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医师(主治医师) 本次教学查房患者男性,47岁。因反复意识丧失(阿-斯综合征)2天急诊人院。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人院时心电图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停搏(图略),紧急进行心脏起搏。插入起搏导管前的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伴房室交接区逸搏心律,房室传导呈阻滞性分离(三度A-VB),间有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其偶联间期固定为0.54s,回归周期等于逸搏周期,由期前收缩构成四联律,即两个相邻显性期前收缩之间夹有3个房室交接区性逸搏。  相似文献   

2.
邓万俊 《心电学杂志》1999,18(4):225-226
患者女性,92岁.临床诊断;带状疱疹,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右位心.心电图(图1)示:V_1导联P波按规律出现,P-P间期0.84s,正常窦性激动的P-R间期固定为0.20s.第3、5个QRS波群为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伴心室内差异性传导,偶联间期分别为0.68及0.60s,第6个QRS波群之后出现一个隐匿性间位性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该期前收缩顺向及逆向传导均受阻,因此在心电图上无从表现,但由于其在房室交接区逆行隐匿性传导,产生一次新的不应期,致使下一个窦性心搏的P-R间期自0.20s意外地延长至0.32s.第10、12个QRS波群亦为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偶联间期分别为0.82及0.80s.V_3导联窦性P波亦按规律出现,可见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呈间歇性二联律,偶联间期逐渐缩短,从0.84→0.80→0.72→  相似文献   

3.
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并行收缩、室性逸搏心律、室性心动过速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等时,心室或房室交接区激动均可沿室房传导途径逆传心房,进而诱发各种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32岁.因胸闷、心悸1月就诊.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Ⅱ导联连续记录(图1)示:基本心律为窦性,P-P间期不规则(0.84~0.92s),心率65~71次/min.上行R_(2、5、8、11、14、17、)中行R_(5、9)及下行R_(2、7、14)提前出现,其前无P’波,QRS波群形态与窦性略有差异,时间<0.12s,偶联间期0.38~0.50s,无代偿间歇,属间位性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因在房室交接区隐匿性逆行传导,使其后第1个窦性  相似文献   

5.
房室交接区期前收缩可合并顺传/逆传阻滞,当同时合并顺传及逆传阻滞时称之为隐匿性房室交接区期前收缩,心电图上无直接表现,但可导致很多其他复杂心电图表现,应仔细鉴别.本研究报道2020年9月绍兴市中心医院医共体总院收治的房室交接区期前收缩致复杂心电图表现,以多幅动态心电图作解释.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16岁。因活动后心悸2年,加重伴头昏、视物模糊、乏力2月余入院。入院体检:T36.3℃,P60次/min,R18次/min,BP120/80mmHg。心尖搏动位于左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0.5cm,无弥散。心界无扩大,心率60次/min,可闻及频发期前收缩,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晰。血清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心肌酶谱、X线胸片和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均正常。心肌灌注断层显像(ECT)检查示左心室前侧壁、心尖部、下后壁心肌灌注缺损。心电图(图略)示室性期前收缩。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入院后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图1)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5次/min,R—R间期不等。R3为间位性室性期前收缩,P3-R4、P4-R5、P5-R6间期分别为0.48、0.30及0.18s,构成房室交接区反文氏型传导。且类似现象反复出现。动态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心律不齐,频发室性期前收缩,间位性室性期前收缩致房室交接区反文氏型传导。  相似文献   

7.
文氏现象(WP)可发生于传导系统的任何部位,以房室交接区最为常见,约占70%左右。还可出现于窦房交接区、心房内、希氏束、束支与分支、心室内,以及期前收缩折返径路、异位起搏点与心肌组织之间、房室副束等,多为暂时性。有些因体位、呼吸、心率改变而出现,仅少数会变为持久性。  相似文献   

8.
室性早搏在房室交接区产生的隐匿性传导比较常见,但3种现象出现在同一患者同一时间内的情况比较少见,不加识别可能会导致诊断错误,为加深对隐匿性传导的认识,做好与房室传导阻滞的鉴别诊断,现将我院1例心电图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一、概念 三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中,在一定条件下,房室交接区和室性期前收缩或逸搏,或人工心室起搏,部分可通过室一房或交一房逆传夺获心房产生逆行P波。此称单向性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0.
隐匿性房室交接区早搏二例朱志忠,胡绳俊例1患者男性,30岁。临床诊断:心肌炎。附图为1导联:P波规整,频率79次/min,已提前出现,其前后无相关P波,此QRS前半部与窦性者相似,但S波加宽增深,考虑为房室交接区早搏伴室内差异传导。早搏插入在二个相邻...  相似文献   

11.
房性快速心律与房室交接区双层阻滞现象檀碧华快速规则的房性心动过速、房扑及心房起搏等异位心律,常发生房室交接区多层阻滞,最常见为交替性文克白周期。本文将我院近5年来住院病人中诊断为房速或房扑且房室传导呈双层阻滞的15例进行分析。资料和方法男8例,女7例...  相似文献   

12.
图1 说明见正文。例1患者男性,64岁。因胸骨后疼痛伴气急1天入院。临床诊断: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电图Ⅱ导联(图1)示窦性搏动1次,房性期前收缩2次,P'波形态略异但偶联间期固定为0.55s,可见房室交接区性逸搏及逸搏心律,其QRS形态与窦性略异,其后均跟随形态一致的P-波,R-P-间期有0.10、0.20s两种。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窦性静止,多形性房性期前收缩,房室交接区性逸搏及短串逸搏心律伴非相性心室内差异性传导,房室结逆向双径路传导。例2患者男性,72岁。因胸闷、心悸2天入院。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长Ⅱ导联(图2)示窦性P-P间期0.7…  相似文献   

13.
潘青 《心电学杂志》2000,19(2):104-104
患者男性 ,18岁。因心悸、胸闷5天就诊。体检 :BP15/11kPa(112/82mmHg) ,心率90次/min ,听诊心律不齐 ,无杂音。彩色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未见异常。临床诊断 :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Ⅱ导联连续记录 (图1)示 :窦性心律 ,窦性下传的P_R间期固定 (0.15s) ,R3、R14 为提前出现的QRS波群 ,形态基本正常 ,其前无异位P波 ,其后可见窦性P波被干扰 ,代偿间歇完全 ;P7、P11形态与窦性P波相同 ,其后无QRS波群 ,且各P_P间期相等。心电图诊断 :窦性心律 ,显性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隐匿性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房室结双径路传导引起的心电图表现及形成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患者的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中出现的房室结双径路传导现象。结果观察到6种房室结双径路传导现象:①房性期前收缩或心房颤动诱发慢快型AVNRT,②AVNRT伴2:1房室传导阻滞或功能性束支传导阻滞时不影响心动过速周长,③室性期前收缩诱发慢快型及快慢型AVNRT,④房性期前收缩重整慢快型AVNRT,⑤两条房室结慢径路交替顺传引起的慢快型AVNRT,⑥房室结双径路同步不等速传导引起的1:2房室传导及折返。结论认识这些心电图现象并了解其形成机制,有助于体表心电图诊断房室结双径路传导。  相似文献   

15.
<正>房室交接区通常是窦性或房性冲动传向心室的必经之路,其发放的异位冲动(期前收缩、加速的逸搏及逸搏)大多具有双向传导,前向传导产生QRS波群,逆向传导出现P波;当其冲动在异-肌交接区发生双向性传出阻滞时,所形成的不应期会影响下一个窦性或房性冲动的下传,出现不同程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改变,严重者则会出现短暂性心室停搏甚至阿-斯综合征发作。现将我们所遇到的5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 1例房性期前收缩揭示房室结三径路传导及 1例交界性期前收缩揭示房室结双径路传导伴慢径路反向文氏现象 ,阐述了房室结三径路传导的诊断线索 ,探讨了间位型交界性期前收缩后的窦性激动总是由慢径路下传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性,34岁。因心悸半年入院。无器质性心脏病史。体检:BP125/80mmHg,心界不大,心率78次/min,心律不齐,可闻及期前收缩,约4次/min,未闻及病理性杂音。X线胸片及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动态心电图(图1)示大部分P—QRS—T波群规律出现,P—R间期0.16s,上行第5、7、9、11个及下行第2个QRS波群提前出现,为频发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虽然并不排除高位室间隔性期前收缩的可能,但结合下行可予以否定。下行第7、8个心搏的P—R间期延长为0.28s,呈两次孤立性P—R间期延长,推测可能发生房室交接区性隐匿性期前收缩,其P—R间期延长与房室交接区的干扰有关。  相似文献   

18.
龚仁泰  齐治平  赵世豪 《心电学杂志》2011,30(6):495-497,499
一、概念 房室交接区存在双层传导阻滞区.在房室交接区近端有一双向完全传导阻滞区,心房所有的激动皆不能顺传,这个阻滞区下方的任何主动或被动性的激动亦不能逆行通过近端阻滞区产生心房夺获.在房室交接区远端有一文氏传导阻滞区,近端阻滞区平面以下的任何激动通过远端阻滞区到达心室时,R-R周期变化规律皆符合文氏传导的基本特点.本文的房室交接区双层传导阻滞是房室交接区传导功能水平分离现象,亦谓之"房室交接区分层阻滞".  相似文献   

19.
朱萍 《心电学杂志》2005,24(3):157-158
例1患者男性,53岁。因畏寒、发热、咳嗽1天入院。临床诊断:上呼吸道感染。心电图Ⅱ导联连续记录(图1)示:窦性心律,心率71次/min,下行R,为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无逆行P波,代偿间歇不完全,其后第1个窦性搏动的P波形态异常高尖。而上行在匀齐的窦性搏动间突然出现一长P-P间期,其中无P波、QRS波群和T波,其长度(1.40s)与下行含有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的P-P间期相等。由于后者形式与上行酷似窦房传导阻滞的表现形式一致,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13岁。因心悸、胸闷、头昏半月就诊。1月前曾有“感冒”史。体检:BP118/70mmHg,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无扩大,心率69次/min,心律不齐,心前区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大致正常。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心电图(图1)可见A为窦性心律不齐,频率69次/min,R2宽大畸形,ST段上似有倒置的P波,是否为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伴心室内差异性传导尚难定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