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检验标本采集在检验质量中的影响因素,建立临床标本采集标准操作程度.方法 2010年7-12月,针对检验标本采集在检验质量中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与采用了相应的管理与优化措施.结果 优化后不规范标本的发生率明显少于规范前(P〈0.05),由265例次下降为98例次.结论 一个准确的标本检验结果需要护士、患者、检验等多方面的密切配合.多方面参与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能够获得高质量的检验标本.  相似文献   

2.
《护理学报》2021,28(14)
目的评价编制的check list表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咽拭子标本采集不良事件防范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SHEL模型为指导,通过专家函询,制定出核酸咽拭子标本采集过程中有潜在风险的不良事件防范check list表,采用跟班督查、现场提问、问卷星考核等方式逐条进行整改,评价整改前3个月和整改后3个月不良事件发生率、咽拭子标本采集合格率、核酸检验人员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差异。结果采用check list表进行核查、追踪、整改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从0.13%下降至0.02%,标本采集合格率从88.55%提高到93.37%,整改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检验科人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很大提高。结论以SHEL模型为指导的check list表制定,能为护理不良事件的防范管理提供全面的指导,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进入实验室前标本可能造成的护理误差对医学检验质量的影响。方法 通过药物、体位改变、使用止血带、病人行为干扰、标本采集转送方式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护理影响的对策。结果 通过相互学习,建立合理制度,能够控制进入实验室标本的质量,从而建立全方位质控网络,促进检验医学与护理管理水平逐渐规律化、科学化。结论:标本进入实验室前,护理工作对检验医学质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我院检验科ISO 15189国家实验室认可前后检验前质量控制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检验科建立的临床渗及信息反馈路径在检验前质量控制中的作用,以减少分析前误差的发生,提高检验质量。方法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统计并分析路径建立前(2009年)和路径建立后(2010~2014年)各年度不规范申请单发生率、标本丢失率、不合格标本发生率,并对其在不同科室的分布情况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与临床渗及信息反馈路径建立前(2009年)相比,2010年建立路径后不规范申请单发生率、标本丢失率、不合格标本发生率均明显下降(P<0.05);2010~2014年随着路径的规范和完善,差错的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建立检验医师查房、会诊制,临床护师标本采集的培训、考核,定期开展由院领导、临床医护人员、职能科室主任参加的管理评审等措施的临床渗及信息反馈路径可提高临床医护人员的质量意识,规范标本采集的技术操作,大大提高了标本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实验室信息系统(L1S)建立检验标本重要环节的监控程宁并加强护理干预,提高检验标本的质量。方法利用LIS统计分析临床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在LIS中没置节点控制程序,并在检验标本准备、采集、运送中加强临床护理干预的力度,以减少不合格标本发生率。结果根据有关接收标本的规定对检验标本进行验收.通过LIS统计,2009年临床不合格检验标本发生率为0.26%.比较上一年度同期不合格率(0.39%)有较大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和实验室信息管理节点监控在规范采集、运送、保存标本.保证检验标本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韦炜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4):1858-1859
目的探讨标本采集不规范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人民医院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6 40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血液生化标本。有320份标本溶血(5.00%),6份标本污染(0.09%),1份标本错误(0.02%)。结果标本溶血、采集时机不规范及标本采集之后未及时送检等是标本采集不规范的主要原因。结论标本采集不规范会对生化检验结果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医院标本采集人员在采集标本时应该掌握好正确的采集方法和时机,并及时送检。  相似文献   

7.
标本的采集是各项检验的关键环节之一,其采集、保存及送检的方法正确与否关系到检验结果的准确与真实,保证标本的正确采集与及时送检是临床护理工作的基本内容.笔者经过20多年的护理工作,发现在标本采集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直接影响标本的质量.本文通过对本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所产生的96例来自住院病人的不合格检验标本进行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总结,制订了减少标本采集环节中差错的对策,对保证检验标本的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当前科学发展越来越快,知识的“半衰期”越来越短,护理与检验的联系也越来越密不可分。而目前临床护理人员很难对检验标本采集的规范化操作有全方位的了解,从临床医嘱开始到分析检验程序终止的步骤,包括:检验申请、患者准备、原始样本的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进行传输。不难看出整个过程大部分的工作都是由临床护理人员来完成的。据统计,临床反馈不满意的检验结果约80%的报告是因标本质量不符合要求。标本采集是最易出现问题并且潜在因素最多的重要环节,不规范的采集,储存和运输是导致检验报告误差的重要原因,采集标本的质量影响的检验结果对临床关于患者诊断、治疗利用此信息的可靠性,甚至造成漏诊、误诊。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应熟悉检验对标本的要求、保存及运送标本的条件,现将检验标本采集的不规范操作及其对策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检验护理执行单在检验申请无纸化批量标本采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通过分析检验申请工作模式改变后批量采集标本时护理差错发生的原因,设计了检验护理执行单并规范了使用流程以解决出现的问题。结果通过规范使用检验护理执行单,不合格标本例数由4.98%降为2.32%(P〈0.01),且发生漏采血、多采血、材料选择错误、基本信息错误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节省了护士人工抄写通知的工作时间。结论检验护理执行单的使用解决了检验申请无纸化工作中批量采集标本时存在的弊端,减少了在检验标本采集过程中差错和隐患的发生,保证了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标本采集质量中的护理风险干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赖兰萍  孙劲松 《现代护理》2005,11(14):1092-1093
目的 为了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优质护理。方法 对采集的不合格检验标本作为风险事件呈报,并进行原因分析、追踪,进行标本采集的专项培训,改变护理工作流程等护理风险干预措施。结果 不合格标本由护理风险干预前的105例,下降至护理风险干预后的20例。结论 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干预措施,保证了检验标本的质量,对预防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减少护理纠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新爱 《全科护理》2012,10(21):1929-1929
[目的]总结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滤片采集的合格率和准确率。[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09年7月出生的新生儿500例为观察组,观察分析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采集的情况,2009年8月—2009年12月出生的新生儿500例为实验组,实施新的血标本采集技术。[结果]通过规范采血制度、改进采集时机,实验组血标本采集的合格率明显提高,一次采血成功率高。[结论]采用新技术、新方法采集足跟血可提高血滤片采集的合格率,减轻新生儿采血时的痛苦,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腰椎穿刺采集脑脊液标本作化验检查是神经科急诊中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预后和治疗都有极大的价值。脑脊液检验结果的正确与否则与标本采集的质量密切相关。我院急诊科的该项标本均由护士采集。现将1995年1月~1998年12月对146例经腰椎穿刺术正确采集脑脊液标本。注意标本交接送检管理。预防交叉感染等几个方面如何作好质控的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标本采集1995年1月~1998年12月总计146例,压力测定为属初压,其中成人116例,儿童30例,穿刺失败12例,穿刺成功率91…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临床标本的采集及其技术。方法将我院临床科室涉及到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的51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制调查问卷,了解其微生物检验临床标本采集及技术情况,分析微生物检验临床标本采集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改善建议。结果在微生物检验临床标本采集中,涉及到的问题主要有仅采集单份血标本、血标本采集没有严格实施三步消毒法、没有掌握标本保存方法、其他等四个方面。结论微生物检验临床标本采集中,医护人员对规范标本采集认识不足,引起了诸多问题,所以要制定明确的操作流程,加强相关医护人员技能与知识培训,促进微生物检验临床标本采集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4.
临床检验标本是反映患者病原、病情、脏器功能及其变化和治疗效果的客观材料。采集标本的方法是否正确,标本是否合乎质量要求,送验是否及时,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作者调查了1997年1月~10月共15925份(次)送验标本,发现有2637份不合...  相似文献   

15.
护理工作中检验标本的不规范采集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当前科学发展越来越快,知识的“半衰期”越来越短,护理与检验的联系也越来越密不可分。而目前临床护理人员很难对检验标本采集的规范化操作有全方位的了解,从临床医嘱开始到分析检验程序终止的步骤,包括:检验申请、患者准备、原始样本的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进行传输。不难看出整个过程大部分工作都是由临床护理人员来完成。据统计,临床反馈不满意的检验结果约80%的报告最终可溯源到标本质量不符合要求。标本采集是最易出现问题并且潜在因素最多的重要环节,不规范的标本采集、储存和运送是导致检验报告误差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韩静 《山西临床医药》2009,(33):824-825
血液标本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关系非常密切,标本是否合格直接影响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血液标本正确采集要规范,从检验目的,患者情况,标本采集时间、部位、顺序、是否有特殊要求都应了解,标本及时送检,方可提高检验质量,保证检验结果的真实性,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方法本研究涉及对象为5000例血液标本,研究时间为2018年5月-2019年4月,统计所有标本的检验不合格情况,并详细记录不合格类型。结果5000例样本中,不合格样本300例(6.00%)。样本不合格类型为:82例样本量少(27.33%,),62例抗凝不全(20.67%),40例溶血问题(13.33%),36例凝血问题(12.00%),19例样本放置时间长(6.33%),20例容器不合格(6.67%),18例同侧采集血液(6.00%),14例被采血者准备不充分(4.67%),6例标签不规范(2.00%),3例标本污染(1.00%)。结论检验科应当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加强检验人员管理,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技能与采血规范,促进标本检验质量合格率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血液标本采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6月常规护理质量控制时采集的3150份标本作为对照组,并选取质量改进后2013年7~12月采集的3420份血液标本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血液标本采集的合格率及患者对服务质量的满意率。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6个月后血液标本采集合格率从实施前的95.24%提高到98.16%;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满意率由90.56%上升到99.44%,对采血技术满意率由86.11%上升到97.50%,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能提高血液标本采集的合格率,确保临床检验正确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陈旭红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12):1631-1631
近几年真空采血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日趋广泛,真空采血具有缩短采血时间、提高检验效率、减少患者痛苦、保证采血安全、避免交叉感染等优点。但由于护理人员对检验标准不了解,有时采集的标本不符合检验标准。作者通过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22例真空采血标本不合格的护理因素,总结提高真空采血标本质量的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护理文件书写质量的控制与成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护理病历书写质量,抽查2003年第四季度210份病历,对护理文件记录、书写的缺陷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建立三级质量控制体系,制定一系列完善措施,经过1年的护理质量整改,2004年同期抽取255份病历与2003年对照。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有显著提高。提示护理文件书写质量的提高,不仅要统一认识,规范书写,注重护士的整体专业素质培养,更要注重护理质量的过程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