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腭部腺源性肿瘤9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腭部腺源性肿瘤的病源特征、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方法:收集98例腭部腺源性肿瘤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98例腭部腺源性肿瘤,发病部位以软硬腭交界处最多(46.9%),良性肿瘤多于恶性肿瘤。多形性腺瘤和腺样囊性癌发病率分别居良、恶性肿瘤之首,良性肿瘤发病低于恶性肿瘤,嗜酸性腺瘤和粘液表皮样癌女性发病多于男性。结论:腭部腺源性肿瘤的病原学特征,为正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2.
腭部肿瘤是口腔颌面部常见肿瘤 ,我院自 1996年 5月~ 1998年 5月 ,共收治腭部肿瘤患者 5 3例 ,全部病例诊断均经病理学证实 ,本文对 5 3例腭部肿瘤进行回顾分析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5 3例 ,男 2 7例 ,女 2 6例。发病年龄14~ 77岁 ,其中以 31~ 49岁最常见 ,共 2 6例 ,占 49.1%。本组 5 3例中 ,良性肿瘤 31例 ,占 5 8.5 % ;恶性肿瘤 2 2例 ,占41.5 %。良恶性之比为 1.41∶1。其中腺源性良性肿瘤 2 4例 ,占良性肿瘤 77.4%。腺源性恶性肿瘤 14例 ,占腭部恶性肿瘤的 6 3.6 % ,腺源性肿瘤良恶性之比为 1.71∶1。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腭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特性、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我科 1990年至 2 0 0 0年间收治的腭部恶性肿瘤 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均行手术 +放疗。有 9例复发 ,4例在术后 10个月~ 3a死亡。 3a、5 a生存率分别为 76 .2 %、6 1.5 %。结论 :术前 X片、CT检查 ,术中冰冻切片有助于明确诊断。选择合理的术式治疗 ,以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段东升  王旭红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22):2478-2478
目的: 探讨腭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特性、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我科1990年至2000年间收治的腭部恶性肿瘤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放疗.有9例复发,4例在术后10个月~3 a死亡.3 a、5 a生存率分别为76.2 %、61.5 %.结论:术前X片、CT检查,术中冰冻切片有助于明确诊断.选择合理的术式治疗,以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有关大涎腺肿瘤的临床资料报道较多,对于小涎腺肿瘤的研究报道则比较少。我科自1983年~1994年间共收治涎腺上皮性肿瘤426例,其中跨部诞腺上皮性肿瘤54例,占12.6%。本文对54例腭部涎腺上皮性肿瘤进行回顾分析,并对发病年龄,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和鉴别诊断等问题进行了讨论。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4例患者中,男24例,女30例,发病年龄最大78岁,最小5岁,平均年龄487岁,45~55岁为跨部诞腺上皮性肿瘤的高发年龄(84.5%)。35~45岁为跨部诞腺上皮性良性肿瘤的高发年龄,50~60岁为跨部涎腺上皮性恶性肿瘤的高发年龄。男女之…  相似文献   

6.
腭部腺源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腭部为小涎腺肿瘤最常见的发病部位 ,约占所有小涎腺肿瘤的50 %[1]。其临床表现因肿瘤的病理类型不同而异 ,在肿瘤的发生、诊断及治疗上有其自身的特点。我院自1975年1月至2000年9月间共收治腭部腺源性肿瘤97例 ,现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性别和年龄本组97例 ,男性44例 ,女性53例 ,男女之比为1:1.20。发病年龄最大者85岁 ,最小者9岁 ,平均年龄45.68岁。1.2肿瘤的病变部位和病理类型病变区域的划分 :以上颌第一磨牙之间的连线 ,把腭部划分为前(硬 )腭、后 (硬 )腭、和软腭 ,以肿瘤的中心…  相似文献   

7.
8.
报告57例腭部的小唾液腺肿瘤,男25例,女32例,52例发生在后腭和软腭,针吸细胞学检查可确定肿瘤的组织类型,肿瘤的组织类型有单形体腺瘤,多形性腺瘤和癌。良性肿瘤在包膜外局部切除;局部浸润性肿瘤行局部扩大切除,但切缘要有足够的安全性,若深达骨面者可用骨钻去除骨皮质或腭板开窗;恶性肿瘤行手术,化疗,放疗的联合治疗可提高病存率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54岁,因腭部无痛性肿物十余年于2003年6月5日来我科就诊。患者于十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腭部一肿物,肿物初始较小,位于腭部一侧牙龈缘处,后缓慢增大,逐渐越过腭部中线继续增大,未经任何处理,患者起初未感不适,近来异物感明显,且影响吞咽、语言,含物音较明显,遂来诊。  相似文献   

10.
本组50例腭部肿瘤,多见于20~50岁者。其中良性28例,恶性22例。良性肿瘤中以混合瘤为多,恶性肿瘤以鳞癌多见。良性肿瘤早期无明显症状,恶性肿瘤早期即有症状。混合瘤具有复发和恶变趋势,需作肿瘤扩大切除术,恶性肿瘤则行上颌骨次全切除术。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腭部肿瘤的治疗方法。方法:对41例碍部肿瘤中的38例行手术治疗,3例行单纯放疗、化疗。结果:41例腭部肿瘤中,良性23例手术治疗无复发,15例恶性肿瘤手术后有8例复发,2例恶性肉芽肿、1例淋巴瘤放疗后得到控制。结论:腭部肿瘤多好发于硬腭后部及软碍。良性肿瘤手术切除可根治。恶性肿瘤宜根据肿瘤性质、大小及侵润程度决定手术切除范围。腺样囊性癌手术切除范围要广,保证切缘阴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腭部肌上皮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误诊原因,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腭部肌上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其临床表现、组织学来源、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误诊原因等方面。结果 该组病例均发生在腭部,术前被作为第一诊断者仅2例,其余病例均被误诊为多形性腺瘤或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等,全部病例施行手术治疗,随访2-11年,16例无复发,1例术后9个月复发,再次手术治疗后未再复发。结论 腭部肌上皮瘤临床表现不典型,镜下瘤细胞形态复杂多样,容易误诊,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腭部发生的良、恶性肿瘤与腭骨密切相关。单纯摘除是局部复发的主要原因。切除部分上颌骨造成牙、颌骨组织缺损畸形,导致生理功能障碍。作者对于未完全破坏腭骨或未侵犯上颌窦底壁的腭部肿瘤,采用保留鼻腔粘膜的肿瘤腭骨切除术的新方法,防止或减少肿瘤复发可能性,保证了生理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16.
腭部小涎腺肿瘤34例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总结腭部小涎腺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3月~2005年5月期间收治的34例已经病理证实的腭部小涎腺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34例腭小涎腺肿瘤中,良性17例(13例为多形性腺瘤,2例为肌上皮瘤,乳头状囊腺瘤和黏液囊肿各1例),恶性17例(黏液表皮样癌11例,腺样囊性癌5例,混合瘤恶变1例),除3例患者放弃治疗外,其余均行手术治疗;仅有1例腺样囊性癌术后复发.结论:腭部小涎腺肿瘤良恶性各占一半,良性者绝大多数为多形性腺瘤,恶性者多为黏液表皮样癌或腺样囊性癌,手术的彻底性是治疗的关键,对腺样囊性癌应积极的沿可能累及的神经血管束行扩大切除术,术后可辅以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
李登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26(13):1168-1168,1174
随着各式各样儿童玩具的增多,儿童腭部外伤的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近5年来,我科收治儿童腭部外伤4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1999年10月至2005年10月,收治腭部肿瘤患者23例,均采用单纯无覆盖带蒂颊脂垫进行修复.经治疗及精心护理,所有病例术后创面愈合良好,修复效果满意,无感染、面部畸形及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文就86例腭部涎腺肿瘤的不同手术方式的效果进行了3年以上的追踪,结果64例良性肿瘤绝大多数以单纯切除为主,其复发率为19%,均为多形性腺瘤。22例恶性肿瘤,单纯切除者7例,扩大切除者9例,上颌骨次全切除者6例。6例行舌骨上淋巴清扫,3例行颈淋巴清扫。12例术后放疗。其复发率为41%,恶性肿瘤复发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0.05),22例恶性肿瘤不同手术方式效果的比较亦有明显的差别(P<0.05)。单纯切除者和扩大切除者的复发率分别为57%和44%,远远高于次全切除者(16%),作者认为,尽管涎腺肿瘤的颈淋巴结转移较少,但在发现或怀疑有颈部转移者,应作颈淋巴清扫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