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3 毫秒
1.
目的 探索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综合防治模式,为制定消除血吸虫病策略提供借鉴。方法 2011–2015年选择四川省5个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作为综合防治示范区,根据各示范区的流行特点、经济水平和整体发展规划,分别制定创建目标、策略和措施,并对实施后血吸虫病防治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2011–2015年四川省5个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综合防治示范区建立了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模式的保障体系及“一体化城乡统筹”、“系统化生态治理”、“集约化生态农业”、“科学化血防管理与健教”及“生态化民族循环型经济”等5个生态化、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模式。自实施以来,钉螺孳生环境彻底改变;截至2015年,累计治理历史有螺环境达92.0%,安全饮用水覆盖率均达到100.0%,家畜圈养率均达到95.0%以上;2011–2015年卫生厕所覆盖率分别提升93.0%、96.8%、78.8%、87.1%和82.0%;示范区农民平均收入增长32.7%。示范区居民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从2011年的3.1%下降到2015年的1.6%,粪检均未发现阳性;存栏耕牛数逐年下降,粪检均未发现阳性。2011–2013年示范区查出有螺面积分别为398.7、108.2 hm2和52.9 hm2,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2014年后未再查见钉螺。2011–2015年示范区居民血防知识知晓率及正确行为形成率逐年提升。结论 四川省5个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模式符合当前山丘型流行区防治工作需求,实现了控制血吸虫病传染源、发展经济、社会进步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为最终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目标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综合防治模式,为制定消除血吸虫病策略提供借鉴。方法 2011–2015年选择四川省5个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作为综合防治示范区,根据各示范区的流行特点、经济水平和整体发展规划,分别制定创建目标、策略和措施,并对实施后血吸虫病防治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2011–2015年四川省5个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综合防治示范区建立了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模式的保障体系及“一体化城乡统筹”、“系统化生态治理”、“集约化生态农业”、“科学化血防管理与健教”及“生态化民族循环型经济”等5个生态化、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模式。自实施以来,钉螺孳生环境彻底改变;截至2015年,累计治理历史有螺环境达92.0%,安全饮用水覆盖率均达到100.0%,家畜圈养率均达到95.0%以上;2011–2015年卫生厕所覆盖率分别提升93.0%、96.8%、78.8%、87.1%和82.0%;示范区农民平均收入增长32.7%。示范区居民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从2011年的3.1%下降到2015年的1.6%,粪检均未发现阳性;存栏耕牛数逐年下降,粪检均未发现阳性。2011–2013年示范区查出有螺面积分别为398.7、108.2 hm2和52.9 hm2,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2014年后未再查见钉螺。2011–2015年示范区居民血防知识知晓率及正确行为形成率逐年提升。结论 四川省5个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模式符合当前山丘型流行区防治工作需求,实现了控制血吸虫病传染源、发展经济、社会进步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为最终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目标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依托城乡统筹体系建设开展血吸虫病防治的效果,为新形势下巩固血防成果提供新模式。方法选择四川省蒲江县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的寿安镇和长秋乡为示范区,将城乡统筹体系建设和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相结合,通过实施土地整理和集中居住等综合措施,观察分析示范区综合防治措施实施后的人群血吸虫病检查血清学阳性率、病原学阳性率、有螺面积等指标为变化。结果示范区寿安镇和长秋乡2个乡镇完成了集中居住区建设,分别改造、减少钉螺孳生环境1 330.61 hm2和1 456.84 hm2;实有钉螺分布面积分别由2000年的94.31 hm2和83.00 hm2减少到2015年的0;人群血吸虫血清学阳性率由11.8%和7.53%下降到1.01%和1.86%,感染率从0.18%和0.15%下降至0;耕牛存栏数分别由358头和368头减少为4头和6头,2000年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3.63%和6.51%,2004年以后未再发现血吸虫感染性耕牛。结论依托城乡统筹体系建设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可以有效降低人群感染率、减少有螺面积,为巩固防治成果、最终达到消除血吸虫的目标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依托农业集约化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效果,为防治模式在同类型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广汉市开展依托农业集约化,结合新农村建设、沟渠硬化、产业结构调整、水系整治等措施的血防综合防治示范区创建,选择锦花村、石观村、红堰村等3个流行村作为评价点,对实施干预措施前后的农业集约化、居民经济收入等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并对血防效果指标进行评价。结果与示范区创建前相比,2014年示范区沟渠硬化比例上升了49.57%,村道硬化比例上升了39.33%,机械耕作比例上升了25%。人群血检阳性率下降了81.74%。钉螺面积从2007年的2.44 hm~2降至2014年的0。人群血防知识知晓率和行为正确率分别从51.28%、90.85%提高至91.29%、97.69%。广汉市在2014年底顺利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结论农业集约化结合其他综合治理措施防治血吸虫病的模式对阻断血吸虫病传播具有较好效果,可同步实现血吸虫病控制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掌握四川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进展及疫情现状,为制定消除血吸虫病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4-2015年四川省血吸虫病历史资料、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报表、血吸虫病监测资料和血防能力资料,分析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进展和流行现状。结果 四川省11个市(州)63个县(市、区)流行血吸虫病,2015年全省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全省现有钉螺面积2 537.54 hm2,现有晚期血吸虫病人1 769例。2004-2015年累计查螺433 065.80 hm2,药物灭螺251 259 hm2;人群血检2 601.714 4万人次,人群化疗789万人次;检查耕牛127.611 7万头次。2004-2015年全省血吸虫病人和病畜数、有螺面积逐年下降,自2010年至今未发现当地感染的病人和病畜,自2004年至今未发现感染性钉螺。部分地区血防专业技术人员较少,防治技术与硬件设备落后,血吸虫病防控能力较弱。结论 四川省已于2015年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今后应进一步加强综合治理、提高能力建设、建立敏感有效的监测体系、实施精准血防,从而巩固全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成果,力争早日消除血吸虫病。  相似文献   

6.
随着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推进,山丘型流行区逐步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标准,开始向消除阶段迈进。新的防治形势下,作为血吸虫病重要防治措施之一的健康教育亦面临新的挑战,传统血防健康教育已不能适应流行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及群众生产、生活方式日趋变化的需求。因此,需要建立精准的血防健教模式,高效推进防治措施的落实。本文总结了健康教育在山丘型流行区血吸虫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并针对此类地区血吸虫病流行态势变化和防治目标要求,探讨了以优化政策环境和营造社区氛围为基点的新模式,以推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在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的精准和持续实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镇江市润洲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策略的实施效果。方法 2001-2016年在镇江市润洲区实施以全覆盖灭螺、血吸虫病扩大化疗和健康教育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以居民血吸虫感染率、有螺面积、灭螺面积和居民血防知识知晓率、行为正确率为指标评估综合防治策略的实施效果。结果 2001-2016年镇江市润州区有螺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累计灭螺面积7 091.50 hm2,有螺面积和总灭螺覆盖强度呈显著负相关([r = -0.874,P = 0])。2001-2016年镇江市润州区常住居民血吸虫病血检阳性1 703例,粪检阳性病人199例;对粪检阳性者和血检阳性者全部采用吡喹酮进行治疗和扩大化疗;2005年后居民血检阳性率下降至1%以下,自2004年后未查出粪检阳性病人。2001-2016年问卷调查居民189 639人次,居民血防知识知晓率和行为正确率逐年提升。全区于2016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结论 江滩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实施以全覆盖灭螺、吡喹酮扩大化疗和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可实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目标。  相似文献   

8.
随着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推进,山丘型流行区逐步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标准,开始向消除阶段迈进。新的防治形势下,作为血吸虫病重要防治措施之一的健康教育亦面临新的挑战,传统血防健康教育已不能适应流行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及群众生产、生活方式日趋变化的需求。因此,需要建立精准的血防健教模式,高效推进防治措施的落实。本文总结了健康教育在山丘型流行区血吸虫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并针对此类地区血吸虫病流行态势变化和防治目标要求,探讨了以优化政策环境和营造社区氛围为基点的新模式,以推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在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的精准和持续实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目的 评价山丘型地区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综合措施效果。 方法 方法 收集2004-2014年句容市血吸虫病综合防治 和疫情资料, 评价防治效果。 结果 结果 2004-2014年, 句容市钉螺面积、 活螺密度分别自43.13 hm2 、 1.48只/0.1 m2 下降至0; 居民血吸虫病血清学阳性率持续下降; 居民和学生的血防健康教育知晓率分别自88.43%、 82.04%提高到92.56%、 95.74%; 钉螺面积与灭螺覆盖率呈显著负相关 (r = -0.864, P<0.05)。 结论 结论 山丘型地区坚持灭螺和化疗为主的血吸 虫病综合措施可使血吸虫病疫情快速、 稳定下降, 从而推进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目的 分析山丘型流行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 了解当前血 吸虫病防控工作应优先解决的问题, 为进一步探索解决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方法 选择四川省有代表性的山丘型流行区 成都市蒲江县和眉山市东坡区作为研究试点。采用文献回顾方法建立 “山丘地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 防治策略中的障碍因素” 框架, 结合选题小组方法, 对卫生、 农业、 林业等8个部门中处于省、 市、 县、 乡、 村5个层次的血防 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结果 调查涉及不同部门、 不同层次的血防专业人员153名, 问卷回收率 (专家积极系 数) 为100%。结果显示, 在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策略过程中, 四川省面临工程灭螺、 健康教育、 人查治 病、 改水改厕等4个需重点关注的问题。成都市蒲江县和眉山市东坡区在执行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 略具体措施上侧重点有所不同, 蒲江县最重要的措施是改水改厕, 东坡区更需要开展工程灭螺。结论 结论 在山丘型流行区 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过程中, 各流行区疫情状况和现有防治措施进展情况不尽相同, 需因地 制宜地开展综合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实施的效果及其费用-效果.方法 在安徽省芜湖市选择1个较严重的血吸虫病流行村实施传染源控制、综合治理和卫生血防项目等综合防治措施,通过2年措施的实施,观察其防治血吸虫病效果及费用-效果情况.结果 试点村人群感染率下降了100.0%,有螺环境感染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分别下降了90.8%和80.8% 每百人感染率下降1%的费用为658元,每千平方米有螺环境感染螺密度下降1%的费用为475元,每千平方米有螺环境钉螺感染率下降1%的费用为534元.结论 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具有很好的预防血吸虫病效果 降低有螺环境活螺密度所需的费用明显高于控制感染螺密度的费用,提示在目前经济状况下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具有较好的费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云南省高原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林农复合经营抑螺模式,为高原山区林农复合血防工程建设积累经验。方法 2010年,在云南省洱源县有钉螺孳生的农耕地建立不同林农复合套种经营抑螺试验林区;2018年,调查不同套种模式下的经济收益和抑螺效果,并建立综合评判模型进行评判,筛选出综合效益较高的林农复合经营抑螺模式。结果 共建立了14种不同种植模式的林农复合套种经营抑螺试验林区。经济效益分析显示,“核桃 + 大蒜”模式经济效益最佳,年经济收益可达27万元/hm2;其次为“核桃 + 辣椒”和“核桃 + 蔬菜”,分别为12万元/hm2和10.5万元/hm2。钉螺调查显示,“核桃 + 辣椒”、“核桃 + 烟草”、“核桃 + 大蒜”等8种套种模式下未查到钉螺,而其他模式仍均能查到密度不等的钉螺。综合模糊评判结果显示,“核桃 + 大蒜”模式综合防治效果最佳,其次为“核桃 + 辣椒”和“核桃 + 烟草”等;而纯草地模式不能起到抑螺防治效果。结论 林农复合经营的抑螺模式建设是高原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林业血防的优选途径,其不仅具有抑螺效果,且对贫困山区经济发展、生态建设等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在洲岛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在环境相对孤立的洲岛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铜陵县老洲乡全面实施“以机代牛”、“改水改厕”、“家畜圈养”等传染源控制措施,并辅以查治病、查灭螺、健康教育等常规防治措施,综合防治措施实施后连续对全乡螺情及居民血吸虫感染情况进行观察。结果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实施后2年未发生急性血吸虫感染,2年后居民血吸虫感染率降至0.5%以下;阳性螺环境数减少了75%,阳性螺密度降为0.0005只/0.1m^2,下降了96.67%。结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控制血吸虫病流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便民河水系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效果。方法 纵向观察2000-2011年便民河水系综合治理后钉螺分布及人畜血吸虫感染情况。结果 便民河水系综合治理后, 感染螺密度从0.013只/0.1 m2 下降至0, 活螺密度从7.43只/0.1 m2 下降至0.38只/0.1 m2 , 感染螺面积从0.08 hm2 下降至0, 钉螺面积从17.84 hm2 下降至10.57 hm2 , 人群血清学阳性率从6.90% 下降至0.96%。结论 便民河水系实施混凝土护坡综合整治消除了钉螺孳生地, 有效控制了血吸虫病疫情; 但不能消除钉螺扩散, 仍须做好通江河口的钉螺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国家疫情监测点监测数据,了解江西省近10年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为全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05~2014年全省设立了12个国家监测点,并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方案》开展了人群及家畜病情、螺情和相关因素调查。收集上述监测数据,对血吸虫病疫情动态规律进行分析。 结果  监测期间,湖沼型疫区居民血吸虫病感染率均较山丘型疫区明显高,其中感染高峰主要为20岁以上人群,职业以渔民感染率最高;人、畜感染率及螺情显著下降,居民血检阳性率、粪检阳性率和血吸虫感染率分别由2005年的32.50%、15.47%和5.03%下降至2014年的7.75%、0.57%和0.04%;耕牛感染率由2005年7.36%下降到2014年的0; 钉螺面积、活螺平均密度和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分别由731.27hm2、1.441 1只/0.1m2和0.003 6只/0.1m2下降到316.88hm2、0.471 3只/0.1m2、0。 结论  截至2014年,江西省血吸虫病国家监测点人群、家畜和钉螺疫情均降至历史较低水平,渔民、农民等重点传染源监测是今后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