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压氧舱治疗(HBOT)对高海拔人群肱动脉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的影响。方法:用彩色多普勒技术分别检测接受高压氧舱治疗的103例高海拔人群在进舱前、出舱时及1疗程后肱动脉EDD,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检测其中13例在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1)、心钠素(ANP)和血栓素(TXB)水平。结果:与进舱前比较,出舱时及l疗程后肱动脉EDD值明显上升(P〈0.01);治疗后血浆ET-l、ANP及TXB均呈下降趋势。结论:0.22MPa(绝对压)HBOT对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有改善和修复作用;血浆中ET-1、ANP和TXB等指标的检测可做为临床判断血管内皮功能及评估疗效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患者颈总动脉并评价高压氧对其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的影响.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62例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斑块情况,并分别于高压氧治疗前及治疗10d后检测肱动脉EDD值,同时测定其血清NO和ET水平.结果:与正常人群(0.65±0.12)mm比较,所有C...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病情分为三组。通过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及冷加压后冠状动脉内径变化评估血管内皮功能。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受损,冠状动脉和肱动脉内径变化率均减低,并随着病情加重,内皮功能损害更严重。肱动脉内皮功能变化与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变化高度相关。结论: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可以反应高血压患者病情的不同程度,肱动脉内皮功能的检测可以问接地反映冠状动脉的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降糖药物对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87例,分为对照组46例和病例组41例。全部进行应变和应变率成像及冷加压试验,获得冷加压试验前后肱动脉的最大圆周应变和应变率,计算圆周应变和应变率储备。所有患者服用降糖药物6个月后再次计算圆周应变和应变率储备,并进行组间和组内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肱动脉圆周应变和应变率储备治疗后高于治疗前(P<0.05)。病例组肱动脉圆周应变和应变率储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肱动脉圆周应变和应变率储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糖药物对不合并血管并发症的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长期应用非洛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非洛地平口服治疗24周。采用高分辨率血管外超声法检测治疗前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结果非洛地平治疗24周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122.8±11.7)mmHg]及舒张压[(76.4±8.2)mmHg]均较治疗前[收缩压:(160.4±14.8)mmHg,舒张压:(96.2±10.1)mmHg]显著降低(均P<0.01);治疗后肱动脉内径的基础值[(4.98±0.41)mm]及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6.21±1.28)%]均较治疗前[(分别为(4.02±0.50)mm和(4.91±1.03)%]明显改善(均P<0.01)。结论非洛地平能够在有效降压的同时显著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6.
现代科技的发展及交通的发达使得创伤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尤其是脑创伤已成为伤病致死的首要病因,其病死率占整个创伤患者的85%,因此,脑损伤救治的救治水平及如何降低病死率已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我们于2010-05~09对16例脑挫裂伤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患者进行了超声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7.
高压氧治疗重症急性高原病并发MODS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压氧舱的治疗对重症急性高原病(AHD)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6)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4年-2008年收治的56例重症急性高原病并发MODS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18例和高压氧舱组38例,常规治疗组采用吸氧、原发病的治疗、加强代谢支持治疗;高压氧舱纽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舱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高压氧舱组疗效、治愈的时间均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高压氧治疗重症急性高原病并发MODS方法可靠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肱动脉内皮功能。方法:选取5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应用高频超声测量静息状态下、反应性充血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内径,并计算反应性充血和硝酸甘油诱发的内径百分变化率。检测血胰岛素抵抗(IR-HOMA)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反应性充血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而两组对硝酸甘油的反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D1%)与IR-HOMA呈负相关(r=-0.243,P=0.030)。结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早期即存在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
不同海拔人群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方法评价不同海拔人群血管内皮功能。方法采用便携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0~12.0MHz,对1500~3800m以上不同海拔高度1130名部队官兵与职工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前后动脉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血管阻力指数(RI)、心率及血流介导血管内皮舒张功能(EDD)等指标。结果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肱动脉检测的指标均有改变,在高海拔加压后血管内径变窄(P<0.01);血流速度减慢;血流量减少;EDD值降低。与低海拔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海拔地区对血管内皮的影响是存在的,尤其在高海拔低氧环境下肱动脉各项指标的改变较大,与高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较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绝经后妇女颈动脉彩色多普勒与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绝经后妇女颈动脉及血管内皮功能,并探讨两者的关系。方法:对37例绝经后妇女,观察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ema-media thickness,IMT)、粥样斑块,及反应性充血时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并对它们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绝经后妇女IMT较对照组明显增厚(P<0.01),且斑块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的扩张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颈动脉IMT、斑块发生率与反应性充血时和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后动脉内径变化呈显著负相关(r=0.213,P<0.05;r=0.231,P<0.05)。结论:绝经后妇女存在血管内皮依赖性及非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损伤,从而引起血管壁内中膜增厚及斑块形成。因此绝经后妇女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从而导致了绝经后妇女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剧增。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和股动脉内中膜厚度检查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高频超声技术研究冠心病患者的肱动脉内径(D0)、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FMD),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NMD)等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以及颈动脉、股动脉(intima media thickness,IMT),探讨肱动脉、颈动脉以及股动脉作为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体表窗口的可行性.结果 对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的对照组的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功能进行比较发现冠心病组的D0明显大于对照组;而冠心病组的FMD和NMD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5、5.36、4.95,P<0.05).对冠心病组患者中单支病变和多支病变患者的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功能进行比较发现多支病变组的FMD和NMD则明显低于单支病变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1、4.36,P<0.05).在冠心病组中单支病变组的颈动脉IMT和股动脉IMT均明显低于多支病变组,而这两组的颈动脉IMT和股动脉IM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2.65、2.85,P<0.05).结论 超声检测可早期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治疗和预防冠状动脉疾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体育专业学生优势侧和非优势侧肱动脉内径和内皮功能的差异。方法:非单侧上肢用力型(足球、田径)体育专业学生18名和单侧上肢用力型(排球攻手、网球、乒乓球)体育专业学生13名,应用彩色超声仪测量其心室舒张末期肱动脉前、后内膜之间的垂直距离作为肱动脉内径,分别测定两组对象优势侧和非优势侧肱动脉内径及充血后内径,并以此计算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flow-mediated va-sodilation,FMD),即内皮功能。结果:非单侧型对象优势侧和非优势侧肱动脉内径分别为3.5±0.1mm和3.4±0.1mm(P=0.1059),FMD分别为13.6±0.9%和14.0±1.0%(P=0.5335);单侧型对象优势侧和非优势侧肱动脉内径分别为3.8±0.1mm和3.6±0.1mm(P=0.0276),FMD分别为12.3±0.7%和13.0±1.0%(P=0.5081)。结论:专业训练的优势使用可增大肱动脉内径,而日常生活的优势使用并无此作用。但无论专业训练还是日常生活的优势使用,均不能提升体育专业学生相应肢体的FMD。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冠心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之间关系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血清总胆固醇水平(TC)相对正常的冠心病患者200例为观察组,无血脂改变的正常人200例为对照组。将两组样本血清TC进行实验室测定;并应用B超对肱动脉进行检测扫描记录,在静息、肱动脉充血反应性扩张(DTRH)、含服硝酸甘油后血管内径的变化(DTNG)记录研究对象基线肱动脉二维图象及其多普勒血流图象。计算不同状态下的管径变化及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率(Flow-MD%)。结果 A组TG、LDL高于B组,HDL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肱动脉扩张度、顺应性、肱动脉充血反应性扩张度A组较B组降低,A组在反应性充血引起血管内径的变化与B组相比明显减弱(P〈0.01);两组对含服硝酸甘油后血管内径的变化无差异。结论 HDL-C水平的检测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检查可以作为监测和评估病情变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血管弹性与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Ⅰ组为30名健康人,Ⅱ组为心绞痛型冠心病患者30例,Ⅲ组为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30例,用高频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收缩期颈动脉内径(DS)、舒张期颈动脉内径(DC),计算颈总动脉壁弹性的相关参数:可扩张度(DC)、顺应性(CC);观察受检者的肱动脉充血反应性扩张(DTRH)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血管内径的变化(DTNG),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较心绞痛型冠心病患者、正常对照组增厚(P<0.01),血管弹性与血管内皮功能明显减低(P<0.01),心绞痛型冠心病患者较正常对照组血管内皮功能明显减低(P<0.01),血管内皮功能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之间有较大相关性,呈负相关,与颈总动脉壁可扩张度、顺应性有较大相关性,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肱动脉依赖性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减退早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变化,可与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血管弹性一起作为监测冠心病病情发展变化及判断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与高胆固醇血症的关系.材料和方法:80例诊断明确的高血压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利用高频超声进行无创性的血管内皮功能检测,同时测定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比较这些患者内皮功能与高胆固醇血症的关系.结果:加压充血后,肱动脉管径平均扩增率(FloW-MD)与胆固醇浓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是-0.339,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液中胆固醇浓度增高与动脉内皮细胞功能受损、粥样硬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绝经后妇女长期应用激素补充疗法(HRT)后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方法:对40例绝经后妇女长期应用激素补充疗法(HRT)后,观察其反应性充血时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绝经后妇女长期应用激素补充疗法(HRT)后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的扩张程度(15.45±5.91)与对照组(11.56±5.46)相比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绝经后妇女长期应用激素补充疗法(HRT)后,其血管内皮依赖性及非依赖性舒张功能得到改善,从而发挥雌激素对绝经后妇女心血管的保护作用,降低绝经后妇女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高压氧治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国内高压氧舱数量迅猛增加,每年估计有数百万人次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巨大的经济效益。由于个别厂家不注重质量,以及有些从事高压氧治疗工作的医、护、技人员专业水平不高,严重舱内火灾事故频发,给高压氧治疗工作蒙上了阴影。事故发生后,高压氧舱的安全问题已引起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的重视。对旧舱如何改造,新舱如何安装,目前尚无一个较好的办法。我院高压氧舱从1994年12月开始安装,按原设计要求拟使用分体式空调器,但根据1994年国家主管部门紧急通知文件精神,不经改造、消灭…  相似文献   

18.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cer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 , CRAO)是严重损害视力的急性发作的眼病,一旦阻塞,血流中断,视网膜内层会发生变性坏死而使视功能永久性丧失。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可以有效地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保存视功能,避免不必要的视力及视野丧失[1]。但在临床HBO治疗中,经常出现患者不能很好地配合进舱后的升压阶断而致治疗不顺利,其间患者及家属对HBO治疗认识不足及配合不当是造成患者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2]。为了使患者掌握HBO治疗升压阶断的相关知识及技巧,更好地配合治疗,我科在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对CRAO患者及家属进行HBO进舱前健康教育,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健康人群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因素及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广西少数民族地区749例20~80岁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内容涉及问卷、一般体格检查及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反应性充血前后的肱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速度及出现变化的时间。结果:不同民族、年龄、性别、吸烟组的F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民族、年龄、性别是FMD的独立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FMD与肱动脉血管内径、管腔内血流速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扩张达峰时间及最大血流速度出现时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FMD存在民族差异性,年龄、性别与血管内皮功能损害的发生有关,超声检测指标可评估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老年下肢动脉硬化症(LEASD)患者肱动脉及股浅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 ,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NMD) ,并评价二者的相关性及特点。方法 采用高分辨率超声诊断系统检测 33例老年LEASD患者 (Ⅰ组 )肱动脉及股浅动脉的FMD及NMD ,并分别与 4 0例健康老人 (Ⅱ组 )及 30例具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老年非LEASD患者(Ⅲ组 )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老年LEASD患者肱动脉的FMD(3 5 6 %±1 92 % )及NMD(8 5 4 %± 4 72 % )与股浅动脉的FMD(2 16 %±1 2 2 % )和NMD(5 2 7%± 3 6 9% )均显著低于Ⅱ组和Ⅲ组 (P <0 0 5 )。老年LEASD患者股浅动脉的FMD显著低于肱动脉的FMD(P =0 0 0 0 8) ;股浅动脉的NMD亦显著低于肱动脉的NMD(P =0 0 0 2 6 ) ;而股浅动脉的FMD与肱动脉的FMD相关性好 (r=0 9314 ,P <0 0 1) ,两者的NMD亦有较好的相关性(r=0 9191,P<0 0 1)。结论 老年LEASD患者肱动脉及股浅动脉的FMD及NMD均受损 ;对于老年LEASD患者FMD及NMD的检测 ,股浅动脉与肱动脉相关性好 ,股浅动脉的FMD及NMD能更敏感、更直接地反映老年LEASD患者的血管反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