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RASSF2A表达水平及其基因异常甲基化与喉癌的关系及意义。 方法 采用RT-PCR及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50例喉癌组织(实验组)和1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对照组)中RASSF2A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状态。 结果 喉癌组织中有54%(27/50)存在RASSF2A基因启动子,而对照组正常黏膜组织中未发现RASSF2A基因甲基化现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18, P=0.002)。RASSF2A甲基化水平程度与喉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喉癌组织中RASSF2A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黏膜组织(χ2=9.818, P=0.002)。RASSF2A基因甲基化的喉癌组织中其mRNA的表达减少,反之亦然。 结论 喉癌组织中RASSF2A基因CpG岛甲基化与其基因表达缺失有关,可能参与了喉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喉癌及癌前病变中细胞周期调控基因甲基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调控基因P14,P15及P16在喉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例喉癌癌前病变(包括喉角化8例、白斑4例和成人复发性喉乳头状瘤8例)、30例喉鳞状细胞癌(声门型)及10例癌旁组织。采用甲基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检测P14,P15及P16基因启动子区过甲基化。结果P14,P15及P16基因启动子过甲基化发生率在癌前病变中分别为10%(2/20)、15%(3/20)、20%(4/20);在喉癌中分别为30.0%(9/30)、40.0%(12/30)、36.7%(11/30);在癌旁组织中未检测到过甲基化事件。结论细胞周期调控基因p14,p15及p16启动子区过甲基化发生于喉癌早期病变中,可作为喉癌前病变及早期喉癌筛查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HFR基因表达水平及启动子区CpG岛过甲基化与喉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50例喉癌组织(喉癌组)和15例正常喉组织(对照组)CHFR基因mRNA表达情况及启动子区CpG岛过甲基化情况.结果:①CHFR基因在对照组mRNA全部表达,在喉癌组mRNA有2例(4%)表达缺失,48例表达量明显下调(相对表达量为0.50±0.12),其中Ⅰ和Ⅱ期相对表达量(0.30±0.04),Ⅲ期和Ⅳ期相对表达量(0.70±0.2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在对照组中未发现CHFR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在喉癌组中CHFR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为22%(11/50),其中Ⅰ期和Ⅱ期患者共10例,Ⅲ期1例,Ⅳ期未发现甲基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甲基化的喉癌标本mRNA相对表达量为0.11±0.05,2例mRNA表达缺失.未甲基化的喉癌标本mRNA相对表达量为0.75±0.13.甲基化和mRNA表达相关,γ=0.387(P<0.05).结论:喉癌组织中CHFR基因mRNA表达缺失或下调,CHFR基因启动子区CpG岛过甲基化在喉癌组织中是频发事件,二者密切相关,可能与喉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有望能成为喉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靶点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喉癌Hep-2细胞中组蛋白H3-K9甲基化与DNA甲基化及抑癌基因MGMT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去甲基化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dC)处理体外培养的Hep-2细胞。应用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和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析药物作用前后MGMT基因启动子区组蛋白H3-K9甲基化、DNA甲基化和MGMT表达情况。结果:①在Hep-2细胞未经药物干预前,MGMT表现为DNA甲基化,组蛋白H3-K9高甲基化,MGMT低表达。②在5-Aza-dC的作用下,Hep-2细胞中MGMT的组蛋白H3-K9甲基化状态被降低;MGMT的DNA甲基化状态得到了逆转;原来低表达的MGMT表达上调。结论:喉癌细胞系中MGMT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是导致其基因失活的主要原因。DNA甲基化可能导致组蛋白H3-K9高甲基化。应用5-Aza-dC能够通过逆转MGMT的DNA甲基化水平从而降低MGMT组蛋白H3-K9甲基化水平来使抑癌基因表达上调,从而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喉癌中p16基因突变和甲基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p16基因在喉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在喉癌中的失活机制。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analy-sis,PCR-SSCP)银染方法和PCR甲基化敏感内匹酶方法检测32例喉癌和相应癌旁组织的p16基因第1,第2外显子突变和甲基化热点区域部分内切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喉癌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一相关蛋白1(IGFBP—rP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别检测45例喉癌组织及18例癌旁组织中IGFBP-rP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喉癌组织IGFBP—rP1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为33.3%(15/45),相应癌旁组织甲基化率为5.6%(1/18),喉癌组织中IGFBP—rP1基因甲基化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喉癌组织中IGFBP—rP1蛋白表达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且与其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呈负相关。结论:IGFBP—rP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导致基因沉默可能是喉癌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p16基因在喉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在喉癌中的失活机制。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singlestrandconformationpolymorphismanalysis ,PCR SSCP)银染方法和PCR甲基化敏感内切酶方法检测 32例喉癌和相应癌旁组织的p16基因第 1,第 2外显子突变和甲基化热点区域部分内切酶位点的甲基化情况。结果 32例喉癌中p16第 1第 2外显子无一例发生突变 ;在第 1外显子CfoⅠ位点有 6例发生甲基化 ,SacⅡ位点有 5例发生甲基化 ,HpaⅡ位点有 4例发生甲基化 ,甲基化发生频率为 (6 /32 ) 18 8%。在第 2外显子HpaⅡ位点有 5例发生甲基化 ,CfoⅠ位点有 6例发生甲基化 ,甲基化发生频率为 (6 /32 ) 18 6 %。结论 喉癌中p16基因的甲基化是该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之一 ,p16基因的失活与喉癌的发展和演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dC)]及组蛋白去乙酰化转移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 (TSA)]对喉癌细胞系中抑癌基因RASSF1A甲基化水平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5-Aza-dC及TSA处理体外培养的Hep-2细胞,应用Realtime PCR方法及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分别检测药物干预前后细胞中抑癌基因RASSF1A表达及甲基化情况.结果:①在Hep-2细胞中未经药物干预前抑癌基因RASSF1A表现为甲基化,抑癌基因RASSF1A弱表达.②在5-Aza-dC及TSA的作用下,Hep-2细胞系中RASSF1A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得到了逆转.其中5-Aza-dC及TSA联合应用效果与单独应用5-Aza-dC效果相似,单独应用TSA无明显效果.③在5-Aza-dC及TSA的作用下,Hep-2细胞系中RASSF1A基因表达上调,其中5-Aza-dC作用较TSA作用强,2种药物联合应用起协同增效作用.结论:喉癌细胞系中抑癌基因RASSF1A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导致其基因失活的主要原因但并不是惟一原因.应用5-Aza-dC及TSA能够通过逆转抑癌基因RASSF1A的DNA甲基化水平和组蛋白去乙酰化水平从而使其表达得到了增强. 相似文献
9.
10.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RNA,可以通过抑制靶基因信使RNA(mRNA)的翻译,实现对基因表达的转录后调控作用.近年来发现许多肿瘤的发生与miRNA水平异常有关,miRNA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对目前有关喉癌中miRNA表达与功能的研究进行总结,希望能为喉癌的进一... 相似文献
11.
用氚标胸腺嘧啶核苷( ̄3H-TdR)标记人喉癌引流淋巴结淋巴细胞,转输入皮下接种人喉癌瘤系PHC_3的裸鼠体内,检测各脏器及肿瘤内的放射性强度而计算出标记细胞的分布百分率。结果发现转输后第1天30.7%的标记细胞位于肝脏,肺、脾及肾也有少量分布。以后分布量逐周减少,到第4周末肝脏中仍有4.3%分布。而肿瘤中则始终只有极少量标记细胞存在。结果提示人喉癌引流淋巴结淋巴细胞对人喉癌没有专嗜性,不能聚集到肿瘤局部。活化淋巴细胞对肿瘤的杀伤机制除了直接接触杀伤外,还可能有更复杂的间接杀伤机制存在。 相似文献
12.
报告34例喉复发癌的再手术结果。全部为放疗或化疗无效或不能再接受放疗或化疗的患者。手术需暴露和分离颈动脉,同时修复下咽或颈段食管。术者需掌握上纵隔暴露术。术后合并症有咽瘘和颈动脉破裂大出血等,应严密观察患者,作好抢救准备工作。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3%(19/30)、40%(6/15)、40%(2/5)。手术延长了患者生命。对于其它方法治疗无效的喉复发癌,应尽早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声带息肉与喉癌的声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寻求用噪音分析法鉴别声带良,恶性病变的方法。方法 比较声带息肉及喉癌患者的主要噪音声学参数基频微扰,振幅微扰,规度化噪声能量,并行统计学检查,提出以计分法描述声带病变程度的方法。结果 喉癌患者主要噪音声学参数基频微扰,振幅同扰,规度化噪声能量均明显高于声带息肉患者(P<0.01);其计分值也明显偏高(P<0.01)。声带息肉的特征性指标为嘶哑声:轻度,粗糙声:正常-轻度,气息声:中度-重度。结论 噪音声学分析对声带息肉及喉癌的临床诊断有辅助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几种血型抗原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ABC法),对61例喉鳞癌组织进行血型A,B,H抗原和血型前体T抗原的研究,结果显示A,B,H抗原的消失与喉癌患者的预后有关。T抗原在颈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中呈高表达状态,该指标可为喉癌的潜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16.
17.
长期失喉者的喉再造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恢复长期失喉患者的喉功能。方法 1990年 10月~ 1999年 11月共行喉再造手术 34例 ,男 33例 ,女 1例。年龄最大 77岁 ,最小 2 7岁 ,平均 5 6 6岁。喉全切除术后 33例 ,其中喉鳞癌 31例 ,喉横纹肌肉瘤 1例 ,甲状腺癌累及喉 1例 ,喉外伤后 1例。失喉的时间为 2~ 72个月 ,平均 18个月。手术特点是 :用颈部肌皮瓣连结咽和气管 ,同时充当会厌 ,力求达到能发音、呼吸和无明显呛咳的目的。结果 全部患者发音清楚 ,可以口头交谈。 1例已拔除气管套管 ,13例日间可完全堵管 4~ 12h。结论 此术式可恢复无喉者的部分喉功能。 相似文献
18.
19.
本实验采用葡聚糖包被活性炭技术,观察小牛血清和葡聚糖包被活性炭处理的小牛血清对人喉癌细胞株细胞体外增殖的作用,及该细胞对睾酮,17β-雌二醇和孕酮的剂量依赖性。结果表明该细胞是雄激素敏感型细胞,同时也是性激素非依赖型细胞。睾酮在1nmol/L和10nmol/L浓度对该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孕酮和17β-雌二醇无此作用。证明该细胞株是研究喉癌与性激素关系的适合的体外模型,为喉癌的内分泌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