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采用64排CTA及CTP对大脑中动脉(MCA)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3例急性脑梗死合并MCA狭窄的患者行头颅CTA及CTP检查,分析MCA狭窄部位、狭窄程度及有无侧支循环,并对脑梗死区域rCBF、rCBV、MTT三个血流灌注指标进行量化分析。结果 63例中重度狭窄32例(50.8%),闭塞23例(36.5%),侧支循环建立17例(26.9%),63例患侧MCA梗死区与健侧比较,rCBF、M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头颅CTP及CTA联合检查,可获得MCA梗死区域及半暗带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时诊断MCA的狭窄及闭塞程度,评估大脑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对急性MCA脑梗死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患者脑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及其对脑灌注的影响。方法 46例单侧MCA闭塞患者,均行320排CT血管成像(CTA)联合CT灌注成像(CTP)检查,根据侧支循环分布状况分为侧支循环丰富组和侧支循环减少组,获取双侧MCA供血区的各项脑灌注参数值,即局部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局部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flood,CBF)、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及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用Rcbv、Rcbf、Rttp、Rmtt表示患侧与健侧各灌注参数的比值。对比分析健患两侧的脑灌注差异及两组患者脑灌注的不同。结果相比健侧,患侧MCA供血区TTP明显延长(P0.05),CBV、CBF略升高(P0.05),MTT略延长(P0.05)。侧支丰富组Rcbv、Rcbf均高于侧支减少组(P0.05),Rmtt低于侧支减少组(P0.05),Rttp高于侧支减少组(P0.05)。结论丰富的脑侧支循环可以有效地改善闭塞MCA远端缺血区脑组织的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3.
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脑磁共振灌注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不同狭窄程度时的脑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表现。方法对31例经DSA诊断为单侧MCA狭窄或闭塞患者行脑磁共振PWI检查,并对不同程度MCA狭窄状态下患侧和健侧大脑半球的脑灌注参数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局部平均通过时间(rMTT)、局部达峰时间(rTTP)进行定量分析。结果31例患者中,DSA诊断单侧MCA轻中度狭窄14例,其中脑灌注异常11例;患侧大脑半球rTTP较健侧显著延长(P0.01)。MCA重度狭窄或闭塞17例,均出现异常灌注;患侧大脑半球rTTP较健侧显著延长(P0.01),而患侧rCBF较健侧明显减少(P0.05),患侧rMTT健侧亦显著延长(P0.05)。结论通过脑灌注成像参数综合分析,磁共振PWI能准确评估MCA狭窄程度和脑组织血供情况,可为脑缺血的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ICA)、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引发脑梗死的部位及特点。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2月本院诊治的98例经头颅磁共振加权成像(DW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ICA或MCA狭窄或闭塞引发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起病1周内的DWI确诊梗死部位,对比ICA和MCA狭窄或闭塞引发脑梗死的部位和特点。结果 ICA组患者的完全性前循环脑梗死率(36.00%)显著高于MCA组的12.50%(P<0.05); ICA组的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26.00%)显著低于MCA组的52.08%(P<0.05); ICA组和MCA组患者的PI、PAI、LTI供血区脑梗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 MCA组患者的BZI供血区脑梗死发生率(62.50%)显著高于ICA组的26.00%(P<0.05); ICA组患者的单发性脑梗死发生率(70.00%)显著高于MCA组患者的(47.92%)(P<0.05)。结论 ICA狭窄以单发性脑梗死多见,MCA以多发性脑梗死多见,MCA狭窄或闭塞患者的分水岭梗死发生率高于ICA狭窄或闭塞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320排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及脑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 imaging,CTP)探讨单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侧支循环与脑灌注的关系。 方法  对72例单侧MCA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头部320排CTA及CTP检查,根据有无侧支循环分为2组,对2组CTA和CTP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共入组72例患者,有侧支循环组58例,无侧支循环组14例。有侧支循环组38例(65.52%)MCA闭塞,无侧支循环组中5例(35.71%)MCA闭塞,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41)。有侧支循环组脑灌注代偿率高于无侧支循环组(68.97% vs 21.43%,χ2=10.595,P=0.001);在CTP异常的68例患者中,有侧支循环者54例,无侧支循环者14例,有侧支循环组患侧的脑血容量[35.00(29.92,41.13)ml/100?g vs 26.25(18.23,37.18)ml/100?g]及脑血流量[(2.39±0.73)ml/100?g·min vs (1.75±0.72)ml/100?g·min]高于无侧支循环组,P分别为0.007和0.040。但2组患侧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及平均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320排CTA联合CTP检查显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有侧支循环者脑灌注代偿率高,而且其脑血容量和脑血流量均高于无侧支循环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及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责任血管范围侧支循环及磁共振灌注状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行CT血管成像检查诊断单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及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9例,根据侧支循环情况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及侧支循环不良组,均行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检查,比较灌注参数情况、入院时与治疗7 d后NIHSS评分及出院3个月后的MRS评分、出院3个月内终点事件情况。结果(1)侧支循环良好组患侧rCBV增加,rTTP、rMTT延长(P均<0.01); 侧支循环不良组患侧rTTP、rMTT延长,患侧rCBF降低(P<0.01);(2)侧支循环不良组患侧rMTT、rCBV低于侧支循环良好组(P<0.05);(3)侧支循环良好组入院时、治疗7 d后NIHSS评分、出院3个月后MRS评分、出院3个月内终点事件发生率均较侧支循环不良组低(P<0.05)。结论 良好的侧支循环及脑灌注状态对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及闭塞导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改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TCD对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后颅内侧支循环的诊断和预后评价的价值。方法 收集超声诊断为一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同时行TCD检查评价颅内侧支循环的病例共22例。根据患侧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分组,同时根据磁共振和CT病变侧脑梗死范围大小将病例分为4级。分析侧支循环出现率以及侧支循环与MCA平均血流速度、脑梗死范围的关系。结果 所有病例均检测到侧支循环开放,16例(73%)前交通动脉开放,16例(73%)后交通动脉开放,13例(59%)眼动脉开放。患侧MCA平均血流速度正常组5例,偏下限组7例,减低组9例,明显减低组1例。病变侧脑梗死范围1级3例,2级7例,3级6例,4级6例。前交通动脉开放者的患侧MCA平均血流速度[(47.4±11.7)cm/s]明显高于无前交通动脉开放者[(35.8±5.0)cm/s,Z=—2.559,P=0.010]。前交通动脉开放者的梗死范围级别(2.4±1.0)明显低于无前交通动脉开放者(3.5±0.5,Z=—2.598,P=0.022)。结论 TCD在评价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后颅内侧支循环方面起重要作用,且前交通动脉侧支开放对...  相似文献   

8.
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颅内血流动力学及侧支循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的脑梗死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改变和侧支循环的代偿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 通过经颅多普勒(TCD)检查,计算双侧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峰流速及其比值(RVACA、RVPCA),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共观察38例单侧MCA狭窄或闭塞的脑梗死患者.(1)病例组ACA、PCA血流速度代偿性增快,以ACA代偿为主(76.3%);(2)病例组RVACA明显较对照组高﹙P<0.01﹚;(3)MCA主干及皮层支梗死患者的RVACA明显较对照组及深穿支梗死组高﹙P<0.01,P<0.05﹚;MCA重度狭窄或闭塞脑梗死患者的RVACA较对照组及中度狭窄组高﹙P<0.05﹚;(4)病例组RVACA及RVPCA与NIHSS呈负相关(P<0.01﹚.结论 皮质软脑膜侧支吻合血管开放成为MCA狭窄或闭塞脑梗死侧支循环的主要途径,其代偿程度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颅内外动脉并发狭窄导致的脑梗死的模式.方法 用CT血管成像(CTA)检测1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颅内外动脉的狭窄情况;MR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确定患者的脑梗死模式:单发或多发性脑梗死,穿动脉梗死(PAI)、皮质支梗死(PI)、分水岭梗死(BZI)、大面积脑梗死.比较并发狭窄与非并发狭窄患者的脑梗死模式.结果 CTA示颅内外动脉并发狭窄69例,其中串联狭窄49例、非串联狭窄20例;非并发狭窄99例;无狭窄17例.颅内外动脉并发狭窄组的多发性脑梗死、PAI+ PI+ BZI的比率(55.1%,20.3%)显著高于非并发狭窄组(34.3%,5.1%)(均P<0.01);而单发小PAI的比率(24.6%)显著低于非并发狭窄组(48.5%)(P<0.01).并发狭窄组中串联狭窄亚组的多发性脑梗死(65.3%)及PAI+ PI+ BZI(26.5%)的比率显著高于非串联狭窄亚组(30%,5%) (P<0.05 ~0.01);而单发小PAI的比率(14.3%)显著低于非串联狭窄亚组(50.0%)(P<0.01).结论 颅内外动脉并发狭窄导致的脑梗死以多发性梗死及PAI+PI+BZI的模式多见.  相似文献   

10.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缺血半暗带的定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结合局部脑血流量(rCBF)测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缺血半暗带的解剖定位进行初步探讨.方法用线栓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MCA)闭塞及再通模型、采用TTC染色法观察分组动物在MCA闭塞的不同时间再灌流48h后脑梗死灶的分布,并用氢清除法测定缺血区rCBF的变化.结果大鼠MCA闭塞1~2h,梗死灶主要位于缺血侧的外侧尾壳核和额顶叶皮质下部;MCA闭塞3h、梗死灶向周围扩大;MCA闭塞4h、梗死灶进一步扩展至大部分新皮质区,但与MCA闭塞6h时无明显区别.MCA闭塞后缺血侧的内侧尾壳核和额顶叶皮质上部rCBF下降至对照组的27%~45%.结论大鼠MCA闭塞后在2~3h的时间窗以内恢复血流,可使位于缺血边缘区的内侧尾壳核和额顶叶皮质上部脑组织被挽救,该区域可能相当于缺血半暗带的等值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神经影像检查,分析大脑中动脉闭塞性疾病(MCAOD)患者梗死类型分布和脑灌注异常. 方法 对经CT血管造影(CTA)证实的116例MCAOD患者的CT平扫、CT灌注成像(CTP)和CTA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确定其脑梗死类型分布和脑灌注改变. 结果 116例患者中,CTA共检出133条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其中单侧者99例,双侧者17例.其中MCA闭塞25条,重度狭窄39条,中、轻度狭窄69条.CT或MRI显示腔隙性脑梗死(LIS)45例,各型分水岭脑梗死(CWSI)38例,流域性脑梗死26例,纹状体内囊梗死(SCI)10例,未检出梗死病灶14例.CTP显示MCA供血区内脑血流灌注异常96例,其中58例有MCA供血区的大范围血流灌注减低.未检出血流灌注异常者37例. 结论 由于MCA狭窄的部位、程度和发病机制的不同以及侧支循环的建立,MCAOD可造成不同类型的脑梗死和血流灌注异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狭窄程度与不同急性脑梗死病变模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头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MCA狭窄程度分为轻、中、重度,患者梗死模式分为:单发性梗死(包括小的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大的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皮质分支动脉供血区梗死和大面积梗死)、分水岭梗死(CWI)和多发性梗死。比较不同模式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MCA病变情况。结果 3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MCA狭窄致穿支动脉(PAI)梗死最为多见,占137例(42.28%);PAI患者MCA重度狭窄率与其他单发性梗死、多发性梗死和内分水岭梗死(IWI)患者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分水岭梗死、多发性梗死和大面积梗死的MCA重度狭窄率高于小穿支动脉梗死、大穿支动脉梗死、皮质穿支动脉梗死和外分水岭梗死(P0.05),而内分水岭梗死、多发性梗死和大面积梗死之间的MCA重度狭窄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A狭窄致PAI最为多见,但是MCA重度狭窄并非是PAI的重要原因;MCA重度狭窄易导致CWI(尤其是IWI)和多发性梗死;MCA重度狭窄也是导致LTI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本研究主要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探索 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粥样硬化所致狭窄与梗死灶分布类型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 索不同脑梗死类型与斑块性质、重塑率及患者发生卒中的可能机制。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16年于南京鼓楼医院就诊的14 d内发生MCA供血区缺血性卒中并进行 HRMRI扫描的患者临床资料。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上将梗死类型分为 穿支动脉梗死(perforating artery infarct,PAI)、皮质支供血区梗死(pial infarct,PI)、分水岭梗死 (border zone infarct,BZI)和混合型梗死(PAI+PI,PAI+BZI,PI+BZI,PAI+PI+BZI)。在矢状位HRMRI上测 量MCA M1段狭窄率及重构率,并收集斑块位置、长度、厚度等形态学指标。正性重构>1.05,负性重 构<0.95。将PAI、PI、BZI的患者分入单型梗死组,将PAI+PI、PAI+BZI、PI+BZI、PAI+PI+BZI的患者归入 混合型梗死组。 结果 共纳入51例MCA狭窄程度≤50%的患者,其中单型组32例,混合组19例。单型组中,PAI 2 2 例(68.8%),PI 6例(18.7%),BZI 4例(12.5%),正性重构22例(68.8%)。混合组中PAI+BZI 7 例(36.8%),PAI+PI 2例(10.6%),PI+BZI 5例(26.3%),PAI+PI+BZI 5例(26.3%),正性重构17例 (89.5%)。混合型组的狭窄程度较单型组重(P =0.01),斑块厚度较单型组大(P =0.001),比较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不同程度的MCA狭窄,其梗死灶分布有所不同,单型梗死主要为PAI,混合型梗死主要以 PAI+BZI多见。同时HRMRI发现对于轻型MCA狭窄的患者,血管的狭窄程度和斑块厚度增加可能与混合 型梗死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脑灌注的变化。方法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血管成形术患者56例,术前及术后分别行CT脑灌注成像,观察局部脑血流速度(rCBF)、局部脑血容积(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的变化。结果 56例患者术前及术后CT灌注成像检查结果显示,术前患侧rCBF低于对侧,术后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T术前、术后及对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P术前患侧较健侧延长,术后病变侧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内动脉狭窄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患者脑灌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经颅多普勒(TCD)联合CT灌注成像(CrP)对单侧颈内动脉(I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评价.方法 经TCD检测为单侧I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19例,分症状组(9例)及无症状组(10例),行头颅CT血管成像(CTA)和CTP检查.1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患侧之间、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患侧与对照组TCD及CTP参数.结果 TCD示症状组患侧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Vm)低于对照组(P<0.001),而无症状组MCA Vm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组和无症状组MCA搏动指数(PI)均低于对照组(P<0.05).症状组患侧MCA Vm明显低于无症状组(P <0.001),与颅内侧枝循环有关.症状组和无症状组与对照组CTP参数分析,症状组患侧脑血流量(CBF)减低(P<0.05),而无症状组CBF无明显改变(P>0.05);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平均通过时间(MTI)及达峰时间(TIP)延长(P<0.05),但两组脑血容量(CBV)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D与CTP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二者联合应用可以综合评估单侧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脑灌注情况,为临床选择有效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症状性颅内动脉闭塞患者脑灌注缺损与侧支循环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2018年10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连续收治的症状性单侧颈 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颅内段或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M1/M2段闭塞 患者,根据闭塞部位分为ICA闭塞组和MCA闭塞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记录影像学特征,采用定量 分析软件获取患侧脑血流残余功能达峰时间(time to maximum of the residual function,Tmax)>4 s和 Tmax>6 s的低灌注区容积,并采用多时相CTA 6级评分法对侧支循环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低灌注 区容积与侧支循环的差异,并分析低灌注区容积与侧支循环评分的相关性。 结果 最终纳入42例患者,平均年龄54.9±13.9岁,男性29例(69.0%),其中I CA闭塞组19例,MCA 闭塞组23例。ICA闭塞组Tmax>4 s容积(163.1±98.6 mL vs 64.6±54.2 mL,P <0.001)、Tmax>6 s容积 (92.4±87.1 mL vs 13.0±27.6 mL,P <0.001)均大于MCA闭塞组;ICA闭塞组侧支循环评分低于MCA闭 塞组[3(2~4)分 vs 4(3~4)分,P =0.021]。ICA闭塞组Tmax>4 s 、Tmax>6 s容积与侧支循环评分呈负相关 (r =-0.667,P =0.002;r =-0.717,P <0.001);MCA闭塞组Tmax>4 s 、Tmax>6 s容积与侧支循环评分呈负 相关(r =-0.498,P =0.016;r =-0.494,P =0.017)。 结论 症状性颅内动脉闭塞患者低灌注区容积与闭塞部位及侧支循环相关,ICA闭塞患者较MCA闭 塞患者有更大的低灌注缺损和更差的侧支循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多时相CTA联合CTP全脑灌注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8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经ASPECTS侧支评估法实施侧支循环分级,将得分0~3分患者纳入侧支循环不良组,将得分4~5分者纳入侧支循环良好组; 通过NIHSS评分判定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分析侧支循环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侧支循环良好组患者的梗死核心区rMTT、rCBV、rTTP均高于侧支循环不良组(P<0.05); 2组患者梗死核心区rCBF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侧支循环良好组、侧支循环不良组患者的缺血半暗带rMTT、rCBV、rTTP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侧支循环良好组患者的缺血半暗带rCBF高于侧支循环不良组(P<0.05); 侧支循环良好组、侧支循环不良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侧支循环良好组患者入院2周后、随访3个月后的NIHSS评分均低于侧支循环不良组(P<0.05)。结论 多时相CTA联合CTP全脑灌注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影像学诊断中能评估侧支循环水平,而建立良好的侧支循环能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MCA)区脑梗死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成像病灶分布特点及与其供血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经颅脑磁共振成像(MRI)的DWI序列诊断的急性脑梗死,选择病灶位于MCA分布区,且完善其供血动脉检查,包括头颈部CTA,或颅脑MRA加颈部血管超声的患者108例,排除心源性栓塞、特殊血管病变导致的脑梗死.将梗死按照部位分为腔隙型梗死(SSSI)、皮层下梗死(SI)和混合型梗死(MI),供血动脉分为正常、轻度(50%)、重度(50%)和闭塞.比较不同类型梗死组的供血动脉狭窄的发生率.结果 各种梗死类型的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8,P>0.05).单纯MCA病变者53例(53/108,49.1%),单纯ICA病变者28例(28/108,25.9%),单纯MCA病变高于单纯ICA病变(x2=12.35,P<0.01).同侧血管正常者以LI类型的梗死多见,而单纯ICA病变者以MI类型的梗死多见(x2=10.22;10.54,P<0.01);三种梗死类型在单纯MCA病变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5,P>0.05);在单纯MCA病变者中,SI梗死类型多见于MCA闭塞患者(x2=7.45,P<0.05).LI梗死类型多见于MCA轻度或重度狭窄患者(x2=6.39,P<0.05).结论 结合DWI和相应血管检查对于明确MCA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病因和机制有一定帮助.基底节区的腔隙梗死,相应血管检查正常提示小血管病的可能大;MCA存在一定狭窄则可能是穿支受累造成;ICA病变多累及皮层,包括皮层型分水岭区梗死;而不同程度的MCA病变其梗死形态没有本质区别,皮层下梗死更多见MCA闭塞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CTP)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价值。方法对2014-01—2016-01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3例脑梗死患者采取CT全脑灌注成像检查,测量梗死核心区、缺血半暗带(IP)与健侧镜像区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达峰时间(TTP)及平均通过时间(MTT)值,计算梗死核心区及IP的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达峰时间(rTTP)、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3例患者中,头颅平扫发现9例早期脑梗死征象,其余24例未发现异常。33例患者行CTP成像均发现异常灌注区,其中25例存在IP;与健侧镜像区对比,CBV无显著差异(P0.05),而TTP、MTT值明显延长,CBF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梗死核心区对比,CBF、CBV升高,TTP缩短,MTT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P区与梗死核心区rCBF、rCBV、rTTP、rMTT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超急性期(发病6h以内)、15例急性期(发病6~72h)中11例、8例亚急性期(发病72h~14d)中4例存在IP。缺血半暗带分期:Ⅰ2期6例,Ⅱ1期12例,Ⅱ2期7例。结论 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可通过注射一次对比剂获得常规CT、CTP、CTA数据,对脑梗死患者的病变部位、范围及有无IP等提供明确的影像学依据,且可对IP进行分期,为临床实现对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可能,且显著降低了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大脑中动脉(MCA)闭塞致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MCA闭塞致急性脑梗死患者134例,入院72 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入院基线NIHSS评分增加≥2分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共有48例(简称END组),非早期神经恶化86例(简称非END组),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入院时一般资料,将有意义的指标(P 0.05)纳入Logistic模型,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单侧MCA闭塞致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END的影响因素。结果 (1)与非END组相比,END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入院NIHSS评分、侧支循环,以及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参数SBPsd、SBPcv、SBPmax-min、DBPsd、DBPcv、DBPmai-min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侧支循环不良(OR=8.330,95%CI1.629~42.587,P=0.011)、BPV参数SBPmax-min(OR=1.110,95%CI 1.008~1.221,P=0.033)是MCA闭塞致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BPV参数SBPmax-min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95%CI 0.788~0.912,P 0.001),预测END的敏感度93.8%,特异度64%,最佳截断值35.5。结论影响MCA闭塞致急性脑梗死患者END的因素较多,其中侧支循环不良、血压变异性(BPV)是EN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