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利培酮合并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将本院 98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病期病型配对分成氯氮平组 (A组 )和利培酮组 (B组 )及 2药联用组 (AB组 ) ,用 PANSS及 TESS评定疗效及副作用。结果  3组 8周疗效相似 ,有效率 A组为 61 .8% ,B组为 60 % ,AB组为 62 .5 % ,(P>0 .0 5 )。治疗 4周时 AB组疗效较单用组佳。A组、AB组对阳性症状起效较快。AB组副作用比单用组少。结论 适宜剂量的利培酮与氯氮平联用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 ,副作用少。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起效时间较以往报告的要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长期效果。方法 对 87例利培酮治疗出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为期 3年随访 ,以总体印象量表 ( CGI)、副反应量表 ( TESS)及社会功能缺陷量表 ( SDSS)评估利培酮治疗的社会功能恢复状况 ,临床疗效及药物副反应等 ,并与同期氯氮平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 87例进行对照。结果 利培酮组 CGI得分中EI:1 .88± 0 .81较氯氮平组 1 .48± 0 .5 1显著性增高 ( P<0 .0 5 )。利培酮组与氯氮平组 SDSS评分分别为 3 .2 2± 2 .5 6和5 .5 3± 2 .5 1具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0 1 )。TESS结果显示两组差异并不显著 ,但是副反应表现不同。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 ,3年内复发率分别为 1 1 .49%和 3 1 .0 3 % ,( P<0 .0 0 1 ) ,再住院率分别为 9.2 0 %和 45 .98% ( P<0 .0 1 ) ,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两种药物治疗出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 ,以长期疗效、社会功能的恢复及预后利培酮组优于氯氮平组 ,因此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应首选利培酮  相似文献   

3.
利培酮合并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利培酮合并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将101例难治患者用配对半随机法分成利培酮组(A)、氯氮平组(B)及二药联用组(AB),疗期8周,用PANSS、CGI、TESS评定疗效及副作用.结果三组8周疗效相似(p>0.05),有效率A组60.0%、B组61.8%、AB组62.5%;AB组与A组均于第一周起效,治疗2周时AB组疗效较单用组佳(p<0.05),对阳性症状疗效突出(p<0.05);AB组副作用比单用组少.结论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效,二药联用对某些难治病例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利培酮合并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将101例难治患者用配对半随机法分成利培酮组(A)、氯氮平组(B)及二药联用组(AB),疗期8周,用PANSS、CGI、TESS评定疗效及副作用.结果三组8周疗效相似(p>0.05),有效率A组60.0%、B组61.8%、AB组62.5%;AB组与A组均于第一周起效,治疗2周时AB 组疗效较单用组佳(p<0.05),对阳性症状疗效突出(p<0.05);AB组副作用比单用组少.结论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效,二药联用对某些难治病例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对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口服利培酮或氯氮平各治疗精神分裂症25例,疗程8周,以PANSS评定疗效,以TESS观察副反应。结果 两药对精神分裂症均有较好疗效,利培酮副反应有EPS及失眠,氯氮平副反应有流涎、植物神经系统症状、过度镇静、白细胞减少及心电图异常。结论 利培酮与氯氮平疗效相近.但副反应小,为安全有效的一线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6.
李万秀 《医学信息》2008,21(12):2253-2255
目的 比较利培酮、氯氮平、奎的平3种非典型抗精神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0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以利培酮(35例)、氟氮平(36例)、奎的平(37例)治疗并随访6个月,评定其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结果 3种药物均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P<0.05或P<0.01),疗效相似(P>0.05);但利培酮能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状况和生活质量(P<0.05或P<0.01);奎的平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社会关系(均P<0.01);氯氮平仅显著改善心理状态(P<0.01).结论 在同样的治疗效果基础上,利培酮更有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维思通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思通和氯氮平都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维思通的特点是对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均有效 ,氯氮平的特点是不产生锥体外系反应。他们均对一些传统抗精神病药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产生较好的疗效。为进一步验证维思通和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于 2 0 0 0年 7月~2 0 0 0  相似文献   

8.
认知行为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远期疗效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 (心理治疗 )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 1998年6月以来 2 5 1例首次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于治疗的第三个阶段随机分为抗精神病药物合并心理治疗组 (研究组 ,12 6例 )及单用抗精神病药物组 (对照组 ,12 5例 ) ,两组均采用同样的药物维持治疗。研究组服氯氮平 (12 7 5± 73 1)mg/d (4 5例 ) ,利培酮 (2 4± 1 4)mg/d (81例 ) ;对照组服氯氮平 (12 3 2± 77 3 )mg/d (4 7例 ) ,利培酮 (2 3± 1 6)mg/d (78例 )。经 2年的随访观察 ,分别对两组的复发率 ,自知力评分 ,服药依从性 ,和阴阳性症状评定量表 (PANSS)总分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P <0 0 1) ;研究组的自知力好于对照组 (P <0 0 1) ;研究组的PANSS总分及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 (P <0 0 1~ 0 0 5 )。结论 :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 ,可提高患者的疗效及服药依从性 ,减少疾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方政华  黄超 《医学信息》2009,22(4):522-524
目的评价第2代非经典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经济学效果.方法13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给予利培酮、奎硫平、氯氮平治疗2个月,观察各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用最小成本分析法进行研究.结果奎硫平组的总费用最低,成本效果分析最佳,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最低.结论奎硫平为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催乳素 ( PRL)、生长激素 ( GH)的基础水平与正常人的差异 ,及治疗前后 PRL、GH水平的变化 ,以及利培酮对 PRL、GH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 2 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 2、 4、 6周末的 PRL、 GH水平进行测定 ,并与 3 2名正常人为对照 ,同时将药物分为利培酮组 11例和氯丙嗪组 10例。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基础 PRL、 GH水平与对照组无差异 ( P>0 .0 5 ) ,但女性患者 PRL明显低于对照组 ( P<0 .0 5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 PRL 显著升高 ( P<0 .0 1) ,GH下降 ,但未达显著差异水平。女性患者治疗后 PRL 升高明显 ,为男性的 4 .0 6倍。利培酮治疗 6周末 PRL 为 119.61± 64 .4 2 ng/ml,较治疗前增高显著 ( P<0 .0 1) ,与氯丙嗪组比较无差异 ( P>0 .0 5 )。结论 :支持精神分裂症的多巴胺功能亢进假说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 PRL 升高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利培酮有明显的致 PRL升高作用 ,有较强的拮抗中枢多巴胺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验证利培酮合并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 60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第一组利培酮合并氯氮平为合并用药组 ,第二组为利培酮治疗组。用 PANSS量表评定其疗效 ,TESS量表评定其副反应。结果  1合并用药组在第 2、4、8周减分 (9.4± 3 .6,1 8.2± 5 .3 ,41 .9± 1 3 .3 )与单一用药组 (1 0 .4± 2 .6,2 6.8±6.1 ,41 .6± 1 3 .0 )在疗效上没有显著差异。 2合并用药组在副反应方面明显多于单一用药组。结论 利培酮合并氯氮平并未给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带来好处 ,我们的研究不主张合并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氯氮平,利培酮和2者合用(合用组)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32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氯氮平组,利吉酮组和合用组,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其疗效,观察副作用,结果:利培酮和氯氮平疗效相仿,氯氮平和利培酮全用优于单独使用.而且副作用较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氯氮平、利培酮和阿立哌唑治疗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成本—效果。方法将112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氯氮平组、利培酮组和阿立哌唑组,每组又分为有药物不良反应为实验组,无药物不良反应为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分别对患者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用PANSS减分率评定疗效,并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和住院天数。结果氯氮平、利培酮、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3个治疗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χ2=4.11,P0.05)。3个治疗组在心电图、血糖、血脂异常改变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住院天数长于对照组(P0.05)。3个组不良反应的治疗费用和住院总费用上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03,P0.05),成本-效果的敏感度分析显示对照组成本效果比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选择不良反应小的抗精神病药物更能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成本。  相似文献   

14.
利培酮、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利培酮、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符合CCMD -Ⅱ -R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在使用利培酮 ( 2 4例 )、氯氮平 ( 2 6例 )治疗期间进行 6个月的随访 ,观察利醅酮、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发现 :1、利培酮组对精神分裂症阳性、阴性症状的改善和氯氮平组相似 ,对PANSS总分的改善明显优于氯氮平组。 2、 6个月的治疗前后相比 ,利培酮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 ,除精神支柱外均非常明显地提高 ;氯氮平可以部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对患者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没有明显改善。 3、 6个月后 ,利培酮组比氯氮平组相比 ,利培酮组与氯氮平更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有利于患者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15.
首发精神分裂症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典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细胞因子的影响以及I型、II型患者免疫功能的差异。方法 :3 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 (其中I型 2 0例 ,II型 18例 )用固定剂量的氯氮平、氯丙嗪进行 8周治疗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治疗前后血浆白细胞介素 1β (IL -1β)、白细胞介素 2 (IL -2 )、白细胞介素 6(IL -6)、α -肿瘤坏死因子 (TNFα)进行了检测 ,同时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阳性症状评定量表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测查精神分裂症患者。以 2 0例健康人为对照。结果 :氯氮平、氯丙嗪治疗均仅显著降低精神分裂症过高的IL -2水平 (P <0 0 5 ) ;I型患者治疗后IL -2水平显著低于疗前 (P <0 0 5 ) ;II型患者治疗后IL-1β水平显著低于疗前 (P <0 0 5 )。 结论 :非典型和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激活的免疫应答均产生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亚型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典与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对流浪乞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救治的324例流浪乞讨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62例,研究组使用各型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对照组使用各型经典抗精神病药。两组均按常规治疗剂量用药。疗程12周,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初,治疗2,4,6,8,12周对临床疗效及各种副反应情况进行评定。观察过程中因其它情况致脱落病例按随机原则补充新病例。结果治疗初两组PANSS无显著差异,均表现出严重精神症状,研究组自2周时开始改善(t=6.78,P<0.01),持续改善至疗程结束(t=26.59,P<0.01)。对照组自6周时出现改善(t=6.89,P<0.01),各周分值改善程度均明显差于研究组(t=6.96,13.53,14.55,21.76,24.24;P<0.01)。研究组TESS于观察各周明显优于观察组(t=7.10,15.56,10.52,18.54,20.23;P<0.01)。结论非经典抗精神病药治疗流浪乞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明显优于经典抗精神病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氯氮平、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血清α 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和白细胞介素 18(IL 18)的影响 ,并探讨TNFα、IL 18与精神病理的关系。方法 :对 5 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给予氯氮平或利培酮治疗 ,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 4周末、8周末、6月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NFα和IL 18水平 ,并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及其因子分评估精神症状及其变化。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TNFα和IL 18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治疗后 4周末IL 18基本恢复正常水平 ,8周末TNFα基本恢复正常水平。利培酮组患者治疗后 8周末TNFα水平、6月末TNFα和IL 1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 <0 0 5 )。氯氮平组患者治疗后 6月末IL 18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 <0 0 5 )。两种药物对TNFα、IL 18的影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治疗前TNFα水平与PANSS总分呈正相关 (P <0 0 5 ) ,TNFα与IL 18呈正相关 (P <0 0 5 )。治疗后 6月末TNFα减分率与PANSS总分减分率呈正相关 (P <0 0 5 ) ,两组患者抗精神病药物用量与TNFα、IL 18减分率均无相关关系 (P >0 0 5 )。结论 :氯氮平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TNFα和IL 18均有抑制作用 ,血清TNFα水平与首发精神分裂症疾病严重程度和症  相似文献   

18.
氯氮平与利培酮引起精神分裂症脑电图改变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氯氮平和利培酮均为目前临床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已有较多报道认为两药均引起脑电图(EEG)异常,但此两药引起的EEG异常是否存在不同特征,尚不清楚。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1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以我中心2004年6-12月期间的入院病人中服用利培酮和氯氮平治疗者为研究对象,作为研究条件两组必须具备:①符合CCMD-3-R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②既往无脑器质性损害及癫痫病史;③治疗前3个月未服用过各种抗精神病药物和未接受过电休克治疗(ECT);④治疗过程中均未并用其它抗精神病药物。结果利培酮组入组62例,其中男4l例,女21例。年龄1…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氯氮平和利培酮治疗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45例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被随机分为氯氮平组(73例)和利培酮组(72例),住院治疗8周,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临床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安全性。结果在治疗4周和8周末,氯氮组患者阳性因子减分率均显著高于利培酮组(t=2.828,3.381,P〈0.01),其它因子分及PANSS总分减分率两组患者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CGI疗效评定标准比较显示,氯氮平治疗效果优于利培酮(Ridit分析,μ=2.425,2.223,P〈0.05)。利培酮治疗无效的患者换用氯氮平治疗后50%有效,氯氮平治疗无效的患者换用利培酮治疗后20%有效。氯氮平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心动过速、心电图异常、白细胞下降、嗜睡、流涎、尿失控、头昏和癫痫发作,利培酮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急性锥体外系反应和嗜睡;氯氮平组有9.6%的患者、利培酮组有2.8%的患者因不能耐受副反应退出治疗。结论氯氮平和利培酮均是有效的治疗儿童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氯氮平的治疗效果、特别在改善阳性症状方面优于利培酮,但利培酮较氯氮平副作用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利培酮与氯氮平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分别采用口服利培酮和氯氮平治疗难治性分裂症各40例,疗程8周,以PANSS治疗前后的分值变化评定疗效,并用TESS量表观察药物的副作用。结果:利培酮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显效率为27.5%,总有效率为72.5%,与氯氮平治疗效果相当,但副作用较少。结论:利培酮与氯氮平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相近、副作用少,治疗依从性高,为安全、有效的一线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