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靶点射频联合臭氧消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8例,在CT引导下将穿刺针穿刺到椎间隙靶点后,由60℃逐渐升温至90℃,每周期40s,90℃再持续加温4min,然后调整针尖,用5 ml注射器抽取浓度为60μg/ml的臭氧5ml缓慢注射至椎间盘内,观察术后1周、3个月的有效率、优良率及与治疗前的VAS评分。结果术后1周的有效率、优良率分别为85.9%、69.5%,术后3个月的有效率、优良率分别为88.3%、79.7%,且随时间延长优良率明显提高;治疗后VAS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靶点射频联合臭氧消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良好、可控性较好、风险小,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2例,在CT引导下行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于术前、术后1、3、6、12个月时用JOA腰腿痛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点JOA腰腿痛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12个月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优良率为86.6%(97/112例),总有效率为92.9%(104/112例)。结论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两种靶点入路行射频热凝术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1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联合组根据突出类型行靶点射频消融联合臭氧盘内、外注射,对照组行单纯靶点射频消融术。分别评价术后VAS评分及远期疗效。结果术后两组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远期疗效联合组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对不同的腰椎间盘突出类型采用相应的靶点入路,能更精确地到达靶点,达到满意效果,远期疗效优于单纯射频消融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射频靶点热凝术与三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60例;A组实施射频靶点热凝术;B组实施三氧髓核消融术。比较两组治疗后5d视觉模拟评分及术前、术后随访JOA评分。结果治疗后5d时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两组JOA评分较术前均明显增高;两组间比较A组JOA评分更高,疗效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靶点热凝术与三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安全,疗效均显著,两组比较射频靶点热凝术改善率高于三氧髓核消融术。 相似文献
5.
2003年12月以来,我科用射频热凝靶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有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男60例,女20例,年龄25—56岁,平均40岁,病程2月-11年,平均6年,80例均行CT平扫:L1-4椎间盘突出的12例;L4。,椎间盘突出的52例;L5/S1椎间盘突出的16例;突出0.5cm以内的48个椎间盘;突出0.51—0.80cm以内的28个椎间盘;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具有手术指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196例,占同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53.7%。结果无一例出现硬脊膜及神经根损伤、椎间隙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15.6个月,按Nakai评价标准,优良率为98.7%。结论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作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手段,尚不能取代常规开放手术,在掌握开放手术技术的前提下,严格控制手术适应证、灵活运用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可提高手术疗效并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高,目前治疗该疾病的方法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法复位、微创介入和手术治疗等.微创介入治疗具有损伤小、安全及费用低等优点,越来越多地受到患者和医生的重视和接受.目前常用的微创方法有椎间盘减压术、射频热凝纤维环修复术、突出髓核热凝消融术、化学溶盘术、针刀松解术等[1].我科从2010年开始采用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即突出髓核热消融术.作者总结了3例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患者的治疗护理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经皮射频靶点消融联合硬膜外注射胶原酶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价值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5月—2020年4月于该院诊治的102例腰椎间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单一组(硬膜外间隙松解治疗后进行硬膜外注射胶原酶治疗,n=51)和联合组(在单一组的基础上联合经皮射频靶点消融治疗,n=51)。比较二组临床疗效、疼痛情况[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腰椎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questionnaire,ODI)]、症状体征及日常生活评定[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Society,JOA)下腰痛功能评分系统]、炎性因子[白介素-17(interleukin-1,IL-17)、干扰素-γ(interferon-gamma,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并发症。结果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96.08%)明显高于单一组(82.36%)(P<0.05);治疗后,二... 相似文献
11.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期方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临床观察,任何一种单一的治疗方法,都不可能很好地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问题。所以,临床上越来越多医生采用分期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年来用分期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取得可喜成果。而且,这些年用分期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文献表明,急性期、缓解期、恢复期是临床医生常用的分期划分法,并且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期方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观察热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临床疗效,对3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了出院后3个月至3年以上随访,随访结果:治愈率27.56%,好转率69.23%,无效率3.21%,总有效率达96.79%,说明热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巩固。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改进日本礒谷疗法保健锻炼法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效果。方法疼痛缓解的腰椎纤维环环状膨出、纤维环局限性膨出,腰椎间盘突出等患者26例,采用改进日本礒谷疗法保健锻炼法每周2次进行恢复还原腰椎生理曲度锻炼。结果 26例患者持续3年以上均未出现类似疼痛难忍需卧床休息的急性发作症状。结论改进日本礒谷疗法保健锻炼法安全有效并简单方便,可以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15.
红外热像图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红外热像图仪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患者53例,运用红外热像图仪采集其人体背面腰以下半身的红外热像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红外热像图为:腰骶部呈向患侧偏斜、增大的长条形红色或深红色,患肢呈蓝色或浅绿色,与CT、MRI检查结果一致。结论:红外热像图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尤其是对病症的病理影响性质和范围提供了客观评价的方法,有CT、MRI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试验组(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各26例,观察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手术、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患者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为(1.6±0.3)分、(20.5±1.9)分、(18.6±4.2)分,对照组为(2.4±0.5)分、(26.6±2.4)分、(16.1±3.7)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疗效优于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推荐选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椎间盘髓核切吸术联合臭氧氧化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150例,依据治疗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椎间盘髓核切吸术联合臭氧氧化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皮穿刺臭氧注射术治疗;采用 VAS评分系统评估各组治疗前后腰腿疼痛情况,并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JOA腰腿痛疗效评分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JOA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VAS、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JOA评分改善均较对照组更为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椎间盘髓核切吸术联合臭氧氧化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缓解患者疼痛症状作用显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有效治疗途径。[方法]对11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骶管封闭配合三维牵引治疗。[结果]结果本组118例,随访3-18个月,优62例,占52%,良43例,占36%,差10例,占8%,无效3例,占2%,有效率88%。[结论]骶管封闭配合三维牵引目前是非手术疗法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比较安全,疗效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