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艾滋病(AIDS)自20世纪80年代初流行以来,正以惊人的速度在世界各地蔓延。目前,我国AIDS的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随着青少年性成熟年龄的提前以及性观念的不断变化,青少年已成为AIDS的易感人群。向青少年学生及全社会普及预防AIDS基本知识,帮助其建立预防AIDS的健康行为,仍是预防AIDS的最有效手段。而学生家长预防AIDS知识水平和对开展相关教育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学校开展性及预防AIDS教育的效果。为了解学生家长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和态度,笔对阳江市江城区重点中学初三年级学生家长进行了调查,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艾滋病(AIDS)是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目前,我国的AIDS进入了快速增长期,已经处在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大面积扩散的临界点。如不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我国将成为世界上艾滋病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AIDS流行将成为国家性灾难。在青少年中普及AIDS知识是预防控制的治本之法,而通过学校进行AIDS知识教育是效果最好的干预措施之一。学校的AIDS健康教育能否成功开展,教师的认知与态度不容忽视。为此,笔于2004年10月对某铁路中学师生的AIDS知识水平及相关态度进行了调查,旨在为采取有针对性的AIDS健康教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防治示范区流动人口相关知识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商洛市艾滋病(AIDS)综合防治示范区内流动人口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情况。掌握流动人群对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需求。为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对商洛市3个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内的建筑工人、宾馆和酒楼服务员、美容美发人员等进行AIDS知识和态度问卷调查。结果 流动人口总体上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缺乏了解,知识水平普遍较低,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比较薄弱,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态度总体上比较消极。但接受艾滋病和性病知识宣传教育的意愿较高。结论 流动人口作为特殊的群体,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特别是综合宣传教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国城乡5类居民艾滋病基本知识的来源,为我国开展大众人群艾滋病宣传教育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中期评估"大众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专题调查方案》,对8省、市、自治区城乡居民艾滋病基本知识来源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我国城乡居民艾滋病基本知识的主要来源分别为电视(70.0%~84.1%)、免费宣传材料(36.2%~44.8%)、报刊(39.9%~61.4%)、宣传栏广告栏(30.9%~51.8%),各类人群获得知识的来源排序有所不同,但电视是各类人群获得艾滋病基本知识的最重要渠道(75.2%)。农村居民获得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来源仅有3类,依次为电视、免费宣传材料、宣传栏广告栏等。30%以上的校外青少年、校内青少年、农民工报告艾滋病主要知识来源于电视盒免费宣传材料。学校教育甚至在校内青少年的知识来源中都排名较后,仅排名第5。结论今后在艾滋病的宣传教育中探索对各类人群进行分类知识教育信息投放,特别是充分利用电视节目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5.
温州市鹿城区不同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现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鹿城区不同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水平,为今后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2008年9月对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在校中学生和农民工4类人群共计680人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在校中学生和农民工的总体知晓率分别为84.17%、68.51%、87.98%和75.19%,4类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艾滋病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较高,个别知识知晓率较低。文化程度是影响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因素。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主要来源均以电视为主。结论艾滋病健康教育应更加全面、科学。应采用多种方式开展宣传教育,尤其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和农民工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普及力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四川省9县未婚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相关的知识现状及需求。方法采用横断面设计、固定样本方便抽样法进行抽样,调查员面对面问卷调查方式开展现场调查。结果共调查1180名15—24岁的未婚校外青少年,运用国家艾滋病防治督导与评估框架指标评价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69.3%(818/1180),不同年龄组、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程度的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不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28.81,P〈0.01;x。=53.28,P〈0.01;x。=50.82,P〈0.01),其中20岁以下年龄组、少数民族和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相对较低。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81.9%)、报刊书籍(43.6%)和网络(63.1%);希望获得艾滋病知识的3个主要途径,分别是电视(72.4%)、网络(53.3%)和宣传材料(29.4%)。结论某省校外青少年对于艾滋病知识有一定了解,但差别较大,应针对校外青少年的特点及需求,加强对校外青少年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7.
嘉兴市南湖区艾滋病健康教育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前控制艾滋病流行最有效的措施是广泛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开展健康教育于预,提高人群预防艾滋病(以下简称“防艾”)的知、信、行水平。为此,嘉兴市健康教育所于2004年8月在秀城区开展了艾滋病防治知识和相关行为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对农民进行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滋病(AIDS)在我国的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预防和治愈药物。当前预防艾滋病惟一有效的办法是: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人群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干预高危行为。因此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对预防艾滋病有着特殊意义。为此,我们于2002年在农村选择3个村。对农民进行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开展健康教育干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艾滋病(AIDS)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蔓延,我国目前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约有100万.在我国HIV感染中,79%HIV感染为育龄人群,年龄范围在20~40岁,且其感染趋势已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为了解中国的已婚育龄人群AIDS知识、态度及相关行为的现状,以便更有效地促进AIDS预防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国家计生委于2003年11月组织开展了本次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调查商洛市艾滋病(AIDS)综合防治示范区内高危人群对艾滋病预防知识、态度以及行为情况,掌握高危人群对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需求,为在高危人群中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商洛市3个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内的宾馆和酒楼服务员、美容美发人员、性病门诊患者等进行AIDS知识和态度问卷调查。结果高危人群对艾滋病的3个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均达到85%以上,但对日常生活是否传染艾滋病不甚了解,来自不同行业的从业人员艾滋病知晓率有差异,高危人群总体上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缺乏了解,知识水平普遍较低,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比较薄弱,对HIV感染者态度总体上比较消极,但接受艾滋病和性病知识宣传教育的意愿较高。结论对高危人群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必须加强综合宣传教育。健康教育应根据人群不同,侧重面应有所调整。对高危目标人群开展上岗前艾滋病健康教育,树立健康观念和态度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作者在农村育龄妇女艾滋病/性传染病(HIV/AIDS)健康教育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分析,采用了小组访谈法对他们进行预防艾滋病/性病的健康教育。结果显示:以小组访谈的PRA参与式方法进行宣教,适用性较好,在农村知识、文化水平较低的地区有很强的操作性。因此,可借鉴定性研究的方法,推动农村社区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同文化程度人群艾滋病(AIDS)防治知识认知水平,为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6月我院收治的患者240例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回收的有效数据。结果不同文化程度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认知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与艾滋防治知识认知水平呈正比;文化程度与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关联强度也有差异。结论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结合不同的文化程度,进行防治宣传和普及,以明显提升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3.
建筑工人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高峰  陈振华  吴俊 《中国公共卫生》2007,23(9):1065-1066
我国艾滋病(AIDS)的流行已处于快速增长期,现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65万,其中AIDS患者7.5万,我国正面临着AIDS的严峻挑战。城市建筑工人在流动人口中比重大,缺乏AIDS防治的常识,可能成为HIV感染的高危人群。为了解建筑工人对AIDS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有针对性开展宣传教育、行为干预,我们于2006年9月对廊坊市部分建筑工人进行了面对面的有关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和高危行为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黄树生  梁凯婷 《中国保健》2007,15(4):137-138
笔者对珠三角地区农村居民开展了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居民对艾滋病知识总体掌握程度较低,对艾滋病知识的需求不太积极、不太主动,对艾滋病预防的意识淡薄.对此,我们有必要加强农村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采取各种方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高校周边校外青少年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艾滋病高发区某市高校周边,调查321名校外青少年,所得调查数据应用频数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6个艾滋病防治知识问题,答对率32.4%~93.1%。防治知识百分制综合得分68.98±19.10。综合得分62.50分以下者占41.6%,62.50~81.25分者占34.9%,81.25分以上者占23.4%,满分者占3.7%。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年长者百分制综合得分高于年轻者;受教育年限越长,所获艾滋病知识越多;未婚者比初婚者得分少;男性百分制综合得分高于女性。结论艾滋病流行地区高校周边校外青少年的艾滋病防治知识不全面,需要针对校外青少年,特别是低龄、女性、未婚者重点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对艾滋病的认识误区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流行的最大障碍〔1〕,开展青少年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流行的重要措施。据报道,我国AIDS患者中15~29岁约占60·00%,可见青少年是艾滋病的主要受害者。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已对中学生艾滋病知识认知情况作了调查〔2-4〕。最近,教育部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以有偿供血为主的农村地区,比较不同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相关态度和行为差异,为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及干预措施,制定有效的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一般人群做为对照人群,对有偿采供血人群、HIV感染者/病人及一般人群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暗娼人群采用普查方法,性病门诊就诊者采用连续抽样方法,按照全球基金设计的调查问卷,分别对该人群进行调查。结果唐河县暗娼人群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比例明显低于一般人群,回答正确比例平均仅为36.44%;对暗娼人群、性病门诊就诊患者的歧视现象均较一般人群严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今后应把暗娼人群作为该县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点人群,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推广安全套的正确使用,预防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  相似文献   

18.
<正>艾滋病疫情在我国仍处于上升趋势,且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由于校外青少年过早离开学校,缺乏系统的学校教育,文化水平低,防病意识差,缺乏必要的预防知识。同时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与变迁,青少年的性观念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涉足不安全性行为、毒品使用的危险性增加,进而成为艾滋病感染的重要人群。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南漳县位于鄂西北山区。截止2007年4月底,全县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共计356例,属湖北省较重疫区之一。2003年以来,年平均流动人口数在6~10万人左右,其中大部份为外出务工人员,流入经商务工人员在2000~1万人左右。据基线调查,农村15~49岁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57.64%,处于较低水平。如何有效开展对流动人口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使其本人及其家庭免受危害,是值得关注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20.
青年学生是艾滋病(AIDS)防治工作的重点人群。青少年AIDS的防控形势严峻,身心发育、防艾意识淡漠、社会歧视等,让青少年面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风险。目前对在校学生AIDS健康教育研究较多,但有效措施并不多。该文通过有关文献搜索,从青少年AIDS疫情、青少年面临的风险及基于学校的预防AIDS健康教育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今后依托学校开展预防AIDS健康教育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