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鼻腔粘连是鼻腔鼻窦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虽然对患者不会产生严重后果,但粘连后影响鼻腔的生理功能,使手术和治疗的效果明显降低。现将我院诊治的214例鼻腔粘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寻找引起鼻腔粘连的原因,探讨鼻腔粘连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鼻腔、鼻窦疾病的治疗,无论是采用功能性鼻窦外科手术,还是采用传统非鼻内镜手术治疗,术中、术后常因处理不当而发生鼻腔粘连.鼻腔粘连影响鼻腔生理功能,使手术和治疗效果明显降低[1].  相似文献   

3.
鼻咽癌放疗后鼻腔粘连的治疗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治疗鼻腔粘连的最佳手术方法。方法采用腭间径路手术治疗鼻另癌放疗后鼻腔粘连4例,鼻内窥镜引导下鼻内径路手术32例,术后26例放置硅胶扩张管,6例未置管。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腭间径路鼻腔置管成形术效果良好,但术程复杂,损伤大;鼻内窥镜下单纯鼻腔粘连分离术术式简单,但复发率较高;鼻内窥镜下鼻腔置管成形术不但简化了手术,而且有良好的效果,结论:鼻内窥镜下鼻腔置管成形术是  相似文献   

4.
鼻腔粘连的治疗和预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鼻腔粘连是鼻腔鼻窦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 ,虽然对患者不会产生严重后果 ,但粘连后影响了鼻腔的生理功能 ,使手术和治疗的效果明显降低〔1〕。我们通过对 16 3例 (16 9侧 )鼻腔粘连患者的治疗和临床资料的分析 ,寻找引起鼻腔粘连的原因 ,探讨鼻腔粘连的预防措施。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1997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信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治疗 16 3例 (16 9侧 )鼻腔粘连患者 ,男 96例 ,女 6 7例 ;年龄 5~ 6 8岁 ,平均 2 2 .7岁。单侧 15 7例 (左 87例 ,右 70例 ) ,双侧 6例。其中 6 9例在外院手术和治疗引起 ,92例在我院手术和治…  相似文献   

5.
瑞术康防治135例鼻腔粘连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腔粘连是内镜鼻窦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尤其是鼻窦口粘连是明显阻碍疾病痊愈和手术疗效的重要原因.近3年来,我科局部应用瑞术康(聚乳酸防粘连凝胶)防治鼻腔粘连,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难治性鼻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 28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先行鼻内镜鼻腔扩容手术,解除鼻腔结构异常,再寻找出血点,电凝止血。结果 25例无复发,无鼻腔粘连等并发症;2例术后2周复查发现鼻中隔与下鼻甲轻度粘连,行粘连松解,随访6个月未见再次粘连,未见出血复发;1例出院后1个月出血复发,再次手术后未再出血,随访6月未见复发。28例均无鼻腔干燥、头痛等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鼻腔扩容手术治疗难治性鼻出血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鼻腔粘连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手术治疗方案.方法 鼻腔粘连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13例.其中11例在施行粘连分解术的同时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和Merocel膨胀海绵持续性填塞鼻腔,1例施行单纯粘连分解术,1例联合施行粘连分解和鼻中隔偏曲黏膜下切除术.术后观察比较鼻腔创伤愈合情况及其功能改善效果.结果 第1组病例均获得痊愈;行单纯粘连分解术的1例症状无改善,改用第1组所用治疗方法后获得成功;第3种术式治疗的病例虽然粘连成功分解,但发生了鼻中隔穿孔.结论 对鼻腔粘连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患者,需在分解粘连的同时施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重建鼻中隔,并行Merocel膨胀海绵持续性鼻腔填塞,有利于创伤愈合.  相似文献   

8.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为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不断完善和飞速发展,使手术治愈率达90%以上,但鼻腔粘连仍足鼻科手术中的常见并发症,影响鼻腔牛理功能,也是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鼻内镜鼻窦手术(ESS)后鼻腔粘连的成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分析224例ESS手术后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从中筛选出21例术后鼻腔粘连的病例,对此组病例进行分析并与无粘连的203例进行比较。结果:粘连的21例中,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15例,鼻中隔与下鼻甲粘连6例。结论:手术中对应创面距离过小、术后换药不及时和粘连后处理方法不当是造成鼻腔粘连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鼻内镜手术近年来发展迅速,为广大鼻病患者解决了很多疾苦,是一种微创诊疗技术.可以最大限度保留鼻腔、鼻窦的生理功能.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术后并发症,其中以鼻腔粘连最为常见[1].传统的粘连分解常采用手术疗法,也有的应用激光、微波等,但效果并不理想[2].我们运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技术处理鼻内镜术后鼻腔粘连,收效良好,有效率为100%.具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儿童鼻窦炎鼻内镜手术后随访与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回顾性总结儿童鼻窦炎患者实施鼻内镜鼻窦手术后随访结果,对随访中出现的不同问题和处理策略进行分类和探讨。方法儿童鼻窦炎性疾病患者268例(432侧),男186例,女82例,年龄3~17岁,平均14.3岁。188例(305侧)完成超过1年的术后随访。随访以鼻硬性内镜检查为主,记录症状缓解情况和鼻腔黏膜上皮化状况、鼻腔和鼻窦粘连闭锁状况及感染与否等。随访处理在局部麻醉下为主,部分患者在全身麻醉下或神经安定镇痛麻醉下进行。结果随访见鼻腔粘连53例(78/305侧),占25.6%;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43侧,21侧分离成功;下鼻甲与鼻中隔粘连15侧,9侧分离成功;中鼻甲与鼻中隔、下甲前端与鼻腔外侧壁(下鼻道外侧)粘连各10侧,4侧分离成功。修正手术24例(24/188例),占12.8%;8例(8/188例)接受再次手术,占4.3%。鼻腔粘连分离及修正手术采用全麻8例,采用神经安定镇痛麻醉18例,局麻加表麻51例。再手术者均采用全身麻醉。结论儿童鼻内镜手术后相对成人更易出现鼻腔各部位的粘连,应在恰当麻醉方式前提下,尽早分割粘连;根据症状及术腔恢复情况可对影响手术效果的鼻腔结构进行修正手术;当症状不缓解或复发,且鼻内镜和鼻窦CT提示有病灶存在时,可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2.
丝裂霉素C对鼻内镜手术疗效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回顾性分析丝裂霉素C(MMC)应用于鼻内镜手术中预防鼻腔粘连和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根据患者不同的病变部位,参照Messerklinger鼻内镜手术方法,选择较易发生鼻腔粘连的Ⅰ型3期、Ⅱ型3期、3型的病例行鼻内镜手术344例(536侧)。设对照组161例(252侧),MMC组183例(284侧)。术后定期随访1年以上。结果:对照组治愈209侧,总治愈率为82.9%,鼻腔粘连25侧,占无效患侧的58.1%,MMC组治愈263侧,总治愈率为92.6%,鼻腔粘连6侧,占无效患侧的28.6%。两组治愈率和鼻腔粘连占无效患侧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内镜手术中局部应用MMC能明显减少术后鼻腔粘连,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3.
自1990年起笔者采用闭合性下鼻甲骨折移位法,配合Nd:YAG激光照射治疗鼻腔粘连14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门诊治疗鼻腔粘连14例,男10例,女4例;年龄18~43岁。均有鼻塞症状,鼻中隔与下鼻甲广泛粘连,粘连部位达下鼻甲长度的1/4以上。病程为1~16个月,并经常规切开、分隔治疗1~3次。因鼻腔手术导致粘连者11例,外伤性粘连2例,激光后粘连1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鼻腔冲洗方式对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鼻内镜术后鼻腔粘连发生的影响。方法 2017年10月~2020年10月间在漯河市中心医院接受择期鼻内镜手术治疗的CRS患者260例,参照随机数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盥洗组、喷雾组各130例。术后随访3个月并根据是否并发鼻腔粘连分为鼻腔粘连组(n=27)和非鼻腔粘连组(n=233)。对比盥洗组、喷雾组手术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主观不适感受评分值、术后鼻腔粘连发生率的差异。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CRS患者鼻内镜术后鼻腔粘连发生 的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3个月,盥洗组患者的VAS评分值低于喷雾组(P<0.05);盥洗组患者的鼻腔干燥、鼻塞、鼻腔分泌物评分值低于喷雾组患者(P<0.05);鼻腔粘连发生率低于喷雾组(P<0.05)。鼻腔粘连组、非鼻腔粘连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生活习惯、患侧、药物治疗史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合并鼻息肉、鼻腔冲洗方式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8年、合并鼻息肉是CRS患者鼻内镜术后并发鼻腔粘连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鼻腔盥洗是并发鼻腔粘连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鼻腔盥洗可有效改善CRS患者鼻内镜术疗效,且是术后并发鼻腔粘连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5.
鼻内窥镜术后鼻腔粘连对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鼻腔粘连对鼻窦内窥镜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应用Storz硬性鼻内窥镜 ,根据不同的病变部位 ,参照Messerklinger鼻内窥镜手术方法 ,行鼻内窥镜手术 84 5例 (15 5 8侧 ) ,术后定期随访 1年以上。结果 :治愈 12 80侧 ,总治愈率为 82 .2 %。其中Ⅰ型病例治愈率达 91%以上 ;Ⅱ型 1期和 2期分别为 98.9%和82 .8% ,3期为 75 .0 % ;Ⅲ型治愈率为 6 1.2 %。在 2 78侧无效病例中鼻腔粘连 15 1侧 ,占 5 4 .3%。结论 :鼻窦内窥镜术后鼻腔粘连以中鼻甲与其周围结构为主 ,导致鼻窦引流不畅 ,以致影响疗效 ,因此 ,减少术后局部粘连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术中对中鼻甲的适当处理有助于减少术后粘连 ,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鼻内镜术后鼻腔粘连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内镜技术的应用使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一次手术治愈率达到90%~95%。尽管如此,临床上仍有部分病例效果不满意,鼻腔粘连是主要原因之一。现对600例经鼻内镜治疗的慢性鼻窦炎资料进行总结,分析鼻腔粘连的原因、对疗效的影响及预防和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17.
鼻腔粘连     
作者对鼻腔术后粘连的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60例手术类型有鼻中隔矫正、下鼻甲电凝或全切除、鼻息肉切除及上颌窦开窗术。20例同时作二种手术。鼻腔填塞用石蜡油碘仿纱条或干碘仿纱条,均于术后24~48小时取出。术后门诊观察2周,检查鼻腔时不取痂壳、不作清洁,鼻阻塞以熏气解除。6周时清洁鼻腔确定有无粘连发生。本组完成随访者54例中有6例(11%)发生鼻腔粘连,最早者在2周时已发现,另有21例2周时鼻腔已发现异常,但6周后恢复正常。因此,在2周时鼻腔有异常者,6周时将有22%(6/27)发生粘连。鼻腔粘连者均为下鼻甲全切除,且5例同时作了两种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与探讨鼻内镜治疗鼻-鼻窦炎术后鼻腔粘连的预防及处理,以进一步提高鼻内镜鼻窦手术的疗效。方法总结我科2015年8月~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施行鼻内镜手术后发生鼻腔粘连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80例患者中,未发生黏连61例(占76.2%);发生黏连19例(占23.8%)。结论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最有效的临床方法之一,鼻腔粘连是影响鼻内镜手术疗效的重要原因,加强围手术期治疗和术后定期随访是防止鼻内镜术后发生鼻腔粘连,提高鼻内镜手术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鼻内镜术后鼻腔粘连的原因,探讨其防治的方法,以进一步提高鼻内镜手术的疗效。方法对134例(196侧)鼻内镜术后鼻腔粘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4例患者中129例获2~6个月随访,6例患者因锡箔移位行二次处理,其余患者均未再次发生粘连。结论合适的手术技巧,个性化处理鼻腔异常解剖结构,使用动力切割系统,选择合适的填塞材料和填塞技巧,术后定期术腔清理,可有效降低术后鼻腔粘连。  相似文献   

20.
鼻腔粘连多继发于鼻腔、鼻窦手术及鼻外伤后,临床表现多为持续性鼻阻塞、头痛、流脓涕等鼻炎及鼻窦炎症状,传统的手术分离容易再次粘连。鼻内镜及等离子低温消融技术的出现为鼻腔粘连的治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科2001年2月~2004年8月采用鼻内镜下等离子低温消融.冶疗鼻腔粘连12例(17侧),并全部完成了4周以上复诊,随访6个月以上,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