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奥氮平治疗恶性肿瘤患者非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120例中晚期伴不同程度恶心呕吐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分别予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1次/日,胃复安10 mg肌肉注射,1次/日,试验组在上述基础上口服奥氮平5 mg/d,睡前口服,用药3~7天不等,观察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缓解情况及KPS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用药后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症状分级(P=0.043)和止吐效果(P=0.046)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有效控制率和完全控制率分别为96.7%和45.0%,明显优于对照组88.3%和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轻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治疗恶性肿瘤患者非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小,安全有效,且能改善患者体能状态,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小剂量奥氮平防治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INV)的疗效。方法:80例需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在化疗前给予静脉注射托烷司琼5mg,地塞米松5mg,研究组于化疗当天开始给予口服奥氮平5mg/d,观察两组化疗后恶心呕吐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急性呕吐发生率分别为22.5%(9/40)和47.5%(19/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迟发型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17.5%(7/40)和37.5(15/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奥氮平(5mg/d)对防治化疗后恶心呕吐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阿瑞匹坦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的疗效及对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治我院85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患者止吐药物使用情况分为阿瑞匹坦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化疗及常规对症处理,阿瑞匹坦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瑞匹坦,观察两组恶心呕吐、血红蛋白水平以及外周血象等变化。结果 阿瑞匹坦组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P<0.05),但两组头晕、头痛等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红细胞数下降的程度稍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瑞匹坦不仅可以有效预防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还可使患者尽早进食,有利于血红蛋白的生成,减弱肿瘤负荷和化疗所致贫血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参一胶囊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患者的耐受性。方法77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39例采用参一胶囊加GP方案;对照组38例,仅采用GP方案。结果治疗组近期有效率48.7%,临床获益率82.1%;对照组有效率36.8%,临床获益率63.2%,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获益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恶心呕吐,治疗组Ⅲ/Ⅳ度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参一胶囊联合GP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增加疗效,减轻不良反应,提高患者耐受性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奥氮平治疗中、高致吐性化疗药物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80例应用中、高致吐性化疗药物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IG)和对照组(CG),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止吐,干预组在常规止吐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奥氮平5mg,每晚口服。以上给药方案的时间与化疗时间一致。比较两组控制急性和延迟性恶心、呕吐的疗效差别及不良反应。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急性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17.5%(7/40)和22.5%(9/40,P>0.05);迟发性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25.0%(10/40)和65%(26/40,P<0.05)。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嗜睡(32.5%和25.0%)、头晕(17.5%和16.7%)、水肿(12.5%和15.0%)、便秘(30.0%和35.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奥氮平对延迟性恶心、呕吐的缓解率更优,且患者的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第一代5-羟色胺3受体拮抗剂(5-HT3RA)托烷司琼(Tropisetron,TRO)与第二代5-HT3RA帕洛诺司琼(Palonosetron,PAL)联合地塞米松预防化疗所致恶心和呕吐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诊治,并接受含有高度催吐风险方案进行多日化疗的192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交叉自身对照法分为PAL组和TRO组,其中PAL组止吐方案为帕洛诺司琼联合地塞米松,TRO组为托烷司琼联合地塞米松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止吐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PAL组和TRO组患者在急性期(d1)的恶心和呕吐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AL组在延迟期(d2~5)及全程(d1~5)的恶心发生率均低于TRO组(均P<0.05),在延迟期(d3~d4)及全程呕吐的发生率亦低于TRO组(均P<0.05)。TRO组有57.3%的患者需重复使用5-HT3RA,高于PAL组的39.3%(P<0.05)。与止吐药物相关或可能相关的不良反应包括便秘、腹胀、头痛和呃逆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第二代5-HT3RA帕洛诺司琼防治延迟性化疗所致恶心和呕吐的疗效优于第一代5-HT3RA托烷司琼,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与格拉司琼+地塞米松联用治疗肿瘤化疗所致消化道反应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125例化疗所致难治性呕吐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在下一周期化疗中泮托拉唑组予泮托拉唑+格拉司琼+地塞米松,对照组予格拉司琼+地塞米松,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与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泮托拉唑组在预防食欲不振、抑制恶心、呕吐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头晕、腹痛、便秘、乏力、颜面潮红、失眠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泮托拉唑联合格拉司琼防治化疗药物所致消化道反应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脂质体紫杉醇联合卡铂与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上皮性卵巢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98例术后完成不少于六周期化疗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脂质体紫杉醇(175 mg/m2)+卡铂AUC5方案(试验组)和紫杉醇注射液(175 mg/m2)+卡铂AUC5方案(对照组),两组化疗周期均为21 d。从第2化疗周期开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0.50% vs. 53.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8)。22例(11.11%)患者在化疗结束停药后出现复发,其中试验组6例(27.27%),对照组16例(72.72%),(P=0.029)。试验组患者的过敏反应、脱发、恶心呕吐、腹泻、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害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其他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脂质体紫杉醇联合卡铂与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治疗上皮性卵巢癌的疗效相当,随访期复发率更低,同时过敏反应、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及肝功能损害方面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中药清肺合剂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 将2011年11月至2014年2月中晚期NSCLC患者98例随机分为单纯化疗组(对照组)34例和清肺合剂联合化疗组(试验组)64例。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总生存率(OS)、不良反应以及生活质量上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11.8%,疾病控制率为76.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24.0%,疾病控制率为76.0%。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组失访6例,随访率为89.8%。两组1、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69; P=0.802)。Cox多因素分析表明,化疗周期数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0.358, 95%CI: 0.158~0.810, P=0.014)。按照实体瘤的中医肿瘤疗效评定标准,治疗后对照组中医疗效评分(50.89±6.47),试验组为(54.12±6.7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2)。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在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转氨酶以及肌酐等指标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肺合剂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NSCLC与单纯化疗比较,在近期疗效、1年和2年生存率、临床症状改善和不良反应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陆屸  陆晓  符炜 《肿瘤学杂志》2014,20(6):518-519
[目的]观察国产帕洛诺司琼预防胃肠道肿瘤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帕洛诺司琼)和对照组(托烷司琼),每组30例,观察两组对急性呕吐、延迟性呕吐的有效率,恶心改善率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急性呕吐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6.7%VS6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的延迟性呕吐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3.3% vs 46.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恶心程度改善率两组无湿著差异(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便秘、头痛、腹胀,发生率相似,均为1~2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帕洛诺司琼可有效预防胃肠道肿瘤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对急性和延迟性恶心呕吐均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奥氮平预防含顺铂、表阿霉素的高致吐性化疗方案所致恶心呕吐(CINV)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52例恶性肿瘤患者应用高致吐性方案化疗2个周期,随机交叉应用A→B方案或B→A方案进行预防性止呕处理。A方案(空白对照组):盐酸帕洛诺司琼0.25 mg d_1+地塞米松10 mg d_1~d_3,静推;B方案(奥氮平组):A方案基础上,加用奥氮平10 mg d_(-1)~d_5,睡前口服。主要研究指标为患者化疗后5天内急性(0~24 h)及延迟性(25~120 h)恶心、呕吐的完全缓解(CR)率,同时评估奥氮平治疗的安全性。结果最终完成2个周期化疗并可评价疗效的患者共50例,脱落2例。奥氮平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在急性恶心(88.0%vs.52.0%,P<0.05)、延迟性恶心(72.0%vs.20.0%,P<0.05)、延迟性呕吐(86.0%vs.64.0%,P<0.05)方面CR率更高的,而在急性呕吐方面两组CR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4.0%vs.86.0%,P>0.05)。奥氮平止呕相关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嗜睡、口干、疲劳、便秘、直立性低血压等,均少见且程度较轻,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盐酸帕洛诺司琼和地塞米松的基础上,加入奥氮平可以有效地提高高致吐性化疗方案致急性恶心、延迟性恶心与呕吐的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能否减轻肿瘤患者伊立替康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等毒副反应。方法:纳入2016年01月至2019年10月间155例使用伊立替康化疗的晚期胃癌、食管癌及结直肠癌患者,分成对照组、沙利度胺组、解痉药组、阿普唑仑组。结果:沙利度胺组患者应用伊立替康化疗后SPIEGEL量表、SS-QOL 评分有显著提高(P<0.05),化疗相关恶心、呕吐明显改善,这些患者的失眠率也明显改善(P<0.05)。结论:沙利度胺能有效缓解使用伊立替康化疗的肿瘤患者化疗毒副反应,并可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静默疗法对肿瘤化疗病人恶心、呕吐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静默疗法对肿瘤化疗副反应的作用。方法将300例进行化学治疗的肿瘤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50例病人。对照组进行治疗时,只用常规的恩丹西酮预防恶心、呕吐等副作用;而试验组除了用恩丹西酮外,在受过专门训练护理人员的指导下用静默疗法辅助治疗来预防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结果试验组胃肠道等副反应控制率为57%,与对照组(43%)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静默疗法有减轻或防止化疗药物引起的胃肠道反应等副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及中药涌泉穴贴敷联合西药止吐药对老年肿瘤患者化疗引起的消化道毒副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确诊为老年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化疗前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滴注;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足三里穴位注射用甲氧氯普胺穴位注射及中药涌泉穴贴敷。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恶心呕吐Ⅰ-Ⅱ级发生率为60%和80%,P>0.05,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Ⅲ-Ⅳ级发生率为40%和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急性呕吐发生率为41.7%和63.3%,迟发性呕吐发生率为36.7%和6.7%,预期性呕吐发生率为5%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恶心呕吐治疗总有效率(CR+PR)为61.7%和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毒副反应以头晕、头痛、口干、纳呆、腹部不适、便秘、焦虑、腹泻为主,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在腹部不适、便秘、焦虑、纳呆症状上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及中药涌泉穴贴敷联合西药止吐药能有效减轻老年肿瘤患者化疗引起的消化道毒副反应,提高其化疗耐受性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张宏  庄欢  韩馨瑶  于韬 《现代肿瘤医学》2018,(13):2059-2061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联合吗啡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治疗半肝切除术后疼痛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半肝切除术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吗啡PCIA对照组和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联合吗啡PCIA实验组,每组25 例,连续观察72小时。分别就两组治疗后疼痛缓解、吗啡用量、爆发痛镇痛起效时间和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疼痛缓解率为88.0%;实验组疼痛缓解率为92.0%,两组镇痛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在减少阿片类止痛药剂量,缓解疼痛时间,减轻阿片类药物引起恶心、便秘、嗜睡、谵语、延长排气发生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注射液与吗啡联合治疗肝癌半肝切除术后疼痛,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降低阿片类不良反应,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穴位敷贴结合托烷司琼治疗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01月0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我科肿瘤铂类化疗病人共6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托烷司琼治疗,治疗组应用穴位敷贴结合托烷司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呕吐、恶心程度发现,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发现,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五羟色胺含量表达发现,治疗组患者五羟色胺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发现,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疗导致的恶心呕吐治疗研究中,应用穴位敷贴结合托烷司琼的治疗方法效果理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上可进一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阿扎司琼注射液对芬太尼透皮贴剂所致的肿瘤患者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 方法将140例中重度癌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两组均接受芬太尼透皮贴剂止痛治疗。试验组在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第一周时,每日同时予以阿扎司琼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单纯予以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连续两周观察患者在止痛治疗中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1)实验组患者第一周恶心及呕吐的发生概率及严重程度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第二周恶心呕吐发生概率未见明显差异。(2)对照组患者第一周恶心及呕吐情况较第二周严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第一周和第二周之间恶心呕吐情况未见明显差异。结论阿扎司琼注射液可以有效预防芬太尼帖剂所致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刘国柱 《癌症进展》2014,(6):580-583
目的观察并比较奥氮平联合格拉司琼与单用格拉司琼控制乳腺癌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 120例乳腺癌患者被随机分为研究组(60例)及对照组(60例),研究组和对照组均在化疗前30 min静脉滴注格拉司琼3 mg,研究组自化疗第1天早晨开始口服奥氮平10 mg,连用3天,第1个周期化疗结束后评价止吐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急性恶心呕吐的发生率(33.3%)和迟发性恶心呕吐的发生率(18.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3.3%和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格拉司琼相比,奥氮平联合格拉司琼对于控制乳腺癌化疗所致急性恶心呕吐和延迟性恶心呕吐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