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珏  马雄 《肝脏》2008,13(4):349-350
胆道闭锁是新生儿胆汁淤积的病因之一,其组织学特征为肝内和肝外胆管进行性炎症及纤维化。中国台湾和法国玻里尼西亚地区发病率最高,在新生儿中约占1/3000,其中约80%的病例在围产期获得,在胚胎期较少,可合并多种先天性异常。新生儿出生时胆道系统通畅,围产期损伤诱发炎症和纤维化,继而引起胆道闭锁。患儿历经1~3个月的诊断后,肝外胆管往往已发生局部或完全闭塞伴炎症细胞浸润,肝内胆管则处于淋巴细胞浸润的炎症进展期,明确诊断后肝肠吻合术可切除闭塞的肝外胆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肝活组织检查的病理及超微病理结构特征,并结合临床资料探讨其在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2007-2008年在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就诊的36例胆汁淤积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进行肝活组织检查并随访,分析其肝组织病理及超微病理特征.结果 36例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肝活组织检查的光镜结果显示,肝细胞肿胀、变性、坏死,多核巨细胞形成,胆管增生,纤维组织增生,肝小叶和汇管区炎性细胞浸润为主要病理表现.肝细胞淤胆,假腺腔形成、羽毛状变性和毛细胆管胆栓形成为胆汁淤积的特征.7例影像学检查除外胆道闭锁病例的肝组织呈现典型胆道梗阻征象.电镜下常见核改变、胞质溶解、炎症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增生和溶酶体增多.形态学改变结合临床表现诊断肝糖原累积病2例,尼曼皮克病1例,分类不明脂质沉积病1例.结论 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肝组织普通光镜和电镜下存在共同的病理改变,两者相结合增加了遗传代谢性疾病的检出率.部分影像学诊断困难的胆道闭锁患者,其肝组织形态学可提示胆道梗阻.  相似文献   

3.
<正>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是一种慢性胆汁淤积性自身免疫性肝病,以特发性肝内外弥漫性胆管炎症和纤维化导致多灶性胆管狭窄为主要特征。发病隐匿,患者早期常无典型症状,但随病情进行性加重可导致反复胆道梗阻和胆管炎症,最终引起胆汁性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  相似文献   

4.
秦敏 《肝脏》2019,24(7)
目的探讨肝脏超声实时剪切波弹性在胆道闭锁的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在本院预诊为胆汁淤积性肝炎的患儿86例,经过手术和病理诊断,其中45例诊断为胆道闭锁,设为BA组;其余41例为非BA组,以50例健康的婴儿作为对照组;采用超声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检测婴儿的肝杨氏模量值,分别统计各组的杨氏模量值之间的关系,以及患儿不同日龄组间杨氏模量值的差异。分析SWE技术诊断胆道闭锁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86例患儿经过手术诊断45例为胆道闭锁,41例非胆道闭锁,BA组的肝杨氏模量值为(16.74±6.35) KPa,非BA组的肝杨氏模量值为(10.92±2.46) KPa,对照组健康婴儿的肝杨氏模量值为(6.53±0.37) KPa,三组的肝杨氏模量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组和非BA组不同日龄患儿的肝杨氏模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不同日龄患儿的肝杨氏模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得到诊断BA的临界值为12.85 KPa,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879,SWE肝杨氏模量值用于诊断BA的敏感性为60.5%,特异性为89.2%。结论肝脏超声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可以简单、实时、无创、准确的反应胆道闭锁患儿的肝杨氏模量值的变化,对胆道闭锁的早期诊断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胆道闭锁(BA)是3个月以内小儿阻塞性黄疸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婴幼儿死亡的主要肝脏疾病。其发病率为1:6000~10000,其组织病理学特征是肝内外胆管进行性坏死炎症,肝纤维化进展迅速,明显超过成人和婴幼儿其他疾病。肝门空肠吻合术(kasai术)治疗胆道闭锁以来,使“不可治型”胆道闭锁的治疗有很大的改观,但由于术后肝纤维化仍然迅速发展,长期存活率大约只有30%。进行性肝纤维化是制约kasai手术效果的一大瓶颈,进一步探索小儿胆道闭锁中肝纤维化的形成机制及积极采用有效的治疗方法来防止肝纤维化的进展将是提高患儿生存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胆汁淤积性肝病是婴儿时期包括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其病因甚多,预后悬殊。介绍了胆道闭锁以及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的鉴别诊断方法,概述了目前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治疗手段,认为未来需加强多学科协作,大力开展新技术,并定期进行学术交流,完善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7.
胆汁淤积是指胆汁流形成、分泌和排泄障碍的一种病理状态,而肝纤维化是肝损伤引起的组织修复过程。胆汁淤积性肝病是由胆汁淤积、胆管渐进性破坏和肝内炎症持续存在所导致的一种慢性肝病,引起胆管细胞和肝细胞损伤,并逐步进展为肝纤维化。结合目前的研究进展,对胆汁淤积导致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和阻断策略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胆道闭锁与淤胆性婴儿肝炎的肝组织病理学的异同点,探讨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在鉴别诊断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02-04/2009-12经病理诊断的胆道闭锁65例与淤胆性婴儿肝炎病例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道闭锁与淤胆性婴儿肝炎肝组织病理学均可表现为肝小叶结构变化、肝细胞变性坏死、汇管区炎症、胆汁淤积、汇管区纤维化、胆管增生、巨细胞样变和髓外造血.其中胆道闭锁以汇管区纤维化、胆管增生及汇管区炎症最常见(P<0.05),而淤胆性婴儿肝炎则以巨细胞样变及髓外造血最常见(P<0.05).结论:胆道闭锁与淤胆性婴儿肝炎肝组织病理学各有特点,但有一定的重叠性.在诊断时仍需结合临床,必要时行剖腹探查.  相似文献   

9.
《肝脏》2015,(12)
<正>一、概述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是一种以特发性肝内外胆管炎症和纤维化导致多灶性胆管狭窄为特征、慢性胆汁淤积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肝病。上述胆道的改变用目前可查的任何继发因素都无法予以解释,故需与继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相鉴别。PSC发病隐匿,患者早期常无典型症状,病情进行性加重可导致反复胆道梗阻和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是一种以胆管的进行性炎症、纤维化和多发性狭窄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病变通常累及肝内胆管和肝外胆管.部分患者具备典型的淤胆表现和PSC病理学特征,但胆道造影显示胆管正常,被定义为小胆管PSC.大部分PSC患者最终将演变为终末期肝病,约10%~30%的患者还可并发胆管癌.PSC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可能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基因易感性以及胆管上皮细胞功能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是以慢性炎症、胆道损害和肝纤维化为特征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但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延缓疾病进展和根治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发生、发展与衰老胆管细胞数量的增加有关,以胆管细胞为病变靶点的细胞衰老及衰老相关表型具有潜在破坏性,可招募免疫细胞导致持续的慢性炎症、免疫反应和纤维化改变。本文结合现有研究结果,阐述细胞衰老及衰老相关分泌表型在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中的潜在分子机制,探讨抗衰老治疗策略的潜在价值,不仅有利于加深对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发病机制的了解,同时也为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正【据《Hepatology》2016年6月报道】题:抑制肥大细胞分泌组胺能减少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Mdr2-/-小鼠的胆管增生和纤维化(作者Jones H等)肝纤维化的特点是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胆汁淤积出现在肝纤维化之前,胆管上皮细胞与肝星状细胞的相互作用促进纤维化。肝损伤后肥大细胞浸润并释放组胺增加胆管增生。Jones等评估抑制肥大细胞来源的组胺能否减少胆管增生和纤维化。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sclerosingcholangitis,PSC)是一种罕见的、病因不明的,以肝内和(或)肝外胆管炎症、纤维化和管腔狭窄为特征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其病变特点为缓慢进行性发展的肝纤维化和胆管壁增生及纤维性缩窄,最终导致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和肝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4.
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是发生于婴儿期的破坏性胆道炎症性疾病,可导致肝内外胆道纤维化闭锁,最终导致肝硬化.胆道闭锁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可能的病因包括先天遗传因素、感染因素、炎症、免疫反应、母体因素、血管因素等.BA免疫炎症学说目前得到大多数学者支持,且肝脏病理学改变支持这一学说.本文就近年胆道闭锁发病机制及肝脏病理学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正【据《Hepatology》2017年8月报道】题:神经肽P物质通过差异性调节肝星状细胞和胆管细胞的衰老促进了肝纤维化的发生:一项关于细胞衰老在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中作用的研究(作者Wan Y等)胆汁淤积性疾病如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临床难治性疾病,两者最终都会导致肝硬化和肝衰竭。神经肽P物质曾被报道通过作用于神经激肽Ⅰ型受体(NK-1R)促进了胆总管结扎(BDL)小鼠的胆管增生以及促进胆管癌细胞的生长。在本项研究中,来自西南医科大学的Wan等利用NK-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在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应用胆管结扎法复制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1周组、2周组、3周组、4周组,观察模型大鼠肝组织病理、纤维化程度、Western印迹法检测肝组织中uPA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随胆管阻塞时间延长,胆管阻塞性大鼠肝纤维化程度逐渐增加,uPA蛋白含量逐渐显著升高(1周121.39±8.35,2周199.83±13.45,3周361.56±21.28,4周198.49±8.04 vs 32.38±5.35,P<0.01),3周时达到峰值,随后显著下降.结论:uPA在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存在动态变化和差异表达,与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7.
胆汁淤积系指胆汁流流入十二指肠减少或消失。胆汁淤积可由肝外胆管梗阻、肝内胆管梗阻 ,或肝细胞分泌胆汁方式的改变所引起。前者 (肝外型胆汁淤积 )系胆总管或肝内大的胆管机械性阻塞 ,通过手术或其它措施解除梗阻后 ,胆汁淤积随之消失 ;后两种类型在解剖上看不到梗阻存在 ,系肝细胞 /毛细胆管病变而致胆汁排泌障碍 ,常统称为肝内型胆汁淤积。一、胆汁淤积的病因(一 )肝细胞性胆汁淤积病因1.遗传性疾病(1)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2 )良性复发性肝内胆汁淤积(3)进行性肝内胆汁淤积 (Byler病 )(4)妊娠性胆汁淤积(5 )卟啉症2 .获得性疾病(1)单纯性胆汁淤积 :药物性(2 )胆汁淤积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药物性(3)细菌感染(4)全胃肠外营养(5 )手术后胆汁淤积(二 )肝内胆管梗阻病因1.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 .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癌3.胆管缺失综合征4 .囊性纤维化二、胆汁淤积的发病机制(一 )肝细胞性胆汁淤积1.血液动力改变 胆管最大压力 (或胆汁分泌压 )比肝窦灌注压 (3~ 5mmHg)约高 2 0mmHg ,因此 ,当肝窦灌注压或肝血流发生较大改变时 ,临床上通常并不出现胆汁淤积。动物实...  相似文献   

18.
随着肝移植效果的提高,对肝门肠吻合术治疗婴儿肝外胆道闭锁的作用发生了争议。作者回顾性分析48例胆道闭锁(BA组)和35例非胆道闭锁(非BA组)患儿作肝移植的资料,同时对先做肝门肠吻合术后再作肝移植的利弊作了评价。资料表明:肝移植前两组间AST、ALT、GGTP、总胆红素或血清蛋白均无明显差异。BA组的平均体重和年龄低于非BA组(P值分别为0.033和0.04)。BA  相似文献   

19.
胆汁淤积性肝病是婴儿期最常见的疾病,其病因复杂,预后不一,内科保守治疗及常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欠佳,肝移植在治疗失代偿期的肝内型胆汁淤积性肝病及胆道闭锁上的优势明显,就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热点问题进行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mRNA在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形成中的动态变化及其作用.方法: 应用胆管结扎法复制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1 wk、2 wk、3 wk、4 wk,观察模型大鼠肝组织病理、纤维化程度、RT.PCR检测PAI-1 mRNA的水平、ELISA法检测MMP-2和MMP-9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 随胆管阻塞时间延长,胆管阻塞性肝纤维化大鼠纤维化程度逐渐增加,模型组1 wk、2 wk、3 wk、4 wk组PAI-1 mRNA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逐渐增强,有显著性差异(1.53±0.01,1.84±0.03,2.06±0.04,3.62±0.04vs 0.72±0.02,P<0.01),而MMP-2和MMP-9表达先升高后下降.结论: PAI.1mRNA表达存在动态变化,其表达升高与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形成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