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食管胃吻合口能否抗胃食管反流   总被引:66,自引:1,他引:66  
Wang Q  Liu J  Zhao X  Lei J  Cong Q  Li W  Li B  Wang F  Cao F  Zhang X  Zhang H  Zhang H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2):71-73,I003
目的 探讨食管胃吻合手术后吻合口能否起抗反流作用。方法 采用多指标检测方法,对192例贲门癌切除术后患者进行定量观察,行电子胃镜、食管压力测定、24小时信姹PH监测、放射性核素检查和电镜检查。结果 内镜检查90.2%有异常表现,其发生与术后期间长短无关。食管测压显示食管体部静息压明显高于正常人,胃内压则下降。24小时食管PH监测平卧位睡眠患者均显示有反流,半卧位睡眠则否。放射性核素检查明显2/3的  相似文献   

3.
胃食管吻合术后胃食管反流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目的 研究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不同位置的食管胃吻合口和时间因素对胃食管反流程度的影响。方法 对39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病人进行24h食管pH监测、电子胃镜检查,其中食管胃弓上吻合组(A组)21例,弓下吻合组(B组)18例。结果 (1)A组DeMeester评分和反流性食管炎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P〈0.05)。(2)随着时间的推移A组和B组DeMeester评分无明显的改变(P〉0.05)。结论 不同位置的食管胃吻合口影响胃食管反流程度,食管胃吻合口位置越高胃食管反流和反流性食管炎程度越轻。时间因素对胃食管反流程度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贲门癌近端胃切除空肠间置术预防反流性食管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贲门癌行近端胃切除后传统的消化道重建方法是食管胃吻合术,但术后很多病人发生胃食管反流和反流性食管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为探讨空肠间置术对预防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1995年10月至2003年10月,我们对部分贲门癌病人行近端胃切除后采用空肠间置的消化道重建术,并与同期施行的食管胃吻合术者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引言在西方国家,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不仅发病率高,而且因该病的食管外临床表现(如哮喘、喉痉挛、顽固性咳嗽咳痰,以致鼻窦炎、咽炎等耳鼻喉科症状)有较广泛的认识和报道[1],且相比之下,该病在亚洲地区及我国的发病率和人们对本病的认识都显得较低。本文报道1例被诊断为哮喘并经正规治疗1年以上、基本无效、最终接受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的患者,治疗后其严重的致命性呼吸道表现立即完全消失,并停止所有治疗GERD和哮喘的药物,患者康复。此病例因最终诊断为简单的GERD而不是哮喘,预示着在哮喘患者群中应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行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食管胃吻合单肌瓣成形术(SFT)的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期间收治的7例病理学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胃上部癌的病例资料。7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为58.3岁;平均体质指数为23.8 kg/m ...  相似文献   

7.
胃食管反流病抗反流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抗胃食管反流手术对大鼠胃排空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抗胃食管反流手术对大鼠胃排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A组为贲门肌层切开组,B组为贲门肌层切开后行Nissen手术,C组为贲门肌层切开后行Nissen手术并加行幽门肌层切开,D组为贲门肌层切开加贲门斜行套叠术,E组为对照组。于第4周行放射性核素胃排空功能检查,观察手术对大鼠胃排空功能的影响。结果 (1)半胃排空时间C组较B、D组快(P<0.05),B、C、D组较E组快(P<0.05),A组与E组无差别(P>0.05)。(2)2h胃内放考元素潴留率测定表明,A组与E组无差别(P>0.05),B、C、D组较E组少(P<0.05),B、C、D组间无差别(P>0.05)。结论 (1)抗反流手术(Nissen手术、贲门斜行套叠术)可以使半胃排空时间增快,2h胃内放射性元素潴留率减少。(2)Nissen手术加做幽门肌层切开可使半胃排空时间增快,但2h胃内放射性元素潴留率较单纯Nissen术无变化,综合考虑,行抗反流手术不必同时加行幽门肌层切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管状胃-食管吻合对食管胃交界部腺癌近侧胃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影响。方法对54例采用开腹手术,行传统残胃-食管吻合术;83例采用腹腔镜辅助手术,行管状胃-食管吻合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胃排空障碍的发生;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时体重较术前均有下降,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状胃-食管吻合术组术后1个月、3个月时反流性疾病问卷评分低于残胃组[(9.99±4.69)vs.(15.09±7.98),P〈0.01]、[(9.39±4.58)vs.(14.30±7.87),P〈0.01],管状胃组术后1个月、3个月时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率低于残胃组[(13.25%vs.53.70%),P〈0.01]、[(10.84%vs.48.15%),P〈0.01]。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辅助近侧胃切除术管状胃-食管吻合安全,可靠,可降低术后胃食管反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外科医师应了解胃食管反流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外科手术病人尚患有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ex disease,GERD)时,其突出的症状可使病人难以接受手术,尤其是当GERD病人合并严重的呼吸道并发症时更是如此.再者,在全身麻醉时,在GERD患者的咽喉部常会积存不少胃肠反流物,在拔除气管插管时,有可能因误吸而发生危险,或术后发生肺炎.但如事前能识别本病,在手术前给予患者2-4周的质子泵抑制剂则可明显缓解症状;在麻醉时如能事前知晓此病、引起特别重视和给予相应处理,会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此外,由本病引起的Barrett食管则为一种癌前状态.对于普通外科或胸心血管外科医师,则不仅更易了解、尚能在内科治疗失效或病人不能坚持长期内科治疗时,给病人提供手术或腹腔镜或内镜下的微创治疗.现就对GERD的新进展予以简介,以期引起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1.
12.
抗胃食管反流外科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过去10年,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在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一是强有力抗泌酸药物的研制成功,提高了食管炎的治愈率,使许多病人免于手术;其二是近年抗反流手术并发症有所减少;其三是开展了腹腔镜抗反流手术。现就抗胃食管反流外科的进展综述如下。抗反流手术的选择目...  相似文献   

13.
由于肥胖导致抗反流屏障功能减弱,肥胖病人易患胃食管反流病(GERD)。对于肥胖病人的GERD治疗,改变生活方式、服用药物和抗反流手术效果有限,目前最有效的方式是实施减重手术。目前,减重手术中胃旁路术抗反流效果理想;而对于胃袖状切除术,尽管存在争议,但其仍可作为胃食管反流治疗选择之一;另外,也可尝试其他改良术式。减重手术后出现胃食管反流须查明原因并积极治疗,必要时行修正手术。  相似文献   

14.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由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或以上部位,进入口腔(包括咽部)或肺引起的症状或并发症~[1]。GERD患者在全球分布较为广泛,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GERD发病率也呈迅速上升趋势,同时对GERD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发现越来越多的疾病与之相关。若GERD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轻则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重则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致命,因此,对GERD合理诊治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现对GERD的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食管癌手术行"隧道式"式和器械式两种经主动脉弓上食管胃吻合方式术后胃食管反流的状况。方法对两组患者,"隧道式"吻合术组21例,器械吻合方式组35例,术后3个月行24 h食管pH监测;胃镜检查反流性食管炎的程度,并进行分级和评分。结果24小时pH监测显示,两组各项指标均高于正常值,但隧道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器械式吻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eMeester评分和超过5 min的反流次数、pH低于4的总时间、以及pH<4的时间百分数(P<0.01)、24 h反流的次数和最长的反流时间(P<0.05);胃镜检查结果显示:器械组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为65.7%(23/35),明显高于隧道组为38.1%(8/21),两组反流性食管炎分级及反流性食管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器械组高于隧道组。结论两种吻合方式术后均有胃食管反流,弓上隧道式食管胃吻合术患者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和反流程度均小于器械吻合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袖状胃切除同期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手术在减重和抗反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减重代谢中心接受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21例肥胖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同期行食管裂孔疝修补分为单纯减重手术组(9例)和同期联合手术组(12例)。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体重、腰...  相似文献   

17.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引起的严重食管和食管外并发症越来越多,国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自1936年Nissen开始第1例抗反流手术(antireflux surgery,ARS)以来,经过80年来上百种术式的演变,已基本固定为全包绕胃底折叠术和半包绕胃底折叠术两大类。关于ARS术式的争议从未停止,国内研究相对较少,且尚无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分析腹腔镜胃底折叠术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主观症状改善的因素分析。 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上海长征医院甲乳疝外科接受腹腔镜下抗反流手术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胃底折叠术包括Nissen患者54例和Toupet患者38例。随访108个月,所有患者均通过电话随访,内容包括反流症状(反酸、胃灼热)的改善,术后并发症、满意度等。并以反流和胃灼热症状的复发作为评判抗反流术后疗效的标准。通过χ2检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分析了性别、年龄(60岁为界)、质子泵抑制剂(PPI)使用时间(30和60个月为界)、PPI反应性(良好/不佳)、裂孔疝复发、手术方式(Nissen/Toupet)以及是否应用补片等因素对于GERD相关症状的影响。 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末次随访时共有11例出现反流复发和21例胃灼热复发,其中12例患者自觉食管炎症状(反流、胃灼热)无缓解,手术总满意率为81.52%。末次随访时共有16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Niseen组10例,Toupet组6例。反流复发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术前PPI使用时间以及PPI反应性与反流复发无相关性(P>0.05),裂孔疝复发和是否应用补片是术后反流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裂孔疝复发是术后反流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胃灼热复发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术前PPI使用时间以及应用补片与胃灼热复发无相关性(P>0.05),但PPI反应性和裂孔疝复发是术后胃灼热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PPI反应性是术后胃灼热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腹腔镜抗反流手术(胃底折叠术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治疗GERD是安全有效的,对于术前PPI反应性较差的患者,手术指征应更加慎重。  相似文献   

20.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disease,GERD)和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哮喘)是两种常见疾病。近年来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越来越受到重视。多项研究表明对哮喘合并胃食管返流的患者进行抗反流治疗能一定程度上缓解哮喘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