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年龄对高血压中期患者的影响。方法:将入选患者按年龄段分组,进行中医证候脏腑定位积分统计与气血阴阳辨证分类积分统计,然后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大于70周岁患者肾脏积分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P0.01),大于70周岁患者气虚、阴虚证积分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P0.01)。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原发性高血压中期肾损害患者肾脏损害程度加重,随着年龄的增长气虚、阴虚证随之加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干预时机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脊髓损伤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5例。所有患者均实施针刺结合康复治疗,但治疗时间不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的并发症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Sunnybrook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分、改良Bathel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Sunnybrook评分高于对照组,功能独立性评分高于对照组,改良Ba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早期针刺结合康复治疗,神经功能改善效果更为理想,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程黛静 《光明中医》2016,(12):1777-1778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干预时机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3月我科收治的120例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按照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干预实践不同分成A组和B组,A组给予早期干预,B组给予晚期干预,记录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组运动功能、触觉功能、痛觉功能评分均大于B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干预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登革热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特点,为登革热的临床预防和诊疗提供思路。方法纳入2014年9月至10月就诊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的登革热患者193例。采用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类型评定标准对所有登革热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判定。从总体质分布、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等角度对登革热患者的体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93例登革热患者中湿热质和痰湿质的分布最多,分别为81例(41.97%)和49例(25.39%);不同性别和年龄段的登革热患者的体质均以湿热质和痰湿质为主;不同性别和年龄段登革热患者的体质分布类型没有差异。结论登革热患者以湿热质和痰湿质最为常见,可指导临床有针对性地对易感人群进行体质调整,依据体质类型对已患病者进行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性脊髓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中医治疗肝性脊髓病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7月—2017年6月于北京地坛医院住院部收治的50例肝性脊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1例患者进行中医药治疗。结果:男性患者41例(82%),女性患者9例(18%),年龄38岁~74岁,平均年龄52. 46岁; 14例患者好转(28%),26例患者未愈(52%),2例患者加重(4%),8例患者死亡(16%)。结论:HM多发于中老年男性,多为肝硬化终末期,多合并肝癌或伴有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肝脏损害的严重程度直接影响肝性脊髓病患者的愈后,随着乙肝及丙肝抗病毒治疗的广泛应用,乙肝及丙肝肝硬化患者病情可获长期稳定,肝性脊髓病患者改善生存质量提到日程,用中医方法治疗肝性脊髓病或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王萍  卢岚英  王学军 《陕西中医》2012,(10):1411-1412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发生的中药注射剂ADR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7例患者中男性ADR38例,明显高于女性19例(P<0.05);年龄超过60岁,ADR发生率明显较其他年龄组高(P<0.05);ADR发生类型以药物热、皮肤及附件损害表现最多见;ADR分级多数为一般,并且和其他组比较(P<0.05);ADR发生时间多在用药10~30min之内,和其他时间段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中药注射剂ADR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以药物热、皮肤及附件损害表现最多见;发生时间多集中在用药10~30min之内,临床使用时应注意。  相似文献   

7.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体质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及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而为溃疡性结肠炎的防治提供依据,以实践中医"治未病"医疗模式。方法:应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对213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其易罹体质及与年龄、性别、病程、疾病分期、饮食嗜好等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被调查的213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医体质以阳虚质、平和质、气虚质多见,最少体质类型为特禀质;不同性别、年龄、病程、疾病分期、饮食嗜好及疾病诱发因素的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不同;中医体质类型与性别、年龄段及疾病诱发因素及病程等无统计学差异,但与疾病分期、饮食偏好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存在一定规律,并与疾病分期及饮食偏嗜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脊髓损伤经过一系列综合治疗,功能仍无恢复,临床检查已确认神经功能损害不可逆转,定为永久性瘫痪。近年来,我院采用体态练功康复疗法,对24例脊髓损伤瘫痪者进行治疗,取得初步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我院住院死亡病人的性别、年龄构成、主要死因的分布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统计我院2008~2009年住院病人死亡病例378例,根据国际疾病《ICD-10》分类原则进行分类,采用SPSS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我院378例死亡病例中,男性病死率高于女性病死率,15-44岁和60岁以上是高峰死亡年龄段,分别占16.9%和67.0%。前五位死因顺序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损伤和中毒是我院住院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应加强其防治工作,降低住院病死率,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干预时机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6例脊髓损伤患者按干预时机不同分为早期干预组和晚期干预组各53例,早期干预组在手术完成后即开始针灸治疗,并于损伤后2周开始进行相应康复治疗;晚期干预组则于术后2个月后开始针灸治疗及康复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综合功能FCI评分和神经功能康复指标中运动功能评分、触觉评分以及痛觉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 05),且早期干预组均显著高于晚期干预组(P均0. 05);治疗后早期干预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晚期干预组(P 0. 05)。结论对脊髓损伤患者早期应用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能明显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HP感染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方法:收集103例HP感染患者及116例正常人,并收集HP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运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对患者及正常人进行中医体质类型判定,分析HP感染患者与正常人之间中医体质类型差异及不同性别、年龄段HP感染患者中医9种体质类型分布情况。结果:103例HP感染患者中属于单一体质者55例(53.4%),兼夹体质者48例(46.6%),HP感染患者前三位单一体质类型分别为平和质(28.75%)、痰湿质(21.6%)及阴虚质(15.57%)。结论:平和质、痰湿质及阴虚质是HP感染患者常见的中医体质类型,祛痰化湿、滋阴润燥是中医调治HP感染病症的重要治法。  相似文献   

12.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不同年龄段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探索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不同年龄段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751例PMOP患者症状、体征、舌象、脉象四诊资料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分析。χ~2检验分析年龄分布对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组合规律的影响,并对患者资料进行K-Means聚类分析,研究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结果:PMOP患者年龄分布与其基本中医证型阴虚证、肾虚证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医证型组合方面,不同年龄段有各自的特征,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45~54岁证候复杂,随着年龄的增长,证型变化趋于稳定,肾虚为主要症状,肝虚为多见。结论:PMOP患者以肾虚证,肝虚证居多,治疗以补肾为主并结合中医辨证施治。在中医证型组合方面,不同年龄段的中医证型有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脊柱创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30例急性脊柱创伤患者,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脊髓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结果:所有患者经过相应的诊断发现均为单椎体损伤,其中压缩性12例,爆裂型7例,骨折脱位9例,其他类型2例,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均得到了良好的恢复,患者治疗前后的脊髓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脊柱创伤患者的诊断可用MRI、CT扫描以及X线片联合诊断,治疗可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并总结急性脊柱创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并对治疗效果加以分析。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安顺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32例急性脊柱创伤患者的骨伤类型进行诊断,对患者手术前、后脊髓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加以评价,并对比患者受损椎体手术前、后Cobb’S角和前缘压缩高度。结果:所有患者均为单椎体损伤,包括压缩型13例,爆裂型8例,骨折脱位9例,其他类型2例。经术后1年随访,所有患者均得到较好的恢复,未出现螺钉松动或折断的现象,仅有2例患者发生术后感染,但经过治疗后,患者伤口均恢复良好。患者手术前、后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情况、Cobb’S角和前缘压缩高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手术后获得了显著改善。结论:联合应用X线片、MRI及CT扫描等检查技术,可极大的提高临床诊断急性脊柱创伤的准确性。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脊柱脊髓损伤患者采用中西医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予以探究。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脊柱脊髓损伤患者2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中西医康复治疗,予以常规保守治疗、针灸、理疗及中药内服等多种康复疗法,观察、探究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在接受中西医康复治疗后,脊柱脊髓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恢复,其临床疗效显著。结论:在为脊柱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中西医康复治疗的方法,对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有着良好的辅助作用,提高预后效果,获得了非常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中成药制剂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发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国内2015年2月~2017年2月医药期刊报道的中成药制剂不良反应患者90例,对使用中成药制剂治疗时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收集整理,对给药途径、用药类型、患者的年龄等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中成药制剂治疗发生不良反应与患者的给药途径、用药类型以及患者的年龄有关。从用药类型来看,采用双黄连治疗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总计达66.7%(60/90),喜炎平不良反应发生率总计为33.3%(30/90),双黄连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喜炎平;患者年龄来看,年龄小于12岁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35.6%(32/90),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口服中成药制剂的方式,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方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成药制剂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发生影响因素有患者的年龄、给药途径和用药类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急性脊髓损伤手术干预时机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脊髓损伤患者78例,依据手术干预时机不同分为早期手术组(39例)和晚期手术组(39例)。其中早期手术组于损伤后24 h内进行手术,晚期手术组于损伤后24 h后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轻触觉评分、针刺痛觉评分、运动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轻触觉评分、针刺痛觉评分、运动评分等神经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且早期手术组明显高于晚期手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手术组治疗后社会生活、日常生活、焦虑、抑郁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低于晚期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脊髓损伤进行早期手术干预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更加有利,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刘新玉  禹东慧  陈妍  黄素宁  田英  宁艳 《新中医》2021,53(22):105-109
目的:分析总结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 术后早期妊娠先兆流产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特点。方法:运用中医体质辨识仪器及软件对400 例IVF-ET 术后早期妊娠先兆流产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由专人对体质辨识数据进行测评分析。统计不同中医体质患者的数量,并观察先兆流产3 项主要症状(阴道流血、腹痛、腰酸) 及年龄≤28 岁、29~34 岁、年龄≥35 岁3 个不同年龄段与体质类型的关系。结果:400 例患者中,平和质43 例,偏颇体质357 例。偏颇体质的患者根据例数的多少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阳虚质>气郁质>血瘀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阴虚质>特禀质。在有阴道流血症状的患者中,平和质占比最高;在有腹痛症状的患者中,气郁质占比最高;在有腰酸症状的患者中,阳虚质占比最高。年龄≤28 岁的患者中,平和质占比最高;29~34 岁的患者中,气郁质占比最高;年龄≥35 岁的患者中,阳虚质占比最高。结论:IVF-ET 术后早期妊娠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年龄与体质类型均密切相关。对患者进行中医体质类型测评,根据其体质特点对症安胎治疗,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调整偏颇体质,有助于提高安胎的临床疗效,提升该类患者的妊娠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下肢动脉损害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针对180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下肢动脉损害情况进行分析,即对患者均实施血脂、血糖、血清和血清尿素氮等指标,分析患者的下肢动脉损害程度,并总结其影响因素。结果年龄越高患者越容易出现心血管疾病,同时患者的下肢动脉损害程度越严重,不同年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是影响老年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故临床应该引起对年龄的重视,并积极实施各项疾病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脊髓损伤患者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的方法以及对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给予这60例患者有效的分组,对照组30例,给予单纯康复治疗;干预组30例,给予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MBI)、功能独立性评分(FIM)、康复评价相关指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MBI评分及FIM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后的运动、触觉、痛觉康复评价相关指标与对照组呈现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治疗后有28例患者显示有效,占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两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对脊髓损伤患者给予中医针灸治疗,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降低致残率,患者的生存率大大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