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
目的分析鼻源性头痛的鼻腔解剖特点,探讨头痛的原因,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并进行主观症状、客观体征的评估及手术疗效分析。方法选择66例鼻源性头痛患者,进行术前主观症状调查、局部麻醉试验、鼻内镜检查及CT扫描,综合分析以上指标并在鼻内镜下通过手术重塑鼻腔结构,探讨不同解剖异常与头痛特点之间的关系。结果66例患者中,治愈52例,好转14例,有效率为100%,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未见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术前与术后头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3,P〈0.001)。结论鼻腔结构异常引起黏膜挤压是引起头痛的主要原因,其中鼻中隔偏曲或其他结构异常合并鼻中隔偏曲引起头痛最常见,其次为筛泡肥大。通过VAS评分、鼻内镜检查、鼻窦CT扫描及麻醉试验而明确诊断,对异常结构进行个性化重塑,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鼻腔接触性头痛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研究鼻中隔与鼻腔外侧壁接触导致头痛患者的鼻腔解剖异常情况及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鼻腔接触性头痛患者,经鼻窦CT及鼻内镜检查评估鼻腔解剖异常情况,并通过鼻内镜手术纠正鼻腔解剖异常。术后3个月进行疗效评估。结果鼻腔解剖异常以鼻中隔高位偏曲、中鼻甲变异及其邻近结构的病变最明显。鼻内镜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6个月。治愈32例,好转23例,无效3例。结论鼻中隔高位偏曲及其邻近结构病变产生的黏膜挤压是鼻腔接触性头痛的主要原因,鼻窦CT扫描和鼻内镜检查能较准确地发现引起鼻源性头痛病灶的确切部位,及时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鼻源性头痛通常是指因鼻腔或鼻窦病变引起的头痛,在临床上较多见.由于缺乏对鼻源性头痛的认识,很多患者就诊于神经内科等相关科室,经头部CT及MRI检查无异常,常规按血管神经性头痛治疗,疗效欠佳.总结我科2005-2009年收治头痛患者中经鼻内镜检查和鼻腔鼻窦(水平位加冠状位)CT扫描,排除鼻腔及鼻窦占位性病变和炎症表现,排除神经源性、血管系统及眼源性炎症疾病引起的头痛,确诊为非症炎性鼻源性头痛86例,检查均发现鼻腔局部解剖结构变异,并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鼻内镜下施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鼻腔黏膜接触点导致头痛患者的鼻腔解剖异常情况及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鼻腔黏膜接触点性头痛患者,经鼻窦CT扫描及鼻内镜检查评估鼻腔解剖异常情况,通过鼻内镜手术纠正解剖异常,术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鼻腔黏膜接触点以鼻中隔偏曲及无偏曲的鼻中隔棘突与中鼻甲、下鼻甲接触最常见,嗅裂区接触亦较多,其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重建鼻内结构手术治疗鼻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对183例鼻源性头痛患者术前行鼻内镜检查和CT扫描,发现鼻腔解剖结构异常,鼻内镜下重建鼻内结构。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治愈156例(85.2%),显效18例(9.8%),无效9例(5.0%),临床总有效率95.0%。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由鼻腔、鼻窦的解剖异常或疾病引起的鼻源性头痛,视野清晰明亮,操作准确,切除病灶彻底,并能使鼻内结构恢复正常,治疗效果良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腔黏膜接触性头痛患者鼻内镜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0例经鼻内镜、鼻窦CT检查明确鼻腔解剖结构异常并经临床确诊的鼻腔黏膜接触性头痛患者行鼻内镜手术治疗,术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鼻内黏膜接触性头痛患者鼻腔解剖异常主要位于鼻腔中部,以鼻中隔高位偏曲多见,窦口鼻道复合体异常次之。鼻内镜手术矫正鼻腔解剖异常,术后随访6~16个月,平均8个月。痊愈32例,有效8例,有效率100%。5例伴有焦虑症的患者术后5 d焦虑症减轻,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口服1个月症状消失。5例伴有颈背部肌紧张感的患者在术后7 d内颈背部不适减轻,经理疗后症状消失。结论鼻腔中部解剖异常为鼻腔黏膜接触性头痛的病因之一,鼻内镜手术矫正鼻腔解剖异常可使大部分头痛患者获得缓解,合并精神症状及颈部肌肉异常者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鼻腔解剖异常导致的头痛易被忽视,难以及时确诊,延误治疗。1998年以来,我科经鼻内镜检查结合鼻窦冠状位CT扫描诊断为鼻源性头痛36例,并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36例病人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16~62岁,平均26岁。头痛部位:36例病人中,以内眦与眶内上壁者为主,其次为太阳穴、头顶部疼痛。性质有闷痛、胀痛、跳痛。伴随鼻阻、流涕13例,头晕、恶心欲吐23例。36例病人行冠状位鼻窦CT扫描均显示解剖结构异常。1.2鼻腔解剖异常类型钩突肥大及位置异常10例,筛泡过度发育5例,鼻丘过度发育4例,泡状中鼻甲4例,中鼻甲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鼻内镜手术治疗接触性头痛的临床疗效,通过典型病例分析导致该病长期误诊的原因。方法对27例接触性头痛患者,采用高分辨率鼻窦CT及鼻内镜检查,应用鼻内镜微创手术对鼻腔解剖异常的部位进行矫正,解除接触点。结果27例患者手术后治愈24例,有效3例。结论通过鼻内镜手术治疗接触性头痛,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鼻腔黏膜接触点性头痛的诊断及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2008年12月至2012年12月对65例头痛患者行鼻内镜检查,鼻窦CT扫描及丁卡因实验诊断为鼻腔黏膜接触性头痛者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随诊6个月以上,治愈52例(80.0%),显效10例(15.3%),无效3例(4.0%),临床总有效率为95.3%。结论 鼻内镜手术治疗鼻黏膜接触点性头痛,治疗效果良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病理和临床诊断为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16例,术前做鼻内镜检查及鼻窦CT扫描,全身麻醉鼻内镜下行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1~2年,16例患者术后复发2例。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Krouse Ⅰ~Ⅱ级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一种较好的方法,此方法的优点为视野清楚、创伤少、出血量少、复发率低、避免了面部切口。  相似文献   

11.
鼻腔解剖异常致鼻源性头痛75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腔解剖异常致鼻源性头痛的诊断及鼻内镜微创手术的疗效。方法鼻源性头痛患者75例,根据鼻内镜和鼻窦CT检查,确定解剖异常的部位和程度,进行相应的鼻内镜微创手术。结果 75例中鼻中隔偏曲54例,钩突肥大压迫中鼻甲26例,泡状中鼻甲或中鼻甲反向弯曲15例,鼻丘气房过度发育压迫鼻中隔11例,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解剖异常者47例。在鼻内镜下行相关手术,术后随访6~24个月,治愈37例,好转32例,无效6例。结论鼻内镜技术结合鼻窦CT检查可以提高鼻腔解剖异常致鼻源性头痛的诊断率,相应的鼻内镜微创手术是治疗此类头痛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非炎症性鼻源性头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非炎症性鼻源性头痛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分析63例非炎症性鼻源性头痛患者的临床症状、鼻腔解剖学特点,并行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3年,总结其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表现为鼻、额部反复发作性疼痛,且均存在着鼻腔解剖结构异常。经鼻内镜手术后头痛缓解,疗效满意,无复发。结论非炎症性鼻源性头痛系鼻腔解剖结构异常所致,以局部疼痛为主要症状,针对解剖结构异常的鼻内镜手术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内外联合径路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inonasal inverted Papilloma,NIP)Krouse分级II级以上病变的手术方法、疗效、应用价值等。方法对经过鼻窦冠位CT扫描及鼻内镜检查,评估为NIPKrouse分级II级以上病变,采用鼻内镜下经犬齿窝和中鼻道双进路联合的方法切除鼻腔鼻窦病变,并随访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35例患者均得以彻底切除肿瘤。术后鼻阻塞、一侧头痛、颌面部肿胀等均消失,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8例有唇龈沟切口及面部麻木感,在4~8周内经局部按摩等治疗逐步恢复。部分患者术后出现鼻腔干燥、结痂等,经鼻腔盐水冲洗等治疗2~4周内逐步消失。术后鼻内镜正规随访0.5~7年,随访期间仅见2例术后3年复发,后行扩大根治性手术治愈。结论对术前Krouse分级评估为NIPII级以上病变,鼻外径路能够对单纯鼻内镜经鼻径路手术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双进路联合切除鼻腔鼻窦病变,视野清晰、手术快捷、肿瘤切除彻底、并发症少,疗效好,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鼻内镜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及与鼻腔解剖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确诊的31例真菌性鼻窦炎(fungal Sinustis,FS)的鼻内镜检查和CT扫描的病变特征、临床表现以及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式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效果。结果 CT扫描或鼻内镜检查显示31例患者鼻腔均有不同程度的解剖异常或病变及窦腔内病灶;全部病例病理学检查均发现真菌孢子、菌丝和黏膜炎症,临床分型均属非侵袭性FS,其中5例为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allergic fungal sinusitis,AFS)。术后随访2-4年,治愈27例(87.1%),显效2例(6.5%),无效2例(6.5%)。结论 鼻腔解剖异常及局部病变与FS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特点并评估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我科住院治疗的60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均行CT检查或病理确诊,在全麻或局部强化麻醉下行鼻内镜手术,术后给予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处理并定期鼻腔冲洗和随访。结果随访6~12个月,治愈44例(73.3%),好转13例(21.7%),无效3例(5%)。出现术后并发症4例(6.67%),复发2例(3.3%);并发症为眼部并发症、鼻腔粘连和窦口闭锁等。结论采用鼻内镜手术视野清晰、创伤小,清除病灶准确彻底,能保护鼻腔及鼻窦的正常黏膜功能,建立良好的鼻腔鼻窦通气及长期引流通道,治愈率高,复发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源性头痛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分析总结81例以头痛为主诉患者的鼻内镜和鼻窦CT扫描等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随访。结果 81例患者行鼻内镜及CT扫描检查发现钩突、筛泡变异和窦口鼻道复合体区域的病变最为明显。其中58例手术治疗,23例单纯性鼻窦炎采用非手术治疗。随访6~12个月,治愈57例,有效16例,无效8例。结论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和病变是引起头痛的主要原因,鼻内镜结合鼻窦CT扫描,可较准确地发现引起鼻源性头痛病灶的确切部位,及时治疗可获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鼻源性头痛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鼻源性头痛诊断及鼻内镜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分析63例以头痛为主诉的病人的鼻内镜和鼻窦CT扫描等资料及其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方法。结果 鼻内镜及CT扫描检查发现钩突、筛泡变异和窦口鼻道复合体区域的病变最为明显。鼻内镜术后随访6个月~5年,46例头痛完全消失,15例术后头痛明显减轻,2例无效。结论 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和病变是引起头痛的主要原因,鼻内镜结合鼻窦CT扫描,可较准确地发现引起鼻源性头痛病灶的确切部位,及时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可获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鼻腔鼻底异位牙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经治疗的6例鼻腔硬腭区多生异位牙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鼻内镜检查及鼻窦CT等。结果 6例患者的鼻腔鼻底异位牙主要发生在切牙孔及周围,3例(50%)以腥臭味为主要症状,4例异位牙向鼻腔生长,其中的2例(50%)合并有鼻塞,内镜表现为鼻底凸起的新生物。鼻窦CT检查能够清晰显示牙齿结构。有2例患者同时伴有上颌窦异位牙或含牙囊肿。6例异位牙均行内镜手术拔除,对于合并囊肿者同时切除全部囊皮或揭盖造袋。结论 鼻腔异位牙临床表现的特异性不足,鼻内镜检查见鼻底质硬隆起时要考虑到异位牙的可能,CT检查能很好显示异位牙的结构及牙根位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鼻腔鼻窦病变的显示能力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健康志愿者10例及临床疑为鼻部病变者20例共56侧行鼻腔螺旋CT扫描后,经软件处理,进行多平面重建成像(MPR)和仿真内镜成像(CTVE),与鼻内镜检查和手术所见进行对比研究,利用Wilcoxon等级资料两样本秩和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螺旋CT MPR可从不同角度、各种层面、多方位地显示鼻腔、鼻窦及鼻咽部的解剖结构、病变部位和范围及气道、前中颅底的情况。CTVE可显示鼻腔正常解剖结构、病变位置和范围,与鼻内镜检查和手术所见类似,并可进入鼻内镜无法到达的腔道,如鼻窦内、狭窄的鼻道内以及梗阻病变的远端。结论: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鼻腔鼻窦解剖和病变的显示提供了一种无创、全新、经济、安全的影像学方法,能弥补常规CT和鼻内镜的不足,合理使用CTVE、MPR等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同时与水平位CT相互结合,可以增加诊断信息量,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国内成人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CRSsNP)的基本特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78例CRSsNP患者进行临床量化评估:鼻窦CT扫描采用Lund Mackay评分法,计算出病变鼻窦所占百分比;鼻内镜检查采用Lund-Kennedy评分;症状严重度采用视觉类比法评分(VAS法)。结合患者主诉以及客观检查和评分,分析引起病变的解剖异常,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行鼻内镜下鼻腔成型术。术后配合保守治疗和随访,1年后再次进行Lund Kennedy评分和VAS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涉及窦口鼻道复合体和上颌窦区域,病理显示以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痊愈53例,有效25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术腔上皮化时间平均5周。前组鼻窦出现病变百分比高于后组鼻窦。除0~3分级手术前后VAS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它患者手术前后VAS症状评分以及Lund-Kennedy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国内成人CRSsNP有自身特点:局部多解剖异常可能对发病有重要作用,窦口鼻道复合体和上颌窦是病变靶点区;细菌感染因素可能重于变态反应因素,单侧与双侧CRSsNP主要发病机制可能不同;EPOS2007指南中提供的评估方法可较客观全面的反映病变及治疗情况,CRSsNP手术治疗占有重要地位,个体化的鼻内镜鼻腔成型术是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