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耐多药肺结核与非艾滋病合并耐多药肺结核胸部CT表现特征,并进行对比分析,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12月至2019年4月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确诊艾滋病合并耐多药肺结核25例作为观察组,非艾滋病合并耐多药肺结核5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艾滋病与非艾滋病合并耐多药肺结核的胸部CT表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儿童肺结核的CT平扫及增强的影像表现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69例结核病患儿,临床症状、PPD试验及影像学表现均符合结核病特征,经抗结核治疗后复查,患者临床症状及肺部病灶均有所好转。收集患儿的影像学资料,对其进行分析。 结果 69例患儿的CT不同影像表现为:原发性肺结核(8例)包括原发综合征(5例)和胸内淋巴结结核(3例),原发综合征表现为肺内的原发结核病灶、结核性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此型与胸内淋巴结结核的CT平扫均可见纵隔、肺门及腋窝多发肿大淋巴结,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或淋巴结中心干酪坏死区无强化,边缘环形强化的特点。原发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10例)表现为两肺大小、密度、分布均匀一致的粟粒状影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原发性肺内浸润性结核病灶和干酪性肺炎(43例)的影像表现为2个肺叶散在分布的结节状、斑片状影,还有甚至双肺多叶多段广泛分布的结核病灶,在结节状、斑片状、大片状结核病灶的基础上形成干酪性肺炎、空洞。结核性胸膜炎(8例)可见不同程度的渗出性胸腔积液及胸膜增厚粘连等表现。 结论 CT平扫及增强对于诊断儿童肺结核,明确肺内各种病灶形态,轻微病灶、隐匿病灶、微结节及干酪性肺炎等具有一定价值,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对结核活动性判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肺结核MSCT基本征像及MSCT对结核活动性判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组统计继发性肺结核初治、好转期及非活动性肺结核MSCT基本征像特点,归纳出对结核活动性判断有价值征像。结果70例3组患者中,继发性肺结核初治患者MSCT主要征像有小叶中心结节及腺结节征(21/25)、小叶内网线结构(18/25)、树芽征(22/25)、磨玻影(15/25)、液体支气管征(8/25)和斑片影(24/25),前5种征像与B组好转期及C组非活动性肺结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斑片影三组出现率均较高,无显著性差异,索条影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继发性肺结核各期MSCT征像有一定特征性,MSCT对结核活动性判断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肺结核CT检查的价值。方法对35例重症肺结核患者行螺旋CT扫描,观察CT片上病灶分布及影像特征。结果重症肺结核除表现出一般肺结核多发、多形性特点外,还表现出病灶分布范围广,多叶、多段受累,多期病灶共存,肺实质、胸膜、气道、纵隔淋巴结广泛受损,毁损肺、肺大泡、肺气肿、胸膜肥厚、支气管扩张或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高的特点。结论CT检查有助于更全面反映病灶分布及影像特征,对病灶性质的判定及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肺结核的CT影像表现特征,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对1年来收集的75例合并糖尿病肺结核患者,以及随机抽取的75例非糖尿病肺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合并糖尿病肺结核组与非糖尿病肺结核组在发病部位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变局限在单一肺段及单一肺叶上较非糖尿病肺结核组发生率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形态:空洞、肿块及浸润于合并糖尿病肺结核组中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肺结核患者组病变相对广泛,呈多个肺叶肺段分布,空洞、肿块及浸润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由于肺发育不成熟及各种原因导致的新生儿肺损伤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肺泡和肺内血管发育受阻的一种慢性肺部疾病,主要见于早产儿,特别是小早产儿。近几年,随着围生医学的进步,早产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也明显提高,BPD的发病率也有所升高。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10年至2013年诊断支气管肺发育不良35例患者的X线与多层螺旋CT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以期尽早地发现和诊断BPD。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结核“树芽征”的CT影像特点。方法 对216例肺结核行螺旋CT检查,对各种类型肺结核病“树芽征”的形态、部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涂阳肺结核和空洞性肺结核的树芽征出现率分别为84.5%和92.3%,结核球的树芽征出现率为18.2%。空洞性肺结核树芽征分布:跨叶分布的频率占66.7%,对侧累积率为52.6%。结论 树芽征是肺结核经气道播散的特征影像,在不同结核病理阶段可表现不同形态和分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结核初治中类赫反应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经临床证实的肺结核初治中出现类赫反应患者的CT资料,治疗前后均经CT平扫、薄层及高分辨CT扫描,17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全部患者按发病部位共57处统计例数,表现为肺内病变进展(原发病变范围扩大或新发片状影、胸膜下球形影)28例,胸膜病变(胸腔积液、胸膜结核球)10例,心包增厚1例,淋巴结肿大15例,胸腺反应3例。发生时间为20d至3.5个月,最短出现时间为20d;继续原方案治疗1.0~3.0个月病变好转或消失,其中3.0个月内消失37例(84%)。结论类赫反应具有一定CT影像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真菌球型鼻窦炎多层螺旋CT的影像特点,进一步提高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治水平。方法对7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真菌型鼻窦炎患者的多层螺旋CT的影像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有上颌窦病变,单侧73例,其中31例伴有其他窦腔炎性病变,多为同侧筛窦受累;双侧病变5例。CT检查病变上颌窦腔内可见不均匀软组织密度影,多数(66例)可见偏窦腔中央或窦口侧团块状稍高密度影,与窦壁间稍低密度带相隔。团块状稍高密度影内可见多样性钙化(58例),为斑点、小团块、短条、沙砾或片状钙化。窦壁骨质增生硬化(40例)与局限性骨质破坏(26例)常并存。结论真菌球型鼻窦炎特征性CT表现为窦腔不均匀软组织密度影内团块状稍高密度影,与窦壁间稍低密度带相隔,常伴多样性钙化,也可无明显钙化,多层螺旋CT检查有助于该病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涂阴老年不典型肺结核的多种CT表现。方法收集我院住院的经临床治疗、痰检及纤支镜证实的涂阴老年不典型肺结核30例,就其CT表现回顾性分析。结果 1大片状肺实变影3例(占10%);2单发球形或肿块2例(占6.7%):1例结核球;1例肿块;3多发结节及肿块:2例(占6.7%);4间质改变11例(占36.7%);5空洞征3例:薄壁空洞1例(占3.3%),厚壁空洞2例(占6.7%);6树芽征6例(占20%);7磨玻璃影3例(占10%)。结论胸部CT扫描可识别涂阴老年不典型肺结核的多种征象,判断病变的性质和程度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度,有助于评价和监测不典型继发性肺结核的诊断、征象的转归等演变过程,为临床提供不可或缺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肺结核的不典型CT影像特点,提高诊断正确率。 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肺结核不典型CT影像特点,并与50例周围型肺癌、33例浸润性肺癌、62例肺部非特异性炎症(球形肺炎33例,表现为片状影的炎症29例)的CT征象进行比较分析。肺结核及对照病例按照病变形态分为两个小组并分别进行比较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验,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33例影像表现不典型的肺结核患者中,第1小组15例结核球中9例(60.0%)CT平扫显示病变实质出现1个或多个小片状低密度区,境界模糊;CT增强扫描结核球以不均匀强化为主,占66.7%(10/15),实质内有多个小点片状且境界模糊的低密度灶。球形肺炎及周围型肺癌以均匀强化为主,占75.8%(25/33)和66.0%(33/50),增强后CT值测量结果,10例结核球增强后CT值增加值范围在16~20 HU之间,31例球形肺炎及42例周围型肺癌增强后CT值增加值>21 HU,结核球与球形肺炎、周围型肺癌CT值增加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202、20.872,P值均〈0.01)。第2小组CT表现形态均一的继发性肺结核18例CT平扫仅2例(11.1%,2/18)病灶实质显示多少不等略低密度区、境界模糊,与肺炎(2/29)及肺癌(0/33)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增强扫描12例肺结核患者中10例(83.3%)病灶显示不均匀强化,病灶实质表现为多少不等的小片状无强化区,且境界模糊;肺炎患者仅2例(10.5%,2/19)出现小片状坏死液化区,且境界清楚,肺癌患者增强后均未出现坏死区,肺结核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33、27.692, P值均〈0.01)。 结论 肺结核不典型CT表现多种多样,片状及球形病灶密度不均匀及轻度强化对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对难以鉴别的患者应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及穿刺活检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2.
赵广成  张健  何燕 《中国防痨杂志》2011,33(10):671-67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初诊组(132例)与复发组(68例)共200例肺结核患者的薄层螺旋CT检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在初诊组(132例)与复发组(68例)肺结核薄层螺旋CT检查中,小叶中心病变(186例,占93.0%)、树芽状(152例,占76.0%)及支气管管壁增厚(140例,占70.0%)均为检出率较高的征象。结论 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对于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疝后脑梗死的原因、形成机制、CT表现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60例脑外伤后脑疝形成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均为颅脑外伤,其中交通伤39例,高处坠落伤13例,头部外伤8例.所有病例均为我院神经外科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手术时间窗记录清晰,影像资料完整.所有患者均采用多层螺旋CT (MSCT)头部扫描,采用螺旋扫描,分析脑疝以及脑疝后脑梗死的影像表现.结果 60例颅脑损伤分别为脑挫裂伤和(或)硬膜外血肿和(或)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责任病灶分别为:脑挫裂伤73处,硬膜外血肿42个,硬膜下血肿22个;脑疝为颞叶钩回疝和(或)大脑镰下疝,60例病例共形成81个脑疝,其中颞叶钩回疝合计24个,大脑镰下疝合计57个;脑疝所致脑梗死60例,CT平扫呈边缘模糊的低密度影,形态分别呈斑片状与椭圆状,长径0.8~3.0 cm不等;梗死灶位置位于同侧丘脑13个,对侧丘脑和基底节42个,胼胝体7个,额叶12个,颞叶7个.结论 脑疝的占位效应是造成脑疝后脑梗死的直接原因,MSCT对脑疝以及脑疝后脑梗死的诊断有较高诊断价值,脑外伤后及时就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脑疝后及早手术是预防脑疝后脑梗死的首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易误诊为肺癌的肺结核球的CT所见,以提高影像学诊断水平,避免误诊。 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肺瘤医院术前经CT检查诊断为肺癌,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3例肺结核球患者的影像学特点。 结果 33例患者33处病灶均表现为结节或团块影;病灶直径为0.9~5.7 cm,平均(3.04±0.15)cm。发生于双肺上叶及下叶背段25例;病灶内部发生空洞7例(21.2%,7/33),钙化10例(30.3%,10/33);病变边缘多发小毛刺8例(24.2%,8/33),长索条影10例(30.3%,10/33);同一肺野内可见卫星灶8例(24.2%,8/33),其他肺野可见钙化及粒状影4例(12.1%,4/33);胸腔积液1例(3.0%,1/33)。病变CT增强扫描表现:28例行增强扫描,其中不均匀强化占35.7%(10/28),蜂窝状强化占32.1%(9/28);28例中17例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强化部分CT值较平扫增加值为7~58 HU,平均(24.1±1.8)HU。 结论 肺结核球CT及临床表现多样,蜂窝状强化、长索条影、卫星病灶有助于判断,同时要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才能降低不典型肺结核球的误诊。  相似文献   

15.
31例活动性肺结核治疗前及治愈后的CT征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抗结核疗前及治愈后活动性肺结核CT征象的变化特点.方法 选取临床治愈的活动性肺结核31例,对比观察活动性肺结核的CT征象转归表现.结果 肺结核活动性CT征象治愈前检出率为100.0%,治疗后检出率为35.5%.活动性CT征象中毛玻璃阴影、节段分布小叶中心结节影、小叶样实变影、树芽征、支气管壁增厚、厚壁空洞和肺实变治疗前检出率分别为87.1%、80.6%、80.1%、61.3%、58.1%、48.4%和32.3%、,治愈后检出率分别为0、19.4%、0、0、12.9%、0和3.2%.治疗前活动性肺结核CT检查可检出多种活动性影像,而疗程结束后上述征象减少并多以单发为主,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CT检查有助于活动性肺结核治疗疗效的判定,并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但特异度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血糖水平与CT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资料完整的2型糖尿病并发初治肺结核(DM-PTB)住院患者99例,根据空腹血糖(FPG)值分为3组:轻型组38例,FPG≤11mmol/L;中型组32例,FPG11~16.7mmol/L;重型组29例,FPG≥16.7mmol/L。分别对各组胸部CT特征、血糖水平及痰菌阳性情况进行分析。使用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不同血糖水平组CT特征及痰菌检查结果采用7。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99例DM-PTB患者中,CT发现右肺上叶前段病变65例,左肺上叶前段病变59例,右肺下叶基底段病变59例,左肺下叶基底段病变58例,3叶及以上同时发现病变者71例。27例病变形态为斑片、结节状影,其余72例以片状、团片状干酪性病变为主;各组干酪性病变CT发现率分别为47.37%(18/38)、81.25%(26/32)和96.55%(2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238,P=0.000);各组空洞发现率分别为34.21%(13/38)、59.38%(19/32)和75.86%(2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954,P=0.03)。各组患者痰菌阳性率分别为39.47%(15/38)、65.63oA(21/32)和89.66oA(26/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45,P=0.000)。结论DM-PTB胸部CT检查有其特征性的表现,血糖水平与干酪性病变、空洞性病变存在相关性,能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分析非活动性肺结核与活动性肺结核CT表现。方法: 回顾性搜集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诊治的181例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非活动组)和 166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活动组),分析两组患者的胸部CT表现。结果: 非活动组病变累及1叶者[19.9%(36/181)]和2叶者[25.4%(46/181)]均明显多于活动组[分别为10.8%(18/166)和13.3%(22/166)](χ2值分别为5.392、8.128,P值分别为0.020、0.004),而5叶均受累者[21.5%(39/181)]明显低于活动组[48.2%(80/166)](χ2=27.283,P=0.000);病变在右肺中叶、下叶及左肺下叶者[分别为38.7%(70/181)、45.3%(82/181)、46.4%(84/181)]均明显少于活动组[69.9%(116/166)、77.1%(128/166)、68.7%(114/166)](χ2值分别为33.903、36.657、17.520,P值均为0.000)。非活动组中小片状实变影、干酪性病变、空洞、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肿大和树芽征等CT表现的发生率[分别为22.1%(40/181)、0.6%(1/181)、16.6%(30/181)、0.6%(1/181)、18.8%(34/181)、18.2%(33/181)]均明显低于活动组[分别为80.1%(133/166)、7.2%(12/166)、27.1%(45/166)、31.9%(53/166)、53.6%(89/166)、66.9%(111/166)](χ2值分别为116.598、10.703、5.671、64.868、45.906、84.365,P值分别为0.000、0.001、0.017、0.000、0.000、0.000),但边缘清楚的支气管扩张、薄壁空洞、胸膜钙化、钙化结节、硬结性病变、纤维条索影的发生率[分别为61.3%(111/181)、12.2%(22/181)、10.5%(19/181)、34.8%(63/181)、37.0%(67/181)、91.7%(166/181)]均明显高于活动组[分别为44.0%(73/166)、4.2%(7/166)、3.6%(6/166)、16.9%(28/166)、0.6%(1/166)、27.7%(46/166)](χ2值分别为10.464、7.124、6.135、14.403、70.576、149.222,P值分别为0.001、0.008、0.013、0.000、0.000、0.000)。结论: 非活动性肺结核病变分布较少累及下叶,CT表现以纤维条索影、边缘清楚的支气管扩张、硬结性病变、结节和胸膜钙化更常见。CT检查对肺结核活动性的判断具有重要辅助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和分析肺结核患者的不典型CT表现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CT表现不典型的肺结核患者73例,根据其图像特点进行分类并分析。 结果 所有患者按图像特点分为6型,其中多空洞型7例,表现为肺内多发空洞,无结核播散灶;肺间质型20例,表现为肺内大片细网织样密度增高影,与周围正常肺组织分界清晰,病变区内部分病灶融合实变,并可见多发垂直于胸膜的小叶间隔增厚影;雪花型16例,4例合并间质型,表现为多发腺泡样结节沿小支气管及其分支周围分布,受累各级支气管管腔充盈,内形成多发“小树芽征”及小叶性实变;肿块型29例,病灶边缘可见光滑、深分叶、长毛刺及胸膜凹陷征,未见短毛刺征,病灶平扫为等密度,其中3例肿块呈薄壁或厚环形强化,7例有不同程度的强化;肺门及纵隔淋巴结结核并假性动脉瘤型1例,表现为环形强化的淋巴结内出现假性动脉瘤;实变型4例,为多发段、叶实变,段、叶支气管腔内无异常改变。 结论6种肺结核的不典型CT表现中,肺间质型、雪花型和肺门及纵隔淋巴结结核并假性动脉瘤型有一定特异性,但所有类型需结合临床、化验检查等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9.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研究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几十年来人们一直致力于探索一种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安全、简便、可靠和无创伤的影像学方法,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技术的发展使得无创冠状动脉成像成为可能,目前已经被用于冠心病的诊断和随访的筛查。2004年64排MSCT的问世使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得到显著改善,不仅仅能评价狭窄性病变,而且也可用于病变形态和和心脏功能评价。本文重点综述近年来MS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狭窄和病变形态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与DSA血管造影对照,对320层CT肺双入口灌注成像技术(dual-input lung perfusion CT,DICTp)检出和定位肺结核伴咯血患者肺部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准确性进行研究,以及研究异常灌注肺段数与咯血量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收集2013年1-12月解放军第三○九医院放射科收治的肺结核合并咯血患者,排除灌注图像移动伪影大、很少并发咯血的肺结核病理类型及最终诊断不明确者,共纳入31例患者.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术前进行DICTp成像检查,后处理并记录各个肺段CT灌注参数,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为诊断金标准,分析DICTp技术诊断肺部异常血流的准确性,并对异常灌注肺段数与咯血量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31例患者共观察558个肺段,其中DSA造影发现异常肺段(有体循环动脉肺动脉瘘)200个,DICTp检出异常灌注肺段209个,一致性检验Kappa系数为0.819>0.75,两者诊断效能一致性良好.DICTp成像以灌注指数(PI)为最有意义的诊断指标,当临界值为92.75时,敏感度为91.9%,特异度为89.6%.31例患者中10例发生大咯血,14例发生中量咯血,7例发生少量咯血,异常灌注肺段数2~14个;Spearman秩相关分析异常灌注肺段数与咯血量的相关系数为0.605,呈中度相关.结论 DICTp检出和定位肺结核大咯血患者肺部异常血流准确、敏感,且异常灌注肺段数与咯血级别呈中度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