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生儿、婴幼儿和儿童的声带麻痹临床上少见,在病因和处理方法上与成年人声带麻痹不同。由于小儿声带麻痹常同时伴有其它系统的先天畸形,故容易漏诊和被忽视,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目前尚有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讨论,现对有关文献综述如下。【一般情况】小儿声带麻痹不同于成年人,无明显的性别差异。Cohen等报告的100例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人声带麻痹的常见病因。方法:回顾分析92例声带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间接喉镜或电子喉镜检查。结果:由颈、胸部肿瘤引起声带麻痹52例;颈、胸手术15例;脑血管意外7例;颅脑外伤3例;气管插管2例;高血压心脏病及左心室肥大3例;肺结核4例;癔病性1例;不明原因5例。结论:临床上对声带麻痹的老年患者,应进行系统的病因分析,并排除或早期发现恶性肿瘤,以免延误诊治。  相似文献   

3.
纵隔肿瘤并发声带麻痹者少见 ,早期诊断比较困难。现将我科资料完整的 3例误诊患者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 1 男 ,5 6岁。因“声嘶 10天”于 1994年 6月就诊 ,患者于 10天前出现声嘶 ,轻度咳嗽 ,以“上感”治疗无效。入院检查 :一般情况好 ,咽喉部无充血 ,左侧声带固定于旁中位 ,发声时 ,右侧声带内收到正中位 ,颈部淋巴结无肿大。检查鼻部及鼻腔未见异常。胸片检查未见异常。诊断为 :“左声带麻痹 (原因待查 )”。以抗炎、对症治疗 ,声嘶无好转。 40天后发现左锁骨上包块 ,穿刺细胞学检查 :淋巴结转移癌。行胸部CT检查 ,诊断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前后声带普查的必要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0年11月至2003年11月我科所有甲状腺手术患者手术前后进行间接喉镜或电子喉镜检查声带。结果术前检查有2例声带麻痹,其中1例无声嘶,2例均为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声嘶7例,其中4例声带麻痹。术后声带普查有8例声带麻痹,其中4例无声嘶症状。结论甲状腺手术前后普查声带能为术后声嘶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声带麻痹在耳鼻咽喉科较为常见,多为喉的神经、肌肉、环杓关节受到肿瘤的压迫、炎症的侵袭及外伤等原因引起,表现为环杓关节活动受限或固定,造成声带完全或不完全麻痹。为了进一步了解声带麻痹的原因,以便作出较为正确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本文收集了我科1994~2004年236例经间接喉镜、光导纤维喉镜检查确诊为声带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喉淀粉样变性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5例喉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症状、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 5例患者临床表现均为声音嘶哑,病变位于喉部3例,其中声带受累3例、室带受累2例;声带受累并累及声门下、气管2例。全麻支撑喉镜下行喉(气管)肿物切除术,其中4例原发性喉淀粉样变性患者行CO2激光声带肿物切除术。结果术后患者声音嘶哑症状均明显改善,无呼吸困难等不适,1例喉气管淀粉样变性患者术后随访1年复发,余患者随访至今病情稳定,无明显复发。结论喉淀粉样变性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缺乏诊断特异性,确诊依靠病理检查。该病至今仍无有效根治的方法,彻底手术切除是减少复发的关键,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改善或恢复发音质量是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声带麻痹病因分析和治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找声带麻痹的病因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65例声带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65例患者均经间接喉镜、动态喉镜或电子喉镜检查;其中31例行杓状软骨拨动术治疗。结果:由颈、胸部肿瘤引起声带麻痹14例;感染引起9例;颈、胸、腹部手术引起16例;气管插管引起12例;胃管插管引起3例;不明原因11例。治疗后声带麻痹消失37例,好转1例,有效率为58.46%;无效27例。结论:临床上对声音嘶哑的患者,应进行常规的间接喉镜、动态喉镜或电子喉镜检查。对有声带麻痹的患者应尽早在间接喉镜、直接喉镜或支撑喉镜下行杓状软骨拨动术。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喉肌电图的应用解剖、技术操作及临床应用有关的文献进行综述。近年来由于技术操作及引导电极的改进,喉肌电图已有可能用于声带麻痹患者的常规检查。己证实喉肌电图在声带麻痹的鉴别诊断、判断预后等再题上有重要价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子鼻咽喉镜在小儿心脏-声带综合征诊断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电子鼻咽喉镜对63例伴有声音嘶哑、呛咳或呼吸困难的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患儿进行检查。其中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室间隔缺损35例,动脉导管未闭8例,房间隔缺损2例,室间隔缺损并动脉导管未闭5例,室间隔缺损并房间隔缺损3例,室间隔缺损并主动脉缩窄3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5例,右心室双出口并室间隔缺损2例。结果电子鼻咽喉镜检查结果显示,左侧声带麻痹53例(84.1%),右侧声带麻痹3例(4.8%),双侧声带麻痹7例(11.1%)。检查过程中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电子鼻咽喉镜为心脏-声带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术后护理及预后判断提供了可靠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不同年龄声嘶患者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对2580例声嘶患者进行电子喉镜检查,并对检查结果及声嘶病因进行分析。结果2580例声嘶患者的主要病因及其例数分别为:声带小结906例、声带息肉659例、急慢性喉炎519例、声带麻痹151例,喉癌121例、喉乳头状瘤89例、声带囊肿71例、其他64例,它们在各个年龄组的分布不尽相同(P〈0.01)。结论不同年龄组引起声嘶的原因各不相同:小儿以声带小结、急慢性喉炎和喉乳头状瘤多见;中青年以声带息肉、小结、急慢性喉炎为主;老年人以喉癌、声带麻痹为主;值得注意,声音嘶哑可涉及临床多个科室,需多方面检查,认真鉴别,这有助于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更准确的诊治疾病。  相似文献   

11.
368例声带麻痹病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分析、了解声带麻痹病因的分布情况,为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993~2003年在我科内窥镜室经硬管喉镜和纤维喉镜检查确诊的368名声带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病因可分为7大类。在这7类病因中,由肿瘤及占位病变引起的居首位,共有133例,占36.1%,左右两侧无显著性差异;手术损伤居第2位,共99例,占26.9%;其它类声带麻痹位于第3位,共88例,占23.9%;“感冒”发烧后引起者居第4位,有33例,占9%;创伤居第5位,有7例,占1.9%;脑血管意外引起声带麻痹5例,占1.4%;排在最后位的是结核引起的声带麻痹,共3例,占0.8%。结论头颈部肿瘤引起的声带麻痹最多见,胸部病变及胸部手术引起的也较多,在诊断和治疗上须引起注意。病毒感染也是引起声带麻痹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声带麻痹(附155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高对声带麻痹病因及临床表现的认识。方法分析了1989~1998年间155例声带麻痹的病因、症状、体征及电视频闪动态喉镜表现。随访3个月~10年。结果以原因不明63例(43.65%),有感冒史29例(18.71%)及甲状腺手术史27例(17.42%)为最常见。双侧声带麻痹6例,其中双声带位于旁正中位3例、2例位于中间位及1例左声带位于中间位而右侧位于旁正中位;单侧声带麻痹149例,其中左侧95例及右侧54例。声带完全性麻痹147例,不完全麻痹8例。仅46例得以随访。其中4例死于原发恶性肿瘤;7例声音恢复正常;5例声带中间位固定者声音略有改善;27例声带旁正中位固定者,有24例健侧声带代偿性过中线与3例患侧声带形成代偿性鼻肉样变而使声门闭合不全得以改善;及3例双侧声带旁正中位固定而行气管切开术。结论声带麻痹有多种原因,麻痹声带的位置对预后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内镜下等离子射频辅助双侧声带后端切断术治疗双侧声带麻痹导致上气道梗阻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双侧声带麻痹导致的上气道梗阻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6例、女7例,27~73岁,所有患者均接受等离子射频辅助双侧声带后端切断术。总结评估该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 13例随访时间1年1个月~2年11个月,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一次拔管率为84.44%(10/13),二次手术拔管率为88.89%(11/13),拔管时间1~3个月,中位数1个月,上气道梗阻均未复发。结论内镜下等离子射频辅助双侧声带切断术操作简单、手术风险小,同时治疗双侧声带麻痹效果可靠,是双侧声带麻痹导致上气道梗阻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也可作为其他治疗失败的补救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双侧声带麻痹可在出生后立即发生明显的上呼吸道梗阻 ,很多病人找不到明确的原因 ,在排除限制声带运动的喉部结构异常后 ,需要考虑产伤、窒息、神经肌肉病变及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该文报告 1987年7月~ 1999年 7月墨尔本皇家儿童医院 3例出生后不久诊断为双侧声带麻痹的患儿 ,后来确诊为神经肌肉病变。患者均为 12个月以下的婴儿 ,而且均有出生时上呼吸道梗阻的表现 ,用可屈性喉镜检查发现双侧声带外展肌麻痹 ,显微喉镜和支气管镜检查未见喉部结构异常。1例完全性双侧声带麻痹患儿及另 1例不完全性双侧声带麻痹患儿分别在出生后第 3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声带麻痹的价值及局限性。方法分析33例声带麻痹的超声表现,并与喉镜对照。结果超声诊断为单侧和双侧声带麻痹者各为30和3例。单侧者声像图表现为单侧声带变形18例,运动和振动减弱或固定27例,声门裂扩大19例,杓状软骨运动减弱或固定30例,伴前移12例,梨状窝扩大25例,环杓后肌变薄、回声增强10例。双侧者声像图均表现为双声带变形、声门裂扩大、杓状软骨运动减弱。喉镜诊断单侧声带麻痹28例,双侧5例。超声诊断声带麻痹的符合率达93.9%。结论超声是诊断声带麻痹的一种无创、便捷、有效的方法,尤其可借助观察杓状软骨的运动来判断声带麻痹。  相似文献   

16.
文中报告3例小儿声带麻痹,结合文献讨论其病因及临床表现,提出对该病的诊断应提高认识,结合病史、喉部症状及体征综合分析,以防误诊及漏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内镜下等离子射频辅助双侧声带后端切断术治疗双侧声带麻痹导致上气道梗阻患者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双侧声带麻痹导致的上气道梗阻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6例、女7例,27~73岁,所有患者均接受等离子射频辅助双侧声带后端切断术。总结评估该手术的临床疗效。 结果 13例随访时间1年1个月~2年11个月,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一次拔管率为84.44%(10/13),二次手术拔管率为88.89%(11/13),拔管时间1~3个月,中位数1个月,上气道梗阻均未复发。 结论 内镜下等离子射频辅助双侧声带切断术操作简单、手术风险小,同时治疗双侧声带麻痹效果可靠,是双侧声带麻痹导致上气道梗阻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也可作为其他治疗失败的补救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单侧声带麻痹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病因较为复杂.患者以声嘶,一侧声带固定或运动减弱为主要临床表现.我科自2001年3月~2003年7月对32例单侧声带麻痹病因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相关系列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19.
作者报道双侧声带运动损害者3例,介绍治疗方法及其疗效评价。虽然双侧声带麻痹是一种少见的疾病,但多种喉部疾病所致的双侧声带运动损害有增多的趋势。而单纯的双侧声带麻痹仅占双侧声带运动损害的一小部分。当缺乏双侧声带麻痹先行的因素时,通常延误双侧声带运动损害的诊断。双侧声带运动损害的评价和成功的处理需要:①虑及其存在;②辨别限制声带运动的形成因素;③客观地评价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以突发声带麻痹为首发症状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分析诊断、治疗过程中的注意点,避免漏诊、误诊。方法:对我科1999年2月-2003年2月收洽的5例以突发声带麻痹为首发症状的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病理检查均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腺癌,4例侵犯一侧喉返神经致声带麻痹,术中分离喉返神经后行患侧腺叶切除,其中3例术后6个月内恢复正常的声带外展及内收功能,1例对侧声带代偿,声音嘶哑好转;1例肿瘤先侵犯右侧喉返神经致声带麻痹,1年后肿瘤侵入喉内引起双侧环杓关节固定,声音嘶哑加重,出现呼吸困难,先行患侧腺叶切除加半喉切除,术后3个月复发,又行全喉切除,随访2年无复发。结论:对于突发声带麻痹,同侧甲状腺占位,排除其他部位病变者,建议手术探查甲状腺,术中暴露喉返神经并加以保护,术中快速冷冻切片,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决定手术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