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白术组培快繁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术外植体诱导及植株再生试验结果表明:NAA为白术叶片、叶柄愈伤组织诱导和芽分化的主导因子;MS BA 1.0 mg/L NAA 0.3 mg/L GA30.2 mg/L为白术叶片、叶柄愈伤组织诱导、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腋芽增殖的培养基以MS BA 0.3 mg/L IBA 0.5 mg/L较为理想,诱导率达95%;1/2MS IBA 0.1~0.5 mg/L为白术试管苗生根的最佳培养基,生根率在90%以上;试管苗移栽成活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
药用植物青叶胆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衡宇 《中草药》2005,36(2):261-265
目的针对青叶胆野生资源受到严重破坏的情况,系统地探讨了通过组织培养为手段进行人工繁殖的方法。方法以幼茎和老叶为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上添加不同的激素配比,改变培养方式。结果在所有实验方案中,对叶片来说,较适宜诱导愈伤组织的激素组合是Zt0.5mg/L NAA0.1mg/L IBA0.1mg/L或BA0.5mg/L 2,4-D0.1mg/L IBA0.1mg/L,对幼茎来说,较适宜的诱导愈伤组织的激素组合则是BA0.02mg/L Kt0.04mg/L IBA0.05mg/L;对于芽的增殖,较适宜的激素组合是BA2.0mg/L NAA0.5mg/L或BA2.0mg/L IBA0.1mg/L;而根的诱导则在MS Kt0.01mg/L IBA0.5mg/L NAA1.0mg/L培养基上进行。结论采用组织培养方式可进行青叶胆的快速繁殖,为确保这一珍稀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土贝母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翠芹  王喆之 《中药材》2006,29(3):209-211
用土贝母茎段和叶片作外植体培养,可获得大量的试管苗。茎段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 2,4-D 2.0 mg/L NAA 0.5 mg/L BA 1.0 mg/L(单位下同);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 2,4-D0.5 NAA 2.0。叶片接入MS BA 3.0 NAA 1.0培养基可直接产生不定芽;愈伤组织用MS BA 2.0 IAA 1.0培养基也可产生不定芽。MS BA 2.0 IAA 0.1适于腋芽发育、增殖。壮苗生根培养基为1/2 MS IBA 1.0。诱导愈伤组织和不定芽,选用pH 6.0,琼脂0.8%~1.0%;诱导生根选用pH 5.8,琼脂0.6%~0.7%。经炼苗后,组培苗移栽成活率达90%。  相似文献   

4.
栝楼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杨晓伶  金关荣  杨端鹏  李珊  朱云国 《中药材》2006,29(11):1129-1130
目的:探讨栝楼组织培养及种苗快速繁殖技术。方法:通过茎尖、带芽茎段、茎段和叶片诱导丛生芽及愈伤组织。结果:栝楼2年生块茎幼苗的茎尖和带芽茎段在MS 2 mg/L BA 0.5~0.05 mg/L NAA培养基上可诱导丛生芽,并在生根培养基MS 0.1 mg/L NAA 0.2 mg/L IBA中生根,经驯化移栽可实现快速繁殖。无芽茎段和叶片用含4 mg/L BA和0.5 mg/L NAA的MS培养基可诱导愈伤组织,由茎段来的愈伤组织经6周后分化为无根苗。结论:栝楼茎尖和带芽茎段的组织培养,可在短期内大量繁殖栝楼雌雄种苗,具有成本低,效益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红树莓植株再生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建立红树莓的再生系统,短期内获得量优质种苗。方法 利用红树莓的茎尖和茎段作为外植体,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筛选培养基。结果 筛选出了红树莓愈伤组织、不定芽不定根的最佳诱导培养基,在实验室建立了程序简单、重复性好的再生系统,实现了红树莓组培苗的快速繁殖。结论 用MS培养基作为基本培养基,附加BA0.2mg/L NAA 1.0-1.5mg/L适用于愈伤组织的诱导;附加BA 1mg/L NAA 0.1-0.2mg/L GA3 6-8mg/L CH 300mg/L适于芽的诱导;附加BA 1mg/L NAA 0.1mg/L GA3 2mg/L适于芽的繁殖;附加IBA 0.1mg/L NAA 0.5mg/L适于根的诱导。  相似文献   

6.
獐牙菜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华  胡雪峰  黄衡宇 《中草药》2009,40(3):462-466
目的 针对獐牙菜野生资源受到严重破坏的情况,系统地探讨了通过组织培养为手段进行人工繁殖的方法.方法 将种子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上,待其长成小苗后分别取其不带芽茎段、叶和带芽茎段作为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上添加不同的激素配比,改变培养方式.结果 在所有的实验方案中,不带芽茎段是理想的外植体材料.较适宜的初代培养基为MS+BA 0.5 mg/L+蔗糖3.0%,增殖培养基为MS+BA 0.5 mg/L+IBA 0.1 mg/L+蔗糖3.0%,而根的诱导则是在1/2MS+NAA 0.5 mg/L+1.5%蔗糖的培养基上进行.结论 采用组织培养方式可进行獐牙菜的快速繁殖,为确保这一珍稀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滇杠柳茎段和顶芽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u ZF  Gao J  Niu YH  Shi L  Chen TT 《中药材》2011,34(11):1656-1660
目的:建立滇杠柳(Periploca forrestii Schlt)茎段和顶芽快速繁殖体系,为其推广种植提供可行性。方法: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滇杠柳茎段和顶芽插入含有不同浓度6-BA(6-苄基腺嘌呤)、NAA(萘乙酸)和2,4-D(2,4-二氯苯氧乙酸)的MS培养基中培养,诱导其成为完整植株。结果与结论:顶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1.0 mg/L+NAA 0.3 mg/L,其中芽的诱导率可达到86.29%;茎段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0.5 mg/L,芽的诱导率可达到56.67%;增殖的最佳培养基配方都为MS+6-BA 2.0 mg/L+NAA 0.1 mg/L,增殖系数达到2.10;生根培养基最好为1/2 MS+IBA(吲哚丁酸)0.5 mg/L,生根率达到53.33%。  相似文献   

8.
土茯苓离体快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土茯苓Smilax glabra Roxb根状茎侧芽的生长锥为外植体,以MS、3/2MS、B5和改良H等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离体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外植体在MS 6-BA 1.0 mg/L NAA 0.1 mg/L培养基上芽的萌动速度较快;萌动芽在MS 6-BA 1.0 mg/L NAA 0.1 mg/L 10%CM(椰子汁)培养基上丛生芽诱导和增殖的效果最佳;3/2MS 6-BA 0.05 mg/L 4%蔗糖培养基的壮苗效果较好;H NAA 0.5 mg/L培养基的生根率可达94%以上;以沙和泥炭土各1/2为基质移栽试管苗,成活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9.
太子参快速繁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谈献和  巢建国  张瑜  张莹 《中药材》2003,26(2):82-83
采用组织培养对太子参快速繁殖研究结果表明:选定茎尖为最佳外植体,适宜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2.0mg/L NAA0.2mg/L和MS+6--BA4.0mg/L NAA0.4mg/L,适宜愈伤化培养基为MS+2,4-D4.0mg/L Kt0.5mg/L和MS+2,4-D3.0mg/L Kt 0.5mg/L,适宜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3mg/L.  相似文献   

10.
张延红  何春雨  刘晓博  杜弢  陈红刚 《中草药》2008,39(11):1729-1732
目的筛选出适于无菌短枝快繁的培养基及研究试管苗移栽驯化技术。方法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BA和NAA,对黄芪的不同外植体进行组织快繁研究。结果一年生植株的带芽茎段在MS BA0.1mg/L培养基上短枝长势最好;一年生植株的新生芽和两年生植株的带芽茎段,在MS BA0.8mg/L NAA0.1mg/L培养基上均能产生丛生芽。将短枝接种于1/2MS 0.1%活性炭或1/2MS NAA1.5mg/L 0.1%活性炭的培养基上,经诱导产生有效根。小苗经沙培驯化后,移栽成活。结论利用蒙古黄芪的无菌短枝快繁优良种苗是一种经济、快速、可行的育苗方式。  相似文献   

11.
正品龙胆遗传多样性的RAPD及ISSR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用RAPD和ISSR方法分析了4种正品龙胆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为正品龙胆的品种鉴定及栽培育种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优化RAPD及ISSR的PCR反应体系,对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进行数据统计。结果从100个RAPD引物和32个ISSR引物中分别筛选出10个RAPD引物和4个ISSR引物。通过遗传距离系数UPGMA聚类法分析数据,构建类聚关系树系图。结论RAPD及ISSR的PCR反应体系可以获得理想的实验结果,适用于龙胆品种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石蒜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的ISSR和RAPD标记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袁菊红  孙视  彭峰  冯煦  夏冰 《中草药》2007,38(10):1555-1561
目的研究石蒜属4种植物的种间亲缘关系和同一种内不同采集地材料的遗传多样性,为其种质资源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分子佐证。方法用ISSR和RAPD标记分别对不同采集地的37份石蒜属植物(石蒜18份、中国石蒜10份、换锦花5份、忽地笑4份)的基因组DNA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检测。结果(1)16条ISSR和17条RAPD引物分别扩增出229和215条带,多态比率分别为85.59%和69.77%,显然,ISSR检测出的多态性条带的能力优于RAPD;(2)ISSR和RAPD标记检测同组供试材料种间或种内的Nei′s遗传相似系数范围分别为0.5459~0.9345,0.6419~1.0000,平均为0.6836,0.7428。两者相关系数r=0.8582,达极显著水平。(3)ISSR和RAPD标记的分子聚类结果相近,两种标记均能准确地把不同来源的材料先按种聚类,种间的分子分类结果与传统经典分类相符;种内不同采集地材料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其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4)用POPGENE3.2分析的种间基因分化系数(Gst)与用AMOVA进行的遗传变异巢式方差分析所得结果基本一致。结论两种标记均可用于石蒜属植物种间亲缘关系与种内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虽然ISSR标记在种间遗传多样性检测上分辨力较RAPD标记低,但ISSR标记能检测到更高的种内遗传差异性,更适合种下水平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13.
野生红景天的RAPD和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进行野生红景天种间亲缘关系及种内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用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然后通过筛选得到的11个RAPD及11个ISSR引物对不同采集地的4种野生红景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 11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96条条带,多态性百分比为90.62%;11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102条条带,多态性百分比为100%。ISSR多态性的检测能力优于RAPD;聚类分析结果表明,ISSR法、RAPD和ISSR联用法均将17个样品聚为3大类;RAPD将样品聚为4大类。结论 2种标记均可用于红景天属植物种间亲缘关系与种内遗传多样性研究;4种红景天种内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种间基因流较小。  相似文献   

14.
魏晓雨  田义新  赵智灵  孙福仁 《中草药》2014,45(21):3153-3158
目的采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10个产地的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方法以人参及加拿大西洋参为对照,采用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选取13个RAPD随机引物及12个ISSR引物对样品进行PCR扩增,根据条带数目,应用NTSYS-pc2.10e软件采用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3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97条清晰条带,多态性条带81,多态性百分率为85.51%;12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99条清晰条带,多态性条带64,多态性百分率为64.65%;通过聚类分析,RAPD及RAPD+ISSR综合将样品聚为4大类;ISSR将样品聚为2大类。结论 RAPD和ISSR标记构建的样品聚类树状图在分类上稍有差异,但总体趋势一致。人参与西洋参被明显区分开来;在ISSR上,吉林兴参镇与北岗镇西洋参与人参聚为一大类;在生长环境及种植条件影响下,东北部分产地西洋参与加拿大西洋参相比在遗传多样性上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5.
我国金银花栽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国内金银花主产区的栽培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了解不同产区金银花栽培品种的亲缘关系以及金银花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RAPD技术分析国内不同产区采集的11份栽培金银花和1份山银花样品,用NTSYS 2.10e软件对统计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7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150条清晰可辨的DNA条带,其中113条在不同样品间具有多态性,通过聚类分析可将12份金银花样品分为4个大类。结论:河南封丘、河北巨鹿的金银花品种遗传差异较小,品种较为单一;山东平邑的金银花种质资源相对丰富。研究还发现,不同金银花种源间的遗传关系与地理分布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野生地黄种内遗传多样性的RAPD,I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野生地黄群落之间的遗传差异类型,比较RAPD和ISSR分子标记在分析地黄野生种质遗传多样性中的应用。方法:应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55份地黄材料进行了遗传差异分析。结果:平均每条RAPD引物扩增出1600条带,平均每条ISSR引物扩增出1908条带,多态性位点百分率分别为8958%和9432%;聚类分析表明,55份地黄分成7大类群。结论:野生地黄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不同地理居群的相似性为063~098;ISSR标记比RAPD标记能检测到地黄种内更高的遗传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不同种源益母草遗传关系的ISSR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阐明不同种源益母草的遗传关系.方法:用ISSR分子标记研究来自益母草主要分布区19个种源样本.结果:从10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20个条带清晰、多态性高的引物,共扩增出164条带,其中117条带为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条带比率(PP8)为71.34%,通过聚类分析,可将19个益母草种源聚为3类.结论:分子标记研究结果与益母草的地理位置、形态性状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较好地揭示了益母草种源间的遗传关系,可为益母草资源划分和良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ISSR的新疆贝母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新疆贝母属植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期获得新疆贝母属不同种之间的遗传多态性.方法 应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结合ISSR分子标记,对所选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的综合分析.结果 2%琼脂糖凝胶电泳扩增总条带数为185条,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81条,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97.84%.基于UPGMA软件对10种贝母的遗传差异性分析表明,12个ISSR引物可以将新疆贝母不同种之间遗传差异明显区分开来,其遗传相似系数范围在0.37~0.80,以0.50为最低遗传相似系数,可将10种贝母分成4个大类.结论 揭示了10种贝母种质资源间的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为新疆野生贝母属植物资源的收集和种间分类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龙胆鉴别与亲缘关系划分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东北产药材龙胆的鉴别方法及其亲缘关系,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东北产药材龙胆的3个不同品种进行了DNA提取和RAPD及ISSR分析。应用RAPD法从80个随机引物中找出了3种引物(S-76,S-69,S-64)来标记3种龙胆发现这3种引物能把供试的3种龙胆全部区分开。同时应用ISSR法从7个引物中筛选出4个引物能扩增出稳定遗传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44条DNA条片段,其中同源片段有22个,特异片段有12个,多态片段为10个。用这些引物扩增出的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即在3种龙胆中,条叶龙胆,龙胆亲缘关系较近,三花龙胆与二者亲缘关系较远。结果表明分子标记技术可用于龙胆的鉴别,亲缘关系划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半夏的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进行研究。方法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使用80个随机引物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半夏物种水平上的多态性比率为88.06%,其中野生半夏(88.06%)比栽培半夏(84.31%)要高。在群体水平上,野生半夏多态位点比率的加权平均值(82.61%)比栽培半夏(84.31%)略低。结论半夏由野生转栽培对其遗传多样性影响不大,各个产地半夏种内遗传差异小;但钟祥野生半夏多态位点数最高,遗传信息最丰富,质量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