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经性厌食症的社会心理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神经性厌食(anorexia nervosa,AN)是一种以体重明显减轻、闭经、体像障碍和极端追求瘦为特征的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的体重比正常平均体重减轻15%以上,或者Quetelet体重指数为17,5或更低。AN主要见于13~20岁之间的年轻女性,其发病的两个高峰为13~14岁和17~18或20岁。AN患病率估计在1/1000;新近研究显示,患亚临床进食障碍(具有AN的一些症状,但不符合诊断标  相似文献   

2.
神经性厌食症的临床及随访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19例住院的神经性厌食症病人,对其有关因素作了分析,对其发病机制作初步探讨,并对其中10例进行了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10例女性神经性厌食症患者进行随访。随访距首次发病时间平均为7.6±6.0年,结果发现:3例预后良好,6例中等,1例较差;病程取长期经过者即慢性率为10%;发作时单一的厌食症状或症状群并非预后的预测指标;随访对象均未发展为其它精神障碍。提示神经性厌食症仍是一独立的疾病单元,与情感性障碍只是存在某些症状上的重叠。  相似文献   

4.
神经性厌食症病因学近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目的 神经性厌食症的治疗目前仍是一个挑战,单单药物治疗的作用有限,因此成功的治疗往往需要在不同阶段介入心理治疗.本文从神经性厌食症的认知行为治疗、心理教育、人际关系心理治疗、自助技术、家庭治疗和聚焦式心理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性厌食症是一种以进食行为异常为主的精神障碍 ,多见于青少年女性 ,其特征为故意限制饮食或采取过度运动、诱吐、导泻等方法以减轻体重 ,使体重降至明显低于正常的标准。患者常过分担心发胖 ,甚至已经明显消瘦仍自认为太胖 ,即使医生、护士进行解释也无效。1999年至 2 0 0 3年我科共收治神经性厌食患者17例 ,经治疗护理疗效良好。通过对 17例患者的护理观察 ,初步总结出了护理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的大体工作模式 ,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17例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在 13~ 19岁 ,文化程度小学 2例 ,初中 7例 ,高中 8例。发病年龄12 .5~…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神经性厌食症的临床意义、流行学、与家庭系统的关系、对家庭的影响及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的家庭特征等方面进行总结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奥氮平治疗神经性厌食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奥氮平治疗神经性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0例神经性厌食症住院患者,给予奥氮平2.5~5mg/d治疗。于治疗前后测量体质量,比较治疗前后体质量变化。结果:出院时患者体质量平均增加(3.40±2.63)kg,体质量指数平均增加(1.30±0.99),有效率为50%。体质量变化与住院天数存在明显正相关(r=0.736,P=0.015)。结论:小剂量奥氮平治疗神经性厌食症具有一定疗效,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9.
神经性厌食症是一种多见于年轻女性的摄食障碍。本文综述了近期国外文献中有关神经性厌食症的病因学研究进展,包括:体象评价障碍,性心理发展因素,家庭因素,社会文化影响及抑郁症假说。  相似文献   

10.
从香港患者看神经性厌食症的跨文化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总结香港70例神经性厌食症的临床特点,发现部分患者缺乏肥胖恐惧。对中、西方厌食症的差异进行了讨论,提出应对神经性厌食症的诊断及社会因素进行深入的跨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1例22岁神经性厌食症的治疗。方法 行综合性心理治疗,具体方法:①支持性心理治疗,②认知行为疗法,③AN行为矫正治疗观察记录表,④操作性行为疗法⑤暗示疗法⑥家庭治疗。结果 治疗4月余,病人摄食恢复正常,体重由原来的37kg增至47kg,月经已重新来潮,治疗达到预期效果,随访2年症状未再现。结论 对AN的治疗,综合性心理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2.
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父母的生命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父母的生命质量。方法使用SF-36健康评定量表对44例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父母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进行测评。结果长病程组患者父母SF-36量表各维度平均分数均低于短病程组患者父母,且精神健康(MH)维度及总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的病程影响患者父母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3.
家谱图在神经性厌食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性厌食家谱图的特征以及在心理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12例门诊神经性厌食症患者采用与患者一起绘制家谱图的形式,以结构式家庭治疗理论对家谱图进行解释、分析。结果12例家谱图显示:多数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的家庭存在着家庭结构的不良和功能失调。结论家谱图在神经性厌食症的治疗中,对于揭示家庭结构和功能的不良、规划治疗的方向、评价治疗的效果以及激发患者和家庭的内省等方面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辅助营养治疗对住院神经性厌食症( AN)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41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AN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7例和对照组24例,分别给予常规抗抑郁治疗联合辅助营养治疗和仅常规抗抑郁治疗1个月。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体质量、身高并完成进食障碍调查问卷( EDE-Q)的评定;比较两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体质量指数(BMI)值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42,P<0.05);对照组治疗后BMI值高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9.71,P>0.05)。研究组治疗后EDE-Q量表在暴食频次( F=217.5)、催吐频次( F =157.3)及限制进食因子( F =319.6)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辅助营养治疗在短期内对住院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5.
神经性厌食症(AN)是一种慢性进食障碍,目前临床治疗尚无特效方法。本文通过引用新近研究结果,从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三个方面,对AN的治疗方法做一归纳总结,提出目前对AN的研究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联合雌激素治疗对年轻未治疗女性神经性厌食症(AN)患者临床常规治疗的增效作用。方法:将80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TR)中AN诊断且处于低雌激素状态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雌激素治疗组(A组:雌激素治疗+常规治疗,n=38)与常规治疗组(B组,n=42),并在治疗4周、12周后进行随访评估,使用体质量指数(BMI)、进食障碍检查问卷(EDE-Q)总分、进食态度量表(EAT-26)总分、贝克抑郁量表(BDI)总分、贝克焦虑量表(BAI)总分(该4个量表总分简称症状量表总分)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疗效及差异。A组分别有25例和20例患者完成4周和12周随访,B组分别有23例和21例患者完成4周随访和12周随访。结果:两组AN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总分的减分率变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N患者的临床症状总分随时间均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对低体质量女性AN患者联合雌激素治疗并不能明显增加疗效。  相似文献   

17.
进食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以进食行为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治疗难度大。神经性厌食症(AN)为进食障碍的类型之一,患病率逐年增高,死亡率高达 5%~20%。有 关 AN 神经生物学机制的研究逐渐增多,研究结果表明 AN 的大脑存在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现针对近年 有关 AN 磁共振成像相关研究结果作一综述,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神经性厌食症的家庭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AN)是以病人自己有意地严格限制进食、体重下降至明显低于正常标准或严重的营养不良,伴有恐惧发胖或拒绝正常进食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进食障碍[1]。AN主要见于13~20岁之间的年轻女性,其发病的两个高峰为13~14岁和17~20岁[1]。估计AN的患病率在1/1000[2];虽然AN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死亡率高达20%[3]。迄今为止,AN的病因未明,病因学涉及社会文化、心理学和生物学等多方面[3]。临床上AN患者相当难治,药物治疗作用有限,成功的治疗都要在疾病的不同阶段介入心理治疗[3]。家庭治疗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这是一种把关注的焦点置于人际关系上的心理治疗范式。它认为,个体只有在互动和系统(家庭)中才能被说明、被理解,个体的困扰实际上是关系的困扰,是个体所在的系统出现了问题,因此,实施心理干预的对象应当是在关系和系统上,而不仅仅是个体[4]。在过去的30多年里,家庭治疗已经逐渐在治疗进食障碍方面建立了自己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对青少年神经性厌食。本文综述AN家庭治疗的理论和方法方面的研究。1神经性厌食症家庭治疗的理论和观点1.1心身疾病的家庭模式M inuch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神经性厌食症(AN)患者的自尊、完美主义与其家庭功能的关系。方法:对71例AN患者(AN组)及71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Rosenberg自尊量表(RSES)、Frost完美主义问卷中文版(CFMPS)及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评估和比较,并对AN患者的自尊、完美主义与家庭功能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AN组RSE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6.4207,P=0.000); CFMPS中的担心错误(CM)(t=4.8432,P=0.0000)、行动的疑虑(DA)(t=3.1363,P=0.0021)、个人标准(PS)(t=3.7448,P=0.0003)、父母期望(PE)(t=3.1805,P=0.0018)4个维度的评分及消极完美主义总分(t=14.0926,P=0.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FAD中的问题解决(t=4.2541,P=0.0000)、沟通(t=3.6409,P=0.0004)、情感反应(t=4.2121,P=0.0000)、情感介入(t=6.1278,P=0.0000)、行为控制(t=2.9765,P=0.0034)和总功能(t=6.4386,P=0.0000)6个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②AN组FAD中的问题解决、沟通、总体功能评分与RSES评分呈负相关;问题解决评分与CFMPS中条理性(OR)评分呈正相关,行为控制评分与CM、DA评分呈正相关,情感介入、行为控制及总体功能评分与PS评分呈正相关,情感反应、情感介入、总体功能评分与PE评分呈正相关(P0.05或P0.01);③AN组RESE总分与CFMPS中CM、PE和消极完美主义总分呈负相关(P均0.01)。结论:AN患者的低自尊及消极完美主义特质与其家庭功能失调相关。  相似文献   

20.
1病例患者女性,24岁,汉族。因胸闷、乏力、气短入住心内科。身高170cm,体质量40kg,体质量指数(BMI)13.8,近4个月体质量减轻15kg,进食后频繁呕吐影响工作,继发闭经8个月。入院检查:心电图示心动过缓,心率39次/分,心肌缺血;血常规:红细胞3.0×10^12/L,白细胞3.0×10^9/L,血红蛋白60g/L,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总甲状腺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