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了解血防疫区水上作业人员血防KAP现况,分析影响其知识和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水上作业人员的健康教育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自行设计统一的水上作业人员血防KAP问卷调查表,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到水上作业人员集结地一对一地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湖北省血吸虫疫区4个县(市)500名水上作业人员。结果水上作业人员血防知识知晓率为70.00%左右,最近一年疫水接触率为82.22%,穿胶鞋是最常用的防护措施。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及文化程度的调查对象血防知识知晓率均有差别;疫水接触率与年龄呈负相关。结论水上作业人员的血防知识知晓率不理想,疫水接触频繁而防护措施单一。对文化程度低、年龄大的女性特别需要加强健康教育,提高防护措施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长江中游官兵对于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 对驻长江中游某部的477名武警官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血吸虫虫种知晓率为66.2%,“长江中游重点防治的寄生虫病”知晓率为64.2%,“血吸虫感染途径”的知晓率为38.4%,“血吸虫寄生部位”的知晓率为50.9%,“灭钉螺可防血吸虫血”的知晓率为33.5%,“管好粪便能防血吸虫病”知晓率为18.0%。结论 官兵对血吸虫病防治知识掌握甚少,应加强这方面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城市血吸虫病流行的形成因素,结合近年的防治效果,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的控制策略。方法通过对疫区及周围的钉螺调查,观察钉螺扩散分布情况;对流动人群进行血吸虫病监测,了解其感染情况;对居民、学生和流动人群进行血防知识行为问卷调查,了解其卫生习惯、血防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对防治措施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流行区钉螺无扩散,但从湖区流入市场的鱼虾中有钉螺发现;水上流动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为3.13%,疫区民工中也存在感染者;流动人群血防知识及格率66.40%,主要血防行为判断正确率26.40%;采取人群、家畜化疗,环改灭螺、健康教育等主要控制措施后,人群家畜感染率下降为0,钉螺面积下降了53.90%。结论株洲市血吸虫病流行的形成因素主要为流动人群中血吸虫病人的输入,钉螺输入,流动人群卫生意识习惯较差等。对城市山丘型流行区,在达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后,需加强输入性病例的监测、钉螺扩散的监测及采取环境改造消灭钉螺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长兴县居民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及预防行为,为开展血吸虫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面对面访谈和问卷调查方式,对长兴县中小学生、本地常住居民和来自湖南、湖北、江西等7省尚未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县的务工人员进行血吸虫病防治知识水平和防治行为调查。结果本次共调查1 246名对象,其中中小学生398人,本地常住居民436人,外来务工人员412人。小学生、中学生、本地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38.62%、47.25%、52.06%和21.27%,不同人群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地人群(包括本地居民和中小学生)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外来务工人员(P0.01);预防行为意愿率分别为69.05%、71.65%、70.93%和61.89%,小学生与中学生、中小学生与本地居民行为意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地人群与外来务工人员行为意愿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兴县居民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普遍较低,需开展多种形式的血吸虫病防治健康教育,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5.
杭州市西湖区外来流动人员艾滋病知识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西湖区外来流动人员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有针对性在外来流动人员中开展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对辖区内2842名流动人员和对照组本地常住居民1167人进行调查。结果流动人员对艾滋病不同途径可否传播的知晓率在20.2%-80.0%之间,均显著低于本地居民。本地居民虽整体知晓率明显高于流动人员,但对不同问题认知率高低分布与流动人员类似。对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两组均较低。结论该区流动人员对艾滋病病名已不陌生,但在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上认识较为模糊,必须针对流动人员特点,加强防治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也不能放松对本地居民艾滋病全面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  相似文献   

6.
三峡库区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因素与监测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三峡建坝后血吸虫病潜在传播的危险因素,为制定三峡库区血吸虫病监测和预防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2005~2006年,调查三峡建坝后生态环境变化、自血吸虫病疫区引进的植物情况;流动人口和引进的动物的血吸虫病感染情况(血清HHA检测);建坝后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对血吸虫病传播的潜在影响因素. [结果]三峡库区存在适宜钉螺孳生的环境、从血吸虫病疫区引进大量植物,未发现钉螺;调查流动人口552人,曾感染血吸虫病患病率为2.17%,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45%;流动人员的血防知晓率(19.02%)显著高于当地居民(4.85%);从疫区引进大量牲畜,未发现感染血吸虫动物.社会经济发展可能增加血吸虫病传染源传入库区的危险;当地居民生活生产习惯有利于血吸虫感染.监测指标包括引进疫区植物数量、钉螺监测、血清抗体阳性率、粪检阳性率、血防知识知晓率等.[结论]三峡库区存在血吸虫病潜在传播的危险因素,应加强植物引进、流动人员和动物的传染源输入的监测和预防.  相似文献   

7.
对乌鲁木齐市邮政行业接尘作业人员的职业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展开调查,了解此行业的职业防护情况,为有效地开展职业病防治宣教工作提供参考依据。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接触粉尘作业人员456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接尘作业人员对职业病基本知识的总知晓率要好于对职业病政策方面的掌握和了解。不同性别和文化程度职业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不同民族间职业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知晓率较低的是维吾尔族。不同接尘工龄人员职业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尘工龄长者职业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要高于接尘工龄短者。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频率较低,尤其是不同民族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开展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应因地制宜,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宣传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武汉市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区4~5年级学生血吸虫病防治相关知识、态度及卫生行为现状,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学校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11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武汉市2个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区中抽取1115名4~5年级学生开展血吸虫病防治相关知识、态度及卫生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4~5年级学生的血吸虫病防治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态度持有率和卫生行为形成率分别为55.92%、92.01%、90.10%。女生的血吸虫病防治相关卫生行为形成率为92.67%,高于男生的87.93%(P<0.05);城市学生的血吸虫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态度持有率和卫生行为形成率分别为56.91%、93.03%和91.30%,高于农村学生的47.30%、83.18%和79.71%,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年级学生的血吸虫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态度持有率和卫生行为形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武汉市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区4~5年级学生血吸虫病防治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偏低,有必要在学校开设血吸虫病健康教育相关课程,尤其应加强农村学校的血吸...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分析赤壁市血吸虫病疫区农村居民血防知识知晓情况,为制定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选择赤壁市2个血吸虫病流行村,应用统一设计调查表对随机选择的301名农村居民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 “是否听说过血吸虫病”项目的知晓率达100%,但钉螺相关知识知晓率低于80%.“血吸虫病传播方式”和“当地是否有血吸虫病流行”的知晓率两村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识传播血吸虫病的钉螺”的知晓率男性高于女性;农民、渔船民血防相关知识知晓率高于其他职业人群;30岁以下农村居民血防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低于30岁以上居民.结论 赤壁农村居民血防知识知晓水平仍需提高,应加强农村居民血吸虫病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巩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综合防治措施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上海市南汇区达到阻断血吸虫病传播标准后血吸虫病流行及影响因素,为巩固成果和评价防治效果,预测流行趋势,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建立血吸虫病监测系统,进行螺情和病情的同步监测。结果1996~2006年查螺水面积达6578203m^2,发现钉螺面积270m^2,没有发现阳性钉螺;检查外来流动人员139091人,抗体阳性率为0.17%,对抗体阳性者进行病原追踪,在2005年查获1例血吸虫病输入病例;调查39995头耕乳牛情况,未发现感染血吸虫病牛;南汇区没有发现内源性血吸虫病人,小面积的残存钉螺及时得到有效消灭,也未见输人性钉螺;征兵、招生等新感染监测均未发现病人;居民和学生血防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80%和75%。结论螺情仍有反复,故要加大监测,尤其是与有螺区县共用河道地区的监测力度,以便做到早发现、早控制。该地区病情监测的重点应是外来流动人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怀远县外来流动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为控制艾滋病流行提供依据。方法使用调查问卷,对怀远县3个企业的外来流动人员共233人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结果流动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44.64%,男女间差异无显著性。已婚人群的知晓率明显高于未婚人群。知晓率有随着文化程度增高、在本地工作时间长而增加,随年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各知识点知晓率存在差异。有54.90%的人有过性行为,但安全套使用率较低,自述最近1次时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只有12.27%。电视、广播和报刊是流动人群自述艾滋病防治的主要来源。结论流动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行为水平较低,要关注流动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和相关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噪声作业人员对噪声危害的认识和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探讨不同工种、学历、培训与否的噪声作业人员对防护知识、防护意识掌握的差别,明确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重点内容。采用现场自填问卷的方式对唐山市596名噪声作业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噪声作业人员接触噪声知晓率、噪声对人体的危害知晓率、个人防护用品知晓率均达86%以上,而对防止噪声危害措施的知晓率较低,不足50%。不同性别噪声作业人员防护用品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该市应加强噪声作业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佩戴,防止噪声对人体健康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结核病患者艾滋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方法对福建省永安市2008年结核病门诊登记的226名活动性肺结核和肺外结核病患者进行10项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10项艾滋病相关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68.9%;其中对艾滋病是否可以通过握手传播和艾滋病是否更易患结核病的知晓率较低,分别是55.8%和47.8%;结核病患者中不同文化程度者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有所差异,文盲患者的知晓率仅为41.3%;不同职业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不同,农民患者的知晓率仅为57.1%。结论结核病患者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较低,要大力开展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加强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人员的合作,共同遏制结核病和艾滋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深入广泛的鼠疫防治知识的宣传,从而最大限度地防止人群感染鼠疫事件的发生。方法采用宣传挂图、宣传册、宣传单等形式在人群中广泛进行鼠疫防治知识和"三不"、"三报"制度宣传,采用现场问答的方式进行知晓率调查。结果对不同人群鼠疫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结果分别为:医务人员达到100%、机关工作人员为98%、中小学生为97.5%、农牧民为96%、野外工作人员为94%、市场从业人员为91%、普通居民为90.5%。人群的总体知晓率为94.75%。结论二连口岸从1949年至今未发生人间鼠疫,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鼠疫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人群知晓率达到较高程度时,可最大限度地减少鼠疫传入人间。  相似文献   

15.
143名临床实习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临床实习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方法:对临床实习人员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临床实习人员对艾滋病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艾滋病知识平均知晓率为65.9%,全体实习人员愿意接受艾滋病知识。91.6%的人员愿意为艾滋病人提供帮助,蚁虫叮咬是否传染艾滋病知晓率仅18.2%,结论:实习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仍较低,医院应加强临床实用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南宁市区综合医疗机构医技人员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为结核病健康促进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市辖区40所综合医疗机构205名医技人员进行结核病知识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对结核病防治知识5条核心信息的总知晓率为90.4%。不同岗位医技人员核心信息总知晓率存在差异,预防保健科医生核心信息总知晓率最高,为92.8%,外科医生最低,为86.2%。结论市区医技人员结核病防治知识认知方面存在不平衡,需继续加强对综合医疗机构医技人员的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7.
岗前培训对加强保洁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加强保洁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及自我防护,控制医院感染。方法岗前培训前后采用自拟问卷调查医院68名保洁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程度及个人防护现状。结果 68名保洁人员的学历为小学59人,占86.8%,初中5人,占7.3%,在医院工作<1年14人,占20.6%,工作1~5年41人,占60.3%;培训前68名保洁人员对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缺乏,其中六步洗手法知晓率仅为5.9%,对针刺伤后正确处理方法知晓率仅为7.4%;培训前医院感染知识的平均知晓率为45.3%,培训后为95.7%,经统计学2χ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保洁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对预防医院感染能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分析连云港口岸出国劳务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建立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健康教育模式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选取连云港市1 653名出国劳务人员,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采用建立"互联网+"健康服务模式对试验组进行干预,对两组于出国前后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连云港口岸出国劳务人员平均年龄为34. 53岁,男性占95. 22%,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68. 06%),有1次及以上出国劳务史占62. 01%。健康教育前传染病防治知识整体知晓率为59. 83%,出国前文化程度和劳务输出史组间知晓率均相差极为显著(P≤0. 001)。健康教育后实验组知晓率由59. 67%提升为73. 91%(P 0. 001),而对照组的前后知晓率相差不显著(P 0. 05),且归国后两组间知晓率相差极为显著(P 0. 001)。结论连云港口岸出国劳务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偏低,通过建立"互联网+"健康服务模式,有效提高了知晓率,有必要进行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在地方病预防控制中意义。方法采取问卷的形式调查小学生和家庭主妇等目标人员地方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之后对目标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干预,观察干预前后目标人员地方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并对干预措施进行评价。结果 320名小学生健康教育干预后碘缺乏病、克山病、大骨节病和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280名家庭主妇健康教育干预后碘缺乏病、克山病、大骨节病和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健康教育在地方病预防控制中的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高病区群众对地方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兰州市红古区流动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艾滋病相关行为、HIV等感染状况。方法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对辖区400名流动人群进行问卷调查,采静脉血进行HIV、丙肝、梅毒抗体检测。结果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93.75%,HIV抗体未检出阳性,丙肝检出3人,梅毒ELISA法检出5人,TRUST法检出2人。结论红古区流动人口艾滋病知晓率较高,仍需有针对性地加强宣传教育,开展高危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