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年情感创伤经历在轻症抑郁患者接受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时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纳入102例轻症抑郁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按照统一的结构式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手册进行治疗,使用早年创伤问卷简表评估早年创伤情况,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得分作为主要疗效指标,分别在基线,治疗4周、8周、12周,随访24周、36周、48周进行评估.根据情感创伤中位数将情感创伤分为高情感创伤组和低情感创伤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12周治疗结束时,高情感创伤组和低情感创伤组的轻症抑郁患者抑郁症状均达到临床治愈标准,且治疗效果一直持续到随访48周末.早年情感创伤组间效应不显著(F=1.36,P=0.247),交互效应显著(F=3.72,P<0.05).简单效应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接受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后,抑郁均改善明显(高情感创伤组:F=77.98,P<0.01;低情感创伤组:F=22.45,P<0.01).两组患者改善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9,P=0.237),但是4周末时,低情感创伤组患者抑郁得分下降更快,与高情感创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P=0.013).结论 无论情感创伤的程度如何,轻症抑郁患者接受团体认知行为治疗之后,抑郁症状显著改善且效果较持久.但在症状改善初期,高情感创伤组的改善速度较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网络结构式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轻症抑郁患者的特质应对方式、情感气质特征上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符合入组条件的轻症抑郁患者被分成线上组和线下组,并进行手册式团体认知行为治疗3个月,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情感气质自评量表简版在基线、治疗结束(12周末)和随访期(24周末)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共筛查256名被试,纳入119例轻症抑郁患者。线上组73例,线下组46例。各时间点评估结果显示,在特质应对方式,情感气质特征方面,线上组和线下组组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积极应对方式、循环气质、焦虑气质在不同时间的主效应显著且交互作用显著(P0.05或P0.01)。结论:网络结构式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轻症抑郁患者的特质应对方式、情感气质特征与面对面的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能够对轻症抑郁患者一些心理层面的改变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药物合并正念认知疗法对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83例抑郁症患者分为干预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干预组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同时给予正念认知疗法,对照组仅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于干预前和干预8周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和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进行评定,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HAMD-17、SF-36以及SDSS评分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药物合并正念认知疗法能有效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社会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合并抗抑郁药对社区轻度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社区轻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抗抑郁药物合并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研究组42例)和抗抑郁药物治疗(对照组40例),于治疗前、治疗12周及24周评定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及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结果 HAMD-17、HAMA及CGI总分及各因子时间主效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HAMD-17总分及焦虑/躯体化分及睡眠障碍因子分、HAMA总分及各因子分及CGI评分组间主效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抗抑郁药物治疗及抗抑郁药物合并团体心理治疗均能有效改善抑郁症状,合并组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米氮平联合计算机化认知行为治疗(CCBT)对轻中度抑郁症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轻中度抑郁症的心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96例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的轻中度抑郁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米氮平,研究组在米氮平治疗基础上联合CCBT,两组均治疗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4、6、12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评定患者抑郁症状及疗效,治疗前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定生活质量,治疗期间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安全性,治疗12周后采用Morisky治疗依从性问卷(MMAS-8)评定治疗依从性。结果治疗12周末,研究组HAMD-17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 05)。研究组WHOQOL-BREF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总体健康状况、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Р均0. 01)。治疗后研究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米氮平联合CCBT对轻中度抑郁症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优于单用米氮平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抑郁发作和复发性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接受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每周一次的团体人际心理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HAMD-17和SDSS评分均较治疗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研究组HAMD-17和SD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两组GQOLI-74评分均较治疗前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后研究组GQOLI-74总评分、社会功能和心理功能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团体人际心理治疗较单用艾司西酞普兰可能更有助于改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社会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6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单纯接受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接受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疗程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健康状况问卷(SF-36)评估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4周及8周,观察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HAMD减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F-36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老年抑郁症临床疗效更为理想,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对抑郁症的效果,探索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2月在某精神专科医院就诊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71例,采用计算机随机法分为实验组(n=36)和对照组(n=35)。在常规抗抑郁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抑郁症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均干预4周。于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HAMD-24)、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和中文版8条目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MMAS-8)评定患者的抑郁程度、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及服药依从性。结果干预前,两组HAMD-24、PSQI、SF-36和MMAS-8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干预后,两组HAMD-24、PSQI评分均低于干预前,MMAS-8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实验组HAMD-24、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MMAS-8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或0. 01)。干预后,两组SF-36总评分及总体健康感、躯体健康所致角色受限、精神健康、生命活力、情感功能所致角色受限因子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实验组SF-36总评分及总体健康感、躯体健康所致角色受限、精神健康、生命活力、情感功能所致角色受限和社会功能因子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结论在药物治疗基础上,中西医结合护理和常规护理均能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线上结构式团体认知行为治疗(internet-based structured group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I-GCBT)对轻症抑郁患者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使用SPSS20.0软件生成随机表,将96例轻症抑郁患者分配到线上视频团体干预组(线上组,n=64)与面对面干预组(线下组,n=32),使用HAMD17、HAMA、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lobal Assessment of Functioning Scale,GAF)以及抑郁症状快速检查-自我报告评分16项(16 Items Quick Inventory of Depressive Symptomatology-Self Report,QIDS-SR16)分别在基线、4周末、8周末和12周末评估患者抑郁、焦虑及整体功能水平。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差异,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脱落率、治愈率、治疗接受度差异。结果(1)2组患者基线HAM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P=0.04),其他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对患者在组别和时间的交互作用分析显示,HAMD17、HAMA和QIDS-SR16的时间与组别交互作用均不显著(F=0.69,P>0.05;F=0.95,P>0.05;F=0.64,P>0.05),GAF的时间与组别交互作用显著(F=4.09,P<0.01),2组患者在各量表上时间主效应均显著(HAMD17:F=32.81,P<0.01;HAMA:F=20.86,P<0.01;GAF:F=105.98;P<0.01;QIDS-SR16:F=25.27,P<0.01)。12周末临床治愈率达62%(43/69),线上组57%(25/44),线下组72%(18/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7,P=0.21)。(3)治疗期间总体脱落率为26%(21/81),线上组29%(15/51),线下组20%(6/3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P=0.35),患者对方案的接受程度达97%(58/60),线上组97%(35/36),线下组96%(23/2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P=0.78)。结论线上结构式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轻症抑郁患者的疗效与面对面干预组相当,患者依从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了内观认知疗法(NCT)合并药物对于改善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疗效。方法对抑郁症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合并给予NCT和支持性心理治疗(SP);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抑郁自评量表(SD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社会功能量表(SFRS)进行评估。结果NcT治疗后较SP治疗后CGI—S、HAMD、SDS、SFRS评分降低;SF-36评分提高。结论合并药物治疗前提下NCT较SP能够更显著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编制轻症抑郁障碍的结构式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方案,评估其可行性.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和临床实践编写针对轻症抑郁患者的结构式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手册,以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症状改善情况、出勤率、脱落率、家庭作业依从性、团体中的表现、总体印象、对本方案的接受程度作为可行性分析指标.结果本研究编制的结构式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手册,包括认识轻症抑郁、识别认知和情绪的关系、识别核心信念、学习认知重构和改变核心信念的技术、设立合理生活目标、建立支持系统、预防复发和未来管理等.治疗结束后患者抑郁症状明显缓解,总有效率为67.0%(65/97),脱落率为9.3%(9/97).患者出勤率、家庭作业依从性、团体中投入程度、治疗接受程度均较高,总体印象较好,高出勤率占72.2%,作业平均完成率为84.8%,95.0%的患者在团体治疗中投入较高,治疗结束时,98.9%的患者对本治疗持接受态度,94.3%的患者总体印象较好.结论本结构式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方案可行性较高,可在相关医疗机构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背景:相关研究表明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确有疗效,但存在较高脱落率的问题,本研究在于探讨团体整合心理治疗模式,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为减少脱落率提供新的方法。目的 :探讨团体整合心理疗法对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影响。方法 :将10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50),研究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联合团体整合心理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联合团体认知行为治疗。两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4周、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及老年抑郁量表(GDS-15)进行评分。结果 :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的HAMD总分和GDS总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02.50,p=0.001;F=55.94, p0.001);组间比较,两组的HAMD总分在治疗后4周、8周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82,p=0.021);两组的GDS总分在治疗后2周、4周、8周比较异常均有统计学意义(F=4.49,p=0.009);研究组脱落7例,对照组脱落16例,脱落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7, p=0.032)。结论 :药物治疗联合团体整合心理疗法可显著提高老年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治疗脱落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轻症抑郁患者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后特质应对方式的改善及特质应对方式对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设计,对轻症抑郁患者在治疗前后,以及随访期的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和特质应对方式进行比较.结果 共纳入102例患者.与基线时比较,患者的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和特质应对方式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结束后及随访的各个时期均有显著改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焦虑症状、消极应对方式及出勤率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能够改善轻症抑郁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及特质应对方式,且能够维持相对较长的时间.基线焦虑症状、消极应对方式及出勤率对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认知行为和抗焦虑药治疗焦虑障碍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抗焦虑药及两者结合治疗焦虑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38例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认知行为治疗组(45例)、抗焦虑药物组(47例)及两者结合治疗组(46例),治疗12周并随访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周末和随访6个月末进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生活满意度量表(LSR)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定。结果3组脱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12周末和随访6个月末HAMA总分及其差值均显著下降(P<0.001),GAF、LSR和GQOLI-74总均分显著提高(P<0.01)。3组间比较,治疗12周末、随访6个月末结合组的HAMA总分差值均显著低于认知行为组、药物组(P<0.01)。随访结束时,结合组和认知行为组GAF、LRS总均分明显高于药物组(P<0.01);结合组GQOLI-74总均分及维度均分(除维度4外)明显高于药物组(P≤0.01)。认知行为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药物组和结合组(P<0.001)。结论认知行为治疗、抗焦虑药和两者结合治疗焦虑障碍均有显著疗效,安全性好,结合治疗显示出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轻症抑郁(轻性抑郁障碍、恶劣心境以及轻度抑郁症)患者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设计,将89例轻症抑郁患者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结束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7分列为临床治愈组(n=58例),≥7分列为非临床治愈组(n=31例),采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情感气质自评量表简版(TEMPS-A)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情感气质类型并进行比较。结果:临床治愈组与非临床治愈组在基线抑郁症状(t=-2.783,P=0.007)、焦虑症状(t=-3.707,P=0.000)和TEMPS-A的循环气质类型(t=-2.470,P=0.016)评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循环气质(B=0.157,Wals=3.872,P=0.049)、基线焦虑症状(B=0.162,Wals=8.659,P=0.003)进入回归方程。结论:情感气质类型中的循环气质和基线焦虑症状可作为影响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疗效的预测因素;而诊断类型不同不影响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抑郁状态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07年6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常规抗抑郁药物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抗抑郁药物治疗.两组进行8周持续治疗观察,于入组前及入组后第4、8、24周末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在治疗后第4、8、24周末HAMD、PSQI总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基础上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可显著提高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并且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7.
首发和复发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与经济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首发与复发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卫生成本,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37例首发和21例复发抑郁症患者在入组后第3、6、12个月进行生活质量、疾病治疗的直接成本及疾病相关的间接成本的随访。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the short-form-36health survey,SF-36)分别评定患者疗效和生活质量。12个月随访结束时进行两组的生活质量与经济学比较。结果首发组SF-36的躯体功能和躯体疼痛情况好于复发组(P0.05),其他因子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复发组"因病完全不能工作天数"多于首发组(P=0.049),"能工作但效率下降天数"明显多于首发组(P0.01);②复发组的总成本绝对值、间接成本绝对值及间接成本所占比例均高于首发组(P0.01),而两组直接成本绝对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与首发组比较,人均每获得HAMD-17一个单位的疗效和SF-36一个单位生活质量的改善所需要的成本均高于首发组(539.2元vs294.7元;139.5~3839.2元vs70.6~1119.9元)。结论抑郁症的复发患者与首发患者相比,生活质量和劳动力受损更大,花费成本更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6—2014-01入院的老年抑郁症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50例)。研究组采取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仅采取精神科常规护理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0周后对患者进行CD-RISC(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心理弹性量表)、HAMD-17(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17version,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版本)及GQOLI-74(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74,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的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周后2组患者在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对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的64例抑郁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研究组合并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对照组仅予常规精神科护理。所有患者在入组时、治疗6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进行评估。结果干预6周后研究组的HAMD-24、SDS、SAS得分较对照组低(P0.01);研究者组SCSQ中消极应对方式评分较对照组低(P0.01),积极应对方式评分则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可能有利于改善抑郁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提高其积极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团体治疗对住院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64例住院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盐酸舍曲林治疗,研究组同时接受为期8周,每周1次的认知行为团体治疗。两组分别于入组前及治疗8周接受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自动思维问卷(ATQ)的评定;治疗8周后接受团体治疗疗效因子问卷调查。结果:两组HAMD、HAMA及ATQ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1),以研究组HAMD、HAMA及AT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63,-2.93,-2.81;P〈0.05或P〈0.01)。研究组团体治疗疗效因子中普同性、情绪宣泄、人际学习(获取)、人际学习(付出)、团体凝聚力等因子显著优于对照组(t=11.74,7.18,5.88,6.09,3.39;P均=0.001)。结论:认知行为团体治疗可有效提高住院抑郁症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