分着色,部分神经元呈典型NET样结构;星形胶质细胞也有表达。此外,神经毡细丝、老年斑亦有广泛表达。ND组tau散在表达,无NFT样神经元。(2)AD组的β-tubulin明显减少(P<0.001),额叶、颞叶、顶叶、海马及脑室周表达明显下降(P<0.05);而枕叶与嗅球无差异。β-tubulin在ND组,主要是海马及皮质神经元树突上广泛表达,白质区轴索结构也有阳性表达。结论 AD患者脑内tau表达增高且存在区域分布差异;而tau的过度产生与β-tubulin的表达减少和晚期AD脑内广泛的神经元丢失、结构破坏相一致,提示AD脑内神经原纤维缠结形成与二者改变的机制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与血管性痴呆(VD)^18 F-脱氧葡萄糖(18F-FDG)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的影像特点。方法静脉注射18F-FDG 45min后行脑断层显像,获得脑显像特征,并加以分析、比较。结果22例AD患者可见双侧颞、顶、额叶对称或单侧优势半球的颞、顶、额叶异常代谢灶。20例VD患者除皮质各叶显示异常代谢灶外,合并基底节、丘脑、枕叶异常代谢灶,与基础病变(头颅CT或MRI定位)一致。结论18F-FDGSPECT可作为鉴别诊断AD、VD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验证帕金森病(PD)脑葡萄糖代谢特点的可重复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PD患者的静息状态~(18)F-FDG PET显像,采用SPM5分析分别获得PD患者的脑葡萄糖代谢特点,并应用种子点相关分析得到相应的代谢网络,继而在局部脑区和全局网络层面比较两家医院PD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的异同;基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已建立的PD相关脑代谢模式(PDRP)计算PDRP表达值,以ROC评估PDRP表达值的诊断效力。结果两家医院PD患者均表现为壳核/苍白球、丘脑、脑桥、感觉运动皮质和小脑葡萄糖代谢增加,顶枕叶相关脑区葡萄糖代谢减低;两家医院队列以外侧壳核和顶叶为种子点的脑代谢网络仅存在微小差异。PD患者的PDRP表达值显著增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PD患者为3. 44±1. 53,对照组为0±0. 98;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PD患者为1. 78±1. 20,对照组为0±0. 68。结论 PD脑葡萄糖代谢特点在不同临床队列研究中具备可重复性,本研究为后续~(18)F-FDG PET显像多中心研究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颞叶癫痫患者警觉功能的脑功能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注意网络测试(ANT)软件和功能核磁共振(fMRI)成像技术探讨颞叶癫痫(TLE)患者的警觉网络功能特点、激活模式及其脑功能状态。方法对12例TLE患者及匹配的8名健康志愿者进行研究。使用ANT软件进行警觉功能行为学测试,记录反应时间(RT);并采用ANT改良的警觉网络功能组块模式fMRI扫描,fMRI数据采用统计参数图(SPM2)软件分析。结果 TLE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ANT警觉网络功能的反应时间无差异。健康对照组警觉网络fMRI显示右枕叶、小脑明显激活;右边缘叶、右额叶及左侧颞叶、脑干部分激活。TLE患者组存在相同警觉网络相关脑区,但激活明显减弱且颞叶和脑干无激活。结论健康对照警觉网络功能与右侧枕叶、小脑、右额叶、脑干及颞叶等脑区相关。TLE患者存在警觉网络相关脑区功能明显低下,可能是TLE患者出现警觉功能损害的脑功能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利用静息状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早期后扣带回相关的静息脑网络连通性是如何变化的.方法 运用fMRI研究了16例轻度AD患者和16名健康对照者在静息状态后扣带回的功能连通性.与后扣带回有功能连通性的脑区是通过检测低频波动信号的时程相关性获得的.应用通用的SPM2图像统计软件计算组间和组内连通性差异,激活区阈值设置:P<0.01(校正),像素范围>5.利用SPM2软件随机效应分析t检验(经校正P<0.01,t=2.47,像素范围>5),比较患者组和对照组连通性激活的脑区.结果 与后扣带回有功能连通性减弱的脑区包括前额叶中线区、楔前叶、双侧视皮质、双侧颞下回、左侧海马、右侧丘脑、右侧额叶背外侧区;偏左侧化的连通性增高的脑区包括前额叶中线区、左侧颞下回、左侧基底节区、双侧额叶背外侧区及左侧中央前区.结论 与后扣带回相关的静息状态脑网络连通性减低与AD早期情节记忆损害和高级视觉功能损害有关系,轻度AD保留着功能连接的重塑性以便维持脑功能.静息fMRI是一种探索AD脑功能机制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