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高分辨力CT(HRCT)对肺间质性疾病诊断的作用,并探讨MSCT肺容积指标与肺功能(PFT)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50例临床诊断为间质性肺疾病的患者为病例组,对照组为22例CT胸部体检且肺功能正常者,对比两者间各种指标的差异.同时观察所有对象肺HRCT的细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HRCT易于发现肺部间质性病变的网状阴影、小结节阴影、磨玻璃样阴影、肺气肿和细支气管病变.CT肺容积指标中,最大呼气末容积(Vex)与残气量(RV),最大吸气末容积(Vin)与肺总量(TLC),容积差(Vin-Vex)与用力肺活量(FVC),容积比(Vin/Vex)与残气量及肺总量比(RV/TLC),存在着较好的相关性,r值分别为0.91、0.87、0.65、0.65,P<0.01.结论 HRCT对诊断ILD有很高的价值,MSCT肺容积与PFT容积指标有显著相关性,MSCT肺容积指标能用于临床评价肺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数字X线摄影(DR)双能量减影成像、常规DR胸片、常规胸部CT及低剂量胸部CT辐射剂量的不同及对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于该院进行胸部检查的肺结节患者400例,根据胸部检查方式不同分为胸部DR双能量减影成像组,常规胸部DR组,常规胸部CT扫描组及低剂量胸部CT扫描组各100例,辐射剂量测量仪器采用FJ 427A型热释光剂量仪,相对灵敏度2.232.25。比较不同检查方法辐射剂量,并对不同检查方法对不同径线肺结节诊断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四种检查方法中,常规胸部CT辐射剂量最高,为(0.856±0.435)m Sv,常规DR胸片辐射剂量最低,为(0.154±0.054)m Sv,胸部DR双能量减影及低剂量胸部CT辐射剂量居中(F=6.765,P<0.05)。在对不同径线肺结节的显示中,普通螺旋CT扫描共显示230处病灶,而后依次为螺旋CT低剂量扫描、胸部DR双能量减影和DR胸片。在径线52.25。比较不同检查方法辐射剂量,并对不同检查方法对不同径线肺结节诊断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四种检查方法中,常规胸部CT辐射剂量最高,为(0.856±0.435)m Sv,常规DR胸片辐射剂量最低,为(0.154±0.054)m Sv,胸部DR双能量减影及低剂量胸部CT辐射剂量居中(F=6.765,P<0.05)。在对不同径线肺结节的显示中,普通螺旋CT扫描共显示230处病灶,而后依次为螺旋CT低剂量扫描、胸部DR双能量减影和DR胸片。在径线510 mm及>10 mm病灶的显示中,四种检查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径线<5 mm病灶的显示中,普通螺旋CT扫描显著高于胸部DR双能量减影及DR胸片(P<0.05)。而普通螺旋CT扫描及螺旋CT低剂量扫描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胸部DR双能量减影对病变显示优于常规DR胸片,但其辐射剂量较高,可以作为常规DR胸片的补充检查方法。螺旋CT低剂量扫描辐射剂量较低,对病变显示效果较好,可以适当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SCT-MPR)对肺部弥漫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肺部弥漫性病变患者134例,均行高分辨率CT(HRCT)检查和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并进行MSCT-MPR。观察HRCT和MSCT-MPR对肺部弥漫性病变的检出率,图像质量及MSCTMPR图像满意度。结果 HRCT对肺部弥漫性病变的检出率为100.0%,MSCT-MPR为9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1)。HRCT检查、MSCT检查及MSCT-MPR对磨玻璃状阴影、气腔状实变影、小结节或微结节影、细网格状影、蜂窝状影、牵张性细支气管扩张征、肺气肿影及肺大泡影的显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10例患者发现呼吸伪影,HRCT检查所得图像12例患者出现噪声,MSCT-MPR所得图像14例患者左下肺处出现阶梯状伪影,无移动伪影。两位影像学专家对MSCT-MPR所得磨玻璃状阴影、气腔状实变影、小结节或微结节影、细网格状影、蜂窝状影、牵张性细支气管扩张征、肺气肿影及肺大泡影的平均满意度分别为89.3%、95.0%、75.0%、20.0%、85.7%、65.2%、69.2%。结论 MSCT-MPR对肺部弥漫性病变的诊断价值与HRCT相似,应用MSCTMPR有助于提高肺部弥漫性病变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亚临床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疾病(ARA-ILD)的早期诊断。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9年10月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科收治的6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期选择临床诊断的41例确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间质性肺疾病(RA-ILD)患者作为对照,进行高分辨率CT(HRCT)、肺功能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检查。结果 65例患者中21例(32.3%)诊断为ARA-ILD,与不合并ILD组(RAW)比较,吸烟史较长,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增加,HRCT评分较高(均P0.01)。21例ARA-ILD中有12例(57.1%)病情进展。各组间支气管肺泡灌洗细胞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RA-ILD组淋巴细胞升高,RA-ILD组中性粒细胞升高。结论 ARA-ILD患者病情逐渐进展的,通过HRCT检查可能早期发现,ARA-ILD和RA-ILD发病机制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低剂量薄层高分辨CT观察无临床症状老年肺间质改变。方法对72例参加健康体检的老年人在2年内分别进行全肺低剂量薄层高分辨CT扫描(120 k V、20 m A)、特定的肺野正常参数薄层高分辨CT检查(120 k V、100 m A)。由2名放射诊断医师盲法阅片,对2次扫描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估,并计算受检者受到的辐射有效剂量。图像质量评分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辐射剂量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2名医师的观察结果的一致性进行Kappa值检验。结果低剂量肺薄层高分辨CT的有效剂量为(0.70±0.09)m Sv,正常剂量的肺薄层高分辨CT为(4.11±0.53)m Sv,低剂量的薄层高分辨CT相对比常规肺薄层高分辨CT的有效剂量减少了近80%。低剂量薄层高分辨CT扫描图像质量评分虽略有下降,但与正常剂量相比无显著差异。2名医师的观察结果的一致性Kappa评分为0.921(P0.05)。结论低剂量薄层高分辨CT能够显著降低CT扫描的有效辐射剂量,图像质量无显著差异,在常规体检中能够替代肺CT,对老年人的肺间质改变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系统性硬化症(SSc)肺部高分辨率CT(HRCT)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2~2017-04该院临床确诊15例SSc肺部HRCT影像学表现。结果 15例SSc患者肺部正常4例,表现以两肺外围分布为主的间质性纤维化11例。HRCT主要表现支气管血管束扭曲变形、小叶间隔增厚,可见条索状影、胸膜下线及弧形线9例,呈网格状改变7例。沿支气管血管束及小叶间隔分布小结节状影,胸膜下见小结节影10例。单纯以磨玻璃样改变5例,轻度胸膜增厚或少量胸腔积液9例。小片状实变影及蜂窝肺4例。结论 HRCT显示SSc的间质性细微病变,在SSc的诊断和随访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能谱CT成像在心源性肺水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肺水肿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按照不同检查方法分成胸部CT组(n=40)和能谱CT组(n=40),两组均进行相应CT成像定量分析。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不同CT显像,分析能谱CT在诊断肺水肿性质中发挥的作用。结果:心源性肺水肿CT表现以间质性肺水肿为主,心脏和肺门硬增大,血管束增粗、增大,肺野呈毛玻璃样改变,密度增高,纹理模糊增粗,其中又以间质性肺水肿为主,CT平扫双肺明显,并见Kerley B线,双侧胸腔少量积液,左侧较多。能谱CT诊断价值较胸部CT更大,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胸膜下线、支气管血管束增粗、纤细网纹状影、小叶间隔增厚、磨玻璃样改变等征象患者例数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但肺血重分布征象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谱CT在鉴别心源性肺水肿中较胸部CT更具有诊断价值,因此可以作为检查诊断心源性肺水肿的方法之一,为临床提供一种无创且实用判断肺水肿手段。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广泛应用于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的细胞学分析结果可以缩小间质性肺疾病(ILD)的鉴别诊断范围;恶性肿瘤、感染和少数ILD可单经BAL诊断,而高分辨率CT(HRCT)表现为确定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者无需行BAL检查。虽然HRCT的普及减少了BAL在ILD中的应用,但BALF细胞学检测对ILD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判定病变的活动性以及估计预后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肺内多发结节是间质性肺疾病常见的CT征象,肺部结节特有的征象与分布特点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疾病的性质与进展状态。因此,正确认识肺部多发结节的特点有利于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1肺部结节影肺部结节影可以广义地定义为:在X线胸片或CT见到的肺内任何边界相对清楚、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90例COPD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各45例,分别进行常规辐射剂量和低辐射剂量扫描,常规组男性、女性患者有效剂量分别为(3.92±0.81)、(4.95±0.57)mGy,低剂量组分别为(0.66±0.07)、(0.81±0.06) mGy,对照分析其图像质量.结果 两组CT图像显示段及亚段支气管、肺门及纵膈血管、小结及纤维化效果均为优良.结论 COPD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时,低剂量扫描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又可明显降低对患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老年Ⅲ期尘肺与结节状大阴影继发性肺结核的高分辨率CT(HRCT)鉴别诊断要点,提高老年Ⅲ期尘肺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Ⅲ期尘肺患者43例和老年结节状大阴影肺结核患者55例,对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影像征象进行比较。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患者临床表现中性别、咯血、胸痛、喘憋、呼吸困难等5个因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CT征象中大阴影发生在双肺上叶、左肺上叶、大阴影内钙化、空洞、大阴影周边肺气肿、肺内粟粒影、支气管扩张、肺门淋巴结肿大、肺门淋巴结钙化及纵隔淋巴结钙化等10个因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Ⅲ期尘肺患者的HRCT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其临床表现可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朱颖 《国际呼吸杂志》1989,9(4):172-175
本文综述近年来薄层CT 对显示肺部正常解剖结构及对肺疾病诊断的作用,如用薄层CT对正常肺进行分叶、分段、显示肺部支气管及一些微细解剖结构;对某些肺疾病如孤立性肺结节、支气管扩张和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方面较普通CT 更为精确而有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在鉴别良恶性肺孤立性磨玻璃结节(sp GGO)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间经MSCT检查有肺孤立性磨玻璃结节的44例患者的MSCT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将所有病例分为良性、恶性两组,其中良性结节有13例,包括9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4例慢性炎症;恶性结节有31例,均为腺癌。观察肺孤立性磨玻璃结节的CT征象特点,包括病灶形态、大小、边缘、实性成分、空气支气管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瘤肺界面、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对照病理结果,统计分析CT征象与肺磨玻璃结节良恶性的相关性。结果肺孤立性磨玻璃结节的病灶形态、大小、边缘、实性成分、空泡征、胸膜凹陷征、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与sp GGO的良恶性有相关性,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sp GGO的空气支气管征、瘤肺界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SCT对肺孤立性磨玻璃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扫描诊断早期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进行影像学检查的250例体检患者,分成两组,1组运用低剂量螺旋CT扫描,1组运用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的差异性。结果两组在螺旋CT扫描、DLP、有效放射剂量比值、早期肺癌的检出率、对结节的显示情况上及在下叶的其他支气管段和左肺的上下叶在支气管的显示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但两组在右肺的上叶,中叶,下叶的前基底段上的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扫描图像质量较常规剂量扫描稍差,但能满足早期肺癌的诊断需要,患者接受剂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低剂量CT与常规剂量CT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于我院进行诊治的134例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诊断证实为早期肺癌。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低剂量CT扫描和常规剂量CT扫描,对比分析以上两种扫描方式的肺癌检出率,图像质量、放射剂量等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低剂量扫描组对早期肺癌的检出率为90.3%,常规剂量扫描组对早期肺癌的检出率为91.8%,两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明显意义(P0.05)。两组的图像质量均全部合格,低剂量组的图像质量评分为(3.6±0.7)分,常规剂量组的图像质量评分为(3.7±0.8)分,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的图像噪声大于常规剂量组(P0.05),但并不影响对图像的分析诊断。两组对肺部病灶各种不同征象的诊断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的权重CT剂量指数(CTDIw)分别为(1.6±0.4)m Gy和(7.1±1.2)mGy,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剂量组的剂量长度乘积(DLP)为(42±9)mGy·cm,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的(187±15)mGy·cm(P0.01);低剂量组的最大有效辐射剂量为(0.78±0.13)mSv,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的(4.15±0.81)mSv(P0.01)。结论低剂量CT与常规剂量CT对早期肺癌均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两者的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而低剂量CT扫描可明显减少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宋承东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7):1350-1351
目的分析胸部X线及高分辨CT(HRCT)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58例IPF患者分别行胸部X线和HRCT影像学检查,并随访分析其动态变化与临床疗效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IPF患者胸部X线主要表现:在两肺基底部的周边出现磨玻璃阴影,网状、网结状阴影为特征,常为双侧,不对称,伴肺容积减少。IPF患者HRCT主要表现:①磨玻璃样影及实变影;②囊状、蜂窝征;③胸膜下线影、网状影;④结节影;⑤小叶中心型肺气肿;⑥两下肺牵拉性支气管柱状及囊状扩张。结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HRCT不仅能显示胸片无法显示的特殊表现,还能动态性观察和判断临床疗效及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17.
高分辨率计算机体层摄影(high 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由于具有层面薄、扫描时间短和可对图像进行重建等特点,故而在具有结构改变的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和支气管扩张检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气道重塑是支气管哮喘的一大病理特征,即使是轻度的哮喘患者也存在气道重塑的现象。气道重塑除了表现在基质成份等的改变外,还表现在形态学上的异常。因此,近年来利用HRCT对支气管哮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在肺结核长期随访CT检查中应用低剂量扫描的价值.方法 搜集广州市胸科医院继发性肺结核患者治疗后于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例行随访检查的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选择其中70例行低剂量CT扫描(低剂量组),70例行常规剂量CT扫描(常规剂量组).对两组的CT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分别针对组织器官边缘、组织间密度差别、图像伪影、图像噪声共计4项标准进行评分,每项标准满分为1分,每例患者满分为4分).并记录两组的辐射剂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然后分别在不对比前片和对比前片的2种情况下书写CT诊断报告,分析比较2次诊断报告的变动情况,并进行评分(影像描述和诊断结论均未发生变动得4分;影像描述部分有变动,而诊断结论无变动得3分;影像描述和诊断结论均发生变动,但主要诊断结论无变动,则得2分;影像描述和诊断结论均发生变动,且有部分主要诊断结论发生变动,则得1分;主要诊断结论完全不一样,则得0分).通过t检验,比较两组在图像质量评分、诊断报告变动评分、辐射剂量方面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是(3.268±0.463)分、(3.507±0.448)分;诊断报告变动评分分别是(2.929±0.983)分、(3.186±0.952)分;辐射剂量的CTDIvol分别是(10.417±1.190) mGy、(19.214±1.956) mGy,DLP分别是(94.514±13.844) mGy×cm、(177.129±17.048)mGy× cm.两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和辐射剂量的CTDIvol、DLP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06,P=0.002;t=32.149,P<0.001;t=31.474,P<0.001);在诊断报告变动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72,P=0.118).结论 低剂量CT能显著降低辐射剂量,且对于诊断报告无显著影响;低剂量CT应该成为肺结核治疗后随访检查中CT检查的常规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检查在肺部肿瘤早期筛查中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共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常规剂量肺部CT检查的无症状筛查者共820例,对于检出肺内结节的筛查者,经知情同意后再行低剂量CT检查,比较2种检查方法的结果。结果 820例筛查者中有55例行常规剂量CT检查,检出肺内结节,再行低剂量CT检查,检查结果显示低剂量组患者在结核增殖灶、肉芽肿性病变、炎性结节、肺转移癌及肺癌的定性诊断方面,与常规计量CT检查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CT检查与常规CT检查比较,更适用于肺部肿瘤的早期筛查工作中,可有效减少受筛查者的辐射。  相似文献   

20.
林雪  贾慧军  张晖  任会丽  刘文 《中国防痨杂志》2018,40(12):1361-1365
搜集广州市胸科医院2015年3月至2017年9月经菌种鉴定为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病、并行胸部高分辨率CT(HRCT)检查的99例患者,回顾性分析肺内病灶部位、数量、形态、大小、密度、边界、分布及淋巴结的CT征象;评估99例NTM肺病患者治疗前后HRCT的表现。HRCT检查表现为斑点片状渗出、实变93例,支气管扩张78例,空洞60例,纤维条索状影59例,结节状影58例,树芽征55例,磨玻璃样影46例,淋巴结肿大45例,胸膜增厚18例,胸腔积液9例,病变通常以多种形态混杂存在。91例NTM肺病患者经克拉霉素、利福平、乙胺丁醇及阿米卡星治疗6~18个月后CT复查,显示病灶均减少;8例患者经HRCT精准定位后行患侧肺叶切除术,术后肺部病灶明显减少,但均出现术侧胸膜肥厚粘连。胸部HRCT对NTM肺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