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与治疗原则,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治疗进展。方法对26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其治疗经验。结果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头痛、发热,脑脊液乳胶凝集试验阳性,其中21例脑脊液墨汁染色可见新型隐球菌生长。经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氟康唑治疗,总有效率达76.92%(20/26);4例早期采用两性霉素B联合伏立康唑治疗的患者症状与体征明显改善。结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率高,脑脊液乳胶凝集试验阳性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可减少误诊率。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氟康唑均为一线抗真菌药物,联合用药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41例患者的临床与CT、MRI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分析41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及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资料.结果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为脑膜刺激征和颅内高压,影像学表现为脑积水、脑室扩大、脑膜强化、血管周围间隙扩张等.结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表现复杂,误诊率高,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帮助早期诊断,确诊仍依靠病原学检查.  相似文献   

3.
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脑脊液与影像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我院1991-2000年间确诊隐球菌性脑膜炎的9例患者,并分析其相关资料。结果 9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3例。其起始症状均有头痛、发热,6例出现呕吐,意识障碍与发作性抽搐各1例。入院初诊1例误诊为伤寒,其余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多次腰穿行脑脊液检查隐球菌墨汁染色阳性。1例因同时并发急性心肌前间壁供血不足而死亡,余8例经抗真菌治疗后痊愈。结论 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CT检查缺额特异性,MRI对病灶显示较清楚,脑脊液检查是确诊的最好的指标,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对疾病的转归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格特隐球菌病是一种由格特隐球菌引起的真菌疾病,发病率低,仅占全世界隐球菌病例的1% [1].与新生隐球菌相比,格特隐球菌会产生更严重的CNS表现,潜在并发症如颅内压升高、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 IRIS)、抗真菌药物耐药性以及隐孢子虫等[2] ,未及时治疗预后极差.现报道1例格特隐球菌脑膜脑炎的诊治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 ,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作者在援非医疗队期间中非友谊医院于 1998年8月~ 2 0 0 0年 12月收治的 3 1例HIV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HIV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以头痛、高热最为常见 ,脑脊液检查 ,墨汁染色见新型隐球菌 2 6例 (83 9% ) ,隐球菌多糖荚膜抗原 (ELISA法 )阳性 2 9例 (93 5 % )。治疗采用两性霉素B与 5氟胞嘧啶 (5 FC)或与咪唑类药联合治疗。结论 :讨论了HIV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 ,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51例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CM)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广东省人民医院2010年5月至2019年3月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 CSF)培养出隐球菌的患者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以基本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为基础寻找成人结核性脑膜炎和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鉴别点,并建立相应诊断规则.方法 实验对象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0年~2008连续住院的成人患者,包括10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及119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并分析其基本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可独立预测结核性脑膜炎的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应的诊断规则.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六项可独立预测结核性脑膜炎的危险因素:性别、神志改变、视听损害、脑脊液蛋白、脑脊液白细胞数及合并颅外结核.利用上述因素建立的诊断规则其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灵敏度为78.0%,特异度为95.2%,阳性预测价值92.9%,阴性预测价值84.4%.结论 基本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有助于帮助鉴别结核性脑膜炎和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可在实验室条件不够完善的广大基层医院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和(或)脑炎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经验。方法与结果回顾分析102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和(或)脑炎患者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缓慢进展的颅内高压症状、脑膜刺激征和脑神经损害症状,累及脑实质者可出现癫发作、偏瘫、精神障碍、共济失调等。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和(或)脑炎误诊率较高,尤其易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对疑似患者,反复多次脑脊液细菌涂片、乳胶凝集试验和影像学检查相结合,可提高诊断准确性。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诱导治疗后联合氟康唑维持治疗是目前临床常用治疗方案,可取得较好疗效,外科手术(如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治疗合并脑积水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和(或)脑炎的有效方法。结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和(或)脑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对于疑似患者,应反复多次行脑脊液细菌涂片,结合乳胶凝集试验和影像学检查尽早明确诊断。对于诊断明确的患者应采用联合、长期抗真菌治疗方案,必要时积极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临床确诊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合并疾患、脑脊液及影像学改变、治疗及转归等的特征,探寻其中的规律。结果该组患者皆不伴有明确的免疫缺陷性疾病,多以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症状为主要表现,通过脑脊液检查能够较快确定诊断,脑实质的影像学改变很常见,两性霉素B治疗安全有效,鞘内注射及脑室穿刺等治疗方法也是可行的,早期治疗可以改善预后。结论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易感病因仍有不明之处,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多样,治疗方法仍有待规范,预后不满意。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2014年第8期报道专题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重点内容包括:对当前结核性脑膜炎病因诊断的几点建议;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研究现状;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发展简史;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研究进展;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分子机制及应对策略;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和(或)脑炎诊断与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特点分析与脑脊液Th1-Th2细胞因子检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和(或)脑炎102例诊断与治疗经验;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26例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1.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分析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M)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探讨CM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例CM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确诊前均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多数患者无基础病变(65.0%).首发症状多表现为发热(90.0%),头痛(95.0%);发热、头痛、呕吐、视盘水肿和脑膜刺激征阳性为主要临床表现;19例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阳性,1例多次涂片阴性,培养出隐球菌.氟康唑和二性霉素B联用疗效显著.结论 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表现、脑脊液常规、生化及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脑脊液墨汁染色和细菌培养为确诊依据.氟康唑和二性霉素B联用效果好,二性霉素B鞘内注射联合5-氟胞嘧啶口服能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Ommaya囊植入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经Ommaya囊植入侧脑室给药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收治的22例行Ommaya囊植入与否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行Ommaya囊植入治疗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均治愈,治愈率6/6,平均住院天数(105.3±18.1)d,其两性霉素B平均应用天数(75.0±18.1)d。对照组16例,治愈6例,其治愈者平均住院天数(150.0±32.2)d、两性霉素B平均应用天数(139.6±29.5)d。两组临床疗效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Ommaya囊植入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可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及脑脊液改变特点.方法 对2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病人均有发热、头痛、脑膜刺激征阳性.突出特点是颅内压力显著增高,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1例在入院后首次检查发现新型隐球菌,另1例反复多次检查才发现新型隐球菌.死亡1例,痊愈1例.结论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除脑膜炎的表现外,突出特点是颅内压力显著增高,脑脊液墨汁染色查见新型隐球菌是确诊的依据,但需多次检查才能发现新型隐球菌,导致诊断困难,不能及时抗真菌治疗,本病预后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及脑脊液改变特点。方法 对2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病人均有发热、头痛、脑膜刺激征阳性。突出特点是颅内压力显著增高,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1例在入院后首次检查发现新型隐球菌,另1例反复多次检查才发现新型隐球菌。死亡1例,痊愈1例。结论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除脑膜炎的表现外,突出特点是颅内压力显著增高,脑脊液墨汁染色查见新型隐球菌是确诊的依据,但需多次检查才能发现新型隐球菌,导致诊断困难,不能及时抗真菌治疗,本病预后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5.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459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并探讨其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总结近5年来文献报道的453例及本院10年来经病原学检查证实的6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459例病例,平均年龄34.2岁,445倒报道芡病前健康者237例(53.3%),有鸽粪接触史者54例(12.1%),有基础疾病者150例(33.7%).长期使用抗生素者4例(0.9%)。初诊误诊率218/392(55.6%),共24种疾病。首次腰穿隐球菌阳性率38.1%(118/312),2次以上阳性率57.7%(180/312)。治愈率36.8%(135/367)。结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率较高,建议对可疑病例做反复腰穿、墨汁涂片和真菌培养,加强临床与实验室的联系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与磁共振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及 MRI特点。方法 :分析 19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及 MRI资料。结果 :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主要表现有脑膜刺激征、颅内高压、颅神经损害 ,易误诊 (8/ 19) ,其 MRI变化有三个特点 :1颅脑 MRI平扫未发现异常 ,但增强扫描可见脑沟及脑池内线状或点状强化灶。 2以额、顶、颞叶、双侧基底节区为主的多发散在不规则斑块状或片状长 T1 、长 T2 信号改变 ,增强后病灶轻度或无明显强化。 3颅脑 MRI可见大脑半球单发或多发圆形或椭圆形病灶 ,T1 呈低信号 ,T2 呈低或等信号 ,部分病灶中心 T2 呈高信号灶 ,增强后可环状或结节状强化影像。结论 :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误诊率高 ,确诊需依靠病原学检查 ,其 MRI表现虽缺乏特异性 ,但对该病的鉴别诊断、治疗效果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格特型隐球菌是隐球菌的一种主要类型, 其通过孢子或小酵母细胞等感染性颗粒的吸入而感染肺和脑。格特型隐球菌感染疾病的发展可能由宿主的性别、免疫及遗传等因素决定, 其中免疫因素在宿主患病中至关重要。格特型隐球菌主要感染免疫正常人群, 免疫抑制人群的感染较为少见。两种人群的格特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相关机制、病原菌的分子类型、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均有不同。文中对不同免疫功能状态格特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主要区别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脑脊液酪氨酸3-加单氧酶/色氨酸5-加单氧酶激活蛋白(14-3-3蛋白)含量的变化与隐球菌性脑膜炎(CM)患者病情及预后之间的联系。方法从16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和18例对照组中获取脑脊液标本,进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测,并用ELISA法检测脑脊液中14-3-3蛋白含量。结果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14-3-3蛋白含量较对照组增高,P<0.05。在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中,有7例患者经过抗真菌治疗症状好转,脑脊液中的隐球菌被清除,但14-3-3蛋白并没有随着治疗的好转及隐球菌的清除有显著下降。结论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14-3-3蛋白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且不会在短期内随着治疗的进行和临床症状的改善而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9.
隐球菌性脑膜炎78例脑脊液细胞学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隐球菌性脑膜炎(CNM)的脑脊液标本细胞学检测资料,提高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方法总结近6年(2003年1月至2008年7月)我院CNM的临床资料、脑脊液诊断情况。结果共78例患者,常规涂片墨汁染色首检阳性者48例(61.5%),26例(33.3%)重复送检时发现隐球菌,余4例(5.1%)墨汁染色始终呈阴性,靠隐球菌培养确诊。55例(70.5%)行细胞学检查的患者首次送检即直接找到隐球菌。结论脑脊液细胞学较常规涂片墨汁染色首检隐球菌阳性率更高。CNM的诊断有赖于脑脊液墨汁染色、细胞学检查、隐球菌培养等多种手段相结合以提高其阳性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鞘内注射与非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61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观察组鞘内联合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头痛及颈项强直消失时间、脑脊液涂片及进行培养转阴时间皆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的静脉注射,鞘内联合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更好且更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