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笔者以中药为主治疗周围性而神经麻痹148例,收效较好,观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为我院1998年6月~2001年9月收治的门诊及住院患者,排除由外伤、中耳疾患、带状疱疹、肿瘤等所致的周围性面神麻痹.  相似文献   

2.
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3月~2008年12月,笔者用中药口服辅以穴位敷贴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5例,疗效较好,并与针刺治疗的15例既往病例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门诊患者,经临床检查排除面神经核以上病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笔者用虫类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人48例,其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71岁;急性期32例,慢性病程16例,中医辨证:风邪阻络26例,血虚风动3例,阴虚阳亢5例,气滞血瘀2例痰火上壅12例。基本方:蜈蚣2条,全蝎4只,僵蚕10g 地龙10g,蝉蜕10g。加减法:①风邪偏胜加白芷10g,防风10g,荆芥10g。②血虚加当归10g,熟地10g,何首乌10g。③气血阻滞加丹参10g,桃仁10g,红花10g。④阴虚阳亢加天麻10g,牡蛎10g,钩藤10g。⑤痰火加胆  相似文献   

4.
《新中医》1974,(4)
面神经麻痹俗称“面瘫”。是颅神经病变中最常见的。近年来,我们用针灸中药对42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进行临床观察,取得一定疗效,兹小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都于门诊观察。其中男性26例,女性16例;年龄最大者67岁,最小者4岁,20—50岁有38例;病程最长者15年,最短者3天;耳下有压痛者33例,无压痛者9例;初起有外感证状老35例,无外感证状者7例;属风  相似文献   

5.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针灸临床常见病之一。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外感风寒侵袭头面部经络诸经,以致经气阻滞,气血不荣经脉,经筋失养,纵缓不收而发病。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30例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11~20岁者9例;21~40岁者15例;41~59岁者6例;平均年龄36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2个月。1.2 治疗方法:采用针灸加中药配合治疗。1针灸:临床多以辨证施治循经取穴为主。局部和临近取穴:阳白、瞳子、风池、四白、地仓、颊车、下关、迎香、颧、合谷、承浆、禾。上述穴位每次选用5~7个。毫针刺入穴位内,轻轻捻转使之得气,采用平补…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例患者中,女16例,男4例;病位,左侧12例,右者8例;年龄,7~58岁;病程,最长2个月,最短1天。 1.2 临床表现。发病突然,患侧面部板滞、麻木、不能作蹙额、皱眉、露齿、鼓颊等动作,口角歪向健侧,漱口漏水,鼓肋漏气,患侧鼻唇沟,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  相似文献   

7.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Bell’s麻痹 )是临床常见病。我们于 1995年 10月~ 1999年 2月间 ,采用中药贴敷治疗本病46例 ,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46例中 ,男 19例 ,女 2 7例 ;年龄最大 76岁 ,最小 35岁 ;病变均为一侧性 ;病程 2d~ 3个月 ,其中病程在 1周内者 2 9例 ,1周~ 3周内者 10例 ,3周~ 3个月者 7例。1 2 诊断依据 起病突然 ,患侧眼裂大 ,眼睑不能闭合、流泪 ,额纹消失 ,不能皱眉 ,患侧鼻唇沟变浅 ,口角低 ,并向健侧牵引。[1] 所有病例均排除了其他类型的面瘫。2 治疗方法血竭 6 g ,没药 9g ,乳香 …  相似文献   

8.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医认为本病是由外感风寒侵袭面部经络(主要为阳明、少阳等经),以致经气流行失常,气血不和,经筋失于濡养,纵缓不收所致。笔者自1978年以来,用针刺加服中药治疗本病19例,其中男8例,女11例6~25岁12例(其中时隔三年又复发者1例);26~45岁5例;46~55岁2例;本组患者主要症状:起病突然,多在清晨醒来时或劳累后发现一侧眼睑不能闭合及嘴歪、流泪、眼不能闭合,说话漏风,不能吹气。  相似文献   

9.
以针刺配合中药治疗126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取得了92.06%的总有效率,经作者的多年临床实践,该方法切实可行,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采用针刺加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加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0%,对照组为8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刺加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1.
自 1 988年以来 ,我们采用电针加中药外敷及内服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6 7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6 7例中男性 3 9例 ,女性 2 8例 ;年龄 1 7~ 76岁 ;病程 4h~ 7天 ;左侧发病 3 7例 ,右侧发病 3 0例。临床表现为患侧前额皱纹消失 ,眼裂扩大 ,鼻唇沟变浅  相似文献   

12.
由克举 《河南中医》2008,28(1):64-64
针刺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8例,针刺主穴,取患侧,配穴健患侧交替,平补平泻法,日1次,10 d为1个疗程,同时嘱患者口服中药汤剂,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治疗2个疗程,结果有效率为100%,提示针刺配合中药治疗本病,可加强面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孙燕  曹铁民 《四川中医》2010,(7):115-116
目的:观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对该病采用针刺加中药辨证治疗。结果:痊愈52例,好转6例,有效率100%。结论:针刺加中药辨证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常突然口眼歪斜,于数小时内达到顶峰。祖国医学认为此疾乃风邪中于经络,属中风病证范畴。笔者近几年治疗了50例病人,有效率为86%。小结于下,仅供同道们参考。临床资料:50例病人中,男性18例、女性32例;年龄多在20—40岁之间;病程3—5天者4例,15—30天者31例,2—3月者10例,2年以内者5例。经治疗全愈者32例,占  相似文献   

15.
廉玉麟教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曾奕  廉玉麟 《新中医》2003,35(12):10-11
介绍廉玉麟教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经验。强调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穴位手法,并根据疾病的不同时期分别采用较轻刺激、轻刺激、重刺激的不同手法。妙用牵正、翳风穴,重用刺络拔罐。  相似文献   

16.
高午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8):1245+1285-1245,1285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指原因不明、急性发作的单侧(偶发双侧)周围性面瘫,又称面神经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高全生老中医临证50余载,于本病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疗效独特。笔者有幸随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高师诊治经验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7.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治疗方法繁多,疗效不一,而刘悦教授多年临床经验以不同时期取穴不同、针刺方法、手法不同,临床疗效显著。本文将其总结、整理,为临床诊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提供新思路及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口服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均用中药治疗,观察组加用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0.00%,对照组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多由急性非化脓性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炎以及面部受风或着凉引起.一般认为可能是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因受风寒而痉挛,导致神经缺血、水肿而致病,亦可能与面部的病毒感染有关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原因是因为"正气"相对虚于内,头面部受风寒之邪侵袭所致.正如〈诸病源候论〉中所言:"偏风口歪是体虚受风,令口歪僻也."风寒之邪侵袭人体,引起经络阻滞,气血痹阻于经脉之中,导致筋脉失养而使本病发生.风寒之邪内侵则是本病发生的直接病因.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20~45岁最为常见.男性较女性多见.  相似文献   

20.
1995— 2 0 0 0年 ,笔者应用针刺中药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 2 1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1例中 ,男 9例 ,女 12例 ;年龄最大76岁 ,最小 8岁 ;病程最长 3年 ,最短 2d ;左侧面瘫 7例 ,右侧面瘫 14例。诱因 :感受风寒者 16例 ,原因不明者 5例。1 2 诊断依据  2 1例均据《针灸学》[1] 中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诊断标准确诊 ,CT除外脑血管病 ,临床症状无肢体瘫痪。1 3 治疗方法1 3 1 针刺治疗 主穴 :下关、翳风、风池、牵正、太冲、合谷、颊车。配穴 :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者取阳白、攒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