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评价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后经桡动脉行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7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性期均行静脉溶栓治疗,其中145例在溶栓后7~30天内经桡动脉行延迟PCI治疗,另127例继续内科药物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6~45个月,观察PCI治疗成功率、两组患者在住院和随访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随访期间超声心动图的差异。结果①145例延迟PCI患者除2例桡动脉穿刺不成功改由同侧肱动脉穿刺行PCI治疗外,所有患者均成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介入治疗成功率100%。②与非PCI治疗相比,延迟PCI可缩短平均住院时间(P〈0.05),减少住院期间复合终点事件(P〈0.05)。③平均随访14.5±3.2个月时,与非PCI治疗相比,延迟PCI减少复合终点事件(P〈0.05)。④平均随访6.0±0.8个月时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延迟PCI高于非PCI治疗(P〈0.05);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延迟PCI低于非PCI治疗(P〈0.05)。结论对于STEMI患者静脉溶栓后经桡动脉延迟PCI治疗成功率高,可降低近远期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改善左心室功能,改善预后,适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方法,对56例介入治疗后患者进行了精心的观察及护理、心理疏导及药物治疗,结果本组患者迅速恢复心肌再灌注,使阻塞的冠状动脉血管获得再通,病死率为3.57%。表明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对于提高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及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方法,对56例介入治疗后患者进行了精心的观察及护理、心理疏导及药物治疗,结果本组患者迅速恢复心肌再灌注,使阻塞的冠状动脉血管获得再通,病死率为3.57%.表明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对于提高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及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248例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接受直接PCI治疗,72例接受延迟PCI治疗,86例接受非PCI治疗。对所有患者随访6~18个月,观察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的临床不良事件和超声心动图的变化。结果①与非PCI治疗相比,延迟PCI可缩短平均住院时间(P<0.05),减少住院期间复合终点事件(P<0.05);与直接PCI组相比,延迟PCI平均住院时间及各项临床不良事件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平均随访(12.5±3.7)个月时,与非PCI组相比,延迟PCI组可减少心力衰竭及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P<0.05);与直接PCI组比较,各项临床不良事件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住院期间平均住院2周左右的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延迟PCI组高于非PCI组(P<0.05),而低于直接PCI组(P<0.05)。随访期间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延迟PCI组高于非PCI组(P<0.05),而低于直接PCI组(P<0.05);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E/A,延迟PCI组显著低于非PCI组(P<0.05);与直接PCI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延迟PCI治疗可防止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和改善左心室功能,因而提高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的治疗效果,但直接PCI仍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首选,而延迟PCI应尽量提前。  相似文献   

5.
邢建红 《全科护理》2014,(19):1779-1779
正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是威胁老年人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因而被越来越多的高龄病人所接受,但由于高龄病人生理、病理等原因,导致手术风险大。2006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27例高龄急性心肌梗死后PCI病人的护理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6年10月—2012年10月经我院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高龄病人27例,男20例,女7例;年龄69岁~87岁;均于冠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成功率。方法我院2007年12月至2011年8月行直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1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91例直接PCI患者中,手术成功89例,占97.8%,围术期死亡3例;术前血流TIMI达3级6例,术后血流TIMI达3级83例;术中、术后总并发症比例9.9%。结论直接PCI疗效可靠,并发症少且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临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多年来,心血管临床工作者一直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各种治疗方法进行客观的评价。大样本研究结果表明,只有迅速恢复梗死相关血管的有效前向血流,挽救濒死心肌,才能从根本上防止心肌重构和改善近远期预后。20世纪70年代,外科搭桥术是惟一可用于恢复梗死相关血管再灌注的方法。不接受再灌注治疗的AMI患者住院病死率高达12%~14%。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按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急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动脉再通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给予综合急救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动脉再通32例,再通率94.1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心率失常3例,迷走反射2例,低血压1例,穿刺部位出血0例,总发生率17.6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急救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动脉再通率,减少术后致死性心率失常、迷走反射、低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6例A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药物治疗组50例,采用常规药物(肠溶阿司匹林、氯比格雷、他汀类调脂、低分子肝素,据情况予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PCI组56例,经药物治疗7~15d后PCI。1年后对2组患者病死率和再发心梗、心绞痛的发生率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PCI组再发心梗、心绞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LVEF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P〈0.05或P〈0.01)。结论 AMI延迟PCI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56例患者进行规范的术前、术中及术后全程护理,并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本组56例患者中除1例发生穿刺部位血肿外,其余均安全度过危险期,痊愈出院.结论 规范化的全程护理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手术并发症及意外情况的发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围术期预先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效果。方法经右侧桡动脉径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AMI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于术前30rain、对照组于术后30min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10μg/kg,3min内静脉注射完毕后,继以0.15μg/(kg·min)微量泵维持24h。比较2组手术前、后TIMI血流情况、血小板相关补体1(platelet associated complement1,PACl)及P选择素(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62 platelet,CD62P)阳性表达率、脂联素水平,测定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短轴收缩率(fractional shortening,FS)和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并随访1个月观察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梗死相关血管TIMI3级血流获得率(95.6%)高于对照组(82.2%)(P〈0.05);2组术后1dPACl、CD62P阳性表达率和脂联素水平及术后7dLVESD、FS和LVEF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dPAC1、CD62阳性表达率、脂连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dLVESD、FS和LVEF及术后1个月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老年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围术期预先应用替罗非班,可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0月收治的100例AMI患者,并对这些患者在15 h内进行直接PCI治疗及护理,共置入支架104枚,观察患者梗死相关动脉的再通率、住院病死率、心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入院至梗死相关动脉开通平均时间为(41.8±13.6)min,进入导管室至梗死相关动脉开通时间为(17.7±2.1)min,梗死相关动脉达TIMIⅢ级血流为88%,术后患者胸痛及心电图相关导联ST段良好率达88%,心功能恢复良好率达95%。本组有3例发生并发症,其中1例患者因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出现心脏破裂在入院后第3天死亡,2例术中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经及时治疗明显缓解。结论:PCI治疗与全程护理AMI具有及时、有效疏通血管,保证良好心肌供血的作用,并且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AMI病死率,值得在临床治疗及护理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9月的马鞍山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行急诊介入治疗(PCI)的175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CI术中是否出现RA分为RA组和NRA组,对比观察心肌酶及肌钙蛋白达峰值时间、抬高的ST段回落情况、住院时间,两组住院期间及术后1个月内心脏性死亡、休克、心力衰竭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比较术后第30天的两组心脏彩超结果.结果 RA组PCI时间窗显著早于NRA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均得到有效控制.与NRA组比较,RA组有较高的ST段回落幅度,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术后第30天时RA组具有较低的左室舒张期及收缩期内径及较高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PCI术中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只要及时处理,就会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经桡动脉途径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术(primary percutane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3月至2008年1月经桡动脉途径行直接PCI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152例,记录患者临床特征,病变特点,PCI操作结果,随访情况。结果临床抢救成功率为98.1%,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为100%,冠脉造影成功率为100%,直接PCI成功率为100%,罪犯血管为前降支占30.8%,回旋支3.9%,右冠为65.3%,door-to-ballon时间平均(45.3±11.3)min,支架植入数平均1.2±0.2,术后第2周查心脏彩超LVEF平均为64.5%。结论合理选择病例,提高经桡动脉途径行PCI的技术,加强抗凝,抗栓,注意术中监护,配合术后护理,有助于提高经桡动脉行直接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急诊冠状动脉介入( PCI)治疗急性心肌梗塞( AMI)的疗效.方法 66例 AMI患者接受急诊 PCI术,其中 59例同时植入冠状动脉内支架.结果急诊 PCI成功 62例,成功率为 93.93%. 59例获 TIMI 3级血流.术后死亡 2例.术前梗塞相关血管狭窄程度为( 98.4± 1.5)%,术后残余狭窄为( 8.6± 6.1)%( P<0.001).术中心室颤动 1例、心室扑动 2例、房颤 1例、 2例出现无再流现象.随访 1~ 48个月,平均 25.5个月,有 6例( 9.09%)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结论急诊 PCI治疗 AMI安全,成功率高,梗塞相关血管残余狭窄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下对急性危重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3-01-2007-12期间住院的25例诊断AMI并心搏骤停、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的患者在ECMO支持下行急诊PCI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25例患者均在ECMO支持下血流动力学稳定,并成功行PCI,梗死相关动脉全部再通,20例血流达到TIMI 3级,5例患者发生慢血流或无复流(血流TIMI 0~2级).急诊介入术中无一例死亡,介人治疗术后住院期内死亡7例,住院期间总的死亡率为28%(7/25).结论 ECMO支持使高危AMI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为高危患者进行PCI提供了必备的前提条件,为冠状动脉血运重建赢得了时间,明显提高了危重AMI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7.
18.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ofile of circulating inflammatory markers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in patients with AMI or stable angina pectoris (AP). Material and methods. Twenty patients with AMI and 10 with stable AP were treated with PCI of a central coronary artery. Blood samples were drawn immediately before PCI, in the AP group and after 3 and 12?h, days 1, 3, 5, 7 and 14 in both groups. Results. Interleukin 6 increased in both groups to time‐point 12?h and day 1 (peak), being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AMI group compared to the AP group at 3 and 12?h, and also at days 1 and 3. A similar profile was demonstrated for CRP with significantly higher levels in the AMI group at days 1, 3 and 5 compared to the AP group. A slightly different pattern was shown for Interleukin 10 (IL‐10) with significantly higher levels in the AMI group at 3 and 12?h, days 1 and 14 compared to the AP group. Conclusion. AMI patients treated with PCI experienced a marked short‐term increase in pro‐inflammatory mediators as well as IL‐10 compared to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 pectoris treated with PCI.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索并获取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住院期运动康复的相关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方法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使用计算机、手工相结合的形式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有关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住院期运动康复的相关证据,包括指南、证据总结、临床实践指南、系统评价、随机对照试验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12月1日。由4组循证小组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有争议的内容由医院循证小组裁决,并提取证据。分别采用AGREEⅡ评分、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文献评价标准、证据分级系统,对各类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与等级划分。结果共纳入证据15篇,包括指南4篇、证据总结1篇、系统评价1篇、随机对照试验9篇,最终总结了20条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住院期运动康复的最佳证据。结论本研究归纳了关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住院期运动康复的最佳证据,可以为临床开展运动康复提供循证依据,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应结合患者文化背景与医疗机构水平,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开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临床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病人行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入院先后次序,将60例AMI病人分为临床路径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病人实施常规护理,临床路径组病人采用护理临床路径。结果临床路径组病人的术前准备时间、卧床时间、住院天数较常规组病人缩短,医疗费和并发症发生率较常规组病人低,满意度较常规组高,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临床路径应用于AMI病人能使病人得到及时快速有效PCI治疗,从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降低AMI死亡率,同时提高护士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及护理工作的目标性和计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